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第一批「不生主義」已到晚年,沒有子嗣養老是什麼體驗?

2021-02-08 盆栽交流集

原創、深度、格調 | 湯先生

都知道帶孩子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所以很多人當有了孩子以後都會想不要孩子,於是就會有很多人選擇一生都不生孩子,這種就被稱為丁克族,而當丁克族到了晚年以後,生活的現狀其實並沒有想像的那麼輕鬆,相反的是晚年夫妻之間會發生爭吵,這個時候沒有兒女陪伴就會感到孤單。

有丁克族的原因是因為,慢慢大家都明白帶子女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而且如果夫妻感情好,就根本不樂意孩子的介入,我只想過二人世界。

但是很多老人的思想觀念就比較的封建,覺得不管怎麼樣還是應該有後,畢竟中國流行的還是。比較的在意孝道,因此還是會有很多人不同意丁克族。

但是丁克族仍然會有很多的存在,她們有些人過得很開心,有些人過得卻並不是很開心,而且丁克族老來無子,老了也沒有人照顧,晚年顯得非常的悽涼。

其實像這種丁克族它是有案例的,我就收藏一個這樣的案例來給大家分享一下。

翠花夫妻是一對丁克夫妻,年輕的時候就特別不想要孩子,後來年紀大了以後就更加不想要孩子,於是就這樣一直相伴到老。之前也有過,被朋友親戚勸說,勸他們要一個孩子以後養老,但是都被他們拒絕了,因為他們覺得養一個孩子需要付出太多的時間和精力還有金錢,與其如此還不如兩個人一起過自己的生活。

於是翠花夫妻一直從年輕丁克到了年老,今天兩個人一直過著二人世界,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夫妻兩人之間的矛盾也開始增加,很多時候都會發生爭吵或者冷戰,有人開始意識到,如果這個時候有一個孩子陪伴彼此,可能就不會感到孤單和今晚,畢竟兩個人一起共同生活了這麼多年,彼此都對彼此特別的熟悉,當生活變得平淡以後,剩下來的就變成了瑣碎事情的爭吵。

看到這個案例,有些人可能會引起共鳴,也有些人會不以為然,但是不論怎麼說,丁克還是沒那麼理想的,那麼丁克族有哪些弊端呢?

一、生命沒有辦法得到延續

當夫妻兩人決定不生孩子的時候,就意味著彼此不會再考慮在生命裡留下延續,這一段生命的開始就意味著孤單的前往,即使百年以後依然是孤獨的存在。

生命沒有辦法得到延續,在其他人眼裡就是一種悲哀,就像是沒有在這個世界上留下一點痕跡一樣,匆匆而來,又匆匆而去。

二、少了與自己血脈相連的親人

因為丁克族沒有子孫後代,所以就會少了很多血脈相連的親人,子女是血脈相連當中最親密的人,如果沒有了子女的話,就相當於少了與自己血脈相連的親人,這樣的話你會非常的孤單,感受不到親情的溫暖。

而且有的時候孩子就是夫妻感情的紐帶,當沒了孩子以後,這段聯繫就少了,夫妻間就缺少一種連接感情的紐帶,時間久了夫妻間的感情就成了問題,不得不說還是非常難受的。

三、遭受社會輿論的打擊

這也是丁克族的一種壓力,因為社會上普遍會認為,丁克族就是一種自私的表現,只考慮到自己的享受,又忽略了傳承的重要性,所以在社會上這是一種被輿論打擊的行為。

不被社會認可,被社會所指責,讓很多夫妻也飽受壓力,因為在他們看來,丁克族就是一種畸形的生活方式,大眾不一樣就會被視為怪異,所以總會有人在背後偷偷的議論丁克族,但實際上丁克族也並沒有做什麼非常大的錯誤,僅僅只是因為想要過一下自己獨自的生活。

以上三點是丁克族可能會出現的弊端,但也是很多丁克族的心頭愁,選擇做丁克族,其實是一件非常勇敢的事情,因為她們克服了世俗,在以這樣的方式自己共同生活,沒有人說一開始就必須過那種結婚生子,照顧孩子的生活,忙忙碌碌那麼久,自己卻不一定開心快樂,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其實是沒有錯的。

所以那些社會上的輿論指責丁克族的,其實是因為自己,放不下所謂的責任的束縛,畢竟沒有人不願意過輕鬆一點的生活,所以我們都應該以平和的心態看待丁克族,而且別人的生活是他們自己的生活,其他人是沒有權利去指責的。

總結:丁克族雖然會過得很自由,但是有時候也會感到孤單,尤其是到了年紀比較大的時候,因此建議丁克族,還是可以要一個孩子的,像往年也可以有一個陪伴和寄託。

作者 | 湯先生編輯 | 湯先生參考資料: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各位看官好,我是湯先生,假如看我文章讓您覺得臉上有光,說出去倍有面子,不妨留下您的點讚和建議,我都會看,求關注!

相關焦點

  • 國內第一批「丁克族」已到晚年,一生沒有孩子的他們,現狀如何?
    人們常說「不孝有三」,第一是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第二是不做官侍奉父母,專做啃老族;第三是盲目順從父母的愚孝。這其中第一條是多數人不能接受的,因為傳統的生育觀念認為「多子多福、養兒防老」。然而隨著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人們的生育觀念發生了很大變化,「優生優育」、「丁克族」逐漸成為年輕人嚮往的生活。
  • 國內第一批「丁克族」已到晚年,現狀如何
    所以他們選擇不生孩子,不願意讓孩子降低自己的生活質量,也不願意讓孩子到世界上來受苦。實現自我現在社會上很多人,不論男性女性,都有很強的事業心。工作中的激烈競爭讓他們不敢鬆懈,生孩子無疑會讓他們分心。國內最早一批選擇「丁克」的人群已經進入老年時期。過去幾十年裡沒有孩子,輕鬆自由,現在老了又是怎樣的感受?答案很現實。晚年生活悽涼我的身邊就有一位老去的「丁克族」,他告訴了我,他的故事。曾先生老兩口相識相戀,走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後他們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不要孩子。
  • 首批丁克族已到晚年,一輩子不生孩子是什麼體驗?揪心!
    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是不願意結婚,甚至很多人選擇不生孩子,成為了丁克家庭,不願意為了孩子放棄現在所擁有的舒適家庭。這部分的人都覺得有沒有孩子都是無所謂,只是一種人的選擇而已,特別是這樣家庭的女人,她們總覺得就算是不生孩子,她們自己的人生也是完整的!
  • 一輩子不生娃是什麼感受?五位過來人真實體驗,晚年生活令人揪心
    執筆:毛婷編輯:劉一之定稿:蘇子後「丁克家庭」是指有穩定收入的夫妻二人都選擇不要孩子,從1960年的美國流行,上世紀80年代開始在我國興起,算到今天,第一批「丁克族」也已經過去30多年了。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一輩子不生孩子是什麼體驗?
  • 第一批不生孩子的「女丁克」,一輩子當不了媽媽,她們後悔了嗎?
    所以,她們也可以自由地選擇當"女丁克"或者"不婚族".生孩子是一個女人的本能,母愛更是女人的天性。第一批不生孩子的女丁克,她們一輩子當不成媽媽,最後她們後悔了嗎?案例蓉蓉便是第一批女丁克之一。而她的老公也一直不想要孩子,所以她只能放下這樣的想法。時間飛逝,轉眼間蓉蓉和她老公已經步入晚年。看著身邊的人到了老年都有兒孫圍繞在旁,蓉蓉的內心因為自己沒有當媽媽而感到遺憾。後來,蓉蓉的丈夫先走一步,只剩下蓉蓉一人,這時候她想著:如果當時生個孩子就好了,這樣這個時候至少還有孩子會時常來看望我吧。所以,晚年的她顯得特別孤單。
  • 一輩子不當媽是什麼感覺?第一批「女丁克」已步入晚年,現狀揪心
    但是近些年,有不少丁克家庭也出現了,不少夫妻選擇不生孩子。也有人說,女人未必要結婚,但一定要生孩子,否則人生不完整。那麼對於丁克女來說,一輩子不當媽媽是一種什麼感受呢,晚年的光景又是怎樣的呢?有一次,看到年邁生病臥床不起的母親,需要自己整日照顧時,劉奶奶的內心突然被觸動了,如果將來她跟老伴生病了,沒有孩子陪在左右,那時該有多孤獨和無助?甚至都沒有兒女給他們送終……那一刻她動了要生孩子的念頭,但是一切都太遲了,身體已經不允許了。
  • 人到晚年,靠兒子養老還是靠女兒養老,聽聽兩個老人的心聲
    有人說:最好的晚年生活是,有個老伴陪著,有個老窩住著,有點老底花招,有幾個老友聊著,有幾個愛好玩著。這樣的神仙生活每個人都想過,但是理想很美好,現實很無奈,人到了晚年並不是你想怎麼過就怎麼過,人吃谷五雜糧,免不了生病。
  • 十五分鐘養老圈:從「基本養老」向「品質養老」跨越
    人口老齡化晚年生活為有效應對日益嚴峻的人口老齡化趨勢,市委、市政府全力打造城市社區「15分鐘養老圈」,採取「新建一批、提升完善一批、優化整合一批」的方法,強化養老服務基礎設施建設,讓老年群體的晚年生活更加
  • 小改造大關懷 長樂提升居家養老服務質量
    對此,航城街道通過與第三方養老機構禾康智慧養老產業有限公司合作,上門評估王婆婆的居住環境、自理能力等情況後,制定改造計劃,在她的衛生間設置了防滑墊、扶手等輔助設施,大大提高了老人如廁和洗浴的安全性。王婆婆的情況並非個例。目前長樂區仍有一定數量的特殊困難、失能、半失能老年人。
  • 3個老人自述:晚年不接受這樣的養老方式,寧願自己一個人過
    可我自己真的是不願意和他們一起生活,我始終都寧願自己過。他們都說要給我照顧晚年,也就商量了要輪流照顧我,但這種輪流的養老方式,我是真的沒有辦法接受。 輪流養老雖然說看起來是沒有被自己的兒子拋棄,但其實這完全就是對老人的一種折騰。我不說其他的,就單單在這個兒子家住一個月,又要跑到另外一個兒子家住一個月,這樣搬來搬去的,真的是讓人住得不安心。
  • 國內適合養老的5個城市:漢中上榜,河南是這個城市
    現如今,隨著人口平均壽命的延長,退休之後的晚年生活我們有了更多的選擇。現在很多人將退休後視為「第二人生」的開始,很多人退休後至少還有二三十年的晚年時光。這樣的話,選擇一個適宜養老的城市安享晚年,就是很多人十分關心的事情。
  • 「拿養娃的錢去養老」,丁克晚年生活真瀟灑麼?現實和想像有區別
    「拿養娃的錢去養老」,丁克晚年生活真瀟灑麼,現實和想像有區別 吳先生和妻子是第一批加入丁克的人,如今早已退休多年,由於年輕時掙的錢部分都存了起來
  • 國內「退休金10級表」出爐,6級以上晚年無憂,6級下孩子操勞
    其實鼓勵年輕人多生孩子,所涉及到的問題有很多,除了車貸房貸,養育孩子需要的花費,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老人養老」。很多年輕的家庭,夫妻都是獨生子女,可謂是「上有老,下有小」,夫妻兩個人要照顧四個老人和一個孩子,壓力不可謂不大,那麼年輕人敢不敢生二胎,還要看一看老人的「退休金」厚不厚實了。
  • 人到晚年,養老最大的依靠可能不是兒女,不是自己,而是這3類人
    父母為我們付出了無法估量的心血和金錢,我們又能回報他們什麼?讓父母安度晚年,是我們必須給予父母的回報。 兒女無法盡到給父母養老的義務,也是有原因的。大部分子女有一顆孝順父母的心,可是,迫於生計,他們無法長期陪伴在父母的身邊。父母在,不遠遊,這句話對現代人並不適用。 由於兒女不一定指望得上,很多老人開始賺錢,想靠著自己的力量養老。當自己還有自理能力的時候,靠自己是一個不錯的辦法,可是,當老人失去自理能力之後呢?
  • 看了這群日本老人晚年生活的養老方式,網友:不再害怕退休了!
    看了這群日本老人晚年生活的養老方式,網友:不再害怕退休了!眾所周知,我們每個人都只有一個青春期,同樣的道理,到了垂垂暮年,我們也只有一個晚年期。晚年生活和少年生活一樣值得珍惜,同樣寶貴。突然沒有了工作可以做,好像一瞬間和社會失去了聯繫,垂垂老矣,成為了社會當中沒有用的那一群人,只能慢慢蹉跎,等待自然老去的那一天。但事實上並非如此。看了這群日本老人晚年生活的養老方式,你會發現,退休之後的生活,並沒有那麼可怕,相反,退休應該是人生新階段的開始。
  • 人到晚年,手裡有沒有存款重要嗎?3個69歲的老人說出答案
    現在我想買什麼東西都沒有錢買,有時候看上一件好看的衣服都要問兒子拿錢,而且每次問兒子拿錢的時候,兒子都不給,還說我這麼老,花錢還這麼厲害,還買什麼衣服,有的穿就行了。當時聽到兒子這麼說,我特別的傷心,我好害怕我哪天生病了,沒有錢看病,兒子也不會為我治病。
  • 70歲阿姨心聲:「廢物式養老」,讓我的晚年生活越來越不快樂
    在我們大多數人的認知中,一個人晚年有錢有閒,兒女孝順,老了後能頤養天年,就是幸福生活。所以許多兒女在父母年老後,給他們創造好的物質條件,不讓父母忙碌操勞,不讓他們操持家務,把老人當成完全沒有自理能力的人,以為這就是真正的孝順。可這真的是老年人需要的嗎?
  • 心理測試:你最喜歡哪道美食,測出你晚年誰會給你養老,快來試試吧
    你喜歡第一道美食,測出你晚年誰會給你養老:奮鬥的過程和財富形成正比,在你年輕的時候,你一直處於奮鬥狀態,所以說想要獲得很大的成功,但是卻並沒有廣泛的人脈和豐富的資源。一直到了中年,你已經積累了相應的經驗,這是積累自己的財富,從一個窮小子慢慢變成高端人士。到了晚年時期,你的孩子們都已經長大了,他們會主動幫你分擔你身上的擔子。
  • 以房養老是什麼意思 如何給老人挑選養老房
    對於老年人來說,肯定最大的願望就是自己可以安享晚年,所以現在有些機構抓住老年人的這種心態推出了以房養老的一些方案,很多的人在第一次聽到這個詞語都是不太清楚的,那麼以房養老是什麼意思?如何給老人挑選養老房?接下來大家就來一起了解一下這方面的相關內容。
  • 國內「最長壽」的村子,一瓶水賣到77元,老人來這裡養老
    ,國內的平均壽命達到了70以上,和30年前相比,上升了近10年。是國內有名的長壽村,100個人裡有3個長壽的百歲老人,最大年齡達到了135歲,這個村子吸引了更多的遊客,把村子變成了旅遊景點,住在這裡的人都長壽,這與當地環境和人們的生活方式有關,環境上這裡遠離大城市,沒有太多的汙染,更接近原始的自然環境,空氣中負離子很高。為什麼這裡的人這麼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