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在古代文人眼中,勸人向上,努力學習,不斷努力,才是出人頭地之道。顏真卿在《勸學》中寫道:黑頭髮不知勤學早,白頭髮悔學晚,顏真卿的勸學演講激勵了他們多年,讓他們更有信心完成學習。
今天,學習依然是改變普通學生生活的方式。在我國,有一些天才少年,因為學業成績突出而備受關注,但並不是所有天才少年都能如大家所願報效國家。在我國,曾有一位天才少年,32歲就成為哈佛終身教授,並加入美國國籍,甚至拒絕回國發展。這位天才少年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
華裔天才少年加入美國國籍32歲成為哈佛終身教授
1983年出生於北京的尹某,從小就表現出驚人的學習天賦,8歲開始自學微積分,10歲進入北京八中智力超常實驗班。在班上,尹希的數學和物理成績都很好,領先於其他人。尹希即使在課堂上不做筆記,成績依然很好,尹希卻常常因為自己的才華而自命不凡,而自吹自擂。
1996年,當時只有13歲的尹希已經走進了高考考場,在整個考場上都表現得非常輕鬆,最終他以572分的高分順利進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在少年班,本有很多和尹喜一樣的少年天才,但尹喜如同金子一般,無論走到哪裡都是大家的焦點,即便是在天賦出眾的少年班,尹喜依然有著傲人的成績,備受關注。
但尹希的眼光並不止於此,他已經安排好了留學計劃。於是,當2001年尹希結束了5年的本科生涯後,她開始選擇名校留學。當時,耶魯、哈佛等國際名校,都向尹希發出了邀請,最終尹希在一次選擇中,選擇了去哈佛大學讀書。2006年,尹建莉獲得了哈佛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並留校任教。
當時,尹希能夠很好地處理"弦理論和弦理論中的超對稱束縛態"等深奧問題。尹希2015年成為哈佛大學教授,成為物理學新星,但尹希並不打算回國,尹希放棄中國國籍,加入美國,娶了美國媳婦。
事實上,2013年年中,中科大就曾邀請尹希回到母校為學生們講課。當時尹喜和妻子在一起,並接受了一家電臺的採訪,期間有人問尹喜:為什麼一定要加入外國國籍?然而,尹喜回答說:"科學無國界。"。
隨後,尹喜表示:"在工作中,需要一個好的合作夥伴,國外可以給他提供優越的條件,但回到國內就不能滿足尹喜的要求。"。尹希後來說,如果回國,他會帶著物理組的一位科學家回來。聽了這些話,我們發現尹喜也有難言之隱。如今,中國在人力資源方面與其他國家有很大差距,我們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彌補這一差距。隨後,我們也意識到,如果想讓尹希把整個物理學家群體帶回中國,難度很大。
愛國科學家用自己的行動鑄就偉大的"中國夢"
不僅如此,當時哈佛不允許畢業的博士生繼續在學校從事研究工作,但尹希遇到了千載難逢的機會,被哈佛破格邀請,繼續留在學校。這是哈佛為尹希做出的最大讓步,也是尹希能夠留在美國的原因。對於尹喜的做法,褒貶不一。有人認為,尹希作為科學家的首要職責是做研究。美國非常適合尹喜的發展道路,留在那裡無可厚非。
有人認為"科學有國界",作為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即使祖國的科研能力不強,尹喜也應該回國。與國內多位科學家共同研究。和尹希一樣,有過留學經歷的人很多,但更多的人選擇放棄優厚的待遇和先進的研發條件,毅然回到祖國的懷抱。
錢學森曾經放棄那麼多優厚的條件,甘願回國默默奉獻,這才是一個真正愛國的科學學者的情懷。
李白在《李詠》中寫道:"鵬天隨風,翱翔於九萬裡。如今,我們的科研實力與一些強國存在差距,但如果每個科研人員都因為國內發展水平落後而拒絕回國,我們又如何讓國家繼續進步呢?因為中國有無數的愛國學者因為某些領域的落後而不離開,這就是我們的榜樣。正是這些科學家創造了我們偉大的"中國夢帶著他們的愛國主義。
參考資料:
說服學習
論李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