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鰍作為一種最為古老的魚類,很多人都會去捕捉食用,記得小時候,水田裡到處都是,栽稻時這些泥鰍總會鑽進腳底下,此時有經驗的人總能輕易將其抓住,但小編手拙,每次都讓泥鰍從手中逃跑。到了後來,很多人都會用上網捕捉泥鰍,結果沒幾年村子裡的泥鰍就看不到多少了。
如今的泥鰍已經大範圍的養殖中,今年的價格不是太好,收購價一斤跌到了3-5元,漁民很是苦惱,很多人抱怨要虧本,畢竟泥鰍的餵養成本就已經達到了5元,今年的水產飼料大漲500元每噸,以至於餵養成本漲到5.5-6元。其實有一種魚,它的價格昂貴,經濟潛力高,卻沒有什麼人養殖,它就是刀鰍魚。
一、特性
南方人對刀鰍魚應該不會太陌生,畢竟它在各大水域都有出現,在過去的多年裡,它還沒有被過度捕撈時,很多人釣魚時總會碰到刀鰍魚,它的咬鉤很猛,大家最怕釣到它,畢竟它的背上有倒刺,且嘴巴比較尖細,魚鉤被吃到肚子裡後,很難拿出來,稍微不注意可能手就被刺傷。
刀鰍魚在淮河、運河以及湖泊中很是多見,渾身沒有鱗片,其外形上和泥鰍很是多見,它的蛋白質、胺基酸等成分比較多,很多地方則是當成小型的經濟魚類培養。不過從80年代以來,因河流的汙染以及人類的捕捉過度,再加上秸稈投入水體中,讓刀鰍魚的生長受到嚴重的破壞。
作為一種棲息在河底的淡水魚,它通常會藏身於洞穴內,在南方地區有著廣泛的分布,北方卻很少看到,在24-28℃的環境下長勢更好,喜歡在弱酸性水域中存活。作為一種比較兇猛的肉食性魚類,它主要是以小魚小蝦為食。
二、價值
泥鰍的營養成分不需要多說,一直有「水中人參」的說法,其實刀鰍魚的營養比它更豐富一些,其中的胺基酸、蛋白質等成分多,深受不少人的認可,正因滋補的價值高,因此它的賣價也漲到了50元一斤,如果是在北方地區,那就會漲到80元每斤。
三、為何沒人養殖?
儘管它的價格比較高,但實際上市場很少看到,主要是養殖的人太少,產量不是太高,為何沒人去養殖呢?
首先就是太小眾,還沒有像其他的淡水魚一樣,獲得大眾的認可,它的肉質細膩,但處理起來很是麻煩。其次就是對水質的要求非常高,它對水質很是苛刻,只要有一點汙染,那就會大量的死去,人工養殖的痛點就是水質問題,因此這一點需要大家多注意才行。
它的養殖周期也非常的長,一般來說需要生長几年,如此一來它的資金回本慢,不讓人認可,因此很多人則是放棄了養殖,轉而去選擇那些養殖成本低,生長速度快的產品。
如今的農村中,很難能發現刀鰍魚的身影,你們的家鄉是否還能看到它,食用口感怎麼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