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關我屁事」,也許正在破壞你的人際關係
人們常說,「關我屁事」、「關你屁事」這簡短的八個字能夠解決人際關係中80%的問題,但是當你的家人遇到困難、你的朋友傷心難過、你的同事有麻煩時,你還是抱有與我無關的心理,那麼這句話也許正在破壞你的人際關係。
我們人類是社會動物,無法擺脫社會單純存活,人際關係就顯得尤為重要,對於許多人來說,人際交往是一件令人苦惱的事情,於是想要逃避它,把自己置身事外,卻發現根本不可能避免,所以,處理好人際關係是十分重要的。
在人際交往中,我更傾向在不委屈自己的前提下,尊重別人的感受,也就是:讓自己舒服,別人也舒服的狀態。
人際關係可以從三個方面理解:
一、人際關係表明人與人相互交往過程中心理關係的親密性、融洽性和協調性的程度。
二、人際關係由認知、情感和行為成分組成。
三、人際關係是在彼此交往的過程中建立和發展起來的。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需要去維護人際關係,我們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需要在社會中扮演不同角色,也需要在人生軌跡中尋找夥伴和共同前進的動力。
生活中的人際交往其實就是相互喜歡的過程,也是價值觀相互交換的過程,一個人人際關係的狀況,直接影響到學習、工作和生活,更關係到辦事能否順利的解決,良好的人際關係可以使我們獲得更多的幸福感。
大學的時候,女生宿舍吃零食水果都是見誰都分一點,當時隔壁宿舍有個女生,比如上午你給了她一個橘子,下午或者當天晚上她就會過來給你一個蘋果或者其他小東西。頭幾次的時候大家還覺得她挺客氣,後來發現無論誰分給她任何東西,她都會立刻馬上反過來給你點什麼。
因為太刻意太明顯,久而久之,大家都跟她有疏遠了。總覺得這個人走不近,她的行為似乎在說:我都還你了啊,我可一點不欠你啊。
不是說隨便接受別人的小禮物不用還,而是說不要怕欠人情。反正大家相處的日子還長,以後找機會順便還禮更合適。有了人情的互欠,人才會有往來。
無論怎樣的人際交往,不同人的心中都會有各自不同的需求推動。所以,互動的方式往往決定了你的需求是不是能夠得到滿足,也決定了對方的利益是不是會受到侵害。
而「關我屁事」的想法,其實是在和別人劃清界限,所謂界限,就是明確什麼是我的事,什麼是別人的事,我的事必須要處理,而別人的事無須多費心,這其實是一種自私的想法,也會使越來越多的人疏遠你。
很多時候我們往往會忘記別人對我們的幫助,而一旦出現無心的冒犯,卻總是耿耿於懷,甚至變成話不投機半句多,老死不相往來。
那麼是要和全世界的人保持好的關係嗎?如果是這樣,我們也會成為關係的奴隸,一味的滿足別人,換來的只是無底線的需求。要想處理好人際關係,就要理解他人的感受,彼此尊重。
富蘭克林說:「成功的第一要素是懂得如何搞好人際關係」,真誠是人際交往的最基本的要求,所有的人際交往的手段、技巧都應該是建立在真誠交往的基礎之上的,爾虞我詐的欺騙和虛偽的敷衍都是對人際關係的褻瀆。真誠不是寫在臉上的,而是發自內心的,偽裝出來的真誠比真正的欺騙更令人討厭。
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霍曼斯提出,人際交往在本質上是一個社會交換的過程。長期以來,人們最忌諱將人際交往和交換聯繫起來,認為一談交換,就很庸俗,或者褻瀆了人與人之間真摯的感情。這種想法大可不必有,其實,我們在交往中總是在交換著某些東西,或者是物質,或者是情感,或者是其它。
人們都希望交換對於自己來說是值得的,希望在交換過程中得大於失或至少等於失。不值得的交換是沒有理由的,對於對自己不值得的,或者失大於得的人際關係,人們就傾向於逃避、疏遠或中止這種關係。
我們在人際關係的建立與維護中,必須要注意人際互動的原則,首先去接納別人、喜歡別人。記住一句話,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讓別人覺得與你交往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