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成全球「晶片一哥」!市值是英特爾2倍,臺積電靠的是什麼

2020-12-15 金十數據

本文為「金十數據」原創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作為全球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在市場的地位依然穩固。根據機構TrendForce的最新統計顯示,在今年第二季度的全球晶圓代工市場,臺積電以高達51.5%的市場份額穩居第一,三星(18.8%)、格芯(7.4%)、聯電(7.3%)和中芯國際(4.8%)等廠商位居其後。

在製程工藝上,臺積電也是最領先的,是今年唯一能夠批量生產和供應5nm製程晶片的廠商,進度遠遠領先三星。就連晶片巨頭英特爾也不得不將訂單外包給臺積電——今年7月,英特爾將18萬片6nm訂單交給臺積電。無論是從市場份額還是先進位程臺積電在行業都是一騎絕塵風光無兩

得益於優異的市場表現,臺積電的市值一度突破4000億美元,是英特爾的2倍,首度進入全球市值前十大上市公司。那麼,臺積電為何能夠稱霸全球晶片製造市場呢?

自1978年成立以來,臺積電已走過40年的歷史。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臺積電能佔據晶片代工半壁江山,成為全球第一大半導體公司,與長年的技術積累固然分不開關係,但除此之外,想必多種因素使然,就如同多數成功企業一樣,有內與外諸多因素的配合是創始人成功領導,或是市場的需求發生變化......不可能一蹴而成。回顧臺積電的發展史,大獲成功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3個。

第一,創始人張忠謀掌舵在創辦臺積電時,張忠謀的年齡已達到55歲,彼時他已經成為美國半導體行業的資深從業者,一度擔任美著名半導體製造商德州儀器的資深副總裁,這給他帶來了豐富的資源與人脈,為後續公司技術升級和開拓業務發揮重要作用。比如,1988年,他通過英特爾前董事長安迪·格魯夫拿到了替英特爾代工的認證資格,正式敲開了世界半導體行業的大門

在當時整個半導體行業都依賴自主供應時,張忠謀看好半導體行業的未來,首創晶圓代工模式,隨後10年,半導體設計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對晶片代工的需求大增。這一商業模式的創新,也徹底改變了如今的半導體行業的生態與很多企業不同,張忠謀給臺積電定下的目標是做世界級晶圓代工公司,為此他以顧客為中心做好服務、建立高標準嚴要求的生產體系,這種強硬個性成就了臺積電的奮進文化是臺積電一步步壯大的重要源泉。

第二,多次突破關鍵技術瓶頸。晶片製造工藝日新月異,走錯一代技術路線,就可能落後數年、損失幾百億,如果遇到經濟環境不好,企業還可能陷入危機。但臺積電一直堅持技術突破,並在兩個關鍵節點甩開了對手。

1997年前後,IBM擁有0.13微米銅製程技術方案,其想將方案賣給臺積電,但臺積電對此拒絕,這次拒絕拉開了臺積電製程趕超的序幕。通過嚴謹的自主開發,臺積電在2000年研發出了0.13微米銅製程技術,並推向技術走向量產。相比之下,IBM的技術還未走出實驗室藉助這次突破,臺積電一舉追上落後IBM為代表的傳統晶片巨頭兩個代次的局面,並實現趕超。十年後,IBM將晶片製造業務轉賣,徹底退出晶片代工領域。

另一個關鍵節點是金融危機。2008年的金融危機使全球半導體產業萎縮,臺積電也處在內憂外患中——在內部,客戶取消大量訂單,嚴厲裁員;外部上,三星進軍晶片代工領域。但臺積電提前看到未來智慧型手機市場需求的潛力,在2010年增加一倍的資本支出(59億美元)押注28nm製程,這是當時最先進的晶圓製程。隨後,臺積電實現了技術突破和量產,一舉實現領先三星及聯電。可以說,兩次關鍵技術突破對臺積電躋身的先進廠商隊列發揮了重要作用,也為其成為晶片製造霸主打下技術基礎。

第三,獨霸蘋果訂單。臺積電能夠成為晶片製造巨頭,除了需要不斷進步的製程工藝,還離不開龐大的訂單支持,這是臺積電蓬勃發展的物質條件,而蘋果的訂單就發揮重大作用。

此前三星一直是蘋果晶片的加工商,但2011年,蘋果與三星爆發專利糾紛案,再加上三星在工藝良率等出現問題,臺積電開始從三星手裡奪下蘋果的訂單,比如當時臺積電向蘋果派出超過50人的團隊,協助蘋果完成了A6晶片的最終設計,而臺積電也獲得蘋果的認可。

另一方面,三星作為手機競爭對手,蘋果擔心自己的技術處洩,有意「去三星化」。相比之下,臺積電始終堅持代工模式,存在技術外洩可能性小,而且在業內以保護智慧財產權著稱,比如員工、客戶和供應商都籤署了保密協議。於是,蘋果開始逐漸將訂單轉向臺積電,這成為了臺積電加速成長的助推器。數據顯示,在臺積電的營收中,蘋果貢獻了約25%。臺積電也這個過程最終成就了自己。

從變革半導體行業的遊戲規則,到不斷突破技術瓶頸,再到獨霸手機巨頭的訂單,臺積電的成功過程似乎一帆風順,但背後可能沒有那麼容易,要知道在高投入的晶片製造行業,稍有不慎就可能滿盤皆輸。老話說得好,「打江山易,守江山難」,在拿下行業第一之後,臺積電能否長期維持行業主導地位,相信會更讓人期待。

文 | 鍾志生 題 | 凌明 圖 | 饒建寧 審 | 劉蘇林

相關焦點

  • 全球最大晶片企業易主,體量不敵英特爾六分之一,為何能稱王?
    上周,屬於英特爾的王者時代「結束」了。英偉達(Nvidia)市值首次超越英特爾(Intel),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晶片製造商。截止到美國時間7月10日,英偉達市值達到 2578.46億美元,略高於英特爾的2520.50億美元。
  • 科普:同樣涉及晶片,ARM、高通、英特爾、臺積電有什麼關係?
    英特爾、ARM、AMD、高通、聯發科、臺積電、三星都是晶片相關企業。ARM與臺積電業務最簡單,一個負責移動端處理器架構設計,一個負責晶片代工。聯發科和高通類似,主要以Soc晶片設計為主,不過高通手上專利要更多一些。
  • 全球十大晶片公司:臺積電力壓高通,另一臺企成最大黑馬
    近幾年,要說科技領域最熱門的兩個詞語,「5G」算是一個,另一個當屬「晶片」。如果說「5G」是大陸人民的驕傲,那麼「晶片」便是橫梗在心中的一根刺。本來就來盤點一下全球十大晶片公司,看看這一領域的優秀企業都有哪些。
  • 晶片製程之戰:三星臺積電挺進3nm,英特爾們呢?
    10nm、7nm、5nm、3nm……這些逐漸縮小的晶片製程數字,正是全球電子產品整體性能不斷進化的核心驅動力。通往更先進位程的道路猶如攀登高峰,飆高的技術難度和研發成本將大多數晶片代工廠攔在半山腰,全球唯有臺積電、三星、英特爾還在向峰頂衝刺。就在剛剛過去4個月,三星、臺積電和英特爾接連密集釋放關於更先進位程的新訊息。
  • 中國臺灣半導體企業臺積電總市值為3063.45億美元 位居全球第一
    根據專業企業評價網站 CEO Score 公布的全球半導體總市值數據顯示,截止到 7 月 10 日的數據,中國臺灣半導體代工企業臺積電總市值為 3063.45 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一。三星電子緊隨其後,以 2,619 億美元的市值位居第二;相較之下,繪圖晶片巨頭英偉達(Nvidia Corp.)的市值則在 7 個月內飆升 75%,以 2,577 億美元市值在全世界半導體業中排名第三;英特爾市值 2520 億美元排名第四;博通市值 1,284 億美元排名第五;德州儀器市值 1190 億美元排名第六;高通市值 1040 億美元排名第七。
  • 英特爾正與臺積電、三星商談,將部分晶片生產外包
    作為老牌晶片製造廠商,英特爾在業內的地位是被認可的,只是近年來英特爾越來越讓人們失望,其推出的晶片處理器頻頻擠牙膏,被不少人吐槽。近年來,英特爾不斷推遲生產更先進位程工藝的晶片,導致其老對手AMD抓住機遇實現反超,讓英特爾陷入危機中。
  • 英特爾擠牙膏擠翻車,製程落後臺積電 2 年!7nm延遲,對手樂翻天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全球半導體龍頭英特爾(Intel)7 納米製程產品延遲上市,震撼整個晶片產業,這標誌著英特爾長期領導地位的結束,拱手讓競爭對手臺積電取得顯著優勢。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指出,英特爾在製程進展令人震驚的失足,撼動了華爾街股市,半導體產業預期世界最先進位程的龍頭霸主恐面臨決定性的轉變。英特爾 23 日警告,下世代晶片所需的製程進度落後整整一年,儘管晶片設計的改變將使新產品發布延遲時間縮減為 6 個月。
  • 優先供應臺積電!美國晶片大廠英特爾花2億美元在高雄設廠
    臺積電的供應商之一、半導體材料巨擘美商英特爾(Entergris)已敲定未來三至五年在臺灣投資2億美元於高雄設廠,計劃明年初開始動工、明年底投產。 這代表臺灣半導體產業又迎來一大利多。根據英特格的新聞稿,英特爾這座佔地2萬7000平方公尺(約8167坪)的新廠將設在高雄科學園區,將研發與生產對晶片業者非常重要的產品,包括微 汙染控制的過濾器、氣體輸送系統與先進的化學品等。 新廠區的總佔地面積約6萬1700平方公尺,可根據需要擴大產能。
  • 英特爾晶片外包臺積電:前僱員揭秘50年老廠是如何走上「擠牙膏...
    臺積電和三星曾警告英特爾,GAA FET 技術目前實施難度太大,但由於英特爾的驕傲和堅持,非要嘗試解決 GAA FET 的問題不可,直到今年 7 月份才最終承認這一點。最初的 7 nm 晶片設計現在需要進一步優化,英特爾正試圖與臺積電達成協議。 英特爾為什麼找臺積電代工? 英特爾為什麼找臺積電代工?
  • 英特爾晶片外包臺積電:前僱員揭秘50年老廠如何走上「擠牙膏」路
    臺積電和三星曾警告英特爾,GAA FET 技術目前實施難度太大,但由於英特爾的驕傲和堅持,非要嘗試解決 GAA FET 的問題不可,直到今年 7 月份才最終承認這一點。最初的 7 nm 晶片設計現在需要進一步優化,英特爾正試圖與臺積電達成協議。英特爾為什麼找臺積電代工?英特爾為什麼找臺積電代工?
  • ...臺積電市值正式超越伯克夏 臺灣經濟研究院:超越三星領先英特爾...
    享有護臺灣股市神山美譽的臺積電即將在今天晚些時候召開法人說明會,將會是展開2021年至關重要的環節。臺積電去年至今年年初持續連漲,市值已經超越股神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夏公司(Berkshire Hathaway),成為全球市值第10大企業。
  • 英特爾擬變更logo揮別過去!市值蒸發兩成後 晶片大象如何重新起舞
    就在今年3月,英特爾CFO 喬治·戴維斯在跟投行們開會時還表示,英特爾已經落後於競爭對手,而且追趕至少需要2年。 很難相信,這是傳奇英特爾的「示弱」。就在今年六月,英特爾宣布,公司首席晶片設計師吉姆·凱勒(Jim Keller)因個人原因辭職,這對於英特爾重新奪回晶片領導地位無疑又是致命一擊。 一家海外券商給投資者的報告中還提到,「凱勒離職是件大事,它表明這位高管在英特爾實施的任何措施都不起作用,或者英特爾其他人壓根不想實施。」
  • 晶片風雲60年:英特爾起高樓,臺積電宴賓客,美國晶片空心了
    在1971年,英特爾就推出了全球第一個微處理器,把晶片帶到了個人消費領域,因為這顆晶片帶來的計算機和網際網路革命,改變了整個世界。 雖然不斷的有後來者想挑戰它,但都沒有成功,不管是AMD,還是IBM,或者德州儀器、nvidia,威盛等,intel沒有對手。
  • 美國「芯」焦,臺積電也沒辦法,三大晶片巨頭的態度很明確
    l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晶片進口國 國內的半導體行業發展得比較慢,很多晶片都是靠進口,根據相關的統計,近年來,晶片的進口額大概是2萬億元以上,資金大量外流了,要知道進口「工業的血液」石油不過是用了1.5萬億元人民幣左右。
  • 日本計劃邀請臺積電共建晶片製造廠 臺積電如此回應
    【TechWeb】7月2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日本計劃邀請臺積電或其它晶片廠商與國內晶片設備供應商共同建造一家先進的晶片製造工廠。臺積電日本政府計劃未來數年向參加該計劃的海外晶片生產商提供總計數千億日圓或數十億美元的資金。
  • 臺積電2納米晶片將在三四年內問世?股價應聲大漲逾9%
    有報導稱臺積電在2納米技術研發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業界估計其2納米製程技術將在2023至2024年推出。另外,考恩公司的分析師馬特-拉姆齊認為,英特爾可能會讓臺積電代工生產晶片。騰訊證券7月25日訊,臺積電(NYSE:TSM)周五股價大漲,原因是業界猜測英特爾(NASDAQ:INTC)可能會委託臺積電為其代工生產晶片。截至收盤,臺積電股價上漲6.42美元,報收於73.79美元,漲幅為9.53%。英特爾股價則暴跌9.81美元,報收於50.59美元,跌幅為16.24%。
  • 美國晶片「難產」?1642億補貼杯水車薪,英特爾「喊話」新政府
    按照鮑勃·斯旺的話,隨著臺積電、三星等亞洲企業在半導體製造領域的崛起,蘋果、高通、英偉達、IBM等美國晶片設計公司對亞洲晶圓代工廠的依賴正「不斷加劇」。以我們熟知的蘋果為例,根據摩根大通的調查數據,今年下半年,蘋果四款iPhone新機處理器訂單幾乎由臺積電100%代工。
  • 中芯對比臺積電:中芯8寸晶圓產能全球最高,臺積電12寸最高
    眾所周知,臺積電是全球最強的晶片代工廠,目前拿下了全球55%+的晶片代工訂單,也是全球市值最高的晶片企業,目前的掌握的製造技術是5nm。而中芯國際則是中國大陸最強的晶片代工企業,在全球範圍內雖然只有5%左右的份額,但也排名全球第5名,目前掌握的製造技術是14nm。關於臺積電、中芯這兩企業,網上有很多的對比,比如市值、營收、利潤、工藝等等。
  • 英特爾重回「技術咖」 閃電換帥
    當地時間1月13日,英特爾宣布,現任CEO 司睿博將於今年2月15日離職,現任矽谷雲服務商VMware威睿公司執行長的帕特•基辛格將接任司睿博的職位,擔任英特爾第八任CEO。帕特•基辛格是科技界的熱門人物,他曾經是英特爾第一任首席技術官,為英特爾工作了30年,並推動了USB和Wi-Fi等關鍵行業技術的開發。
  • 閃電換帥 英特爾重回「技術咖」
    這位技術派出身的新CEO在18歲時就曾加入英特爾,在公司工作過30年之久。在市場份額被擠佔、市值下滑的現狀面前,這位老朋友無疑被英特爾寄予了「重回巔峰」的厚望。   當地時間1月13日,英特爾宣布,司睿博將於今年2月15日離職,現任矽谷雲服務商VMware威睿公司執行長的帕特·基辛格將接任司睿博的職位,擔任英特爾第八任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