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鳳玲拿著身著捲筒紙衣服的娃娃,身後櫥櫃裡都是她的摺紙作品
東方網10月23日消息:「這麼漂亮的耳環,竟然是用紙折出來的?」最近,有一組「摺紙耳環」的照片在朋友圈引發了嘖嘖讚嘆。記者了解到,這些精緻的摺紙作品均出自滬上一位七旬老人的一雙巧手。不但如此,她還曾用不同類型的紙張、甚至將包裝紙等廢物利用,製作過惟妙惟肖的燈籠、娃娃、花卉等系列作品。她就是家住徐匯區田林街道的顧鳳玲,自行鑽研摺紙已十多年了。為了設計新的作品,她還常常從上海的街頭和公園獲得靈感。
此外,她還是一位熱心於社區公益的人,用自己的摺紙特長為社區的老人、孩子們開課,把摺紙的快樂帶給更多的人。
吸管、包裝紙做耳環造型靚麗登上舞臺
近日,記者來到田林社區,見到顧鳳玲老人的第一眼,就眼前一亮:一對天藍色星形耳環配著天藍色的上衣,顯得既靚麗又和諧。她笑吟吟地告訴記者,這耳環也是用紙折出來的,是比較簡單的「幸運星」折法。隨後,她向記者展示了新近折好的「耳環」系列。這些寶貝都被收藏在一個手機包裝盒內,細細一數,共有22對之多。其中,有小巧的「粽子」,也有誇張的金色垂柱;有單色的「玫瑰」,也有雙拼色的十字星、「小金魚」,以及兩邊不同色的「百合花」……仔細看,那對小金魚還是「鴛鴦色」,即一個是紅色魚身、金色魚嘴,另一個是金色魚身、紅色魚嘴。而那對「百合花」,一個大紅,一個大綠,花瓣之間能看到纖細的金色花蕊。
顧鳳玲介紹,因為耳環大多比較細小,裝配到金屬的耳針上也相當不易,所以平均每做一個耳環需要花費半小時左右。這些造型各異、充滿想像力的耳環,都是她自己設計出來的。其中,那副金色垂柱耳環的主體是用三截吸管裹上金色包裝紙製成,因為非常閃亮、舞臺感十足,還曾被社區的老年表演隊成員戴著去表演。
除了特地為摺紙而買的各色紙品,顧鳳玲還把糖紙、巧克力包裝紙、喜糖盒、藥瓶蓋等廢舊物品巧妙地使用到了自己的作品中,比如金色「玫瑰花」耳環就是用巧克力的金色包裝紙折出來的。
鑽研摺紙十三年
逛街都會有靈感
看上去這麼「專業」的摺紙,顧鳳玲卻都是自己摸索出來的。2001年,從未在藝術專業就讀、也沒有相關工作經歷的她,因為街道與一所小學共建的緣故,接觸到該小學裡的摺紙課程,覺得很有趣,就開始自己動起手來。「起初是照著樣子學做,後來就自己創作了。」從此這成了她熱忱投入的愛好。
「學摺紙,心要靜,要耐心。」顧鳳玲說,摺紙的基本要求是線要直、面要平、角要尖,含糊不得。一個看似簡單的作品可能需要花很多瑣碎重複的功夫,比如一種彩球,要用30片折好的紙片拼插起來;一個「天鵝」,要折200多個紙三角組合而成。然而,她覺得「開心就不怕難」,從傳統的小動物、花朵之類做起,一點點挑戰難度。
在這過程中,她顯現出了在美術方面的天賦。在基礎的「紙衣服」折法上,她設計出旗袍、馬褂、娃娃衫、襯衫配領帶等多種式樣,2007年上海舉辦特奧會時,這一系列摺紙被製作成了書籤,作為禮物贈送給了運動員。「書籤的四個角都修剪成圓形,為的是不碰傷特奧運動員。」2010年上海世博會時,她根據報紙上中國館的照片,琢磨著製作出一座摺紙版的縮微中國館,很花心思,「立體拼接的時候真的就跟木工裝榫頭似的」。這個作品獲得了2009年上海市公民終身學習周的民俗手工藝競賽三等獎。去年,她到辰山植物園去遊玩,看到不少特別的植物,回來就開工折了一組花卉,有兜蘭、耬鬥花、荷包牡丹……甚至某個電視臺那不斷翻轉的臺標,也讓她獲得了靈感,她的一副立體摺紙耳環就是據此設計出來的。
在顧鳳玲專門放作品的一個櫥櫃裡,記者看到了不少娃娃,有的身穿民族服裝,有的身穿各色時裝。老人說,平時在街上走,她會有意識地看櫥窗裡的時裝、婚紗,把一些新潮的式樣吸收到娃娃紙衣服的設計中。而用摺紙技能做一套民族娃娃是在看了一檔旅遊電視節目後產生的想法,到目前還沒有全部完成。她指著一個彝族娃娃那銀閃閃的細小頭飾、耳飾說:「看得出來麼?這個娃娃耳朵上的『蕩頭』(墜子),是從藥片包裝的封口上取下來的鋁箔片!」
社區開課收徒
手把手傳技藝
顧鳳玲的摺紙愛好讓她的退休生活平添樂趣。「老伴是我作品的第一個觀眾!」起初,由於摺紙需要在家堆積不少紙品、廢舊材料,老伴覺得佔了家裡地方,不是很贊成;不過後來,隨著她的作品越做越美,老伴的態度也轉變了。「剛開始我折個東西叫他看,他閉著眼睛不看;慢慢地,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看;後來就睜大眼睛來欣賞,電視裡看到摺紙教程也會喊我去看……」顧鳳玲風趣地說。
對摺紙,她不但自己樂在其中,還將它的樂趣帶給了社區內外的人們。作為摺紙達人,顧鳳玲在田林社區學校給居民開了好幾種類型的摺紙課,有成年人的課程,也有「田林娃娃班」,還和徒弟們為殘障兒童上課。課程是她親自設計的,「對於零基礎的學生,會從把一張紙一分為八教起,一直教到做七彩花、博士娃娃。」
當天,記者觀摩了一堂學做「五星花」的摺紙課,由顧鳳玲的一位「高徒」凌左芬授課,顧鳳玲在一邊協助指導,現場有學員20多位。「顧老師手把手教我們折,我們都很喜歡摺紙。」60多歲的陸秀珠說,她還指了指邊上的林配珍,「喏,她還是從浦東趕過來參加的呢!」居民應志美說:「本來我還想,摺紙嘛,能折到什麼程度呢?後來看到了顧老師的作品,我服了!」不久前,她還用學會的技法做了一個「紅包燈籠」給長輩。說到紅包燈籠,也是顧鳳玲的巧妙創意,她取材過年時包壓歲錢的紅包,設計了心形、球形、方形、五邊形、六邊形、小宮燈這6種造型的燈籠,逢年過節用來裝飾房間,喜氣又別致。其中,她獨創的紅包「福龍宮燈」2010年還參加了上海世博會公眾參與館的作品展示。
面對「粉絲」們的褒獎,顧鳳玲很謙虛。她說:「再過一個月我就要滿70歲了,有些上課的事情漸漸會交給徒弟。希望摺紙藝術不光是我一個人的愛好,也能給其他人帶來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