「媽,我小時候在您這存的紅包啥時候給我……「

2021-02-23 老家南豐

今年的春節與去年相比,

提前了十多天,

還有短短的10天就要過年啦!

但總覺得氣氛還遠遠不夠!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買肉;

 二十七,宰只雞;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滿街走...…

印象裡,從大年初二開始,過年中最為繁忙的事兒就開始了,那就是走親戚。所有親戚都要在正月初七前走完。初七不出門,初八以後可能朋友之間互相走動。因此,民間才有「七不出門八不歸」之說。現如今,年味越來越淡,留給我們的只剩滿滿的回憶……


還記得,以前到了臘月十幾,就要開始趕集了
小時候年前趕大集真是人山人海的,媽媽們挑對聯,我們就在一旁當參謀挑掛曆。那時掛曆上幾乎都是漂亮阿姨,有空姐港姐文藝兵啥的,當然還有些性感朦朧的,臉上還有些紅撲撲的喜氣勁兒。



當然還不忘帶幾把塑料花,這兩樣就是家中最重要的裝飾品了,合照都要挨著它。


還記得,那時只有在臘月裡才能吃到芝麻糖

到臘月二十三,印象最深的是小年這天,大人們會買來芝麻糖祭灶,順便給孩子們一些吃。細細的一根糖,剛放進嘴裡又酥又脆,嚼兩下又有些粘牙,吃完了舔舔黏絲絲的手,整顆心就一個「美」字形容。



還記得,臘月二十四,那場怎麼逃也逃不過的大掃除

這絕對是過年前最難熬的一關啦,這天是不能出去玩的,小孩子在其他地方幫不上忙,就被父母抓去大掃除~

要把家裡所有的桌椅板凳、柜子、窗戶玻璃擦洗乾淨,攀高爬低的,最關鍵的是小手凍得那叫一個紅撲撲啊。


還記得,過年媽媽還會蒸棗饃
那時覺得最美的「年糕」莫過於棗饃。將麵團搓成指頭粗細的長條,對摺,再反折,隨後用筷子從中間一夾,不得不佩服媽媽們心靈手巧,一個花朵就這麼成了。面兒做花瓣,大紅棗做花蕊,濃濃的年味就這麼出來咯。



還記得,臘月二十七八就可以放鞭炮了
那時候的鞭炮,拆開來放,年底守著賣鞭炮的小攤兒,什麼甩炮、大地紅、還有一種叫二踢腳,威力很大。



有些膽子大的,把鞭炮拆開把裡面的火藥取出來,製作成最大的鞭炮,叫雷子!然後直接點燃,就像放電影裡的手榴彈一樣響,別提多炫酷!現在想起來,真是後怕。

還記得,年三十那一頓,是一年中最豐盛的

那一整天,爸媽都開始圍著廚房在轉,拔雞毛,殺魚,家裡的各種鍋統統用上,小灶裡燉著紅燒肉,中鍋裡燜著豬蹄,大鍋裡煮著整雞,整個房間都飄著肉味。幾乎所有肉類都齊聚了,還要包餃子!



最後即使大魚大肉撐得吃不下,也要吃一碗餃子。餃子中一般都會放入幾顆錢幣,寓意來年紅紅火火,也一定會留下一碗飯,討個「年年有餘糧」的彩頭。


當然,年夜飯必備菜單還有如意菜(稱心如意);紅燒魚(年年有餘);肉圓(團團圓圓);水芹百葉(百年長壽、路路通).

還記得,大年三十晚上痴痴地盼著春節聯歡晚會

那時候,春節聯歡晚會還不像現在這樣,地位可崇高了。吃完年夜飯,一家好多口早早就拿好瓜子水果,守在電視機前,等著主持人宣布春節聯歡晚會開始。

陳佩斯最受歡迎了,他一出場全家人就笑翻了,都不用說話。多年後是趙本山和高秀敏範偉的系列小品,爆笑到不能行,如今,春晚的節目不知道還能看誰.



12點時,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倒數5、4、3、2、1……然後此起彼伏的鞭炮聲就把電視聲給淹沒了!過了凌晨仍久久不願睡去!


還記得,大年初一終於可以穿盼了好久的新衣服

除了年夜飯、壓歲錢之外,穿新衣服是小時候過年最大的盼頭了。那時候,一年買不了幾件新衣服,全指望過年的時候了。

從買回家到大年初一穿那段時間真是特別難熬,趁大人不注意,總要溜進衣櫃裡,翻出來偷偷試穿過把癮。那種喜樂和滿足在等待中越熬越濃,直到除夕晚上把它們搬出來放在床頭,整整齊齊地從頭到腳碼好,這種期盼值升至巔峰 。

一覺醒後,以最快速度穿上所有新行頭,那種滿足感至今難忘。

還記得,大年初一的早飯必定是餃子

這是每年初一人人必備的彩頭,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一碗餃子吃得全身暖洋洋~


還記得,新年不許說粗話不許剪頭不許掃地不許哭
新年第一天,爸爸媽媽看上去都慈祥了很多呢,犯點小錯一般都會原諒你,笑盈盈地說,沒事,過年嘛!



只是有幾個地方一定是禁忌,尤其不能說死字,那多不吉利。所以大年初一到初三,說話可不能太放肆,不然爸媽臉真的要沉下來的。


還記得,拜年串門一定要穿大口袋的衣服
過年嘴一定要甜,鄰裡串門,叔叔嬸嬸新年好。



哈哈,我們小時候就學會了,如果叔叔嬸嬸請你吃瓜子花生以及糖,一定不要自己去抓,因為我們的手太小了啊。

叔叔嬸嬸都以為我們客氣,一定會抓一大把零食過來,那時我們就可以半推半就地打開衣服口袋了。等裝得滿滿的再說「夠了夠了」,真是收穫頗豐的一天。



還記得,那時最喜歡正月裡的親戚大聚會

正月裡所有親戚會大聚會,舅舅或年紀大點的表哥們總湊到一起小賭怡情。



我們小輩們就眼巴巴地等著誰贏錢分幾塊給我們說,拿著玩兒去。男孩們當然火速去小店購置一盒摔炮擦炮,嘭嘭嘭,嚇得小表妹們直討饒。



還記得,那時候的紅包只有幾十塊錢

但是幾十塊對我們來說那也是巨款啊!明明自己很想要,還對著長輩說:我不要啦我不要啦!其實心裡想的是:你直接塞我口袋裡就好了嘛~那時候,我們個個都是小演員!


紅包拿到手後,放在兜裡怕掉了,放在其他地方怕偷了。



晚上睡覺前壓在枕頭底下,做的全是美夢:終於可以買四驅車啦,可以買正版的七龍珠、哈利波特啦!



當然,到了第二天媽媽一定會說:你的紅包拿來,我先幫你保管著。現在想來他們都是騙子。



媽,你說,我小時候那些紅包什麼時候還我?

還記得……
太多太多的回憶,
仿佛就在昨天,
而如今,
面對轉瞬即逝的光陰,
也只能感慨歲月蹉跎了。
小時候的春節才叫過年,
現在充其量只能算放假!


(來源:網絡)

本期監製/謝明

責任編輯/偉豪

歡迎轉載,請註明來源

關注「老家南豐」微信,關注咱《家事》……

參與方式:關注「老家南豐」微信公眾號,在下面輸入留言,即可參與互動。我們會第一時間對留言內容進行審核,審核通過,即在「老家南豐」推送給廣大微友

相關焦點

  • 你家真有意思,你去我家我媽給你兩千紅包,我去你家一分不給
    我同事也有本地的,我問過了,是給的,每家給的紅包大小不一樣,但也沒有少於兩千塊的,那時候一說這個就吵架,但我想著總不能因為這個就分手吧,所以就這麼過去了。這過年的時候,就說讓他也去我家見見我父母,他當時去我家的時候買了點禮物,沒花多少錢,就是買的飲料水果啥的,二百多塊錢而已。
  • 「憑啥給你婆那麼多錢,每月也給我五千!」「媽您真比不上我婆」
    都說人有雙重父母,對於咱們女人來說,就是有親媽和婆婆,不是有那麼個電視劇嗎——《婆婆也是媽》。可是在現實中,婆媳雖說也是以母女相稱,可是這其中的關係可和親媽完全沒法比。婆媳就是面上的事,甚至婆媳大戰等橋段,在各種影視劇中是屢見不鮮。我覺得我很幸運,這些事都沒遇到,相反,我的婆婆卻幾乎比親媽對我還好,這可能在大多數女同胞中,算是比較特別的少數派吧。
  • 「媳婦,改口費和聘禮還我媽吧,行啊,我的38萬嫁妝也還我媽」
    「媳婦,改口費和聘禮還我媽吧,行啊,我的38萬嫁妝也還我媽」感謝下歐元提供自身經歷結婚那些事兒總是離不開聘禮,嫁妝,紅包。娶媳婦的一方,往往希望媳婦少要聘禮,多帶嫁妝。小梅和李勇戀愛一年,李勇父母就去小梅家正式提親。
  • 「你為何要和我分手」,「我第一次上門,你媽只給我100塊紅包」
    「你為何要和我分手」,「我第一次上門,你媽只給我100塊紅包」慢半拍先生是你最好的傾聽者01我是李雪,和男朋友是在大學的時候認識的。男朋友一直讓我去他家見一下他的爸媽,當時我並沒有答應男朋友。當然,這件事我還是和我母親說了一下。當時母親就告訴我,第一次見的時候一定要見面禮。我也知道我們那邊有一個傳統,那就是女方去男方家裡的時候,男方家長一定要給女孩見面禮。我也是一個很聽母親話的人,所以對於母親的話更是奉為圭臬。在到男朋友家之前,我給男朋友說了這件事,說讓他給他爸媽說下這件事。男朋友笑著對我說,放心,他早就安排好了。
  • 結婚三年妻子不叫媽,回娘家我也叫阿姨,誰知妻子「憑啥不叫媽」
    結婚三年妻子不叫媽,回娘家我也叫阿姨,誰知妻子「憑啥不叫媽」我和妻子是通過朋友介紹的,戀愛的時候妻子可愛懂事,讓我感覺到能娶到這樣的老婆將會是我最大的福氣!誰知道在我們籌備婚禮的時候一切全變了。我家是個小戶人家,就是一般家庭。
  • 婆婆過生日我送一千的紅包,媽過生日,看到老公的紅包我懵了
    我叫詩韻,老公叫世勳,我和他結婚後就當起了全職太太。其實我是想找份工作的,但是老公很反對,說他能養活我,就讓我好好持家就行。當起了全職太太,意味著全靠老公養活我,而我沒什麼主動權。老公每個月都會給我一定得錢,後來他又把婆婆接了過來讓我照顧,我不僅要顧家,還要照顧婆婆。
  • 奶奶過年給孫女6.6元紅包,女兒:「媽,我以後不想來奶奶家了」
    過年期間,想必很多小孩子都會很開心,因為不僅多了很多好吃的東西,還可以收到很多紅包。不過,壓歲錢雖然代表了祝福和心意,但各個地區的風俗習慣不一樣,所以壓歲錢也沒有一個固定的數目。奶奶過年給孫女6.6元紅包,女兒:「媽,奶奶是不是不喜歡我?」
  • 娘家侄女過12歲生日,我封三千紅包,菜剛上桌我放下筷子走人
    我和老公打拼十年,好不容易創下一份家業,也就是在城裡買上房,有輛幾萬塊的代步車,不過卻是我和老公用汗水掙來的。  老公是他家的長子,他初中畢業就出去打拼了。我家也一樣,哥哥只比我大兩歲,我媽說男孩子不讀書將來難娶媳婦,讓我打工供哥哥念大學,想到小時候,哥哥對我不錯,我二話沒說,退學出去打工,一發工資就寄回去,只留一點生活費。
  • 小說連載 | 匪我思存《愛如繁星》:​吃朵菊花出來,哪裡吉利了?大菊(吉)大利麼?
    繁星說:「您真是讓我刮目相看,您不是上海人嗎?怎麼擀皮這麼利索。」舒熠說:「我媽媽習慣大年夜要包餃子,小時候都是我陪著她包,所以就學會了擀皮。」繁星哦了一聲,不曉得怎麼往下接口,因為知道CEO媽媽已經去世了,是兩年前的事了。繁星只好忙忙的岔開話,說:「哎,要不我們在餃子裡包錢吧,吃到就大吉大利!」
  • 藍鈞天小時候紅包拿2份 全被媽收走,細數竟有百萬以上
    記者李欣容/綜合報導 李天柱和藍鈞天在故事工廠舞臺劇《小兒子》飾演父子,適逢農曆年,藍鈞天恰好是大年初二出生,因此小時候過年紅包都可以拿兩份,但都被媽媽收走,累積下來有百萬以上,但他長大後才明白,「父母親在你身上花的錢,比從你身上拿走的還多。」
  • 婚後第一次回娘家,我媽讓給侄子6600紅包,我回她3個字:真偏心
    曾聽她說過,她最愛吃桃,是因為小時候她姑姑家裡賣桃,每一次剩下賣不完的都送她家裡,姑姑說她家孩子多,桃子送去都是讓他們姊妹幾個一起吃的。但是,她媽從來不讓她和姐姐吃,說哥哥是男孩子飯量大,桃子得讓兒子吃。
  • 下班的時候,老闆在群裡發了個紅包,我機智的沒點……
    2、昨天被女司機追尾,雙方約定好今天在咖啡廳談下賠償,結果等了一個多小時也不見她來,正打算走,女司機一臉惆悵的走過來說:對不起,來的時候又把別人的車蹭了。3、昨晚,老婆穿著性感,對我擠眉弄眼。老婆:「老公,要不要嘗嘗帝王的待遇?」
  • 我生日那天,我給我媽發了一千元紅包,老婆為此事和我冷戰一周
    讀者來信: 木子李: 自從我工作之後,我每年生日,都會給我媽發一千元紅包,在我的認知裡:我的生日是媽媽的受難日
  • 嫂子生二胎,我給1千紅包慶祝,推門聽到婆媳聊天,拿回紅包走人
    1千紅包慶祝,推門聽到婆媳聊天,拿回紅包走人  我家兄妹倆,我哥大我5歲,別人家都是哥哥照顧妹妹,可我家恰恰相反,我哥從小就得寵,被嬌慣的橫行霸道,每天一放學就支使我倒水,拿零食,從小到大我對他感情很淡漠。
  • 哈哈哈哈哈哈我笑到大年初一我媽把我掛在門口當鞭炮
    家人們,看看我媽給我買的貂🤗 豆友評論 @治不了治不了家人,冒昧的問一下您的芳齡,這衣服能留到您50歲再穿突發!這是當年高中畢業的時候同學之間相互調侃的畢業禮物(學校周邊的文具店均有銷售,可火了),由於製作逼真,我媽一度以為我被校領導評為少年痴呆症……而我私自扣留這份羞恥的證書,時隔八年,她老人家終於發現這個驚天秘密㊙️!
  • 我媽過六十大壽那天,被我嫂子氣到住院,我哥第二天就跟她離婚了
    下面這個姑娘眼中的她哥嫂的婚姻就存在這方面的問題,鬧到最後,矛盾實在不可調和了,也就不得不離婚了。東林老師:我嫂子和我哥,真的是一對冤家。可以說,他們的婚姻是從頭吵到尾的,結婚前天天吵,結婚後也沒見他們消停過。他們結婚前吵是因為錢,結婚後吵同樣也是因為錢,不得不說,錢這個東西真的是害人不淺,人一旦鑽到錢眼兒,就看誰都是仇人。
  • 第一次去你家花了2800,你媽給我的紅包讓我開眼了!
    第一次去你家花了2800,你媽給我的紅包讓我開眼了!我今年25歲,我有個男朋友,在一起大半年了,後來女朋友帶我回家,我第一次去他家裡,為了給他爸媽一個好印象,我就買了一些禮物,因為不是太會買,再一個工資並不高,所以就買了菸酒和水果,給他媽媽買了條絲巾,一共花了2800。
  • 紅包的變遷 從「存起來」到「紅包+」
    改革開放以來,發紅包這件事情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它的「儀式感」逐漸減弱,從手上轉移到手機上,從發紅包轉化為「搶」紅包,由節日「奢侈品」演變成日常所需品,一步步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並與許多日常消費相結合,變成「紅包+」,給人們帶來更多的便利與實惠。
  • 大年初二去外婆家拜年,大姨給紅包我不收,說出的話讓我難為情!
    我是一名大二的學生,家裡不算富有,甚至每逢過年家裡都會被人催著要債,這不,年前就已經有人上門要過幾次了,說起來還真是悲催,大過年的就有人來要帳了。除夕那天一大早我們就上山祭祖,應該大部分地區都會有這個習俗的,祭完祖之後就回家開始準備年夜飯,我家就四個人吃飯,這是我長這麼大第一次遇到四個人吃年夜飯的情況,往常都是坐不下,我就帶著一幫小孩子就在另一處吃飯的,而今年就我們一家人自己吃。
  • 「給你媽1000塊紅包,為啥只給我媽100塊?」「因為你沒收入呀」
    距離豬年還有十幾天,家裡都開始辦年貨了,紅包錢也該準備了。這幾年,過年發紅包真的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給大人的紅包最小100,小孩子最小10塊,這都是底線,很不好意思出手的了。這對於家境比較困難或者是經濟危機的家庭來說,著實是需要好好規劃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