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是一個刻度,標註著地區發展的高度;五年,也是一次跨越,丈量著地區發展的幅度。
站在「十三五」即將收官的時間節點,回望過去五年,三亞市吉陽區在嚴峻挑戰中一路披荊斬棘,高歌猛進;總結過去五年,吉陽區在戰略機遇中始終拼搏奮鬥,闊步向前。
這五年,是吉陽區經濟結構持續優化的五年,點燃了持續奮鬥的引擎;
這五年,是吉陽區民計民生不斷改善的五年,書寫了安居樂業的篇章;
這五年,是吉陽區生態環境日益美好的五年,繪就了綠水青山的畫卷;
……
奮進「十三五」,在三亞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吉陽區委、區政府搶抓機遇砥礪前行,改革創新激發新活力,奮力開拓發展新空間,全區綜合實力顯著提升,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城鄉面貌日新月異,群眾生活蒸蒸日上,一幅幸福宜居、創新創業、生態優美、文明和諧的畫卷鋪展開來。
藍天白雲下的三亞市吉陽區中廖村,綠樹成蔭環境優美。 武威 攝
經濟結構調優 營商環境提升
12月的吉陽,散發著活力,張揚著奔放,呈現著繽紛。
吊機揮舞「長臂」,工程車來回穿梭,工人揮灑汗水……走進位于吉陽區的三亞大悅環球中心項目工地現場,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令人興奮。這是海南自由貿易港三亞中央商務區首批項目,規劃總佔地面積122畝,分三期開發建設。
中央商務區規劃建設,承載著三亞發展新希望。三亞將位於主城核心區的迎賓路兩側確定為總部經濟及中央商務區啟動區,鳳凰海岸、月川、東岸、海羅四個片區為首期實施建設單元,其中3個片區地處吉陽區。
「十三五」期間,吉陽區緊抓海南自貿港建設機遇,不斷探索轉型發展,通過加快推進棚改工作,盤活存量土地,挪騰城市發展空間,為三亞發展總部經濟、推進中央商務區建設,延伸城市發展內涵以及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等提供了有力保障,帶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房屋密密麻麻,道路擁擠不堪,亂搭亂建的鐵皮樓、『牽手樓』,嚴重影響了村容村貌和人居環境。」提起抱坡村過去的模樣,在這裡生活了40餘年的居民高亞利這樣形容。而如今,在這裡,三亞市體育中心拔地而起,正朝著現代化的精品形成邁進。
僅用100天,吉陽區徵拆497棟房屋,騰空550餘畝土地,用以建設三亞市體育中心,「抱坡棚改」創下了三亞棚改新紀錄。在這過程中,吉陽區黨員幹部用真心、真情做好群眾服務工作,積極解決棚改戶顧慮的各類問題,齊心協力克服重重困難,從群眾牴觸到支持,抱坡棚改徵拆工作高效高質推進。
包車接送員工返崗、專人服務解決用地難題、現場辦公極簡審批……一個個貼心的舉措、一項項暖心的幫扶,成為今年疫情期間吉陽區推動各類項目復工復產的有力支撐。
好的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5年來,吉陽區優化營商環境的成績有目共睹。「營商環境好,企業自然紛至沓來;營商環境差,企業後會無期。」三亞市政協副主席、吉陽區委書記陳躍說,優化營商環境,吉陽區做好「四則運算」。
「加法」是優服務。黨建引領,專職黨建工作指導員聯繫「兩新」組織,探索建立夏日百貨、津海建材市場、中信南航大廈、中鐵置業廣場、三亞陽光金融廣場等商圈樓宇黨支部,在全區商圈樓宇開展「黨員示範商戶」活動,教育引導黨員經營戶亮出身份、掛牌示範,依法誠信經營。
「減法」是善謀事。187個項目掛圖作戰,責任領導和包點單位責任人下沉一線,對重點工作、推進要點、徵拆難點、進度安排等拉出單子,採取超常規舉措,一條一條掛圖作戰,倒逼進度,毫不鬆懈抓細抓實項目建設工作。
「乘法」是巧創新。組建專人團隊服務項目建設,對所有固投及省市重點項目徵地拆遷進度、資金保障、審批進展等相關工作情況進行跟蹤,靠前服務,加強與項目建設單位的溝通協調,積極協助企業梳理問題清單、任務清單,建立每月專報和項目協調會機制,主動協調公安、住建、執法等有關部門會商研判予以解決,形成項目推進合力。
「除法」是求突破。創新和整合工作思路,促進多方會商,通力協作,著力解決徵地拆遷最突出矛盾,切實加快抱坡、月川棚改、亞龍灣第二通道(二期)等項目徵拆進度,重點推動亞龍灣玫瑰風情小鎮、君和君泰周邊市政道路等項目徵地補償工作。提前規劃好時間路線,制定倒排工期,做好徵地資金計劃,主動對接市有關部門以及各項目業主,破解項目推進中存在的困難。
民生福祉增強 百姓生活幸福
翻開5年來吉陽區的「民生帳單」,數不清的暖心變化,記錄著人民群眾不斷提升的獲得感,也見證著人民持續上漲的幸福指數。
連日來,在羅蓬村,林下養雞、種植冬季瓜菜讓建檔立卡貧困戶王明榮忙得不亦樂乎,他用自己勤勞的雙手摘下了「貧困帽」。在羅蓬村,有8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過去5年裡,他們在政府的幫扶下,在扶貧產業的帶動下,並靠自己的努力告別了貧困戶的身份。
從系列扶貧集市,到建檔立卡貧困戶當起主播賣貨,吉陽區的消費扶貧活動豐富而有成效。在11月11日羅蓬村的一場消費扶貧活動直播中,觀看人數達到14萬人次,銷售金額近4萬元。
「十三五」期間,吉陽區始終把脫貧攻堅工作作為第一民生工程,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聚焦低收入人口脫貧和經濟薄弱村摘帽,紮實推進「兩不愁、三保障」工作,多渠道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
3年前,面對區裡的公辦學校有多個班級甚至多所學校「及格率為零」的現象,吉陽區教育局局長侯雪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城鄉教育質量差異大、教育水平不均衡,成為吉陽區教育要破解的難題。
「我們到北京、山東以及杭州、成都等教育先進地區考察,最終決定走集團化辦學道路。2017年底,吉陽區著手探索集團化辦學體制改革,探索區域教研幫扶、校際傳幫帶、『一拖三』等辦學實踐。」侯雪華說。
2018年6月,吉陽區中小學設置為8個學區,其中小學6個學區,中學2個學區,實行分層幫扶的「1+1+N」集團化辦學發展模式,走上集團化辦學道路。據介紹,每個教育集團由三類學校組成——核心學校、領辦類成員學校、幫扶類成員學校,鬆緊結合開展集團辦學。集團內,各成員學校接受核心學校的業務指導和統籌管理,3年為一個周期,核心學校向成員學校派出管理團隊,承擔管理和指導教學教研工作,集團學校之間實行領導流動、管理互通、師資共享、質量共進等8項措施。
在核心校的引領下,吉陽區薄弱校有了前進的「內動力」,許多鄉村教師、校長由不理解、不配合,到主動跟進,積極攬責。各集團、各成員校之間相互交流,又暗自較勁,有良好的比追趕超、爭取向上的勁頭,這股「內動力」讓優質教育有了「持久力」。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也是人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的根本保障。「十三五」期間,吉陽區大力實施就業優先戰略,相繼出臺多項穩就業措施,為居民持續增收提供了堅實支撐。以2019年為例,該區舉辦就業和創業班23期,新增就業崗位3735個,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1776人。
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是群眾的期盼,更是檢驗美好生活的重要標尺。5年來,吉陽區以保障人民健康為中心,持續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治療,打造了中廖村、博後村省級健康村示範點,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健全、服務質量穩步提升。在2019年,深化醫療衛生服務質量,建設19個基層醫療機構標準化項目,醫療健康扶貧全面覆蓋三類重點人群。
從村(社區)文體活動室的打造,到區級各類群眾體育賽事舉辦,再到「大東海周末音樂匯」「群眾大舞臺」惠民文化品牌的打造……「十三五」期間,吉陽區文化事業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展示時代精神、傳達人民心聲、凝築文化自信,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生態持續鞏固 鄉村風貌改善
傍晚時分,月川生態綠道開始變得熱鬧起來,散步、騎行的市民遊客絡繹不絕。這條生態綠道,猶如城市中的一條「綠色項鍊」,不僅為鳥類提供棲息之地,也成為市民遊客休閒放鬆的好去處。
另一頭,東岸溼地公園同樣充滿人氣。去年初,來自北京的攝影愛好者在這裡拍攝到了白眉田雞,這是一種罕見的鳥類。它的出現,也是對近年來保護生態成果的一種肯定。
巡查日期、天氣情況、巡查河段、汙水排汙情況、河岸綠化美化情況……10多項巡查內容記錄在河長制專管員的巡查工作日誌中。「不管是颳風下雨,還是烈日當空,都要『下沉』到河段,這是河道專管員的工作任務。」吉陽區水務局局長林秀松說。
據悉,吉陽轄區內有26個湖、32條河流,共設有42個河湖專管員,這些河湖專管員從之前的村委會網格員兼任到隊伍專職化,體現了政府在水環境保護,生態環保方面的重視。
5年裡,吉陽區全力實施內河(湖)水汙染治理,落實河(湖)長制,抓好「清五亂」工作,清退違規水產養殖場,整治「三無」船隻,水質考核斷面取得實質性的治汙成效。
2016年拆除違建2765棟(處),面積約143.79萬平方米;2017年拆除違建2579棟(處),面積約105.8萬平方米;2018年拆除違建1624棟(處),面積約70萬平方米;2019年拆除違建370棟(處),面積14.8萬平方米……「十三五」期間,吉陽區一直保持高壓打違控違態勢,堅決打擊亂搭亂建行為,切實維護市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花草盆栽錯落有致,屋裡屋外乾淨整潔,門庭前的涼棚是閒暇時光的好去處……走進吉陽區大茅村委會上新村村民盧新良家,一派新農村面貌。「我們平時講究衛生,及時清理垃圾,雜物也儘可能擺放整齊。」盧新良說,去年他被評為吉陽區衛生文明戶。
「自己在村裡住了幾十年,這幾年的變化最大。」家鄉的變化,中廖村村民黎亞霞看在眼裡,樂在心裡。「生活的地方變成了旅遊景區,我們在家門口就能打工,不少在外的年輕人紛紛回到村裡就業創業。」
5年來,三亞統籌城鄉發展,改善提升農村基礎設施,走特色產業發展之路,有效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一個個深藏在綠水青山間的落後村莊實現了美麗蛻變。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吉陽區統籌推進全域旅遊發展,成功入選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中廖村榮獲第五屆全國文明村鎮稱號,田獨村、博後村今年獲得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稱號。
來源:海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