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四方方一張桌,從從容容把牌摸,一人胡牌笑開懷,餘者三家生悶火」
眾所周知,中國的四大發明分別是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和活字印刷術,它們讓中國,乃至世界的文明,科技,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傳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也使中國走進了世界的舞臺。
但你們知道嗎?在四大發明之上,還有一項偉大的娛樂發明,那就是麻將了!(此處調侃一下,並非真實歷史)
中國作為麻將的發源地,受眾基數大,更是由於地域遼闊,因此開發出麻將的不同玩法,據不完全統計,光是地區類麻將玩法已多達幾百種。每到逢年過節,或者聚會旅遊,大家不是在打麻將,就是在趕往打麻將的路上,可見麻將的魅力所在。
既然大家都這麼喜歡打麻將,並且麻將的歷史悠久,為什麼到現在我國都沒有正式舉辦過麻將聯賽呢?
我想,這幾個原因成為了麻將進入國家舞臺的「攔路虎」!
1.眾口難調,規則不統一。
眾所周知,統一的比賽是基於所有參賽者都認可的同一套規則制度,然而正因為麻將是我國廣大麻友的「大眾情人」,因此延伸出不同的地方麻將規則,其中比較出名的有四川麻將,廣東麻將,天津麻將,廣西麻將等等大大小小各地方麻將規則加起來也達上百個規則。根本就沒有做到統一的玩法規則與賽制規則相統一,又談何讓國內麻友們接受比賽呢?
相比於我國各地方的麻將規則,像國標麻將,直立麻將更容易為國際舞臺接納,然而這兩個規則在我們國內尚未普及,受眾人群基數少,因此更談不上舉辦聯賽了。
2.麻將的社會認同感。
如果一項運動能在國家頂級舞臺乃至國際舞臺出現,就意味著運動本身已經得到社會的關注與群眾高度的認同感,像跳水,跳高等,再次一級的像德州撲克之類的棋牌遊戲。
然而,麻將在國人的理解中,一直是以賭掛勾,賭博和娛樂兩者的界限難以做到涇渭分明。因此小規模的麻將娛樂可以為人們所允許,但一旦麻將登上國家舞臺,就很容易起到引導社會不良風氣的作用。
試想一下,那邊原本人們對麻將沾賭的思維已經根深蒂固,恨不得讓國家強制取消麻將娛樂,這邊國家反手卻在公眾場合大肆宣揚麻將,這還不得讓民眾的情緒爆炸了?
因此,基於麻將民眾對麻將的認同感不足情況下,國家也沒有舉辦麻將聯賽的打算。
3.職業麻將者本身能否靠麻將養活自身。
某些項目能否職業化,要看參賽者能否靠該項目來養活自己,或者換個方式來問,參賽者除了在麻將比賽上取勝獲得獎金以外,其餘非參賽時間,能否靠麻將養活自己?
像其它體育運動,例如籃球,運動員在役時間,有俱樂部或者國家出錢養著,退役之後,他們還可以當教練或者給人培訓都可以維持生活。運氣好的,成名之後可以接廣告代言,參加綜藝等等也是不錯的方法。
但反觀麻將則不然,職業麻將參賽者除了贏得比賽獲取獎金這一渠道外,沒有其它方法靠麻將獲得收入,更不會有俱樂部出錢養著他們。
如果聯賽結束了,職業麻將者想要靠職業優勢打麻將贏錢,維持生活,這樣的做法已經構成賭博了,這又與麻將本質乃至運動本質相悖了。
4.麻將概率性。
一項活動一旦職業化,就會意味著職業選手經過系統訓練之後會比普通人的水平更高,更能奪得比賽的冠軍,不能總是出現「民間高手」戰勝「職業選手」的情況。
但麻將隨機性這種不穩定性卻是只掣肘麻將職業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比如麻將起手牌有好有壞,運氣好的人起手就成聽牌,所以會比其它人胡牌更快;而運氣差的人,一旦黴運來了,很容易一輸再輸,自然就沒有所謂的公平性了。
這種情況也是麻將中經常會遇到的「手氣」說法,儘管手氣沒有科學說法,但運好運壞卻經常會影響麻將對局,達不到絕對公平的麻將開局條件。
最後,沒有贊助商投資也是麻將聯賽在國內舉步維艱的原因,贊助商若是不能從舉辦比賽中得到實質性的回報,就沒有投資的必要了。
因此,儘管麻將在國內群眾基礎多,卻也走不到麻將聯賽那一步。要想達到為麻將正名,讓它正規化,面對全國乃至全世界的觀眾的宏偉目標,更是困難重重。大家遙想一下當初網絡競技遊戲從娛樂到競技比賽,而跨越這一步,所花的時間與精力更是鮮為人知。
而且麻將的推廣難度只會比遊戲更艱難,其中贊助商,規則,概率化這幾個都可以輕鬆解決,難的是民眾與國家對麻將的認同感是抹除不了的,所以說,麻將要走上聯賽之路,任重而道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