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每一個人都是從小孩子長成大人的,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情況和問題。尤其在青春期的時候,孩子的獨立意識越來越強烈,他們接觸的世界也漸漸和家長有了差異。
面對家長的詢問和建議,孩子會有很強烈的抵制情緒,甚至不願意和家長有任何的溝通,以此來表明自己的成長和獨立。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很多父母都束手無策,不知道究竟應該用什麼樣的教育方法,不知道用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孩子,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孩子現在究竟在想什麼。
但是,這並不意味家長就可以放棄對孩子的教育和溝通。要知道青春期是孩子成長路上最重要的時間,如果家長不能正確的引導孩子,孩子很容易越來越叛逆,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案例
李雅的女兒已經十五歲了,已經是一個初三的大女孩了。可是李雅發現,自從女兒上了初中之後,越來越不願意和她交流溝通了,一回家就窩在自己的房間裡,不知道在搗鼓些什麼東西。平時除了吃飯和洗漱,李雅和丈夫基本看不到她出現在除她房間以外的地方。一開始李雅和丈夫都覺得,這是女兒長大了,需要自己的空間了。都是經歷過少女時期的李雅,選擇尊重孩子,不去打擾女兒。
但是有一天晚上,李雅半夜起來上廁所,路過女兒房間的時候,發現裡面還有亮光,而且還有一些奇怪的聲音傳了出來,讓李雅感到非常的震驚。
為了了解女兒,李雅偷偷地開了一個門縫,打算看看女兒在幹什麼。發現女兒正在看視頻,並且模仿視頻裡的人做了一些令她意想不到的動作。李雅當下是非常堂皇和震驚的,但是理智告訴她,她不能衝進去質問女兒,於是她裝作不知道,悄悄關上門。
然後裝作剛路過的樣子,敲了兩下門,讓孩子早點睡覺。回到自己房間後,李雅一直想著剛剛看到的畫面,意識到女兒長大了,是時候給孩子做正確的性教育了。
第2天, 李雅就特地去購買了一些有關青春期生理教育的書,不經意的放在家裡各個地方。也開始循序漸進的和女兒聊青春期的話題,譬如男女生之間的差異,情竇初開的事情,還有一些青春期會好奇的事情。就這樣聊了一段時間,李雅發現女兒已經對她不那麼冷漠和迴避了,便很正式的告訴女兒,性關係不是一件丟臉的事情,不需要覺得羞恥,但是一定要用正確冷靜的態度去看待性關係,不能亂來,也不能以傷害自己身體為代價。李雅也告訴女兒,對性好奇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所有人都會經歷。
不過,李雅也告誡女兒,可以和異性接觸,但是一定要以自己為重,要知道如何保護自己。在接觸異性的過程中,一定要有自己的底線和原則,一定要注意保護自己的隱私,也要學會尊重別人的隱私,在互相尊重的情況下,再去了解彼此。李雅的女兒聽了這些話之後,並沒有很牴觸,還和李雅討論了很多關於性關係的內容,還保證自己一定會保護好自己。
這之後,李雅和女兒的關係變得越來越親密,女兒還時不時會和李雅分享自己對某個男孩子的欣賞。這種欣賞是非常單純和簡單的,李雅對此也感到非常欣慰。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父母是做不到李雅這樣理智和冷靜的,當他們發現孩子對性產生好奇的時候,這些父母不去想怎么正確的引導,反而會覺得孩子非常丟臉,甚至去責罵孩子。
這種行為是非常不正確的,除了會讓孩子感到自尊心受挫,還會讓孩子對性產生恐懼和抗拒,這種心理甚至會影響到孩子未來的異性交往。
因此,作為父母,面對孩子性啟蒙的時候,千萬不要毫無準備的行動,一定要用積極正確的態度去看待,才能正確的和孩子普及新知識,讓孩子正確的對待這件事情。
那麼從李雅的行為上,我們其實可以學到很多:
1、 不要一味指責孩子,要正確對待
處在青春期的孩子,自然而然會對性產生好奇,這是人類發展必經的過程,這也是人類繁衍生息的重要步驟。因此,這是在正常不過的勝利現象,作為家長,看到孩子對性有好奇的時候,不要第一時間去制止或者責罵孩子。這種行為只會讓孩子覺得性是一件錯誤的事情,對此感到羞愧,甚至還會讓孩子變的非常內向和自卑。因此,正確的做法是,保護孩子的隱私,用正確積極的態度去引導孩子,教導孩子正確的性知識。
2、 父母不要迴避,要主動地科普
事實上,不管在什麼時候,給孩子做性知識科普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事實上,從孩子開始有自我意識開始,家長就可以循序漸進的給孩子做性知識的科普,讓孩子知道自己的性別,知道和異性的差別,從生理結構上給孩子傳達科學的知識。作為成年人,千萬不要覺得科普性知識是一件羞愧的事情,甚至對這件事根本不敢談及,覺得是一件非常不上檯面的事情。殊不知,過度的掩飾反而會讓孩子對性越來越好奇,甚至讓孩子對此有不健康的觀念。
3、 幫孩子樹立自我保護意識
作為父母,一定要及時告訴孩子,自己的隱私部位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做好防護。對於自己的私密部位,不可以隨便讓人侵犯,當然也不能隨便侵犯別人的隱私部位。青春期的孩子會對異性有很大的好奇,可他們的自我約束的能力又很差,沒有責任意識,很容易做出衝動的行為。因此,家長一定要提前教育孩子,讓孩子有責任感和自我保護意識,一定要讓孩子保護好自己。
結語
總而言之,青春期的性好奇是最正常的事情,家長不需要過於緊張,也不要覺得孩子奇怪。要用正確科學的態度去面對,普及正確的知識,讓孩子保護好自己,比一味的迴避斥責更重要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