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3納米晶片工廠地址首選臺灣 美國次之

2021-01-08 太平洋電腦網

北京時間6月8日晚間消息,全球最大代工廠商臺積電今日表示,其3納米晶片工廠地址將首先考慮臺灣,其次才是美國。

臺積電還稱,目前,臺灣地區政府正在幫助臺積電尋找理想的建廠地點。臺積電發言人伊莉莎白·孫(Elizabeth Sun)稱:「我們不排除在其他國家和地區選址,但臺灣是第一選擇。」

臺積電之前曾表示,明年上半年將做出最終的決定。受美國新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新政策的吸引,富士康和軟銀等均表示加大在美國的投資力度。

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Morris Chang)今年1月曾表示,不排除在美國建廠的可能。

與此同時,臺積電還計劃建造5納米晶片工廠。該工廠將設在臺灣,目前正在進行環境評估。

隨著全球行動裝置的普及,臺積電的產品需求也與日俱增。去年,臺積電的營收和利潤均創下歷史新高。今日,張忠謀在股東大會上表示:「2017年仍將是強勁的一年,我們的股價十分堅挺。」

張忠謀今日還稱,針對競購東芝晶片業務事宜,公司在年初曾考慮了6~7周時間,最後認為競購該業務與公司的戰略並不匹配。張忠謀還表示:「這種機會將來還會出現。」

知情人士稱,東芝將於下周公布其晶片業務的買家。

相關焦點

  • 臺積電預計在臺灣新竹建設使用2納米製程的工廠
    6月12日消息,臺積電預計在臺灣新竹建設使用2納米(nm)技術的工廠。臺積電位於臺灣南科的3納米廠環評已在去年順利通過,將落腳在新竹的3納米研發廠房環評,昨日也順利通過初審,待環評大會確認結論後,預計可順利趕上量產時程。
  • 臺灣心頭大石落地!臺積電3納米廠落腳臺南
    dHwesmc臺灣政府鬆一口氣:非常感謝張忠謀臺積電3納米晶圓廠落腳臺灣,這是繼華邦電之後,第2家原本傳出將到海外設立晶圓廠半導體大廠,最後回心轉意將繼續留在臺灣投資,給臺灣政府和產業界吃下了一顆定心丸。dHwesmc鴻海集團宣布在美國威斯康星州投資100億美元(約3000億元臺幣),為臺灣產業投下震撼彈,華邦電於大廠出走傳聞甚囂塵上。
  • 蘋果已預定臺積電3納米晶片以用於M系列晶片
    原標題:蘋果已預定臺積電3納米晶片以用於M系列晶片   近日,據業內消息人士稱,
  • 美國晶片先進位程建廠願望或落空,臺積電2納米量產為何定在新竹
    臺積電公司5月份曾宣布,其將在美國的亞利桑那州建造和運營一家用於生產5nm半導體晶片的先進晶圓廠,按規劃,該工廠月產能將達到2萬片,將於2021年動工,2024年量產,總投資在120億美元。這意味著臺積電的先進位程已經在從5nm推進到了3nm時代了,按照這個速度推斷,到了2024年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工廠量產時候,已經不是最先進的工藝了,可能臺積電在臺灣新竹的本部已經在量產N3工藝的3nm製程,更或者2nm也有可能,美國想要臺積電最先進工藝製程工廠的願望可能就此落空。
  • 蘋果已預定臺積電3納米晶片生產 主要用於M系列晶片
    來源:新浪數碼目前能生產5納米甚至更先進位程的公司並不多新浪數碼訊 12月23日上午消息,業內消息人士稱,蘋果公司已預定臺積電基於3納米工藝晶片的生產能力,以便在其iOS產品和自研電腦晶片中使用。根據中國臺灣的聯合理財網(Money.UDN)的說法,供應鏈消息人士說,試驗正在順利進行。消息人士估計,臺積電的3nm生產線目前規劃能力是每年將生產60顆晶片,即每月5萬,並於2022年開始量產。預計這數字還會增加,因為該網站稱,臺積電必須出售至少3億顆晶片才能獲得利潤。
  • 知名科技博主:臺積電要在美國設立5納米晶圓廠,該如何解讀?
    編者按:最近當今晶片業最先進的代工廠臺積電做出來一個重大決定,要在美國設立5納米的晶圓廠。對於此事應該如何解讀呢?我們看看美國業界人士那邊的意見也許能夠提供一些有用的參考。知名科技博主Ben Thompson從美國的角度總結出了三大教訓,請大家以批判的眼光審視。
  • 臺灣晶片往事和大陸的「晶片之痛」
    據不完全統計,臺灣已累積吸引47家國際企業在臺設立65個研發中心,平均一年約設立三個研發中心。大陸對臺灣晶片產業的依賴在晶片領域,大陸與臺灣差距巨大,特別是在晶片製造的關鍵技術上,近乎難以望其項背。例如,目前臺積電擁有全球最先進的晶片技術,7納米晶片出貨量已達到10億片,製造工藝達到了5納米級別,2022年有望量產3納米晶片。
  • 臺積電2納米晶片將在三四年內問世?股價應聲大漲逾9%
    有報導稱臺積電在2納米技術研發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業界估計其2納米製程技術將在2023至2024年推出。另外,考恩公司的分析師馬特-拉姆齊認為,英特爾可能會讓臺積電代工生產晶片。對臺積電來說,另外一個利好因素則是,有報導稱臺積電在2納米技術研發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業界估計,臺積電2納米製程技術將在2023至2024年推出。英特爾執行長鮑勃-斯旺(Bob Swan)周四花了近一個小時的時間,討論了一個曾經對這家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公司來說是不可想像的想法:不自己生產晶片。
  • 臺積電突破納米極限,北大突破晶片極限?碳基晶片究竟是何物?
    自從晶片戰爭開始以來,我國一直都在尋找著一個突破的機會,許多的科研人員日以繼夜的努力,就是為了打破美國對中國半導體領域的封鎖,別看晶片只是一個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存在,可其實這其中包攬了全人類的頂尖智慧,還有未來科技時代的發展前途。
  • 【回應】 臺灣東部海域發生地震,臺積電、群創等回應;臺積電5納米...
    1、臺灣東部海域發生6.7級地震,臺積電、群創等回應2、印媒:聯發科承諾將解決當地手機製造商晶片短缺問題3、蘋果開啟首波砍單!臺積電5納米明年利用率恐下滑4、世界先進:8英寸晶圓供應吃緊將延續至明年Q35、芯原汪志偉:基於芯原IP的高性能視頻轉碼晶片和開源軟體方案6、彭博社:併購Siltronic,環球晶很可能要付出慘痛代價
  • 臺灣、韓國晶片競爭力強,但是離不開全球化
    美國在制裁華為之後,荷蘭公司暫停了對中芯國際提供高端光刻機。現在中芯國際想要生產7納米以及之下的晶片,將不得不通過曝光次數解決。光刻機對晶元體多次的曝光,能夠解決晶片的有無問題,卻無法解決良品率,使其可以與臺積電、三星等公司一樣,擁有良好的成本回收能力。 國內可以生產的商用光刻機,主要是28納米的性能,在14和7納米領域處於研發階段。雷射光刻機可以做到對5納米的晶片生產,但是成本價格非常高,暫時無法進行批量生產,應用到商業領域。
  • 猜猜臺積電一年用多少電?臺積電的耗電量,臺灣未來能撐住嗎?
    如此恐怖的用電量,已經讓我們大吃一驚,而有一家企業在一年的用電量竟然和深圳不相上下,這就是全球最大的晶片晶圓代工廠臺積電(TSMC),這家企業在一年用掉了143.3億度電。 首先,臺積電將一堆沙子變成一塊高度集成化的晶片,需要包括拋光、光刻在內的三千多道程序,而每一步都需要嚴苛的製造環境。晶片的製造車間需要高度潔淨的水和空氣,它們甚至要比醫院手術臺上的水還要乾淨10萬倍。所以,臺積電必須要將外部引進的水經過幾十次甚至上百次的過濾,通過風機輸送進來的風也同樣如此。
  • 日本計劃邀請臺積電共建晶片製造廠 臺積電如此回應
    【TechWeb】7月2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日本計劃邀請臺積電或其它晶片廠商與國內晶片設備供應商共同建造一家先進的晶片製造工廠。臺積電日本政府計劃未來數年向參加該計劃的海外晶片生產商提供總計數千億日圓或數十億美元的資金。
  • 美國「芯」焦,臺積電也沒辦法,三大晶片巨頭的態度很明確
    第一次產業轉移發生在上個世紀的80年代,當時的半導體主要用於存儲器,日本憑藉著DRAM內存晶片從美國手上拿下了半導體的大旗。 第二次發生在二十年前,當時的晶片已經是大規模集成了,達到了56納米左右,使用的是乾式光刻技術,雷射通過的路徑是空氣,然後顯影在晶圓上,後面臺積電的光電研發的老大林本堅多嘴說了一句可以將路徑改為液體,這樣顯影更加清晰,電晶體密度會提升。
  • 中國晶片遇難題,臺灣科技變棋子,美國將商業上升為政治
    美國卡中國晶片的脖子,華為無芯可用,中芯國際被「拉黑」,光刻機買不到手。臺灣的臺積電也跟著美國跑。虎落平陽被犬欺嗎?大家好我是極客兄弟 文子,科技圈裡的科普作者。美國對晶片的制裁讓我們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也給了我們一個變強的契機。
  • 14納米的晶片與7納米的晶片,有什麼差別嗎?
    14納米與7納米是什麼意思?晶片中14納米與7納米,指的是晶片的製程。大家知道晶片是由電晶體組成的,製程越小,那麼在同樣面積的晶片裡,電晶體就越多,相對應的性能就越強了。國內最新進的工藝在2019年之前,國內晶片製造最厲害的是中芯國際也僅僅只能量產28nm的晶片,不過2019年的時候,中芯國際對外宣布,公司正式可以量產14nm的晶片,技術上取得了一大進步,比中芯國際更牛的為韓國三星,目前可以量產10nm的晶片,全球實力最強的為臺灣的臺積電,可以量產7nm的晶片(蘋果、華為、高通的高端晶片都是臺積電在代工生產的
  • 優先供應臺積電!美國晶片大廠英特爾花2億美元在高雄設廠
    臺積電的供應商之一、半導體材料巨擘美商英特爾(Entergris)已敲定未來三至五年在臺灣投資2億美元於高雄設廠,計劃明年初開始動工、明年底投產。 這代表臺灣半導體產業又迎來一大利多。我預期從現在起四五年內 ,臺灣將成為英特格在亞洲的最大製造地」。根據英特格的新聞稿,英特爾這座佔地2萬7000平方公尺(約8167坪)的新廠將設在高雄科學園區,將研發與生產對晶片業者非常重要的產品,包括微 汙染控制的過濾器、氣體輸送系統與先進的化學品等。 新廠區的總佔地面積約6萬1700平方公尺,可根據需要擴大產能。
  • 中國這家晶片製造公司全球排名第五,但市場佔有率不及臺積電1/10
    在中美大國博弈中,中興通訊遭到美國政府7年封殺,引發全體國人關注,中興通訊成立於1985年,如今33年過去了,卻在很多關鍵核心技術領域依賴進口,大量通訊器材晶片需要進口,以至於美國全面封殺,中興通訊卻面臨著垮掉的危機!
  • 臺灣地區可能成為全球科技戰的下一個引爆點
    本周,臺積電(TSMC)在中國臺灣的股價飆升至新高,此前英特爾(INTC)警告稱其7納米晶片的生產進度落後,並可能將這些晶片的生產外包出去。先進的晶片可以存儲和處理更多的信息。更小的納米尺寸意味著更先進的晶片。臺積電是這家美國公司最有可能尋求幫助的人選。
  • 晶片風雲60年:英特爾起高樓,臺積電宴賓客,美國晶片空心了
    不過在intel起高樓的同時,1987年在臺灣有一家晶片企業成立了,它就是臺積電。在當時全世界所有的晶片廠商都是IDM模式。 但臺積電提出了將設計、生產分開的模式,稱自己只做代工,不參與設計,做晶片廠商們的後盾和幫手,不與晶片廠商們競爭。 intel當時還欣然的將自己的晶片給臺積電代工,以扶植臺積電,覺得臺積電確實與自己沒什麼競爭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