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要說科技領域最熱門的兩個詞語,「5G」算是一個,另一個當屬「晶片」。
如果說「5G」是大陸人民的驕傲,那麼「晶片」便是橫梗在心中的一根刺。
本來就來盤點一下全球十大晶片公司,看看這一領域的優秀企業都有哪些。
以下排名根據營收數據作為第一指標(因為營收數據最能體現市場份額),數據截取時間段為2019年7月1日到2020年6月30日。
10、恩智浦半導體NV(NXPI)
營收:88億美元淨收入:2億美元市值:326億美元總回報率:32.0%市盈率:139.0恩智浦前身是飛利浦的一個事業部,在2006年正式獨立為主體公司,全球擁有超過40000名員工,是荷蘭知名的半導體三巨頭之一。
9、意法半導體(ST)
營收:97億美元淨收入:9億美元市值:239億美元總回報率:74.5%市盈率:27.5意法半導體集團於1987年成立,是由義大利的SGS微電子公司和法國Thomson半導體公司合併而成,總部在瑞士。
8、英偉達集團(NVDA)
營收:118億美元淨收入:33億美元市值:2272億美元總回報率:155.5%市盈率:69.1英偉達是由美籍華人Jensen Huang(黃仁勳)於1993年創立,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克拉拉市,這家超級科技公司還是CPU的定義者。
7、福雷電子(ASE)
營收:137億美元淨收入:6億美元市值:97億美元總回報率:30.9%市盈率:247.8ASE為中國臺灣企業日月光集團旗下的一家公司,也是全球最早的半導體公司之一,日月光集團和福雷電子都在中國臺灣和美國納斯達克兩個交易市場上市。
6、德州儀器(TXN)
營收:141億美元淨收入:50億美元市值:1158億美元總回報率:21.8%市盈率:24.2德州儀器(TI)在1930年成立時是一家石油和天然氣公司,1940年代專注於國防系統電子產品,1958年開始從事半導體業務,目前擁有成千上萬的專利。
5、美光科技公司(MU)
營收:196億美元淨收入:23億美元市值:567億美元總回報率:57.1%市盈率:25.2美光科技位於美國愛達荷州首府博伊西市,於1978年成立,主要生產DRAM和NAND快閃記憶體,曾收購多家晶片公司,比如Rendition和日本的爾必達。
4、博通公司(AVGO)
營收:229億美元淨收入:25億美元市值:1261億美元總回報率:23.4%市盈率:56.1博通公司成立於1991年,總部美國加州,曾在2017年底宣布要以1300億美元收購高通,被川普以國家安全為由禁止。
3、高通公司(QCOM)
營收:247億美元淨收入:40億美元市值:1,012億美元總回報率:34.2%市盈率:26.6高通成立於1985年,總部美國加州,因為每一臺2G、3G、4G和5G智慧型手機中都有其發明,所以在行業上,大夥將智慧型手機廠商要交給高通的專利費稱之為「高通稅」。
2、臺積電(TSM)
營收:379億美元淨收入:131億美元市值:2935億美元總回報率:58.8%市盈率:22.5臺積電是全球最大的獨立自主純晶圓代工廠,1987年成立於中國臺灣,其大股東除了創始人張忠謀家族之外,還有飛利浦公司(持股比例16%)和臺灣「行政院」(持股比例12%)。從2017年3月開始,臺積電便穩坐全球市值第一的半導體公司寶座。
1、英特爾公司(INTC)
營收:757億美元淨收入:227億美元市值:2561億美元總回報率:34.1%市盈率:11.7成立於1968年,1971年英特爾推出了全球第一個微處理器,是全球晶片領域當之無愧的絕對領軍者。2020年6月,蘋果公司(AAPL)宣布計劃終止與英特爾的長期合作關係,準備內部生產自己的晶片。
在這十大晶片公司中,臺企ASE絕對算是最大的黑馬,儘管市值只有97億美元,營收卻高達137億美元,247.8的超高市盈率更是令人咂舌,但該公司最近一年的淨收入卻只有6億美元。這些數據說明這批黑馬生意做得紅紅火火,但實際上沒賺多少錢。
中國大陸地區目前最為紅火的晶片公司中芯國際尚未上榜,這主要是因為其2019年的營業收入確實與以上十大公司有明顯差距,儘管2020年馬力十足,但依然難以追趕。根據其年報顯示,2020年中芯國際的營收僅僅為31.16億美元。
當然,如果比市值的話,現在的中芯國際是絕對有上榜資格的。截至7月31日上午收市,中芯國際的總市值約833億美元,超過以上10家晶片公司中的4家。
本文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歡迎點擊關注!
「戲說金融」原創作品,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