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鵬論:芝諾的四大悖論(下)

2020-12-23 坤鵬論

正如俗話所說,燈不撥不亮,理不辨不明,事不鑑不清,人們正是在對那些的悖論不停論證、辯論過程中,增加了認知能力。——坤鵬論

昨天,坤鵬論在《芝諾的四大悖論(上)》中介紹了芝諾為「存在是『一』,而不是『多』」設計的兩個悖論,它們是關於物質的辯證法,至今還是千古之謎,無人能夠完全破斥。

今天,繼續講芝諾如何論證:存在是「靜」,而不是「動」。

芝諾認為,「存在是動」這個常識主要建立在兩個主要假設之上:

第一,變化在時間中發生;

第二,各種不同的事物在空間中延伸。

於是,他便由這兩個假設提出了四個悖論來反駁運動。

大家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它們都建築在空間和時間可以無限分割的前提之下。

那麼,對它們進行破斥的最佳方法也是從前提入手,後面坤鵬論會講到。

一、運動場悖論

「運動沒有真理性。由於運動的物體在到達目的地前必須到達其半路上的點,如果假設空間無限可分,則有限距離包括無窮多點,於是運動的物體會在有限時間內經過無限多點。」——芝諾

這個悖論又被稱為兩分法悖論。

一個奔跑者從跑道的起點到終點要穿越一系列距離單位,請問究竟發生了什麼?真的發生了任何運動嗎?

根據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假設,跑步者要跑完全程必須在有限數量的時間內穿越無限數量的點。

那麼關鍵問題是:一個人如何能夠在有限的時間裡穿過無限數量的點呢?

比如:你要跑到終點,必須先要到達中點,但是從起點到中點又可以分成兩半,因此,要想達到中點,就得先到達那個四分之一點,同樣,從起點到達四分之一點之間的距離也是可分的。

這個分割過程必定可以無限分割下去,因為分割後總是有剩餘,而剩餘部分還是可分的。

因此,如果你不能首先到達某個點之前的一個中間點,就不能達到那個點,而如果有無數的點,那麼你就不可能在有限的時間裡穿越無限數量的點。

犬儒學派創始人、蘇格拉底的弟子安提西尼曾用十分簡單的方法反駁這個關於運動的矛盾,他一言不發地站起來,走來走去。

就是說,他直接用行為反駁了芝諾的論證。

也有傳說這事其實是安提西尼的弟子第歐根尼所為。

而且,當他的一個學生對他這種反駁表示贊時,第歐根尼又斥責了他,理由是:老師既然用理由來辯爭,他也只有用理由去反駁才有效。同樣道理,人們是不能滿足於感官確信的,而必須用理解。

請細品!

莊子在其《天下篇》中也曾提到:「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

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尺的東西今天取其一半,明天取其一半的一半,後天再取其一半的一半的一半,總會有一半留下,所以永遠也取不盡。

在數學中,一個數可以連續不斷地除以2,永遠也不會被除盡(這個數非循環小數)。

芝諾與莊子的區別是:

芝諾講的是一定時間內行走的距離不變(即速度不變);

莊子講的是時間不變,這段時間裡的工作卻越來越少(速度越來越慢)。

可見芝諾限制了時間,莊子則使時間為無窮大。

二、阿基裡斯追龜的悖論

「動得最慢的物體不會被動得最快的物體追上。由於追趕者首先應該達到被追者出發之點,此時被追者已經往前走了一段距離。因此被追者總是在追趕者前面。」——亞里斯多德

這個悖論和運動場悖論相似。

假設古希臘奧林匹克賽跑冠軍阿基裡斯和烏龜賽跑。

阿基裡斯非常大度地讓烏龜在他前面100米處起跑,他的速度是烏龜的10倍。

芝諾說,阿基裡斯永遠不可能追上烏龜。

因為,阿基裡斯到達烏龜的第1個起跑點時,烏龜已經向前爬了10米,一個新的起點產生了。

阿基裡斯繼續追,當他追到烏龜爬出的這10米後,烏龜又向前爬了1米,他只能繼續追向這1米……

就這樣,烏龜製造出了無窮個起點,它總能在起點與自己之間製造出一個距離,不管這個距離有多小,只要烏龜不停地奮力向前爬,阿基裡斯就永遠也追不上烏龜!

儘管阿基裡斯可以提速跑過芝諾龜,甚至一腳踩死他。

可是,在追求證據和準確實踐的物理學中卻無法超越,芝諾龜也就成了物理學著名的四大神獸之一。

三、飛矢悖論

「一支飛行的箭是靜止的。由於每一時刻這支箭都有其確定的位置因而是靜止的,因此箭就不能處於運動狀態。 」——芝諾

當射手瞄準靶子射出箭時,那隻箭運動嗎?

畢達哥拉斯學派認為,運動的箭在每一刻都佔據了空間中的一個特定位置。

但是,如果一支箭在空間中佔據了和它長度相等的一個位置,這恰恰就是我們說一支箭不動時所表達的意思。

也就是說,飛行在空中的箭在空間中的某個位置上是靜止不動的。

因為它飛行的這段時間可以被劃分為無數的時刻,在每一個時刻,它都佔據著一個位置,並在這個位置上靜止不動。

如果它在各個單獨的時刻是靜止不動的,那麼,整個來說,它也是靜止不動的。

這就說明,飛行的箭矢其實是靜止的,那麼運動就是不存在的。

同時,正如在運動場悖論中所看到的,任何量都是無限可分的,因此,飛矢佔據的空間是無限的,這樣它必須與所有其他事物相重合,在此情況下,所有事物都必定是一而不是多,所以,運動只是一個錯覺。

另外,《莊子》中所記載的中國古代名家惠施也提到過類似說法:「飛鳥之景,未嘗動也」,他認為天地間只有實體,而此實體是不動的。

四、運動的相對性悖論

假設在操場上,在一瞬間(一個最小時間單位)裡,相對於觀眾席A,列隊B、C將分別各向右和左移動一個距離單位。

B、C兩個列隊開始移動,如下圖所示相對於觀眾席A,B和C分別向右和左各移動了一個距離單位。

而此時,對B而言C移動了兩個距離單位。

也就是,隊列既可以在一瞬間(一個最小時間單位)裡移動一個距離單位,也可以在半個最小時間單位裡移動一個距離單位,這就產生了半個時間單位等於一個時間單位的矛盾。

因此隊列是移動不了的。

五、如何破解這些悖論?

正因為這四個關於運動悖論悠久而難解,整整流傳了2000多年也沒有特別好的答案。

一直到物理學家牛頓和數學家萊布茨尼創造出微積分,人們才用微積分中的「極限」法門令阿基裡斯超越了那隻千年「神龜」。

其實不管是芝諾龜,還是飛矢不動,有個更簡單的破解方法。

那就是我們自己改變對時間的看法,或者說正確認知時間。

當我們說「一頭大象比一隻老鼠大」時,我們在說什麼?

首先,大象沒有一個性質叫「大」;

其次,老鼠也沒有一個性質叫「小」;

再次,一頭大象或一隻老鼠,也沒有一個性質叫做「一」。

總的來說,「比XXX大」、「比XXX小」、「一」這些概念,都不是物體的性質(如形狀、材質)。

上面所講到的芝諾悖論的論據,其實就是利用了人們對時間、空間的錯誤認知,巧妙地將時間當做了運動(變化)的一個內在性質。

正如亞里斯多德所認為的,時間和「比XXX大」一樣,都不是事物固有的性質,它們都是人類發明出來為了方便理解變化的東西。

「時間是對於變化前後的量詞。」

因此,變化不是由時間組成的,變化是被時間來量化的。

時間,就是一個被人類發明出來的「概念」,並不是物體本身的性質。

這樣的話,芝諾悖論就不攻自破了。

阿基裡斯追不上烏龜、飛行的箭不動,都是因為我們在不停地將時間無限細分,但是,變化並不由時間組成。

這兩個所謂的證據在於我們在對這一條數軸上的「1」人為地不停二分。

但是,它這並不代表數軸所衡量的東西就不會超過「1」。

六、芝諾悖論是耍小聰明、搞腦筋急轉彎?

坤鵬論再次重申,芝諾提出一系列悖論,並非真的為了證明人走不動、阿基裡斯追不上烏龜、飛矢不動。

他是以一種類似於「歸謬法」的方式向人們表明,這些尷尬結論證明了由以出發的那個前提是成問題的,即:世界上存在著多和動。

芝諾只不過以一種激怒常識的方式將它推進到底罷了。

因此,他提出的眾多悖論的真正意圖在於,想告訴那些巴門尼德的反對者們,要證明他們的觀點的自相矛盾也是很容易的。

有人可能會認為芝諾悖論是荒唐的,是耍小聰明,搞腦筋急轉彎。

錯!

他對後世哲學起著開路先鋒的作用。

正如俗話所說,燈不撥不亮,理不辨不明,事不鑑不清,人們正是在對這樣的悖論不停論證、辯論過程中,增加了認知能力。

哲學就是質疑所有理所當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我們的常識,以及用我們自己有限的感官及有限的時間所認定為無比正確的事情。

芝諾悖論的有力之處是,只要我們按照所謂常識、感官印象那樣看待事物,這些悖論就總會時不時地冒出來。

並且,它們是不可抗拒的。

因為人們的日常生活幾乎總是運行在現成化、拿來主義的層面。

人們也總是習慣於並依賴於這種現成化、拿來主義。

我們日常行事總是一點一點、一步一步累積而成的。

就像坤鵬論之前曾希望大家一起捫心自問的——我們的觀念、認知中到底有多少是靠自己思考和實踐得來的呢!

其實,它們更多的來自於學校教的、書上說的、電視和網上講的、父母告訴的、朋友分享的、專家告誡的……

它們都是現成的,被我們拿來以後,卻往往被我們以為成自己的原創,從而堅決地捍衛,頑固地執迷不悔。

因此,洗腦一直以來都是一門超級牛的大學問,只要能夠洗進別人的大腦就是成功。

而對於不熟悉的新鮮事物,我們也習慣於以某種可操作的程序將其納入我們可操控的範圍內,歸攏到自己現成的認知之中,這樣才會覺得安穩而無威脅。

在科學幾乎是世界第一宗教的今天,儘管我們並非科學家,但是,我們已經將科學的很多觀念不假思索、毫不懷疑地吸納為現成的常識。

比如:在還原論依然威力不減的當下,我們習慣了將周圍的一切都看成可以不斷切割和任意組合的,仿佛這種操作只是在與事物的屬性打交道,而與事物的存在無關似的。

芝諾借用悖論將日常思維逼到退無可退,這種做法有何意義?

如果我們習慣於日常的現成化思維、拿來主義,會很自然地認為這些悖論實在是吃飽了撐的,無理取鬧,進而想辦法躲避與貶低它們,將問題遮掩過去。

即使有回應,往往也僅限於就事論事、鬥智論辯的層面,而看不到它們對於整個希臘思想,乃至對於整個西方思想的意義。

但是,如果你能夠用批判的眼光看問題,可能就會發現,一些顯而易見和理所當然的常識、觀點和見解是值得懷疑的、陳腐的和自相矛盾的。

比如:當我們考察一個諸如「無限」之類的概念時便會如此。

另外,量子物理學告訴我們,現實世界中不能有小於普朗克厚度的微分,而芝諾的極限過程,比如在論證「存在是『一』,而不是『多』」時,就涉及到把體積、厚度、質量縮小到零。

用偉大的奧地利物理學家埃爾溫·薛丁格的話來說就是:「我們在物理學中使用的微分不能太小,而是要足夠小。」

因此,芝諾的假設,在數學世界可行,在物理世界(現實世界)不可行。

同時,毋庸置疑,現代物理學、數學與邏輯學從量子論、重力場、潛無窮與實無窮、微積分等對芝諾悖論展開的討論十分精彩,但是,它們的討論深入下去,往往會歸結為 「何為運動?」和 「何為存在?」這兩個哲學問題,而回答這兩個問題恐怕恰恰是這些學科力所不及的。

所以,芝諾悖論既非數學難題,也不屬物理範疇,它們的本質是哲學,是關乎智慧的問題。

如果從這點講,它們至今依然無解,甚至未來也將無解。

因為就算有人明確、令人信服地指出常識和感官是錯的,絕大多數人即使當時頻頻點頭稱是,但是,當他們回到生活後依然還是會去堅信經由常識和感官獲得的意見,而不是依照更合理的真理行事。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哲學與宗教只是一牆之隔,科學宗教化中的不得已而為之了。

不得不承認,信仰,是馴服人類群體的最好手段,沒有之一。

本文由「坤鵬論」原創,未經同意謝絕轉載

請您關注本百家號,坤鵬論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創始人為封立鵬、滕大鵬,是包括百度百家、頭條、雪球、搜狐、網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網站或自媒體平臺的特約專家或特約專欄作者,目前已累計發表原創文章與問答6000餘篇。

相關焦點

  • 坤鵬論:芝諾,愛利亞學派的最強鬥士
    ——坤鵬論前面坤鵬論講了愛利亞學派的先驅色諾芬尼、創始人巴門尼德。歷史中,除了他留下的著名的芝諾悖論外,就是他犧牲得壯烈與偉大。據說,他曾參加某個城邦(不知是他的母邦還是其他西西里的城邦)密謀推翻其僭主的活動。沒想到的是,密謀洩露,芝諾被捕。
  • 芝諾悖論
    其中有這樣的文字:「巴門尼德年事已高,約65歲;頭髮很白,但儀表堂堂。那時的芝諾約40歲,身材魁梧而美觀,大家說他已經變成巴門尼德所鍾愛的了。」在以後的希臘著作家看來,這次訪問是柏拉圖虛構的。但柏拉圖有關芝諾觀點的記敘,卻被普遍認為是準確的。在柏拉圖的巴門尼德篇中,當芝諾談到自己的著作(論自然)時,這樣說道:「由於青年時的好勝著成此篇,著成後,人即將他竊去,以至我不能決斷,是否應當讓它問世。
  • 芝諾悖論(轉載自哲學園)
    1芝諾,古希臘數學、哲學家。他是埃利亞學派的著名哲學家巴門尼德的學生和朋友。芝諾從「 多」和運動的假設出發,一共推出了40個各不相同的悖論。現存的芝諾悖論至少有8個,其中關於運動的4個悖論最為著名。2直到19 世紀中葉,人們普遍認為芝諾悖論不過是一些詭辯。英國數學家羅素感慨的說:「在這個變化無常的世界上,死後得不到應有的評價的最典型例子莫過於埃利亞的芝諾了。
  • 哲學那些事兒芝諾悖論
    他因提出了許多獨創性的悖論——一系列運動不可分性的哲學悖論而著名。他揭示出那些關於運動發生的普遍假設中有顯性或隱形的矛盾,從而否認運動。關於「是什麼促成芝諾想出這些悖論」的問題,有一種解釋是說,芝諾是為了給他的老師巴門尼德的「存在是唯一的、連續的、不可分的」的理念做辯護而研究出悖論的。而當今,由於量子的發現,許多悖論已經得到了解決。儘管如此,芝諾悖論仍然有著巨大的影響。
  • 07 芝諾悖論一阿基裡斯是跑得最快的人(分享人:檸檬花)
    那時芝諾約40歲,身材魁梧而美觀。」 並在書中記述了芝諾的觀點。據說芝諾在為巴門尼德的「存在論」辯護。但是不象他的老師那樣企圖從正面去證明存在是「一」不是「多」,是「靜」不是「動」,他常常用歸謬法從反面去證明:「如果事物是多數的,將要比是『一』的假設得出更可笑的結果。」他用同樣的方法,巧妙地構想出一些關於運動的論點。他的這些議論,就是所謂「芝諾悖論」。
  •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芝諾的四個悖論?
    上次講到芝諾悖論作為一個間接因素引發了歷史上「第一次數學危機」(傳送門),對於芝諾悖論只是簡單地介紹了一下,然後就看到有模友想要超模君詳細講講這個內容了。芝諾悖論其實指的是古希臘數學家芝諾(Zeno of Elea)提出的一系列關於運動的不可分性的哲學悖論。
  • 芝諾的悖論:微積分思想的前身
    物理學中有非常多的思想實驗其中有四個比較出名即芝諾的龜拉普拉斯的魔鬼麥克斯韋的妖以及薛丁格的貓這四個思想實驗中的龜、魔、妖和貓也被戲稱為物理學四大神獸。對於「阿基利斯追不上烏龜」這個悖論從理論上說,芝諾只做了「微分」,而沒有做「積分」也就是說,他的工作只做了一半而且,他還偷換了概念無窮小的概念是:趨近於零,但不等於零在無窮小「dx"裡,芝諾在烏龜那裡只部分強調了
  • 芝諾的烏龜是一個悖論,時間概念有爭議,明知道有錯誤卻無法反駁
    而早在古希臘時代就已經有一位哲學家芝諾對有關時間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設想,只不過故事的主角是神話傳說的阿基裡斯和烏龜,所以這個設想也被稱為「芝諾的烏龜」。時至今日,人們只知道「芝諾的烏龜」是物理學的四大神獸之一,卻沒有深入了解它背後的故事。
  • 芝諾的「神奇烏龜」,一個你明知道錯誤,卻無法反駁的悖論
    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看,是微觀粒子的運動促使了時間的產生,宇宙中不存在絕對靜止的粒子,同時熱量的本質也是粒子的運動,只有在絕對零度的狀態下,粒子才會停止運動,但是當進入絕對零度時,所謂的時間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義。
  • 芝諾悖論:阿喀琉斯與該死的烏龜
    ----一位聽我講完芝諾悖論的朋友芝諾---古希臘 數學家,哲學家芝諾(Zeno of Elea)生於義大利半島南部的埃利亞城邦,他是埃利亞學派的著名哲學家巴門尼德的學生和朋友。他的生平記載的已經不很清晰了,不過以他名字命名的芝諾悖論,卻廣為流傳。  阿喀琉斯是古希臘神話中善跑的英雄。在他和烏龜的競賽中,他速度為烏龜十倍,烏龜在前面100米跑,他在後面追,但他不可能追上烏龜。
  • 著名的芝諾悖論(組成世界的基本粒子是否存在?)
    可是,芝諾似乎為了炫耀他的得意,又不依不饒地公布了他的第二個悖論:「阿喀琉斯悖論」。這個悖論,經過2000多年的歷史,已經被喜歡道聽途說的人們,演繹成這樣一個通俗的場景:希臘最著名的英雄阿喀琉斯和一隻最普通不過的烏龜賽跑,賽程1000米。偉大的戰神,既然被歷史挑中,無奈地放在這樣一個絲毫也不對稱的場景中。無論如何,戰神也要稍微表示一下他的矜持吧。
  • 芝諾悖論到底想表達什麼——哲學起航
    |芝諾悖論 我們對於所謂『悖論』沒有好感,一方面,如上個小節所講,是因為感到其邏輯過於鬼怪,感到無法被說服;而這種感受,同時也對應著另一方面的原因,那就是我們不知道這些論述的意義到底何在,思想家們搞出這些東西來,僅僅是為了賣弄下,抖下機靈嗎?
  • 芝諾:「荒謬」的開創者
    追龜悖論乍看起來,芝諾這麼說好像還真是這個道理。事實上,在古希臘那個年代,芝諾提出的這個悖論還確實是不好理解。不過芝諾悖論肯定是錯的,否則港記連烏龜都追不上,那還得了?那麼問題到底出在哪兒呢?實際上,芝諾悖論的本質就是,一個有限的數字,也能夠分解為無窮多個量相加。換句話說,無窮多個量相加,得到的結果不一定是無窮大,也有可能是一個有限的量。芝諾提出的另一個悖論是「飛矢不動」,這個悖論是說,一支飛行的箭是靜止的。
  • 坤鵬論:蘇格拉底的探問(上)
    ——坤鵬論歷史小檔案古希臘哲學:蘇格拉底時期蘇格拉底的這種方法是由愛利亞學派的邏輯推論和愛利亞學派的芝諾的反證法發展而來的,它是西方哲學史上最早的辯證法形式。後來,柏拉圖深度借鑑和參考了老師的對話方式,他的著作幾乎都是以對話的形式寫出來的,成為了人類最寶貴的文化遺產之一。
  • 坤鵬論:讀《高爾吉亞篇》學蘇格拉底的三段論(下)
    ——坤鵬論一、兩種幸福觀總的來說,《高爾吉亞篇》是兩種幸福觀的碰撞:——蘇格拉底的靈魂幸福觀;而且,坤鵬論堅信,未來它們還會繼續這樣碰撞著。因為人性不變!蘇格拉底所指的幸福更多地指向內在的層面。前面講過,柏拉圖認為靈魂是人的本質,只有讓靈魂好,人才能實現生活的最終目的——幸福。
  • 坤鵬論:上帝已死
    自從聽過這段話後,坤鵬論每每因為別人的批評心裡不舒服時,就會默念一遍它。然後更努力地去學習,如果是自己錯了,改之並感激人家,如果是自己對的,再次的認知夯實,更會讓自己可以一笑而過。比如:有人說,數學難道不是絕對真理嗎?!坤鵬論深深感謝這位朋友的質疑。
  • 坤鵬論:讀柏拉圖早期著作 理解蘇格拉底(中)
    ——坤鵬論今天,坤鵬論繼續分享柏拉圖的另一部早期著作——《克裡託篇》。一直到今天,人們都對蘇格拉底明明冤枉、也有機會潛逃卻選擇了從容赴死而感到疑惑不解,並有著種種猜測。四、蘇格拉底悖論至此,蘇格拉底的死留給法律界、哲學界一個著名的蘇格拉底悖論。以思想有罪、言論有罪剝奪一位愛國者的生命,顯然已經嚴重喪失了法律的正義。但是,服從法律的判決、維護法律秩序也是公民的基本義務之一。
  • 坤鵬論:訊息?信息?通信?通訊?(下)
    ——坤鵬論一、訊息和信息就是消除認知不確定性香農說,信息是消除不確定性的東西。坤鵬論曾掰飭過「不確定性」是誰的不確定性。對的,就是接收者的不確定性。在資訊理論中,接收者是一個被標準化的客觀存在物。如果把視野從資訊理論擴大出來,比如囊括了傳播學。
  • 物理學四大神獸,有一個已經被消滅,最早出現的那個晦澀難懂
    筆者:三體-小遙在人們認識整個宇宙的過程中,發現了很多有趣的現象,為了更快更好地解開宇宙中的謎團,科學家們也提出了一些設想和悖論。時至今日,這一部分理論中,有的仍然是物理學領域的重點課題,有的已經被新興理論推翻,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四大神獸」了。最早出現的「神獸」是芝諾的烏龜,它所對應的理論是微積分,這個幫助人們解決了大量測算問題的理論,十分晦澀難懂,卻在學術界發揮著重要作用。
  • 坤鵬論:生活在說服與被說服中
    ——坤鵬論今天,坤鵬論突然明悟,為什麼那麼多牛人都強調學習歷史的重要性。因為,概率世界裡,選擇永遠不可避免。如何選?最好的情況是:你既知道了最多的選項,還了解了這些選項曾經的結果。而這需要三個最基本的條件:一是,活久;二是,見多;三是,識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