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定坤:不論美國大選結果,印度的「堅定與無奈」

2020-12-06 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雷定坤】

美國2020年總統大選於當地時間11月3日晚結束投票,隨之而來相對漫長、膠著的階段性計票結果更是賺足了全球觀眾的眼球。儘管5天後拜登率先得票過半贏得選舉,但美國圍繞著大選的風波仍在持續。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各地區大國對美國政治局勢的變化內容與方向充滿了期待。印度作為南亞地區性大國,近年來與川普政府互動密切,以致美國大選落幕後,印度國內有輿論批評莫迪「押錯了寶」。

但是本文認為,莫迪政府的選擇符合其內政邏輯,不論美國大選結果如何,印度都有著相對的堅定與實際的無奈。

一、哈裡斯熱與印度民族自豪感

暫且拋開印度民眾對美國選舉結果的期待,此次總統大選卻掀起了印度國內一股關乎民族自豪感的浪潮。

8月12日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選擇卡瑪拉·哈裡斯(Kamala Harris)作為副總統候選人,與其攜手參與美國大選。就在拜登宣布哈裡斯作為其競選搭檔的當天,印度社交媒體上立即掀起了一股以「民族自豪(#DesiProud)」為關鍵詞的歡慶熱潮,印度國內反響似乎比印裔美國群體更加熱烈。

印度政客中,例如泰米爾邦副首席部長潘尼爾賽爾瓦姆第一時間在推特發文表示「對於印度人民,尤其是對於泰米爾納德邦來說是一個令人驕傲的時刻」。[1]可以理解,無論是否曾經關注過哈裡斯,印度民眾的歡呼與吶喊一定是真實、真誠的,因為民族自豪感似乎在印度是最容易被帶動的情感。

印度的民族自豪感可能來自兩方面,一是哈裡斯所擁有的印度血統,二是對海外印裔群體影響力以及印美關係穩步向好的期許。

美國各大移民群體中,印度裔人數近年來保持著高速增長,僅次於墨西哥裔群體。據皮尤研究中心2017年的統計,2000年至2015年的十五年時間裡,印裔群體從不到200萬人增長到約400萬人口。[2]

資料圖來源:皮尤調查中心

儘管擁有選舉權的印裔美國人只佔美國登記選民的不到1%,但是印裔群體的態度和意向仍對最終大選結果起著重要影響。在一些包括密西根、賓夕法尼亞和佛羅裡達等搖擺州,印裔美國群體的人數已經超過了上屆2016年大選中兩黨拿下選舉人團的所得票數差額。

正因如此,無論是川普總統還是拜登選舉團隊始終十分關注對印裔群體的選舉動員。例如拜登團隊的傘式組織「South Asians for Biden」就在今年獨立日成立了「支持拜登印裔全國委員會」;川普同樣有類似的動員團隊,例如「支持川普印裔之聲」,也有依據宗教劃分的像「錫克人支持川普」、「支持川普印度教徒之聲」等選舉組織。

不過,相較於狂熱的祝福與吶喊,印度著名政客、作家、聯邦人民院議員沙希·塔魯爾(Shashi Tharoor)在美國臉書上的祝福似乎更加冷靜。「隨處都能聽見印裔美國人和海外印裔群體慶祝喬·拜登選擇卡瑪拉·哈裡斯作為副總統候選人的嗡嗡聲」。[3]

塔魯爾在此後撰寫的多條推特和文章中也表示,印裔美國群體中對莫迪的態度是極度兩極分化的,相較於民族自豪感,印裔美國人可能更加關心醫療健康和工作機會,[4]而他的判斷也更加符合現實。

例如,美國有學者對936位印裔美國人進行問卷調查後發現,在影響印裔群體投票意向的議題中,美印關係並不重要,排在所有議題中的倒數第二,僅僅約3%的受訪人視美印關係為大選重要議題,而絕大多數的印裔選民依然更傾向民主黨。[5]

更進一步,美國選民兩極化的現象已經非常顯著,輕易讓他們改投選票的機率是很低的。拜登選擇哈裡斯作為競選夥伴可能一定程度上改變處於搖擺中的印裔選民的最終選擇。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支持共和黨的印裔選民多數處在深藍區,就算他們改變立場選擇支持民主黨,效果上並不會有太大的差異。

當然其實對印度來講,哈裡斯熱也就是短時間、單方面抒發民族自豪感罷了,畢竟無論是拜登-哈裡斯組合當選還是川普連任,莫迪政府在大選前的一系列行為已表現出了足夠的堅定,明晰了自身的定位。

二、印度的堅定——明定位、尋突破

美國大選前極受關注的事件之一當屬印美完成了《地理空間合作基本交流與合作協議》(BECA)的籤署,進一步深化雙方在防務領域的合作。

倘若簡要梳理印美防務合作歷史則不難發現,美國政府為扶持印度作為對抗中國的地區性力量,在軍事合作意願上似乎更加積極,而印度直至莫迪執政後才加速推動了多項實質性協議的籤署。

這是否意味著印度在現有國際格局下,愈發明晰自身的定位,努力向美國靠攏並逐步成為其盟友?又或者說,其實印度政府只是順勢而為,仍努力保證自身戰略自主性的同時等待時機尋求突破?

我想當下至少在實證意義上很難回答上述問題,但不妨通過現有的材料從邏輯上粗略地認識美印間的互動。

冷戰結束後,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基克萊特將軍(Claude Kicklighter) 最早於1991年提出與印度深化軍事交流與合作的建議;雙方在1995年籤訂了國防部長級別的對話機制,而後由於印度發展軍用核武器爭議的影響,防務合作的議題暫時被擱置。

美國2005年逐漸撤銷對印製裁後,雙方重啟關於深化防務合作的討論。從2005年至2014年的數十年間,印度在防務合作的談判上仍有許多顧慮,努力避免自己的軍事戰略選擇被美國牢牢掌控。

莫迪執政後,相較前幾任領導人無論在意願還是政治實力上都更為強勁。從2016年印美籤訂《後勤交換協議備忘錄》開始,到美國於2017年進一步拋出橄欖枝,在其《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將印度升級為其「主要防務夥伴」,[6]再到川普政府塑造美版「印太」概念,強化美日印澳四國安全合作機制,莫迪政府也相應選擇積極與美國討論更深入的防務協議。此後三年多時間裡完成了3次「2+2」會談,成果頗豐,雙方相繼籤署了《通訊兼容與安全協議》與《基本交流與合作協議》。

資料圖來源:印度媒體

至此,多項功能性協議的籤署也引起學界對印美形成實際軍事同盟以及如何重新看待印美關係的討論。

儘管對印美關係類型有不同的認識,但國內學界普遍認為印度仍將自身的戰略自主性放在極其重要的位置。

例如,林民旺認為,三項美國防務「盟友」的基礎軍事協議也意味著「印度已經將自己的防務和安全牢牢地捆綁在美國的『戰車』上了」,且印度在大選前迫切地與美國籤訂協議是避免美國大選結果的幹擾,進一步「鎖定」印美關係今後的大方向。[7]

亦有學者認為儘管印美在防務關係上達成了密切的合作協議,但是印美尚未達到密切盟友和合作夥伴的關係。

張家棟指出,印美之間所存在的不對稱、不平衡的關係與同盟或準同盟關係有本質性的區別,印度因其對自身大國的清晰定位,始終堅持維護自身的戰略自主性,一旦國際上大國力量對比發生新變化,現存的美印防務合作關係將會轉型甚至解體。[8]因此,類似「非盟友的戰略夥伴關係」[9]或「有選擇的戰略夥伴關係」[10]都是在指這種以利益驅動、利益互補的大國間非同盟關係。

有意思的一個例證是,就在此次「碩果纍纍、一片祥和」的印美「2+2」會談後,印度外交部次日立即又向美國發出抗議,指出後者在官方英文翻譯稿中擅自篡改了國防部長辛格的講話。

印度外交部指出,美國國務院和美國國防部發布的材料中引述印度辛格部長時寫道,「我們(印度)北部邊界受到了肆意侵略」,這個表述與辛格部長原話完全不同,美國需要立即進行修改。[11]

眾所周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大選前無論是參加第三次美印兩國外長和防長的「2+2」會談,還是隨後密切地訪問馬爾地夫、斯裡蘭卡、印度尼西亞和越南四國,整個行程目的都圍繞著「中國威脅」、「中國擴張」等惡劣性的不實言論展開。

一方面我們當然可以理解為蓬佩奧有意針對中國並挑撥地區穩定的做法是服務於川普大選,畢竟後者一直將遏制中國、「甩鍋」中國作為其競選籌碼;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美國兩黨對於遏華所達成的共識,川普政府只是「外向型」的表達罷了,大選前企圖再次鞏固和確立美國的外交動向。

不過,此次印美「2+2」對話後的小插曲表明,印度認為美國不應公開將中印邊界或中國因素作為印美間的談判籌碼或是將印度過度捲入美國遏華戰略中,邊界問題是中印間的雙邊議題,印度自始至終企圖保留其戰略自主。

印度的想法及態度不禁讓人懷疑,這真的切實可行嗎?

三、印度的無奈——內政邏輯、大國訴求

莫迪政府近年來在印美關係中對自身定位有多堅定,就反映出他實際上有多無奈。

不可否認的是,印度人民黨在2019年大選前即便面臨國內失業率高漲、經濟低迷等發展壓力,卻通過將印巴、中印等邊界安全問題政治化,實現了莫迪從「發展引領者(Vikas Purush)」到「印度守護者(Chowkidar)」形象的成功轉變,從而在印度教民族主義情緒的簇擁下贏得選舉。[12]

莫迪政府看似在國族構建、社會統合上愈發強大,逐步實現一黨獨大的政黨格局,但與此同時需要認識到,以印度教特性(Hindutva)為核心的國家重構邏輯也意味著,莫迪政府無論對內部宗教少數群體,還是對外威脅都需展示足夠強硬的實力,至少在姿態上要不斷展現對「強硬」的訴求。

正如葉海林指出,印美近年來關係走向緊密的原因根植於印人黨穩定執政印度後,「著手推動的印度教理念下重塑印度國家意識形態的基本政治路線」。[13]因此,過去4年時間裡,交易型政治思維的川普總統恰恰能極大地滿足莫迪政府的期待,哪怕過程中充滿了無奈感。

川普執政美國後,印度也只能屈從於川普「交易型」的外交訴求。

在早期的關稅戰中,川普頻頻在多個場合威脅並要求印度減免美國商品的進口稅率。例如他最早在2017年在國會演講時就提出哈雷戴維森摩託車的進口稅率問題,2018年2月又再次對印度將美國哈雷摩託車稅率從75%下降到50%極為不滿,要求零關稅。[14]

又如美國在2018年宣布退出伊朗核協議後,立即對伊朗進行了一系列制裁行動,並威脅對與伊貿易的相關國家同樣實施制裁。儘管印度嘗試延長與伊石油貿易豁免期,但遭到美國強烈反對並威脅對印製裁。2019年5月後,伊朗也從印度第三大原油供應方跌出了前十。[15]

莫迪2019年再次執政,川普也轉入積極應對2020年美國大選,從美國德克薩斯的「Howdy, Modi」到印度古吉拉特的「Namaste Trump」,兩個大舞臺,兩位強勢外向的領導人,感受著上萬名聽眾的歡呼與吶喊,莫迪與川普之間的相互抬捧滿足了兩位右翼傾向的領導者對彼此的訴求,似乎也僅此而已。借用當下流行的網絡用語,印度與美國大選相繼結束,莫迪繼續充滿「能量」執掌印度,川普卻只能「聽懂掌聲了」。

資料圖來源:印度媒體

拜登執政美國的時代,印度仍會堅定其政策方向,這是其自身內政邏輯所決定的,但同時也會充分感受到恰恰由自身的堅定所帶來的無奈。不過,與川普政府時期在貿易領域所感受的直接的、顯性的無奈感不同,拜登政府時期印度所感知的無奈感或許會隱蔽,但可能更加刺痛。

拜登獲勝後,印度媒體和評論人士都持有一種類似的觀點,即印美關係走向不會大變,但是莫迪政府的「動作」將更為局限。

去年10月,美國眾議院外事委員會討論南亞人權狀況時,民主黨議員就曾控訴川普總統,認為後者對待莫迪政府取消憲法第370條以及在印控克區無視人權行徑持模糊的標準,將自由、人權等價值觀念抽離出了美國外交政策。眾議院議員普拉米拉·賈亞帕也曾向國會提出議案,要求印度確保印控克區享有基本人權,避免武力和暴亂的發生。[16]

儘管在歐巴馬-辛格的印美互動時期,作為副總統的拜登對兩國關係穩步升溫做出了不小的貢獻;儘管拜登在今年慶祝印度獨立日的競選活動中有著充滿迎合意味的表態,「如果印美成為更加緊密的夥伴,整個世界將變得更加安全」,並表示將站在印度一邊維護其地區內部以及邊界安全;[17]儘管拜登執政時代會繼續將印度作為美國一個重要戰略支點,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民主黨也絕不會任由這樣一個「準盟友」去破壞或挑戰民主黨的價值觀念和選民基礎。

進入拜登時代,保持戰略自主也一定會成為印度與美國討價還價的正當砝碼,但顯然,在中美博弈的大環境下,受民粹主義訴求和現實利益支配的印度,其所謂戰略自主的說辭更像是一塊遮羞布,試圖遮住其國家重構與治理赤字中的難堪。

如上文指出,雖然印度表面上堅定地反對美國將中印邊界爭議作為印美雙方議價的籌碼,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與美國步調一致,印度極力將中國因素嵌入其政治話語的邏輯,逐漸使其成為自身邏輯自洽的一個重要節點。

無論印度是否承認,印美密切往來的絕大多數動力源自所謂的「中國威脅」。

在美國,新冠疫情爆發後,川普政府甩鍋中國、惡意抹黑中國的行為也深深地影響了美國民眾,無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支持者對中國信任度不斷降低,美國哈裡斯民意調查機構在疫情後的系列民調都展現出了這種趨勢。[18]

而印度的做法如出一轍,正如樓春豪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對印度國內發展帶來巨大挑戰,但在全球治理不足、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印度「借疫謀勢」,對外戰略的調整使得其對華政策的冒險性愈發增強。[19]

作為印度人民黨背後的母體和精神指導組織,國民服務志願團(RSS)的言論動嚮往往能較為深遠地影響印度教民眾的主觀判斷。其現任最高領袖莫漢·巴格瓦特(Mohan Bhagwat)在今年10月25日十勝節當天演講裡所樹立的外部威脅中並未提及巴基斯坦,而是花了大量篇幅鼓吹「中國擴張威脅」論,並明確提出遏制中國並在各領域超過中國是印度未來的唯一途徑,「控制其『惡魔般野心』的唯一方法是,(印度)在經濟、戰略、邊境安全體系以及與鄰國和國際關係中要擁有比中國更高的地位(優勢)。」

不斷樹立敵人,營造外部威脅幾乎是右翼政黨的通用策略,但印度政府或許需要認識到,當拜登政府以國內事務為先,當美國不再允許印度的肆無忌憚,當印度社會陷入實際發展困境時,有多麼的「堅定」,就會有多麼的無奈,而這種感覺,或許即將離任的川普會懂。

參考文獻:

[1]See: O. Panneerselvm Twitter, https://twitter.com/OfficeOfOPS/status/1293436699804987392.

[2]「Indian Population in the U.S., 2000-2015,」 Pew Research Center, Sep. 8, 2017. https://www.pewsocialtrends.org/chart/indian-population-in-the-u-s/.

[3]See: Shashi Tharoor Facebook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ShashiTharoor/posts/indian-americans-and-expatriate-desis-everywhere-buzzing-in-celebration-of-joe-b/10157953524958167/.

[4]Shashi Tharoor. 「The Rise of the Indian American Voter,」 Project Syndicate, Nov 2, 2020. https://www.project-syndicate.org/commentary/indian-american-voters-2020-us-election-by-shashi-tharoor-2020-11.

[5]Sumitra Badrinathan, Devesh Kapur, Milan Vaishnav. 「How Will Indian Americans Vote? Results from the 2020 Indian American Attitudes Survey,」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Oct. 14, 2020. https://carnegieendowment.org/2020/10/14/how-will-indian-americans-vote-results-from-2020-indian-american-attitudes-survey-pub-82929.

[6]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Dec. 2017. See: https://www.whitehouse.gov/wp-content/uploads/2017/12/NSS-Final-12-18-2017-0905.pdf.

[7]林民旺: 《印度選擇了一條高風險戰略路徑》,《環球時報》2020年10月27日第14版。

[8]張家棟:《美印已是準軍事同盟了嗎?》,《環球時報》2020年10月30日第15版。

[9]張力:《「印太」背景下的非盟友戰略夥伴——印美外交-防務「2+2對話」機制解讀》,《南亞研究季刊》2020年第2期,第1-9頁。

[10]張家棟、魏涵:《美國與印度:有選擇的戰略夥伴關係》,《美國問題研究》2020年第1期,第55-73頁。

[11]Suhaini Haidar. 「Lost in Translation: U.S. Amends 2+2 Transcript, Days after Protest by MEA,」 The Hindu, Oct 31, 2020. https://www.thehindu.com/news/national/lost-in-translation-us-amends-22-transcript-days-after-protest-by-mea/article32992564.ece?homepage=true.

[12]雷定坤:《中印加勒萬河衝突背後印度國內政治動向簡析》,《區域觀察》第二期。

[13]葉海林:《拜登時代的美印關係將走向何處?》,《中印對話》,(2020年11月13日), https://mp.weixin.qq.com/s/lPNH7XyGLQMSrxLkmDm7WQ.

[14]參看:Varghese K. George. 「Trump Threatens 『Reciprocal Tax』 on Motorcycles imported from Inda,」 The Hindu, Feb 14, 2018. https://www.thehindu.com/news/international/donald-trump-slams-india-for-high-import-tariffs-on-harley-davidson/article22748151.ece; PTI. 「Donald Trump says India’s High Tariff on US Goods is Unacceptable and Must be Withdrawn,」 The Print, Jun 27, 2019. https://theprint.in/diplomacy/donald-trump-says-indias-high-tariff-on-us-goods-is-unacceptable-and-must-be-withdrawn/255059/.

[15]沈丹玲:《伊朗能否抗住石油貿易制裁》,《人民日報海外版》2019年11月23日第6版。

[16]Sriram Lakshman. 「Indian-American Democratic Congresswoman Pramila Jayapal Tables Resolution in U.S. House on Easing of Restrictions on Kashmir,」 The Hindu, Dec 8, 2019. https://www.thehindu.com/news/international/indian-american-democratic-congresswoman-pramila-jayapal-tables-resolution-in-us-house-on-easing-of-restrictions-on-kashmir/article30236282.ece.

[17]Geeta Mohan. 「Joe Biden Vows to Stand with India against Chinese Aggression if Elected US President,」 IndiaToday, Aug 16, 2020. https://www.indiatoday.in/world/story/biden-administration-will-place-high-priority-on-strengthening-india-us-ties-1711681-2020-08-16.

[18]參見:The Harris Poll, https://theharrispoll.com/the-harris-poll-covid19-tracker/.

[19]樓春豪:《新冠肺炎疫情與印度對外戰略新態勢》,《外交評論》2020年第5期,第21-51頁。

相關焦點

  • 2020美國大選結果什麼時候出來 美國大選公布揭曉時間
    新華社華盛頓10月30日電(國際觀察)郵寄投票激增加大美國大選不確定性新華社記者鄧仙來 許緣 興越據跟蹤美國大選投票情況的「美國選舉計劃」網站統計,截至美國東部時間10月30日晚,2020年美國大選提前投票的選民數量已超過8600萬,其中郵寄投票數量超過5500萬。
  • 2020美國大選最新消息 美國大選2020結果公布時間
    美國大選方面最新消息,當地時間7日,拜登率先獲得270票,美國媒體宣布拜登獲得勝利,將成為下任總統,這引發了川普的不滿,受此影響,美元五連跌再創新低。   美國媒體率先宣布拜登勝出 美元五連跌創新低  儘管計票尚在進行,且威斯康星州、喬治亞州等州負責人已經表態需要重新計票,不過隨著賓州也被拜登翻藍,媒體已經率先宣布拜登勝出,將成為下屆總統。  目前已經有英國,德國,義大利,愛爾蘭,法國,歐盟,加拿大,印度,日本,北約等國家與組織的領導人向拜登與哈裡斯陣營道賀。
  • 美國大選開票實時結果 2020年美國大選結果公布
    當地時間2020年11月7日,美國,美國2020年第59屆大選結果出爐,民主黨候選人喬·拜登(Joe Biden)獲得勝利,順利成為下一屆美國總統。  拜登,超270!
  • 美國大選結果揭曉時間是什麼時候 2020年美國大選結果公布時間
    2020美國大選結果幾點幾分出來 大選結束結果公布時間各州投票站將於美東時間晚6至凌晨1點依次關閉,對應北京時間11月4日上午7點到下午2點。正常年份大選日當晚通常會出爐,但今年的特殊性在於郵寄全票激增和不輕易承認敗選。
  • 2020年美國大選什麼時間出結果?美國大選對美元的影響
    2020年11月3日,數百萬美國選民將參加總統選舉投票。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是指美國第59屆總統選舉。美國實行總統制,總統選舉每4年舉行一次。美國總統選舉制度為選舉人團制度。根據現行的美國憲法第22修正案,美國總統任期4年,可以連任一屆。
  • 2020年美國大選結果最新消息 美國大選誰當選了美國總統?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9日消息,美國50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已經確認了選舉結果。  報導稱,拜登預計將獲得306張選舉人票,而川普預計將獲得232張選舉人票。選舉人票總計有538張,而要獲得總統職位,需要270張票。
  • 2020美國大選結果幾點幾分出來 大選結束結果公布時間
    2020美國大選結果幾點幾分出來 大選結束結果公布時間  各州投票站將於美東時間晚6至凌晨1點依次關閉,對應北京時間11月4日上午7點到下午2點。  正常年份大選日當晚通常會出爐,但今年的特殊性在於郵寄全票激增和不輕易承認敗選。
  • 美國大選迎"最終章" 美國大選最終結果將何時揭曉?
    各州選舉人將於12月14日在各自的州進行投票,結果將於2021年1月6日在國會正式公布,獲得多數選舉人票的候選人,將最終贏得大選。這是美國大選最後的選舉流程。  川普翻盤的機會已經渺茫。他自己也直言,如果選舉人團的結果是拜登獲勝,他會離開白宮。  拜登曾表示他上臺後第一件事就是會重返《巴黎協定》,是否川普退出的世衛組織等所有群拜登都會加回來呢?
  • 美國大選北京時間什麼時候出結果?美國大選實時票數更新
    由於結果出爐很早(投票站8~9點關閉),佛羅裡達走向將是最終結果以及結果何時出爐的一個關鍵風向標。1)川普輸掉佛州,意味基本敗選,結果大概率在當天成定局;2)川普贏下佛州,是勝選的必要非充分條件,但選舉日或變成選舉周;3)若陷入僵局,可能會重演2000年小布希和戈爾的糾紛,甚至變成選舉月。  美國大選的集中現場投票在北京時間今天晚上開始,到明天也就是北京時間星期三中午結束。
  • 美國大選結果揭曉在即,對移民有什麼影響?
    圖片:截止至北京時間11月4日17:22的選票情況截圖,不代表最終結果美國大選結果即將揭曉,全世界都在關注川普和拜登的對決結果。當前,雙方選情勢均力敵,吊足了吃瓜群眾的胃口。縱使外界對大選結果有許多猜測,但無論是川普連任還是拜登上臺,我們最關注還是大選結果對美國移民政策的影響。自1965年美國移民法律取代國家配額制度以來,居住在美國的移民數量一直在不斷增長。可以說,移民為美國提供了更多的勞動力,推動美國長期經濟發展。而美國人對移民的態度也是積極的。
  • 2020美國大選在幾月出結果?美國大選最新民調誰領先?
    美國總統大選前最後一個周末,兩位超過70歲的參選人,仍然奔波在競選拉票的道路上。  美國總統、共和黨參選人唐納德川普出現在賓夕法尼亞州,並連續舉行4場競選集會。而民主黨參選人喬拜登則和前總統歐巴馬出現在密西根州競選集會現場。未來三天,川普還將計劃在多個關鍵搖擺州舉行13場競選機會。
  • 2020年美國大選開票實時直播 美國大選票數統計結果如何
    美國東部時間11月4日凌晨2:30,美國大選的計票已進入最後階段。根據福克斯電視臺、美聯社和NBC等多家媒體給出的出口民調顯示,目前拜登拿下238張選舉人票,川普收穫213張。
  • 2020年美國大選結束時間什麼時候 美國大選什麼時候出結果
    新華社華盛頓11月1日電 美國當地時間10月最後一天,2020年美國大選進入最後72小時衝刺。深陷新冠疫情、經濟衰退、種族問題等多重危機的美國,政治分化、社會分裂現象在大選年進一步惡化,示威、抗議、衝突、騷亂頻發。11月3日選舉日在即,郵寄投票等大選相關爭議可能再添「導火索」。
  • 2020年美國大選結果什麼時候出?美國大選結果對市場有何影響?
    美國大選在即,有部分投資為了躲避未知的風險而做出的搶跑行為。有人會說,美國大選關我們大A股什麼事呢?全球化的時代,當然有關,下面就讓我分析下明天的重頭戲:美國大選三種結局對全球市場的影響。  首先,表明我的觀點,不管最終誰當選美總統,從長期看都是利好全球股市和貴金屬市場的,而短期內都是利空。
  • 美國大選結果什麼時候才算「官宣」?
    來源:環球時報美媒宣布的美國總統大選結果算不算數?大選結果有沒有「官宣」?編輯同志:當地時間7日,美聯社等美國媒體報導稱,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前副總統拜登贏下內華達州和賓夕法尼亞州,拿到290張選舉人團票,贏得大選,將成為美國第46任總統。請問美媒宣布的美國總統大選結果算不算數?大選結果有沒有「官宣」?
  • 美國50個州確認大選結果 拜登大勝對股市的影響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9日消息,美國50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已經確認了選舉結果。報導稱,拜登預計將獲得306張選舉人票,而川普預計將獲得232張選舉人票。選舉人票總計有538張,而要獲得總統職位,需要270張票。關於美國大選下一個重要時間節點是12月14日,屆時選舉人團將開會投票選舉下一任美國總統和副總統。
  • 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北京時間十一月四日下午揭曉
    #美國總統大選#,是美國第59屆總統選舉。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川普在造勢更勝一籌,對川普而言,外部牌必須打,而本屆大選「中國話題」成為了川普團隊的主要方向。川普在擔任美國總統前是一個成功的商人兼網紅,因此在關注度方面高於拜登很多,而在當選總統後,支持者們對「總統和我們一樣,也是普通人」更是津津樂道,這也是美國很多反權威人士支持川普的原因。
  • 美國權力過渡階段猛打兩張牌,一張印度一張臺灣,大陸不再隱忍?
    不得不說,美國大選這部「肥皂劇」總算快演到了結尾,過程很「精彩」,甚至充滿了反轉情節,但是牽動人心的當選美國大選裡屢試不爽的「抗中」橋段。 尤其在美國進入權力過渡的階段,「印度牌」和「臺灣牌」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了,這尤其值得我們警惕。 「抗中」有賞!
  • 美國大選三種結果下的贏家和輸家
    文 | 《巴倫周刊》撰稿人麗茲·莫耶(Liz Moyer)三種大選結果下零售、餐飲、大麻、博彩、科技等行業有11個贏家。如果美國民主黨在周二的大選中大獲全勝、同時拿下白宮和國會參眾兩院,大麻公司、賭場、快餐連鎖運營商和網上零售商會因此受益。而從投行Stifel分析師對大選結果進行的分析來看,不管拜登和川普誰贏得大選,能量飲料公司都會受益。
  • 2020年美國大選的關鍵詞:「混亂」、「無序」
    只有在2000年,因佛羅裡達州計票失誤,美國大選結果推遲了一個月公布。期間,由於大選結果遲遲未定,美國資本市場的波動率明顯抬升。此次大選,投票方式會否因為公共衛生事件由現場投票改為郵寄投票等,導致大選結果公布時間更晚,值得關注。報告正文4月以來,川普支持率大幅下滑,勝選概率首次跌至拜登以下,引發市場廣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