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晶片先進位程建廠願望或落空,臺積電2納米量產為何定在新竹

2020-12-15 光電科技君

臺積電公司5月份曾宣布,其將在美國的亞利桑那州建造和運營一家用於生產5nm半導體晶片的先進晶圓廠,按規劃,該工廠月產能將達到2萬片,將於2021年動工,2024年量產,總投資在120億美元。

其實亞利桑那州的選址、5nm的製程、2024的時間點選擇都是非常講究的,先進位程的晶片戰略意義非常重要,背後的博弈也是錯綜複雜,工廠會建立的,但是先進與否,為哪些企業服務,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8月24日至8月26日臺積電公司首度舉辦在線技術論壇及開放創新平臺(Open Innovation Platform, OIP)生態系統論壇,論壇焦點包括:」先進技術的領導地位——N5、N4、以及N3「

臺積公司業界領先的N5技術今年已進入量產,隨著產能持續拉升,良率提升的速度亦較前一世代技術快。相較於前一世代的N7技術,N5速度增快15%、功耗降低30%、邏輯密度增加達80%。奠基於N5技術,臺積公司預計於2021年量產加強版的N5P製程,速度可再增快5%,功耗再降低10%。此外,臺積公司揭示了5奈米家族的最新成員-N4製程,N4進一步提升效能、功耗、以及密度來滿足多樣化產品的需求,除了減少光罩層來簡化製程,N4可藉助5奈米完備的設計生態系統順利從N5升級,N4製程預計於2021年第四季開始試產,2022年進入量產。展望下一世代技術,臺積公司N3製程開發進度符合預期,將成為全球最先進的邏輯技術,相較於N5技術,N3速度增快15%,功耗降低達30%,邏輯密度增加達70%。隨著半導體架構的創新,臺積公司從5奈米往前推進了一個全世代製程,持續保持技術的領導地位。

這意味著臺積電的先進位程已經在從5nm推進到了3nm時代了,按照這個速度推斷,到了2024年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工廠量產時候,已經不是最先進的工藝了,可能臺積電在臺灣新竹的本部已經在量產N3工藝的3nm製程,更或者2nm也有可能,美國想要臺積電最先進工藝製程工廠的願望可能就此落空。

臺積電OIP

而據多家臺灣媒體報導,臺積電將於2021年在臺灣新竹科學園開設研發中心,旨在實現比2nm更精細的工藝,並爭取在鄰近地區建造量產工廠。 8月25日臺積電公司的高級副總裁張凱文說:

「臺積電已經在臺南科學園運營了5nm EUV量產晶圓廠,3nm量產工廠也正在建設中,計劃於2022年下半年開始量產,但這次透露的2nm量產晶圓將從臺南返回新竹,其總部將位於新竹。2nm研發中心計劃容納8000名科學家和工程師,以開發2nm及以後的工藝技術。 該建築由兩個研究樓和一個管理大樓組成,稱為R1和R2,其中R1將於2021年投入使用。」

此外,臺積電竹科廠區正在建擁有兩座研發晶圓廠的研發中心,其中R1研發晶圓廠預計2021年完工,會作為2nm及更先進位程的研發基地。同時,臺積電正在積極協商取得竹科寶山用地,預計會在當地興建2nm超大型晶圓廠,預計在 2024 年至 2025 年之間運行。

當臺積電在美國工廠工廠建立的時候,臺灣新竹工廠已經在量產2nm了,2nm與5nm之差可不是一個代級,即使不是最先進的製程,在亞利桑那州建廠,美國也很樂意。

筆者一直強調ICT(信息、通信和技術三個英文單詞的詞頭組合)產業將會是未來各國經濟的財富之源,而晶片和5G這是其最重要的兩大基礎。

這次建廠勢必會對全球晶片產業的布局照成不小的影響,臺積電正式宣布850億在美建廠,其原因、目的、影響。到底是臺積電的堅持,還是美國政府的勝利?是否會對華為造成影響,國產晶片製造又面臨什麼挑戰?

說這事之前說個有趣的事情,2017年的時候富士康曾今宣布在美國芒特普萊森建立工廠,並且宣稱將給當地提供1.3萬人的就業機會,平均年薪5.3萬美金,當時的口號則是「世界第八大奇蹟,美國製造業的勝利「,2020年再看看位於威斯康星州的工廠,原本製作面板的工廠已經改為製作咖啡機了,上述的那個工廠也沒有建立起來。

臺積電官宣之後,很是符合市場的布局,之前關於7nm、5nm、2nm製程的猜測最終落下帷幕,先進位程的晶片製造要比面板戰略意義來的重要一些,背後的博弈更是錯綜複雜。

對於美國的邀請是「橄欖枝「還是」鴻門宴「不得而知。

首先我們來談談臺積電為什麼必然會在美國建廠。其實臺積電是最先一批接到在美建廠的邀請的企業,期間陸陸續續有報導雙方一直在談判,就在5月13日還有媒體傳言臺積電拒絕了美國的邀請。臺積電的CEO劉德音還對媒體表示,如果在美國建立新的晶圓廠那將是消費者的需求,而不是美國政府的要求。

臺積電一直表明它的態度,5nm、3nm工藝都會留在臺灣本地,但是臺積電真的可以決定自己去不去」赴美「嗎?2天之後,就出現了神反轉,15日在網站上進行了官宣。其實這樣不奇怪,西瓜視頻創作人的視頻裡有臺積電的股權結構,臺積電的外資比例達到了78%。

臺積電股權結構表

第二點來看它的市場份額,臺積電的2019年報顯示,去年美國市場佔臺積電營收的59%,中國客戶則是19%,可見最大客戶還是在北美市場。

2020年一季度晶片代工廠排名

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7nm工藝美國技術佔比大約是9%-10%之間,14nm的工藝佔比美國技術超過了15%,如果鬆動這個比例,華為和臺積電的合作還是有點希望的。而如果將工廠搬到美國本土情況就不一樣了,不管什麼比例,臺積電也必須接受美國的「長臂管轄「了,從商業角度臺積電無可奈何。

這次美國不光邀請臺積電,同時也邀請了英特爾在美國本土建代工廠,雖然英特爾是一家非常典型的IDM企業,也是AMD在2008年將格芯分出之後,除了三星以外為數不多的大型集設計、製造、銷售為一體的IDM企業之一。

臺積電客戶名單

英特爾也做過代工,很顯然已經在晶片製造工藝上形成了瓶頸,從5nm這個製程看,臺積電在亞利桑那州建立的工廠,不太可能是給蘋果、高通使用的,因為它們使用了5nm工藝,更像是給英特爾、AMD、英偉達來準備的。

臺積電產能分布

2萬片晶圓,折合月產能的晶片數量也不多,也就10多萬片,一年算下來也就100多萬,不超過200萬片晶片。看看,上圖目前臺積電的工廠分布和產能情況,結合7nm工藝2年左右時間10億片的產能來說,等於在亞利桑那州放了一杯水,在新竹放了一個大水缸。

看到這裡你大概明白了,先進工藝的研發、風險生產、已經量產都需要大量的科研人員參與,尤其經驗豐富的本地工程師參與才能取得成效。即使在美建廠也只能使用成熟工藝,不然讓所有研發人員都去美國,那新竹工廠也就開不下去了。

所以,在美建廠,緩解英特爾的產能和工藝困難,給桌面端晶片提供生產就算是使命了。對於最先進工藝一般都使用在移動端上,比如華為、蘋果、高通等客戶的產品還是要放在本部生產的,即是技術原因決定的,也是人才原因決定的,至於2nm的先進位程工廠建在中國臺灣新竹是必然的。

相關焦點

  • 臺積電預計在臺灣新竹建設使用2納米製程的工廠
    6月12日消息,臺積電預計在臺灣新竹建設使用2納米(nm)技術的工廠。臺積電位於臺灣南科的3納米廠環評已在去年順利通過,將落腳在新竹的3納米研發廠房環評,昨日也順利通過初審,待環評大會確認結論後,預計可順利趕上量產時程。
  • 臺積電晶圓技術再升級 將在新竹建設2nm製程工廠
    日前,有西班牙媒體消息稱,臺積電計劃於五年後部署2納米技術的工廠,廠址擬定選在中國臺灣新竹。去年年底,臺積電通過了位於中國臺灣南科地區的3納米工廠環評,而即將落戶在新竹的3納米研發廠房的環評也於近期得以順利通過,一旦環評大會的結論得以確認,3納米晶圓的生產將很快開展,預計可以順利趕上量產時程。
  • 臺積電2納米晶片將在三四年內問世?股價應聲大漲逾9%
    有報導稱臺積電在2納米技術研發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業界估計其2納米製程技術將在2023至2024年推出。另外,考恩公司的分析師馬特-拉姆齊認為,英特爾可能會讓臺積電代工生產晶片。對臺積電來說,另外一個利好因素則是,有報導稱臺積電在2納米技術研發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業界估計,臺積電2納米製程技術將在2023至2024年推出。英特爾執行長鮑勃-斯旺(Bob Swan)周四花了近一個小時的時間,討論了一個曾經對這家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公司來說是不可想像的想法:不自己生產晶片。
  • 臺積電突破納米極限,北大突破晶片極限?碳基晶片究竟是何物?
    自從晶片戰爭開始以來,我國一直都在尋找著一個突破的機會,許多的科研人員日以繼夜的努力,就是為了打破美國對中國半導體領域的封鎖,別看晶片只是一個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存在,可其實這其中包攬了全人類的頂尖智慧,還有未來科技時代的發展前途。
  • 臺積電2nm工廠計劃建在新竹 已獲得建廠所需土地
    據國外媒體報導,5nm工藝在一季度大規模投產之後,臺積電下一步的工藝研發重點就將是更先進的3nm工藝和2nm工藝,為儘快量產,相關的工廠也需要提前謀劃,同步跟進。雖然3nm工藝還未投產,2nm工藝也還在研發階段,但臺積電已經在謀劃2nm工藝的晶片生產工廠。
  • 蘋果已預定臺積電3納米晶片以用於M系列晶片
    原標題:蘋果已預定臺積電3納米晶片以用於M系列晶片   近日,據業內消息人士稱,
  • 臺積電:3納米晶片工廠地址首選臺灣 美國次之
    北京時間6月8日晚間消息,全球最大代工廠商臺積電今日表示,其3納米晶片工廠地址將首先考慮臺灣,其次才是美國。臺積電還稱,目前,臺灣地區政府正在幫助臺積電尋找理想的建廠地點。臺積電發言人伊莉莎白·孫(Elizabeth Sun)稱:「我們不排除在其他國家和地區選址,但臺灣是第一選擇。」臺積電之前曾表示,明年上半年將做出最終的決定。受美國新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新政策的吸引,富士康和軟銀等均表示加大在美國的投資力度。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Morris Chang)今年1月曾表示,不排除在美國建廠的可能。
  • 蘋果已預定臺積電3納米晶片生產 主要用於M系列晶片
    來源:新浪數碼目前能生產5納米甚至更先進位程的公司並不多新浪數碼訊 12月23日上午消息,業內消息人士稱,蘋果公司已預定臺積電基於3納米工藝晶片的生產能力,以便在其iOS產品和自研電腦晶片中使用。消息人士估計,臺積電的3nm生產線目前規劃能力是每年將生產60顆晶片,即每月5萬,並於2022年開始量產。預計這數字還會增加,因為該網站稱,臺積電必須出售至少3億顆晶片才能獲得利潤。沒有消息能說明蘋果訂購了多少臺設備,也沒有準確的訂購時間範圍。但是,消息人士稱,該訂單主要是為Mac生產M系列處理器。
  • 14納米的晶片與7納米的晶片,有什麼差別嗎?
    14納米與7納米是什麼意思?晶片中14納米與7納米,指的是晶片的製程。大家知道晶片是由電晶體組成的,製程越小,那麼在同樣面積的晶片裡,電晶體就越多,相對應的性能就越強了。國內最新進的工藝在2019年之前,國內晶片製造最厲害的是中芯國際也僅僅只能量產28nm的晶片,不過2019年的時候,中芯國際對外宣布,公司正式可以量產14nm的晶片,技術上取得了一大進步,比中芯國際更牛的為韓國三星,目前可以量產10nm的晶片,全球實力最強的為臺灣的臺積電,可以量產7nm的晶片(蘋果、華為、高通的高端晶片都是臺積電在代工生產的
  • 高通下一代旗艦晶片或重回臺積電懷抱
    據臺灣地區工商時報報導,手機晶片龍頭高通發布2021年高端5G手機晶片驍龍888(Snapdragon S888),採用三星晶圓代工5納米製程,由小米旗艦級5G手機小米11首發,但小米11實測數據卻顯示S888在單核及多核運算時功耗大幅增加,執行高性能手遊時會出現降頻情況,讓業界對於三星5納米製程的效能功耗比不如臺積電7納米疑慮大增
  • 優先供應臺積電!美國晶片大廠英特爾花2億美元在高雄設廠
    臺積電的供應商之一、半導體材料巨擘美商英特爾(Entergris)已敲定未來三至五年在臺灣投資2億美元於高雄設廠,計劃明年初開始動工、明年底投產。 這代表臺灣半導體產業又迎來一大利多。根據英特格的新聞稿,英特爾這座佔地2萬7000平方公尺(約8167坪)的新廠將設在高雄科學園區,將研發與生產對晶片業者非常重要的產品,包括微 汙染控制的過濾器、氣體輸送系統與先進的化學品等。 新廠區的總佔地面積約6萬1700平方公尺,可根據需要擴大產能。
  • 臺灣晶片往事和大陸的「晶片之痛」
    大陸對臺灣晶片產業的依賴在晶片領域,大陸與臺灣差距巨大,特別是在晶片製造的關鍵技術上,近乎難以望其項背。例如,目前臺積電擁有全球最先進的晶片技術,7納米晶片出貨量已達到10億片,製造工藝達到了5納米級別,2022年有望量產3納米晶片。而大陸最有潛力的中芯國際,尚處於14納米製程水平,較臺積電5納米工藝,落後至少3代。技不如人,只能向人購買。
  • 1納米晶片不再是空談!面對光刻機巨頭,我國晶片之路要怎麼繼續?
    其實對於高NA技術,臺積電和三星在7納米工藝上就已經有所運用了,5納米工藝更是要通過NA技術和降低波長相結合來實現,而對於要求更高的2納米以下的超精細工藝那就需要解析度更高的光刻設備了
  • 2nm晶片研發取得重大突破!臺積電邁向GAA,三星和Intel慌了嗎?
    【新智元導讀】據報導,臺積電衝刺先進位程,在 2nm 研發有重大突破,已成功找到路徑,將切入環繞式柵極技術 (gate-all-around,簡稱 GAA)。儘管5nm剛實現量產不久,臺積電和三星就開始瞄準更先進的製程。
  • 國產7納米晶片獲得突破 中芯國際實施N+2工藝戰略
    長期以來,國產晶片發展受到了在該領域一路領先國家的壟斷,長期受制於日韓,美國等晶片大國。今年,白宮方面更是發布一系列制裁條令,讓華為的晶片行業再次受挫。華為總裁餘承東此前更是表示,目前發售的mate40搭載的麒麟晶片將是最後一代國產晶片。
  • 未來會不會有3納米1納米的晶片啊?那1納米之後是什麼?
    未來會不會有3納米1納米的晶片啊?那1納米之後是什麼?既然要談晶片的未來,自然要看看晶片的現在。晶片製程玩家三足鼎立:英特爾、三星、臺積電。可以看到的短期未來:華為的麒麟1020處理器、蘋果的A14、高通的驍龍875晶片,將會採用臺積電的5nm製程工藝。再遠一點的未來: 據傳3nm製程工藝,將會在明年(2021年)試產,2022年下半年實現量產(根據臺積電的消息,3nm工藝電晶體密度就是7nm的3.6倍。)。2nm技術預計2024年左右推出。
  • 蘋果包下臺積電 3 納米初期產能:用於生產 M、A 系列處理器
    據臺媒經濟日報報導,按照臺積電規劃,3納米明年完成認證與試產,2022年量產,現傳出蘋果率先包下臺積電3納米初期產能,成為臺積電3納米第一批客戶。據悉,蘋果將通過臺積電 3 納米生產自家 M 系列晶片用於 Mac 與 iPad,後續也將會採用該先進位程生產 iPhone 用的 A 系列處理器。供應鏈透露,臺積電 3 納米與 4 納米試產準備進度同步順暢,其中,3 納米積極朝向年產能 60 萬片、換算月產能超過 5 萬片目標邁進。
  • A13 晶片開始量產,性能爆炸!
    據彭博社的報導,蘋果的晶片代工廠臺積電已開始了下一代 A13 晶片的量產,同時其他 iPhone 供應鏈廠商也逐漸開始生產零部件,為新 iPhone 的上市做準備。目前的晶片製造工藝仍然被限制在了 7 納米級別,但臺積電的 7 納米製程工藝將在 A13 晶片上被推至極限。
  • 2nm晶片研發取得重大突破!臺積電(TSM.US)邁向GAA,三星和Intel(INT...
    美股 2nm晶片研發取得重大突破!臺積電(TSM.US)邁向GAA,三星和Intel(INTC.US)慌了嗎?據報導,臺積電在2nm研發有重大突破,將切入環繞式柵極技術 (gate-all-around,簡稱 GAA)技術。臺積電在先進位程方面可謂是一騎絕塵。前幾天剛剛宣布其3nm製程預計2021年風險量產,2022年下半年量產。近日又傳出2nm研發的重大突破!報導還總結了臺積電近年來整個先進位程的布局。
  • 假如用回14納米的晶片,影響有多大,會比7納米的差多少?
    14納米製程的晶片,也就是三年前的手機水平,可能有很多人現在用的就是14或16納米的手機,可能還是很流暢。2014年,臺積電、三星、格羅方德量產20納米製程的晶片,而英特爾則開始量產14納米晶片。臺積電開始量產16納米晶片,三星與格羅方德開始量產14納米晶片,英特爾沒變化。同年,中芯國際開始量產28納米製程的晶片。這種形勢一直持續到2017年,臺積電、三星、格羅方德突破10納米工藝並開始量產,而英特爾依舊是14納米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