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近8成留美博士畢業不回國,美國憑什麼吸引人才?值得深思

2020-12-16 柳七看世界

毫無疑問,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是我國兩所頂尖學府,在高考中脫穎而出被這兩所大學錄取的同學都是一流人才。很多大學生在本科畢業後會進修深造,優秀高校的保送名額也不斷增加,除了能在國內讀研,名校畢業生更多的會選擇去國外進行深造,而美國、英國等國都是留學生比較喜歡的國家。

最受留學生歡迎的國家就是美國了。這是因為美國的教育水平遠超其它國家。2019年QS世界大學綜合排名中,排在前十的名校美國就佔了五所,前四名都是美國的大學。所以美國對於那些迫切希望提升自己實力以及對科研有追求的學子有很大的吸引力。1978年至2018年12月,我國教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出國留學人數高達585.71萬,其中432.32萬人完成了自己的學業,有365.14萬人回國發展。

出自《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下屬的科學工程、醫學衛生、人文基金權威機構的調研顯示,我國79.4%的畢業博士生選擇在畢業後在美國發展。許多人在看到這些數據後感到非常可惜,人才大面積流失,對國家來說是很大的損失。這種現象引發了社會各界的討論,一些人認為留學生學成歸國,為國家建設出力才對得起國家的培養;一些人認為,這些選擇留在美國的人實在是忘恩負義。

不過也有人持反對意見,他們覺得這些人選擇留在美國,是因為我國沒有美國那樣對人才的高待遇。選擇留在待遇更高、更利於自身發展的美國也是無可厚非的,沒有必要對他們進行道德綁架。就這個問題的討論很難得出一個明確的答案。但我們不能就這樣看著人才大量流失,畢竟在人才是最寶貴的資源,我們應該想辦法讓人才回歸。目前在我國的努力下,每年歸國的海外留學生在大幅度增加,但是頂尖人才回歸比例還是很低。例如全球的材料科學十大頂尖人才中,有六位是在美的華人,其中五名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美國能夠吸引人才,除了自身雄厚的實力外,還得益於完備的人才引進機制。美國對於人才資源一向重視,並且在學生時代就會進行爭取,除了可以讓人才為他們所用,還能灌輸美國的價值觀。如今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為美國帶來了數百億的財富,在人才資源的保護和引入上,我們確實應該向美國學習。

在國與國的競爭中,無論是在哪個領域,其實都表現為人才的競爭,美國能夠迅速崛起為超級大國,可以說人才資源發揮了最重要的作用。近幾年,我國在吸引人才歸國和外來人才上還是取得不小的成績。中國不僅有了類似騰訊和阿里巴巴這樣的科技巨頭公司,還有不少初創公司也在我國也能發展壯大,而不是在美國的矽谷。由於我國網際網路市場發展態勢迅猛,所以我國公司能開出的條件也不比美國的同類公司差多少。

儘管我國的尖端人才選擇了留在了美國,但是我們並不能去埋怨他們,只有將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好,才會有更多的人才選擇我們的國家。強大是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

相關焦點

  • 《紐約時報》:中國留美博士92%選擇留在美國,你怎麼看?
    近日,《紐約時報》發表消息稱,留美博士畢業後大部分都會選擇留在美國,其中中國的博士最多,佔到了92%,比例高居世界第一,第二名為印度,佔81%。此消息一出,便引起了廣大網友熱議。我們知道,留美博士大部分都屬於我國高端和緊缺人才,他們高智商、學識淵博、綜合素質好、科研能力強,而且大多數都是我國985、211高校培養的優秀學生。如果真如《紐約時報》報導的那樣,這無疑是我國人才方面的一個損失。
  • 1.5萬名富豪移民不算什麼,90%中國籍博士留在美國,才是大損失?
    不得不說,中國富豪越來越喜歡移民了,在亞非銀行2019年發布的《世界財富遷移報告》中顯示,2018年我國有近1.5萬名富豪移民,數量居全球第一。這些富豪帶走的資產達上萬億,無異於是在「掏空」中國,難怪會受到抨擊。
  • 北大天才留學回國6年,深思熟慮後赴美被罵「白眼狼」,臨行留下3句話
    6年後還是赴美#近些年來,我國的人才流失日趨嚴重。其中原因不甚明朗,但是對於這樣的現象值得人們去反思。其中,北大的一位天才學霸國外留學回國任教6年後,經過深思熟慮還是選擇了赴美。臨行的時候,這位北大學子留下3句話,引起了人們的深思。到底怎麼回事?大家一起去看看。
  • 哈佛8位博士放棄美國優厚條件,集體回國做貢獻,只因祖國需要我
    曾有一段時期,人才外流現象嚴重,嚴重影響了中國的發展,但在當代中國的發展進程中,八個哈佛博士主動放棄美國方面的有利條件,集體回國,為中國做出了貢獻。那這八個博士到底是什麼人呢?為什麼他們要放棄在美國的生活,選擇回到自己的國家?從美國回來的八位博士分別是王俊峰,劉青松,劉靜,王文超,張欣,張鈉,林文楚,任濤。
  • 為什麼92%的留美博士不想回國,國外的天空更藍?他們說出3個原因
    為什麼92%的留美博士不想回國,國外的天空更藍?他們說出3個原因 大家都知道,科技是國家的第一生產力,只要在科技領域中有所領先,那麼國家經濟方面的發展便會越來越好。而科技要想獲得領先,就必須要注入很多科技頂尖的人才。
  • 《紐約時報》:中國92%的留美博士生都願意留在美國,你怎麼看?
    近日,《紐約時報》有一則關於博士生留美比例的新聞報告火了,文中提到:中國留美的博士比例高達92%,高居各國第一。印度的博士留下來的比例佔81%,排在第二位。加拿大的博士有55%留下,排第三。第四是德國博士,52%留下。中國臺灣地區的博士有43%留下,居第五。
  • 21世紀初,北京大學有四位數學人才「出走」美國
    事實上任何人都必須有作出決定的理由,每個人不可能無緣無故地做出選擇。就像北京大學數學系的那四個人才一樣,他們在完成學業之後,應該有自己的理由去齊聚美國。其中,這四位數學天才中的徐晨陽給出了「為何留在美國」的理由。只有在許多人看到這個之後,明白他們為什麼留在美國!
  • 又一位北大數院天才少年效力美國,我們為什麼留不住人才呢?
    畢業後張鉞去美國攻讀博士,兩年就畢業了,但畢業後沒有選擇回國,而是留在了美國。據說年薪高達6位數,而且是美金。 張鉞就讀的北大數院,多年來人才輩出,比較有名的數學天才,像張偉、朱歆文、許晨陽等人,這些數學天才把世界範圍內的獎幾乎拿遍了,獲得的學術成就令世界矚目,但最後這些人都選擇留在了美國,和張鉞一樣為美國效力。
  • 曾經火爆的美國唐人街,如今卻20多萬華人回國,其中原因值得深思
    90後旅行,只為遇見:曾經火爆的美國唐人街,如今卻20多萬華人回國,其中原因值得深思我國的發展越來越強大,人民收入也越來越好了,所以很多人不止是宅在家裡,而是把目光放到旅遊,這些生活模式。而且,現在不止是去我國的發達城市,包括美國、日本、等一些國家都是國人的首選。對於其它國家的生活,中國人還是很感興趣的,現在生活收入條件高了,有這個能力去國外闖闖了。所以,中國遊客在這個各個國家也是越來越多。基本上不僅在美國,包括在一些其它的國家,都會看到中國人的身影,所以因為我們國家出國旅遊的多了,對這個國外的旅遊業務也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 就因為國家需要我,8位哈佛博士集體放棄了回國和美國的有利條件
    學生出國留學回國清朝中國的知識分子認識到,中國與西方國家有很大的差距,要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他們必須學習其他國家的優秀和先進的文化知識。在容閎從回國畢業後,「中國留學生之父」開始鼓勵中國人出國留學回國報效祖國。這一建議得到了清大臣曾國藩、李鴻章等大臣的批准,於是中國掀起了一股留學潮,許多中國學生被派往美國學習。
  • 天才物理學家尹希放棄國籍,入美國國籍成哈佛終身教授
    幾十年前鄧稼先,錢學森等科學家在國外學習後都能夠回到祖國的懷抱,為我國的科研事業盡心盡力,並以此為榮。時至今日,我國的社會條件越來越好,培養出的人才也日益增多,但是人才流失的現象也逐漸嚴重。尹希是我國培養出的物理學天才,18歲便前往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畢業後更是成為了哈佛大學最年輕的華人教授。
  • 美科技界炸了,我國又一「錢學森」!曾表示:不回國像欠了無數債
    不過,中國的高等學校的教育和西方國家比起來,確實還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許多有條件的人才們,都願意在大學畢業以後前往國外的大學繼續讀書深造,來接受更多的知識。也因此,在國外的歲月中,他們總是有一部分人最終選擇留在了國外,而不是回到祖國建設發展,感念祖國曾對他們的幫扶和照顧。不過這位科學家卻並不是這樣,我國又一「錢學森」!美科技界炸了,曾表示:不回國如同欠了無數債。那麼他到底是誰?
  • 頂尖人才:給他們任何優厚待遇都是值得的,因為他們是國之重器
    題記:這幾天看到美國咄咄逼人地、一而再再而三地試探我們的底線,非常憤怒,想揍它!但是,理性思考,還是技不如人。說到底就是科技實力不是人家的對手,由此想到我國頂尖人才流失問題。我是愛國者,下面的是個人觀點,可以討論,拒絕被罵,罵人者繞行。
  • 清華博士赴美留學,回國為藥物研究做貢獻!用行動抒寫愛國情懷!
    隨著當下全球化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各個國家都開始重視多方面領域的科學人才,而近些年我們國內教育界最為常見的話題,莫過於人才流失國外的事情了!
  • 出國留學,加速人才流失?學成歸國有多少?無關道德卻不得不說
    我有觸手可及的天花板,而他們卻不存在。1 高端人才個人認為:在我國,最頂尖的培養人才高校,只有清華、北大這兩所了。其餘一流高校學生,當然也屬於高端人才,但相較這兩所還是存在一定差距。但是很多清華、北大學子畢業之後都會去國外深造,清華、北大成了深造的跳板。
  • 西安舉行留學回國人才招聘會 留學生連夜從北京趕回找工作
    我在荷蘭讀的碩士,畢業後在北京工作了一年,聽說西安舉行留學回國人才招聘節,我連夜坐火車回來參加招聘會,今晚再坐火車回去。自己本身是西安女孩,雖然在外學習多年,但還是希望能回到西安就業。高端企業落戶西安王鍵是西安交大1896孵化器有限公司的副總,此次留學回國人才招聘節,他們公司和西安市人社局聯合舉辦了海歸留學人才創業沙龍,邀請了西安交大店優秀校友和歸國留學生一起座談,遠在美國、新加坡的博士後校友還通過視頻的形式,和留學生們分享創業、就業故事。
  • 她赴美讀博後毅然回國,成浙大年輕博導:成績從來都是汗水澆灌
    她,10歲上初中,21歲本科畢業後去美國深造,在美5年間發表20餘篇SCN文章,留在美國完全有非常優越的工作和生活條件,而她選擇了回國。她就是1992年出生的四川姑娘劉琬璐,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博士畢業後回到母校浙江大學任教,成為了浙大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27歲),她最大的學生也才24歲,24歲之前就讀博,也就是說她帶的可都是天才型的學生。
  • 常青藤轉985,州立轉211:留學生可否轉學回國?
    如果沒有疫情,中國留學生楊力藶,此時應該在英國牛津大學的校園裡,準備博士畢業論文。今年1月,楊力藶回到老家湖北恩施過年。疫情暴發後,因身處疫情高發區,無法返校。等到4、5月,國內疫情暫時平緩,國外疫情卻開始蔓延,「航班減少甚至停飛,返校希望依然渺茫」。直到目前,她仍然滯留家中,不得不線上學習。
  • 他本是美國名校教授,卻放棄高薪毅然回國,在量子領域為國做貢獻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對人才需求量的增加,曾經輸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學子出國留學深造,而許多學有所成的科學家們後來毅然放棄了國外優越的生活環境和高薪工作,選擇了回到國內,為祖國的未來貢獻一份力量。而段路明就是這其中一個傑出的代表人物。
  • 英國1.5萬滯留小留學生回國已成定局,背後如何引導更值得深思
    持反對態度的網友表示:疫情不穩定,輸入疫情有危險,國內的疫情才逐步穩定下來,不適宜回國。還有一些激烈的網友評論:奔著永久居留權去的,就不應該讓他們回來。二、為什麼這件事情熱度會那麼高?三、比起討論是否讓他們回國,我更關心的是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和引導。在英國的時間,不算短。孩子們在這段時間被爆出英國寄宿家庭不收,學校停課,最小的孩子只有8、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