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邊日出西邊雨:東西方對立思維之下的全球化

2020-12-17 解毒時光

在二十多年前的春晚上,趙本山在那個經典的小品《昨天、今天和明天》中有一段臺詞——「98、98不得了,糧食大豐收,洪水被趕跑。百姓安居樂業,齊誇黨地領導,尤其人民軍隊,更是天下難找。國外比較亂套,成天勾心鬥角,今天內閣下臺,明天首相退朝。鬧完金融危機,又要彈劾領導。縱觀世界風雲,風景這邊獨好!」

這段臺詞可能拿到今年來稍微改改,好像依然很實用。二十多年過去了,經濟發展了,社會進步了,可有很多思想和觀念,似乎沒什麼變化,在這個被疫情籠罩的春天,有很多有趣的現象值得深思。

在治療疾病的過程中,醫生們在一線真刀真槍的奮戰,還有些「觀眾」也沒閒著,掀起了一場關於中醫和西醫的爭論,誰更有效,誰能治本,誰發揮作用更大?

而後這個爭論也不僅限於醫學領域,前兩天抗疫鬥士張文宏教授在一次視頻講座中,建議孩子早上吃雞蛋、牛奶、三明治等高營養高蛋白的食物,不要喝粥。這仿佛就戳到了一些人的不快之處,祖宗傳下來的養胃又營養的粥怎麼就比不上西方來的牛奶了?中餐西餐也是該爭辯一下。

除了這種摸得到的東西,在寫的文章中,如果引用了一些外國思想家的觀點或者言語,就會有人跳出來,你這是西方人的一套,明顯是被西方人洗腦了,別拿這些來鼓動國人。更不用說某個日記和作者被認為是給西方人遞刀子的認知了。

也許這些表象,只是少數人的個案,但實際上在更深層次裡,幾乎每個人都會懷有一種東西對抗或是比較的思維。就如今疫情的發展情況,每天在關注各個國家發展的背後,也更多是媒體製造出來的從制度、方法和效果的角度來比較東西方差異以及所帶來的後果。

但有些諷刺意味的是,疫情全球大爆發本身,實際上是一種人類社會「全球化」發展的佐證,如果沒有全世界人類在日常生活中的深度融合,就不可能會出現一個疫情全球流行的情況。這種深度的融合背後,是從生產、銷售的經濟行為,到符號、文化的意識行為等各個領域的充分協同的結果。

在這種全球協同,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背景下,依然堅持著東西方對立思想,是有什麼深層的驅動力麼?

首先這是一種低判斷力的體現。

對於一個現象,人們往往需要通過充分了解信息,之後利用自有的知識和理性的分析對現象背後的本質進行解讀。在這個過程中,有很多既有的理論和方法可以供人使用,包括各種「主義」。一件事情用「理想主義」去看可能是一種結論,用「現實主義」去看可能是另一種結論。

世界觀和方法論並不是真理,這些只是我們用以觀察世界,更好的靠近真理的工具。

從現象去認知本質的過程,並不是那麼容易,甚至是有些艱辛、耗費體力精力的。但也有一些容易的方法,比如面對一個蘋果的時候,我們很難去判斷說這個蘋果好還是不好,但如果兩個在一起比較的時候,大多數人還都能在兩個裡選出一個。

就好像在上學時,我們會更喜歡選擇題多於問答題一樣,想要孤立的去判斷一件事情的本質,就需要一種近似於絕對的思考和判斷力。而相對的去判斷事情,就不需要花太大力氣。簡單地說,就類似於我不知道我好不好,但我覺得我比你好。

所以但凡一個事情,就拿來套上「東方」和「西方」的時候,是一種偷懶的思維,更是一種主動放棄判斷能力的方式,是一種低能判斷的顯現。對事情抱著一種相對主義的觀念,內心沒有一些普適的價值判定。

比如那種對西方的很多學說報以敵對想法的人,用一種意識形態的眼光看待西方人的思想,是有陰謀的,是顛覆的,是無賴的。這就等於否認人類思想中存在的那些共同的理性,並否認由這些理性所能觸達到的普適觀念。

除了低判斷力之外,這種東西對立的想法,也是一種低想像力的「格子思維」。低判斷力是由於缺乏對於理性信念的堅守和對普適觀念的認知,而低想像力則是一種非黑即白的格子思維,在這個世界上,一定是要分出對錯,在對錯之間,並沒有更多的狀態。對於人類存在和人類之間關係的可能性缺乏足夠的想像力,無法在頭腦中設想出在黑和白之間自然的、連續的存在著的各種灰度。

比如對於中西醫,就要爭辨出一個誰更強,對於中西餐,就要明確喝粥好還是喝牛奶好,綜合的去評估,中西之間的結合也存在著各種的可能,難道不更好麼。

如果說低判斷力和低想像力是一種幼稚的兒童思維的話,凡事要掰出個東西的人,還有一種「青春期」行為,也就是對所謂的「獨特」的執迷。青春期的孩子在叛逆的行為之下,有個很重要的意識支撐,就是標新立異,對於一種獨特性的追求,成年人的經驗在他們那都不管用,別人走的路不喜歡,別人嚼過的饃不香,就算走錯了,也不撞南牆不回頭。

西方在現代化發展上領先東方,是一個事實。對抗的思維就會覺得,學習西方,接受西方的觀念,就是走入西方設下的套子,所以一定要走一種具有東方特色的路,走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但實際上,西方領先於東方現代化,也只是一種歷史的偶然。現代世界不是西方定義的,而是因為西方的領先,導致他們先走了很多路,在這條路上的經驗成為人類現代世界的共同經驗。放著現成的經驗不去借鑑,非要自己單獨搞一套,不相信人類共同的智慧結晶,而盲目的排斥所謂西方,堅守所謂東方,這就是更加幼稚的青春期思維。

除了這些低幼化的思維模式之外,戴著東西對抗眼鏡看世界的人,往往會陷入一種「理解」和「信念」混淆的精神沼澤。

理解是什麼,是對這個世界從現象到本質的理性分析。

信念又是什麼,是對自己持有的一種觀點的維護。

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呢,比如說一個人的信念可以是上帝,但他依然用著現代世界的科學工具,他堅持著信念,但也懷有一種理解的態度。

但不能用上帝去理解手中的智慧型手機,也不能理解去拆解上帝的是否存在,這就會陷入一種精神迷糊的狀態。

秉持著對立思考方式的人,往往會用信念代替理解,比如對中醫的信念,對傳統文化的信念,對民族復興的信念來去代替對現實的分析和理解。而有時又會用理解去挑戰信念,我們對制度領先的信念,非要用一些現象去證實。

當一個人總是把理解和信念混淆的時候,外界人就會發現他有一個特點——很難溝通,或者說什麼事情到他那都有他自己一套獨特的判斷方法,無法與之達成共識。

這就帶來這些對抗思維的一個負面效應,面對全球化,我們是要不停的抱著一種被迫害的心理對西方說不,還是要積極的參與進去呢?其實大多數人的行動讓這個問題不言自明,但很多人在嘴上依然強詞奪理地否定著來自西方的一切。

仔細想想,亡我之心不死的美帝,亡掉了我們是要幹嘛,要佔領?要統治?要剝削?連一個小小的伊拉克他們都搞不定,更別說龐大的東方帝國了。再仔細想想,誰更怕美帝的顛覆呢,是老百姓么?顯然不是。

所以對立的思維,實際上更多的是意識形態領域的衝突,而不是真正發生在現實中的衝突。這並不是說西方沒有問題,在利益之上,國家之間一定是有矛盾的,為了爭奪更大的利益,也一定會有勾心鬥角的事情。

但如果一味地抱著對立的思維,抱著一種陰謀論的想法去看待這個世界,否定某些利益行為的同時,也否定了那些雖然源自西方,但實際上是具有普適價值的東西,說小點叫投鼠忌器,往大了說那就是自掘未來。

在這個星球上,人類的共存,永遠不是一個零和遊戲,在疫情面前,或者在更大的災難之下,唯一的主題都是彼此借鑑、互相合作、共同抵禦未知的風險,無論東方和西方,人與人之間基因的差異都是微乎其微的,思想機能的差別是不存在的,唯一不同的是我們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地域,帶著不同利益的眼睛去看待彼此。

「黑森林法則」那種惡劣的想像是對人性的極大不信任,在一個地區疫情可以迅速擴大為全球災難的今天,抱著東邊日出西邊雨,晴天看雨天笑話的想法是狹隘的。東西也好,南北也罷,發達或不發達,最終都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一個個積極的可被理解的思想,即便操著不同的語言,我們依舊可以互相理解......

相關焦點

  • 奇妙的「東邊日出西邊雨」
    魔法二:太陽雨 那出著太陽下著雨又是怎麼回事呢? 氣象學上將太陽和降雨同時出現的現象稱為太陽雨。太陽雨一般出現在夏季。其形成原因較多,有的太陽雨是因為遠方的烏雲產生雨,被強風吹到另一地落下。有的是因為高空中兩塊帶有不同電荷的雲,在太陽風的作用下相互碰撞,造成局部地區空中水汽含量過大形成的,又由於太陽輻射而使水汽蒸發得較快。
  • 劉禹錫: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這首《竹枝詞》細膩地描繪了一出少女心事。「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這兩句寫景。春日清麗,岸邊楊柳郁郁青青,江面平緩無波,一陣悅耳的歌聲從江中飄來,傳入岸邊的少女耳中。春色撩人,聽到心上人的歌聲,本該非常高興,可為何這位少女心中卻多了幾絲愁緒呢?
  • 東邊日出西邊雨 黃山現雙彩虹和霞光景觀
    黃山風景區宣傳部供圖黃山風景區宣傳部供圖黃山風景區宣傳部供圖黃山風景區宣傳部供圖黃山風景區宣傳部供圖11月17日,安徽省黃山風景區霞光漫天,東方出現兩道彩虹籠罩山頭,雷聲陣陣,西邊又下起了雨。一時之間,東邊日出西邊雨,奇特的氣象景觀令遊客喜不自勝,拿出手機拍攝留念。【編輯:李霈韻】【來源:中國新聞網】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東邊日出西邊雨,多希望這雨在北方再堅持堅持,南方人民就可以
    雨一直是文人筆下重要的文學意象。而更多的雨寫盡了傷感和憂愁;也有的雨寫得輕盈靈動。能夠把眼前的雨寫得如此樂觀瀟灑的,也莫過於這一首了。而我經常提到劉禹錫的那句「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更稱得上是逆境之中大格局的人生理念。
  • 唐詩「東邊日出西邊雨」下一句是?絕妙的諧音梗,愛情詩裡的絕唱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這是一首描寫愛情詩,從前兩句詩意可以看出,是一個妙齡少女,在楊柳飄拂、波平浪靜的江邊,聽到她心愛的情郎在岸上唱歌,產生了強烈的內心活動。
  • 每天一首古詩詞|劉禹錫: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竹枝詞》(其一)《竹枝詞》是古代四川東部的一種民歌,人民邊舞邊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賽歌的時候,誰唱得最多,誰就是優勝者。最後兩句「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巧妙運用語義雙關的手法。「晴」與「情」諧音,「有晴」、「無晴」,是「有情」、「無情」的隱語。詩人以多變的春日天氣來造成雙關,獨具一種含蓄之美,十分貼切自然地表現出了女子那種含羞不露的內在情感。
  • 為啥「東邊日出西邊雨」不止是一首詩? 雷陣雨頻繁做解釋
    大家基本都聽說過劉禹錫的一句詩: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這句詩道出了盛夏時節降雨的最主要特徵,那就是局地性強,分散而不均勻。就像大曆十才子之一的耿湋所說的那樣:閒田孤壘外,署雨片雲中。換句話說,便是你不知道哪一片雲彩裡有雨。其實,昨日傍晚,鄭州市區有些區域就下了驟雨。那麼,未來幾天,這種神出鬼沒的雨還多嗎?
  •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譚維維把《竹枝詞》唱給你聽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其實看到這很想問一下大家,第一次認識這句詩是在什麼時候?小矣第一次知道這句詩是在看《新還珠格格》的時候,依稀記得是紫薇說的,不過那時候她說的是「道是無情卻有情」。」開始;從「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開始;從「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開始;從「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開始;從「淮水東邊舊時月
  • 同樣都是徵遷,為何「東邊日出西邊雨」
    這項旨在「完善功能提升品質、保障權益讓利於民」的有機更新政策,為何出現「東邊日出西邊雨」的反差,不能不引起人們深思。  記者仔細梳理發現,其中的原因並不複雜——政府各項新政策出臺,總有一個被人接受和實踐檢驗的過程,義烏有機更新也不例外。  距義烏國際商貿城僅4公裡的荷葉塘地區,隨著城鄉空間急劇擴張,區位優勢顯著增強,土地升值潛力空前。
  • 《魔道祖師》之逃跑:東邊日出西邊雨,品讀忘羨的有情與無情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魏無羨不明白的是,他與藍忘機在前世就種下了牽扯不斷的羈絆,只是他自己沒看懂而已。他更想不到的是,那個在世人眼裡高潔出塵的含光君,為了他,內心早如沸水烹茶,兵荒馬亂了。儘管早將魏無羨視為自己的命定之人,藍忘機也從未想過,突然有一天,他能在清晨醒來的第一眼就看見他。
  • 到底是選「東邊戶」還是「西邊戶」?
    大多數購房者在買房的時候都會說一句話,買邊不買中,買東不買西,但是是選擇東邊戶還是西邊戶,這還是得看東西戶的優缺點來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首先,從光照角度看,夏季東戶光照好,冬季西戶光照好太陽東升西落,東邊戶可以看到早上第一縷陽光,夏季西戶西曬問題嚴重,東邊戶更好;而冬季西邊戶光照時間長,就會優於東邊戶。
  • 買房選東邊還是西邊的房子好?行內人都懂這樣選,太聰明了
    兩梯四戶的房子,我們以後可以作為了解,但是一梯兩戶的房子我們應該購買東邊的還是購買西邊的房子嗎?我們一起來看看行內人都是怎樣選擇的吧。 很多人認為這兩個房子其實沒有什麼區別,其實它們的區別特別大,我們先來看一下西邊的房子,西邊的房子一般都有一個大飄窗。
  • 東邊日出西邊雨,新推海南股均漲停
  • 東邊日出西邊雨:關於中概股的思考
  • 科普生活 | 你關心的那些「怪雨」現象, 終於有答案了!
    科普生活 | 你關心的那些「怪雨」現象, 終於有答案了!魔法一:太陽雨氣象學上將太陽和降雨同時出現的現象稱為太陽雨。太陽雨一般出現在夏季。03除此之外,還有就是天氣突然轉變,開始降雨,從高空降下的雨還沒落地,雲就已經消失了,所以天氣看起來雖然晴朗,卻又下著雨。太陽雨的特點,時間短、量不大。諺語裡講的「又出太陽又下雨,栽黃秧,吃白米。」指的就是太陽雨,栽秧時節出現太陽雨被人們認為是豐收的好兆頭。
  • 【文明•故事】「山海同行·決勝今朝」|東邊吹來技術風 西邊結...
    【文明•故事】「山海同行·決勝今朝」|東邊吹來技術風 西邊結出櫻桃紅 2020-08-27 19:47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陳情令番外二十四: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他現在還太不習慣在光天化日之下自由活動。景儀返回後,聽說魏前輩也在雲深不知處,心中特別開心。此時藍湛正在藏書閣處理事務,魏嬰的性格自然不能整天只待在靜室裡,他也跟著藍湛來了藏書閣。藍氏的藏書名揚天下,魏嬰雖愛玩,但他絕對是好學之人,只要不是罰他抄藍氏家規,他還是非常願意待在藏書閣的。因為他可以一邊看書,一邊陪伴藍湛。
  • 中國最東邊城市看日出,最北邊城市看極光,最南邊和最西邊呢?
    在這個地方看日出,可以說是中國第一時間看日出的地方。東方的天空,星星被染成了灰色,天空的顏色首先從灰色變成了黃色到紫色。等到地平線附近的一個裂縫逐漸變長變寬,同時也變亮了,幾條彩霞向天空照耀。太陽出來了,衝破晨光,從地平線上升起,祖國感受到太陽的第一縷光線。
  • 東邊有孩子生病,就去看護照顧;西邊有母親勞累,就去幫她扛起稻束
    ▍不畏風雨不畏雨不畏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