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訪】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心內科張萍教授

2021-02-13 醫師周刊
點擊星標收藏我,第一時間看好文

英國油畫家路克•菲爾德斯的《穆勒醫生》是一副反映醫學世界的經典畫作,其中蘊含的醫學人文情懷至今仍被大家津津樂道。它不僅深刻刻畫了醫生的形象和社會角色,也讓我們讀出了其中的另類情愫——醫患之間的關係已然超越了一般的契約關係,上升到人道情懷。所謂醫者仁心,不外乎此。

有人說,畫作藝術與醫療救護看似永遠不會相交,但都是「美」的化身,醫學創造的是健康之美、生命之美和仁愛之美。今天,我們一起聆聽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心內科主任張萍教授的故事,感受真摯的「美」。

醫生一直以來都是一個比較特殊的行業,因為他服務的對象是人,再進一步說是人身上的疾病,醫生「工作」的目的是幫助患者祛除疾患或者讓患者對療效滿意。我們常說人命關天,足可見生命健康的重要性。

古語說:不為良相,便為良醫。但是從古至今,醫生的社會地位一直起起伏伏。即便如此,還是有很多有能力有才幹的人願意選擇當醫生。

張萍主任是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心內科的主任,也是國內有名的心律失常專家,談起自己最初的選擇她表示「挺曲折的」。「很多醫生的父母或者祖輩都是醫生,而我們家沒有,在我之前還沒有人接觸過醫學。」張萍主任介紹自己的學醫經歷,「實話實說我最初的夢想是要做一個『智慧』的人,我認為數理化好的人才能算是有智慧,長大了要當科學家。因此上學的時候比較刻苦,每次考試數理化都能拿高分。可能出於家庭的薰陶吧,我的文科也很優異,特別是語文作文一直都是班級裡的『範文』。所以當時理科老師極力推薦學工科,文科老師就贊成學文科。」

可能也有不少人會像張萍主任這樣在中學時期就遇上甜蜜的煩惱,最後不得已做出選擇,而張萍主任卻在「左右為難」的時候另闢蹊徑,她說:「我對科學家最崇拜,因為那時候的我認為科學家是世界上最聰明的、有開創精神和不畏艱難的人,他們用自己的智慧為社會創造不可估量的財富。同時我也對那些常與人打交道的職業很有好感,比如幼兒園老師和售票員,而這些想法看似都與醫學不相干。但是小時候鄰居裡的阿姨和叔叔有做醫生的,我和母親生病後就得去醫院看病,去的次數多了對醫院和醫生就有了了解。特別是當自己或親人遭受病痛折磨,卻能在醫生的幫助下恢復健康,那時候心裡是愉悅和欣慰的,同時也對醫生產生了深深的敬意。帶著對醫學的神秘和崇敬,我也設想如果選擇當醫生會是什麼樣子,也就是從那時候起,我開始思忖醫生這個職業了。」

很多醫生都是一早就堅定地選擇當醫生,所以中學發奮刻苦,上了大學之後也沒有絲毫放鬆,繼續深造。而張萍主任則又有了小插曲,她說:「當初我出於好奇和神往選擇了醫學,母親是反對的,她覺得女孩子當醫生太過辛苦。當時高考的成績非常好,因而也考上了全國首屈一指的北京醫學院。但是一入學,我便萌生退學的想法,因為我想去吉大化學系,那裡有著名的唐敖慶教授。」可能有人會問是不是功課學習上有困難,實際恰恰相反,「我的記憶能力還是不錯的,還不至於被課程拖累,只是因為興趣使然,所以綜合成績還算不上最好。我能堅持下來也是因為母親的開導,她認為既然選擇了就要堅持到底,不希望我半途而廢。最後我也『硬著頭皮』繼續學習,慢慢培養興趣。直到大學四年級開始臨床內容的學習後,我的興趣陡然而生,那種藏在骨子裡的熱愛爆發了。雖然,兒科、婦產科我都很喜歡,但深思熟慮後我選擇了最具挑戰的心血管內科。」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創建於2014年,是一所年輕的大型三級綜合性公立醫院。新的徵程意味著要付出更多的心血,是什麼吸引了這麼多有經驗有能力的優秀人才匯聚在一起呢?說到此,每個人都有自己不一樣的故事。

作為心內科的學科帶頭人,張萍主任的履歷最為豐富,她曾經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和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的心內科就職。「應該說北醫系統是全國醫療領域的翹楚,這裡是我成長的園地。我從實習生開始就在這裡紮下根了,不論是臨床實踐還是攻讀博士學位,我都幸運地跟隨了著名的專家學者。正如前面所講,我喜歡動手能力強的項目,所以我對心律失常介入治療情有獨鍾。」據悉在北大人民醫院的十多年裡,張萍主任每天的工作量都是滿負荷,一年要做近千臺手術。

眾所周知做介入要穿上20多斤重的鉛衣,曝光在射線之下,對身體的要求和傷害比較高。「女性介入醫師很少,而我喜歡有挑戰性的工作。」張萍主任如是說,「直到2011年,我因為腰椎間盤突出不得已接受診治,儘管調理的也還不錯,但是不便再長時間穿厚重的鉛衣了。在臥床休息的那段時間裡,我反覆思考接下來的執業道路。」

雖然不能做介入手術,但是在北大人民醫院仍然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只是這與張萍主任的初衷會有所偏離。「我深信自己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卻也有很多未竟的想法和事業有待實踐與完成。就在這個當口,我結緣了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新的平臺一切都是未知,學科帶頭人可以按照自己的設想去布置和運籌,這是最大的優勢。同時,也意味著要放棄原來的很多資源和平臺。「對比差距是非常明顯的,我在北醫系統這些年總共發表了106篇重要論文,而在長庚這三年只有區區幾篇。但是若能有機會創建並培養新的團隊,我也樂意就此重新規劃我的醫生生涯。現在看我的選擇是正確的,同時我也要為我的『二次就業』付出更多、放棄更多。」張萍主任對自己的轉型充滿信心。

心內科是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的重點學科,醫院領導對學科建設非常重視。作為學科帶頭人,張萍主任躊躇滿志,她說:「萬事開頭難,三年來我們為夯實『學科地基』做了很多工作。目前心內科團隊多由海內外專家領銜,有來自美國Mayo Clinic的著名心血管病專家沈文光教授,還有國內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泰鬥級』人物王偉民教授。團隊骨幹如劉芳、繆國斌主任醫師、劉元偉、佘飛、何榕副主任醫師都是經驗豐富的專家,薛亞軍、趙蘭婷、王昊天等醫生也是中青年的希望之星,我們打造的是一支高學歷、臨床經驗豐富的醫師隊伍。」

據悉,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心內科設置了冠心病學組、心律失常學組、高血壓病學組、心力衰竭學組、心臟康復學組、心臟超聲學組、心血管重症監護學組和無創心電學學組

現在正在開展胸痛中心、房顫中心、心衰中心、心臟康復中心的建設,科室擁有一流的設備,兩間導管室配備了最先進的數字血管造影機、多導電生理儀、血管內超聲及冠脈旋磨儀、冠脈血流儲備測試儀、心臟電生理三維立體標測系統、主動脈球囊反搏泵及性能可靠的監護設備等。正如張萍主任所言,無論軟體還是硬體,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心內科都做到了高標準嚴要求。

很多人起初都會以為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是一所民營醫院,實際上該醫院是地道的三甲公立綜合性醫院。光看醫院名字,大家肯定會注意到「清華」和「長庚」,清華大學是我國工科類大學的翹楚,而長庚則是指臺灣省的長庚紀念醫院管理模式。那麼這樣一所「別出心裁」的醫院又會有何不同呢?為什麼能吸引到這麼多優秀的醫生?

應當說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的「創新」是讓眾多人才側目的重要原因之一。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與傳統公立醫院的管理模式有所不同,這裡首先實施的是「醫管分工合治」,張萍主任介紹說:「任何事物要發展或創新都需要改變和重組,清華大學的理工科技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與醫學觸類旁通必定能發揮其作用。再者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與傳統的綜合醫院管理有明顯區別。我們常說術業有專攻,醫療專業人員致力於提升醫療服務水平、醫學教育與研究。管理部門則配合醫療部門的經營需求,優化各種流程,降低成本的同時也能提高醫院的運行效率。當然,實施新的管理機制需要充分的實踐,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運籌和總結之後會越來越順暢。」

如今醫改轟轟烈烈,「醫聯體」備受推崇,三甲大醫院勇於「傳幫帶」基層醫療機構,旨在夯實基層醫療,緩解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心內科自然會積極響應,不僅積極主辦大型學術活動,還經常派遣科室專家到定點幫扶醫院進行手把手教學。

一年一度的「清華心血管高峰論壇」伴隨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心內科的組建而設,已經舉辦了3屆。大會執行主席張萍主任及其團隊付出了很多努力,從臨床醫生的實際出發,精心設計每一屆的會議內容。

作為會議的主要組織策劃者,張萍主任對於過往的辦會經歷和成果如數家珍,她說:「醫院是新的,會議也是新的,同時我們覺得也是非常必要的。搭建這樣一個平臺,目的是宣傳我們醫院和培訓基層的心血管大夫們。每一屆都有近千人來參會,我們邀請國內外的知名心血管專家登臺作報告、手術實操,既注重前沿,又強調基礎,有延續,有整合。」而且為了提高互動效果,每次論壇都會加各種各樣的微信群,會後有任何疑問都可以繼續在群裡發問。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在管理上有諸多創新,同時也沒有忘記醫療的核心其實還是患者。記者來到醫院時,看到安置了很多個諮詢臺,每個諮詢臺都配有2名志願者,有任何疑問都可以前去諮詢。在大廳中還配備了輪椅,供行動不便的或老年人士使用。張萍主任直言:「我們要給患者最貼心的照顧,要讓患者滿意。」

如今,張萍主任受聘為中國科協全國首席科學傳播專家,深諳科普的重要性,因而遇到一些重點宣傳日也要「大操大辦」。就在去年世界心臟日、高血壓、房顫周,清華長庚醫院心內科在天通苑、清華大學等組織了多項大型健康講座和義診活動,每處居民一大早就到現場排起了長隊,登記、測血壓、測血糖、依次諮詢。許多患者直言:天氣這麼熱,好心的大夫們還給我們講解了這麼多有用的醫學知識,真是太感謝了!

無論患者、同行還是媒體記者都很容易被張萍主任極強的親和力所感染。儘管看上去總是很和藹,其實張萍主任對自己對下屬要求都是很嚴格,她說:「我們既然選擇了醫生這個職業,就要熱愛它。以我自己為例,雖然在求學階段有過質疑,但是很快就扎進醫學世界裡不能自拔,再苦再累都心甘情願。醫學道路是不平坦的,大家要走好每一步,因而需要有目標有理想。我在職業生涯初期和深造的關鍵時期,得益於陳明哲、韓啟德、張澍和郭繼鴻等心血管醫學大家的指導與點播而受益終身。在他們身上不僅有高超的醫技,更有對事業的熱愛,同時大氣沉著的為人處世之道也感染著每一個人。」張萍主任對於在北醫工作的這30年身懷感恩,同時也表示要將所學所悟傳授給新的團隊,並堅持在新的平臺上綻放下一個春天。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萬物有明理而不辨。

銀髮浪潮和慢性病負擔愈演愈烈,無時無刻不在提醒我們發展「健康中國」事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心內科在張萍主任的帶領和感召下,與同道們奮戰在這片嶄新的土地上,以患者利益為核心,優化創新發展環境,努力提高學科建設水平,帶給了人們更多的期待。

築夢未來,幾多艱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相關焦點

  •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7位醫療隊員支援地壇
    人民網北京6月16日電 15日下午4點半,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接到外援任務,20分鐘確認名單。16日一早7點半,7名清華長庚人整齊著裝,趕赴北京地壇醫院支援。「關鍵時刻,感謝大家再次挺身而出,責任擔當。臨行前,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黨委書記周月紅對支援隊員們說。黨委副書記、院長董家鴻院士,副院長魏來、張萍,護理部副主任沈犁、趙文靜及相關科室護理負責人、黨辦副主任高茹等一同為大家送行。
  •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用有力的抗疫「聲音」迎接第三個中國醫師節
    18日,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用「一誦、一講、一唱、一言」發出有力的抗疫「聲音」,迎接這個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特別的節日。黨委書記周月紅,黨委副書記陳旭巖、王克霞,副院長王勁、魏來、張萍等醫院領導,以及外派支援醫療隊員代表、各部門主管等職工代表出席活動。活動通過北京青年報·北京頭條客戶端同時在騰訊、網易、鳳凰網、新浪網等8大網絡平臺進行直播。
  •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董家鴻醫師、郭軍醫師榮獲「北京市先進工作者...
    表彰 北京市先進工作者 2020年12月22日上午,北京市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和人民滿意的公務員表彰大會召開,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董家鴻院士、郭軍副主任醫師被北京市委、市政府授予「北京市先進工作者
  •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行政領導班子換屆 董家鴻任院長
    4月17日下午,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召開全院幹部會,宣布任命新一屆行政領導班子。清華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王希勤出席會議並講話。會議由院黨委書記周月紅主持。
  • 北京小湯山醫院啟用 清華長庚支援31位白衣戰士
    3月16日,北京市小湯山醫院正式啟用。作為北京市屬醫院,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分三批共計支援小湯山31位白衣戰士,助力境外輸入人員疫情防控。為盡力保證市民正常工作生活秩序,北京市疫情防控領導小組決定,小湯山醫院主要用於境外來(返)京人員中需篩查人員、疑似病例及輕型、普通型確診患者治療。籌備過程中,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即時響應,根據北京市醫院管理中心部署,先後組織3批支援隊,醫、護、技領域全覆蓋。
  • 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iBHE-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學術交流會舉辦
    12月15日,清華大學精準醫學研究院「醫工結合沙龍」系列活動之生物製藥與健康工程專場論壇在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舉行。我院生物醫藥與健康工程研究院(iBHE)常務副院長邢新會以及教師代表應邀參加本次活動。清華大學臨床醫學院、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院長董家鴻院士,黨委書記周月紅,副院長張萍,清華大學臨床醫學院副院長高彥芳,精準醫學研究院副院長、清華長庚醫院研究部部長何作祥熱情接待了我院教師。15日上午,生物製藥與健康工程專場論壇沙龍舉辦。
  •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姜泊醫師當選海醫會消化內鏡學分會主任委員
    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簡稱「海醫會」)消化內鏡學分會在國家會議中心正式成立,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內科部部長、消化中心主任姜泊教授全票當選主任委員。海醫會會長王立基先生出席了啟動儀式並為新當選的主任委員等頒發證書。
  • 【通知】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接受團體核酸檢測預約
    預 約 團體核酸檢測 為做好「願檢盡檢」服務,滿足廣大市民對新冠核酸篩查的需求,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自2020年7月6日起接受團體核酸檢測預約,請有需要的團體機構提前預約並配合填寫流行病史調查表和知情同意書
  • 2020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招聘公告【招5人】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是融醫療、教學、科研、預防、康復於一體的清華大學附屬醫院,由清華大學與北京市共建共管的大型綜合性公立醫院。於2014年11月28日開業。醫院醫療科室設置齊全,包括內科系統、外科系統、婦科、兒科、眼科、口腔科、檢驗、病理、影像等40餘個臨床和醫技科室。
  •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董家鴻院士:讓病人最大化獲益
    一直以來,每周二的上午和周四下午,在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肝膽外科董家鴻專家團隊門診內外都是慕名前來看診的肝膽病患者,他們中很多都是抱著最後一絲希望來到這裡,56歲的老劉(化名)就是其中的一位。
  • 抗疫前線受考驗 一線入黨照初心——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召開防疫一線...
    清華新聞網9月2日電(通訊員 郭凱華 周穎喆)「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8月28日下午,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內科第二黨支部召開了一場特殊的黨員發展會。經內科第二黨支部召開支部大會討論、表決,同意接收兩次戰鬥在武漢、北京抗擊疫情第一線的姚潔林同志為中共預備黨員。
  •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醫療隊援漢記:把出徵視為正常遠行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護士孫雪潔、朱曉萌聞訊,來到老人身邊。幾番勸說,老人終於重拾信心,同意繼續接受治療。4天後,老人奇蹟般地治癒出院了。圖為清華長庚醫院醫務人員穿上防護服。這件事登上了微博熱搜。若不是這條熱搜,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馳援武漢醫療隊的醫護人員或許仍不為人知,他們低調務實,一直埋頭做事。
  •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開展全院性普法活動
    為提高全院職工法治觀念以及醫務人員法律風險防範意識,7月17日下午,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在集會廳召開全院性普法講座。邀請到中國衛生法學會副會長、中國醫院協會醫療法制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全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專家組成員,我國著名法學界專家鄭雪倩教授為全院職工開展題為《新法律、新亮點、新挑戰》的普法學習講座。講座採取線上直播+現場參會相結合的方式,院醫、護、技、管等百餘人參加。會議由院黨委書記周月紅主持。
  •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中醫科搬家了!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中醫科於2020年11月30日正式搬遷至醫院急診對面建築內,請廣大患者周知。北京清華長庚醫院中醫科組建於2015年,秉承北京清華長庚醫院人本、濟世、厚德、至善的理念,以「大醫精誠」為核心價值取向,以精湛的醫術,真誠的態度服務於患者。科室主診醫師均由來自北京一流三甲醫院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高年資醫師擔任,目前有主任醫師2名,副主任醫師2名,主治醫師3名,住院醫師2人,技術人員4人,具有較強的診療能力。
  • 2021年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招聘工作人員58人公告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是融醫療、教學、科研、預防、康復於一體的清華大學附屬醫院,由清華大學與北京市共建共管的大型綜合性公立醫院。於2014年11月28日開業。醫院醫療科室設置齊全,包括內科系統、外科系統、婦科、兒科、眼科、口腔科、檢驗、病理、影像等40餘個臨床和醫技科室。
  •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開通114掛號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新增加114預約掛號方式,有需求的患者可以撥打114電話,或訪問114網站、微信,進行預約掛號。本次開通114掛號平臺,充分考慮到中老年病患通過電話預約的使用需求,旨在提供多圍度、多樣化的便民服務。
  • 全新為民 領跑刀鋒 廈門大學中山醫院心內科專訪
    鷺島之濱的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擁有國內一流的心內科——作為衛生部國家級心血管疾病介入培訓基地、美國心臟病學院教育基地(ACC in China),該科室不但是廈門市首批重點醫學中心、也是廈門首個心血管研究生培養點。
  •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腎內科成功舉辦慢性腎臟病和血液淨化規範化管理...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開業六周年之際,為提高慢性腎臟病和血液淨化規範化管理,腎內科在11月14-16日成功舉辦了3場繼教會,線上總觀看量1萬餘人次,300餘人持續在線,獲得了廣泛好評。 繼教會圍繞「血液淨化中心感控管理與質量持續改進」、「慢性腎臟病和血液淨化規範化管理」及「促進慢性腎臟病診治水平提高」。
  • 為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支援武漢醫療隊,打call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支援武漢醫療隊參評「昌平榜樣」年度評審工作,點讚投票!投票時間截止至11月30日17:00投票規則每個ID每天限投十票行勝於言 危難中濟世懸壺2020年1月27日12點,北京清華長庚醫院11名醫療隊員接到醫院緊急電話通知
  • 【六周年】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新建發熱門診投入使用
    2020年11月20日,北京市屬醫院發熱門診提升改造項目、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以下簡稱「清華長庚」)新建發熱門診正式投入使用。,北京市醫院管理中心積極推進14家市屬醫院的17個院區發熱門診「一院一策」的提升改造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