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2月8日)
《海南日報》推出
海南「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成就
系列特刊三亞篇,
以8個版面回望「十三五」
鹿城的發展實現新的飛躍
以下為版面圖及詳細報導:
2016-2020
三亞發展譜新篇
天涯海角,碧波激蕩。
在海南的發展格局中,三亞是一座特別的城市。這座聚焦全國目光的明星旅遊城市,既是海南旅遊業發展的龍頭,也是各類資源要素匯聚的重鎮,是海南經濟發展的一大增長極。
在「十四五」即將開啟,海南自貿港建設順利開局的時刻,回望「十三五」,鹿城的發展實現了新的飛躍。
俯瞰崖州灣科技城。海南日報記者 封爍 攝
這五年,是經濟發展提質升級的五年。亞特蘭蒂斯、海昌夢幻不夜城等重大項目建成,博後、中廖、西島等明星村莊崛起,郵輪遊艇等新業態展現活力,年遊客接待量突破2300萬……三亞以新一輪的旅遊升級,支持海南向國際旅遊消費中心挺進。而三亞中央商務區、崖州灣科技城、中科院深海所等園區機構創生和發展,深刻改變三亞產業格局,有力壯大總部經濟和深海、網際網路、現代服務業等新興產業……「高質量」,是鹿城持續奮進的方向。
這五年,是改革創新成為重要印記的五年。無論是推動園區建設管理由政府主導向市場化轉變,還是創新全產業鏈孵化式招商模式,無論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審批不出園區」,還是設立海南第一家外商股權投資企業,以改革為發展開路,以創新優化營商環境,這樣一股精神,成為鹿城前進的火炬。
這五年,是民生帳本收穫豐厚的五年。「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脫貧攻堅讓農村群眾的日子越過越好,鄉村越來越有活力。人們也發現,家門口的好學校、好醫院更多了。三亞河變清了,一座座「禿頭」礦山復綠了……改善的不僅是生活,還有生活的環境。這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生動實踐。
展望新時代,奮進新徵程。海南自貿港輪鳴笛啟航,擔負著「為自貿港建設開好局、起好步發揮示範作用」的三亞,將以更加奮進的姿態,展現新作為,締造新輝煌!
快跟著日報妹,
一起領略三亞蝶變
點擊版面圖查看詳細報導
堅持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打造自貿港建設標杆
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4·13」重要講話和中央12號文件精神,三亞搶抓自貿港建設歷史機遇,克服國內外經濟下行壓力、主動調整自身產業結構、新冠肺炎疫情等帶來的種種困難,堅持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打造自貿港建設標杆,「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交出一份高質量的報告。
經濟發展態勢喜人
11月10日,日本著名民宿平臺——NEWHELIOS集團給三亞雲訊科技有限公司支付第一筆軟體使用費4萬美元。三亞雲訊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黎曉暉說,這是因為NEWHELIOS集團正在日本推廣雲訊科技公司設計的一款財物管理平臺,「隨著NEWHELIOS集團業務拓展,支付給我們的費用將越來越多」。
三亞城市風光。海南日報記者 封爍 攝
三亞網際網路信息產業園自2017年轉型升級以來,大力發展網際網路信息產業,在海南建設自由貿易港背景下,迅速孵化培育一批像三亞雲訊科技有限公司一樣的高新技術企業。
截至11月16日,三亞中央商務區今年成功引進中國大唐集團海外控股有限公司、海南復星旅遊文化投資公司、大悅城(三亞)投資有限公司、珠免集團(海南)有限公司等500餘家企業在園區註冊,其中世界500強企業達10家。今年以來,三亞中央商務區通過自主洽談、協會招商、產業鏈招商等多形式、多渠道,積極開展精準招商引資,克服疫情等不利因素影響,園區建設超常規推進。
在前不久舉行的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項目(第四批)集中開工儀式上,三亞分會場集中開工項目23個,投資總額達到166.7億元。而今年前三批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項目集中開工活動,三亞共開工項目45個,總投資165億元。第四批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項目集中開工,三亞集中開工項目總投資超過前三批之和。這是《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公布後,三亞經濟發展持續穩步向好的集中體現。
「十三五」收官之際,三亞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喜人態勢,是過去5年三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生動註腳。
指標完成超過預期
數據是枯燥的,但有時候,數據最有說服力。
夕陽下的三亞城市景色迷人。海南日報記者 封爍 攝
《三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28項指標,其中預期性指標17項、約束性指標11項。截至2019年,各項指標完成進度較好,17項預期性指標中15個達到或好於預期;11項約束性指標全部達到要求。經濟發展主要指標整體好於預期。
經濟增速高於預期。2019年,全市生產總值為677.86億元,前四年年均增長7.2%,高於「十三五」預期(以下簡稱預期)0.2個百分點。財政收入穩步增長。2019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109.10億元,前四年年均增長10%,高於預期2個百分點。
投資結構不斷優化。2019年,三亞非房地產投資佔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56.1%,自2012年以來佔比首度超越房地產投資,較「十二五」末提高了22%。消費增速明顯提高。2019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0.04億元,前四年年均增長10.1%,高於預期2.1個百分點。城鎮化水平有所提高。2019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到76.26%,比「十二五」末提高4.23個百分點。
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快於預期。2019年,全市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72.9%,高於預期4.9個百分點。利用外資大幅增長。2019年,全市外貿進出口額、實際利用外資分別為97.4億元、2.6億美元,前四年年均分別增長37.7%、19%。
民生福祉顯著提升
居民收入穩步提高。2019年,三亞全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130元,前四年年均增長8.8%,高於預期1.6個百分點。就業情況保持良好。「十三五」期間,全市累計開展職業培訓3.2萬人次,達成就業意向8萬人次,城鎮登記失業率1.41%。
三亞市吉陽區採取「政府採購+志願服務」的模式,利用兩個月的暑期時間,免費給全區小學生開設公益課程。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攝
脫貧攻堅成果突出。全市建檔立卡戶2253戶10063人全部脫貧退出,貧困人口年人均純收入由「十二五」末5430元增加到2020年(截至9月30日)18583元。
社會保障日趨完善。2019年底,全市參加城鎮從業人員基本養老保險人數325360人,覆蓋率為99.77%,住房保障有序落實。
「十三五」期間,三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持續提升。
打造自貿港建設標杆
「十三五」期間,三亞搶抓海南自貿港建設歷史機遇,以中央商務區、崖州灣科技城、海棠灣國家海岸休閒園區和三亞網際網路信息產業園為主要載體,積極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三亞國際免稅城內人頭攢動。海南日報記者 封爍 攝
加快打造國際旅遊消費中心。旅遊產品不斷豐富,郵輪、遊艇、婚慶、低空旅遊等多種業態快速發展。亞特蘭蒂斯、海昌夢幻不夜城等項目開業。瓊港澳遊艇自由行實施,2019年遊艇帆船出海人次較「十二五」末增長2倍。國際免稅城二期開業,2019年免稅商品銷售較「十二五」末增長1.7倍。成功舉辦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世界小姐總決賽、三亞國際音樂節、國際汽聯電動方程式錦標賽等節慶賽事活動。2019年,旅遊總收入581.35億元,「十三五」前四年年均增長20.05%。
加快培育高新技術產業。印發《三亞市市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及扶持辦法》《三亞市扶持網際網路產業發展實施意見》等文件,鼓勵企業知識創新、技術改進和產品開發。「城市超級大腦」等項目加快建設,海南國際離岸創新創業(三亞)試驗區成立。海南首個高光譜衛星星座「三亞一號」啟動建設。「十三五」以來,三亞網際網路企業從32家發展到106家,高新技術企業從5家增至57家。成功舉辦世界頂尖科學家三亞論壇,院士聯合會揭牌成立,吸引77名院士加入。10家國字號科研機構和7所雙一流大學入駐崖州灣科技城。
高質量發展現代服務業。出臺《三亞市高標準高質量推進金融業快速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基石計劃(2019-2021)》等系列政策。FT帳戶體系在三亞落地推廣,開通全省首個FT全功能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業務,三亞國際資產交易中心開業。大健康產業加快發展,成為全國首批健康旅遊示範基地之一。會展產業不斷壯大, 2017年以來累計舉辦會議會展活動26000多場。三亞跨境電商產業園建設加快,成功申報中國(三亞)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和三亞鳳凰機場保稅物流中心(B型)。
「十三五」期間,三亞搶抓自貿港建設政策機遇,以四大園區為產業載體,著力打造自貿港建設標杆。
三亞敢創敢試,設立兩個法定機構——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和中央商務區建設管理局,推動園區建設管理由政府主導向市場化轉變。崖州灣科技城建設超常規推進,一座科技新城正在拔地而起。三亞中央商務區加快構建總部經濟、金融服務、現代商貿、郵輪遊艇為主導的現代服務業產業體系,今年新註冊企業就突破500家。
海棠灣國家海岸休閒園區初步形成超星級度假酒店、國際免稅城、醫療康養中心等高端旅遊消費產品聚集區,「國家海岸—國際旅遊度假區」建設初見成效。三亞網際網路信息產業園入駐企業達到400餘家,2017年以來,累計實現產值225.21億元,在全省網際網路信息產業異軍突起。
「十三五」時期,三亞人民奮力拼搏,抓住海南自貿港建設歷史機遇,積極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加快城市轉型產業升級,決勝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十四五」順利開局、全面邁入自貿港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來源:海南日報
記者:周月光 李豔玫 李夢楠 梁君窮
總策劃:郭志民 吳斌 華曉東 翁朝健 林紹煒 徐壯志
執行策劃:曹健 鄒永暉 卓上雄 丁靜 蔡瀟 董純進
主編:陳奕霖 陳卓斌 郭景水
美編:陳海冰
值班主任:戎海
值班總監:張毅
責任編輯:張運桐
覺得內容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