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近代中國的發展歷史後,我們會發現,由於中國在清末民初時期的發展水平很低,所以,為了能給更多的人才提供進修的機會,我們就主動地把很多優秀的學生送到國外一些大學,送到那裡去,這些人在回國後,也正以自己的努力,為國家的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儘管對大多數留學人員來說,他們都能做到學以致用,報效祖國,但由於國外的發展環境和生活條件相對較好,因此,許多留學人員在留學後,也選擇放棄中國,定居國外。
曾有一段時期,人才外流現象嚴重,嚴重影響了中國的發展,但在當代中國的發展進程中,八個哈佛博士主動放棄美國方面的有利條件,集體回國,為中國做出了貢獻。那這八個博士到底是什麼人呢?為什麼他們要放棄在美國的生活,選擇回到自己的國家?
從美國回來的八位博士分別是王俊峰,劉青松,劉靜,王文超,張欣,張鈉,林文楚,任濤。2009年,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後王俊峰,他是一位哈佛大學的博士後,他的朋友說,中國正在建設一個自己的磁場實驗室。因為王俊峰以前曾在美國參加過強磁場方面的實驗,所以他也認識到建立這個實驗室對中國未來科學發展的重要意義,在這種情況下,王俊峰也希望自己能投身於建設中國強磁場中心的進程中,幫助中國進一步提高磁場強度。王俊峰於2009年6月參加了中國強磁場中心的一次面試,當時,他與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院長匡光力見面後,兩人也達成了科研上的共識。王俊峰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和他的妻子談的,他希望他的妻子也能像他一樣,從美國回到中國來生活。一開始,王俊峰的妻子不願同意這個決定,畢竟他們在美國住了很久,美國方面給王俊峰開的條件也很優厚,但是,在愛國之心的驅使下,最後,王俊峰還是決定和家人一起回中國。
最初,中國對於強磁場方面的施工設備還不完善,這也給王俊峰的日常工作帶來很大困難,但在王俊峰的堅持下,最終,他也完成了對強磁場的初步施工。
而且到了2010年,為了能讓中國強磁場事業的發展進入新階段,王俊峰還決定成立了一個強磁場團隊,當時,通過王俊峰和匡光力的努力,劉青松也決定了自己的回歸。經過雙方的共同努力,其他幾位哈佛博士也紛紛放棄美國的工作機會,來到中國的科學島,開始從事強磁場研究,
截至2015年底,共有8名哈佛博士回國,在這些博士看來,人才聚集效應的出現,使他們能夠吸引更多從事強磁場工程的工作人員,而最終,在這些高端科學家的努力下,我國的強磁場工程中心也將逐步走上正軌。
此外,這八位博士的研究小組現在已經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腫瘤細胞庫,並且已經成功開發出治療糖尿病的新藥物。
對這八位哈佛博士來說,他們在美國的工作和科學上都有相應的成就,而且,當他們想回到中國時,美國方面也花了很多錢來留住他們,但是,因為他們都是中國人的後代,所以,當祖國真的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也會放棄在國外的優越條件,選擇投身於新中國的建設和發展事業。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很多留學生為了能有一個更好的發展環境,選擇留在國外定居,但是,從這八位哈佛博士回國的經歷中也可以看出,現在的中國已經有了較強的發展實力,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國家也可以吸引一些優秀的人才。大家都知道,現在越來越多的海外留學人才,願意在回國後回國後回到中國,而對於中國的發展和建設來說,這樣的選擇也能為我國帶來更大的發展優勢。
通過對這八位博士的經驗的了解,我們會發現,儘管說能力出眾的博士無論在哪裡,都能有更好的發展前景,但為了祖國的建設大業,他們能不計個人得失。
可見,正是由於新中國的崛起,使我國得以重新邁向發展的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