獼猴桃的起源
獼猴桃其實最早源於我國,早在春秋時代《詩經·檜風隰有萇楚》裡,就有「隰有萇,猗儺其枝」的佳句,萇楚即古時的獼猴桃之稱。唐詩人岑參《宿太白東溪李老舍弟案弟侄》亦有「中庭井闌上,一架獼猴桃」的詩句,說明早在1200多年前,我國就已經搭架種植獼猴桃了。
在世界範圍內,英國於1900年,美國於1904年,紐西蘭、俄國於1906年先後從我國引進了野生獼猴桃。此後又有法國、印度、德國、日本、比利時、義大利等國先後也都直接或間接由我國引種野生獼猴桃。
現在,我們最為常吃的是紐西蘭的品種,從我國引進獼猴桃後,經過精心培養,改良品種,不斷增加甜度、降低酸度,1940年開始了商品化生產,栽種面積近萬公頃,到2000年,獼猴桃的年產量達23萬噸,居世界第二位。因獼猴桃的果形與紐西蘭的國鳥「基維」相似,紐西蘭人稱它為「kiwi fruit」,現音譯」奇異果「。
獼猴桃還是奇異果如何區分
奇異果與獼猴桃從外觀其實就可以區分了,奇異果的外表摸起來比獼猴桃的要光滑,而獼猴桃表皮的那層毛分布得比較均勻。兩者在營養上其實沒太多差別,相比奇異果要比獼猴桃的甜度稍高一點,口感要更好一些。
獼猴桃都有哪些好處
中醫理論認為:獼猴桃性寒,味甘、酸,無毒;入脾、胃、腎、膀胱經。具有調中理氣、解熱除煩、潤燥生津、利尿通淋、和胃降逆、抗癌防癌之功能,適用於煩熱消渴肖化不良、食欲不振、反胃嘔吐、黃疸、熱淋、石淋、小便澀痛、高血脂、高血壓、心血管病以及肝炎、痔瘡等多種病症。
獼猴桃含有蛋白水解酶,有助食物尤其是肉類食物的消化吸收,阻止蛋白質凝固;所含的膳食纖維、果酸以及豐富的抗氧化物質,能起到清熱降火、潤燥通便的作用,可有效地預防和治療便秘和痔瘡。
獼猴桃含有血清促進素,具有穩定情緒、鎮靜心情的作用。獼猴桃所含的天然肌醇有助於腦部活動,能幫助憂鬱之人走出情緒低谷。獼猴桃有良好的膳食纖維,能降低膽固醇、促進機體高鉀低鈉的趨勢。獼猴桃中的肌醇作為天然糖醇類物質,對調節糖代謝有正效應。肌醇的補充對激素和神經的傳導效應起調節作用,對防治抑鬱症有效。獼猴桃中還含有一種作為血管收縮劑、對人體有鎮靜作用的5羥色胺,能緩解緊張疲勞。獼猴桃維生素C含量極高,還含有營養頭髮的多種胺基酸、泛酸、葉酸及黑髮的酪氨酸等物質,並含有合成黑色穎粒的銅、鐵等礦物質和具有美容作用的鎂。獼猴桃汁抗溶血作用比維生素C強,還有抑制過氧化產物丙二醛產生的作用。說明它的抗氧化作用絕非僅僅是維生素C,而是一個相互協同的抗氧化體系在發揮作用。表明獼猴桃有抗衰養顏美容和減肥的作用。
實驗研究證實,獼猴桃對高膽固醇小鼠有明顯的降低總膽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獼猴桃果汁具有降低心血管病人血脂、血壓的作用,對高血脂症、動脈硬化心腦血管病的防治,有切實可靠的實用價值。
獼猴桃果實中含有較多的精氨酸和穀氨酸鹽,精氨酸有助於促進小動脈的擴張,起到心血管擴張劑作用,改善血液的循環,防止血栓的形成,對心臟的健康有益。獼猴桃中含有人體營養需求量6%的鎂。體內缺乏鎂被認為與心臟病、心肌梗死和高血壓的發病有關。獼猴桃還含有大量的果膠,可降低膽固醇,預防心血管疾病據研究,獼猴桃有助於汞的排洩,使血汞降低,並能改善肝功能,因此,可作為汞毒的解毒食品;並對壞血病、過敏性紫癜、酒精中毒、感冒、骨節風病、脾臟腫大、熱毒、咽喉痛等病症也有較好輔助治療作用。
近代臨床試驗表明,獼猴桃對消化道癌症、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肝炎、尿結石等都有治療作用。研究發現,因已有病變的胃黏膜,易受致癌物質亞硝胺等的滲入,諸如胃潰瘍、胃息肉、手術後殘胃等,尤其已有癌前期病變的慢性萎縮性胃炎以及慢性B型肝炎、肝硬化等患者,獼猴桃確是其理想的防癌水果。
臨床實驗證明,獼猴桃果汁能明顯降低谷丙轉氨酶和穀草轉氨酶的活性,具有保護肝臟的作用。
據最新研究,獼猴桃含有一種抗突變成分的穀胱甘肽,這一活性物質能抑制突變反應,阻斷致癌物質亞硝胺化合物在人體內合成,其阻斷率高達98%,同時還有降低血清膽固醇和甘油三脂的作用。它的抗癌作用具有廣譜性,其所含的植物化學成分葉黃素,可防治前列腺癌和肺癌,並能阻止或緩解白內障的發展,有預防白內障的作用。所含有的葉綠素衍生物又是肝癌誘變的抑制劑。動物實驗還顯示出其對黑素瘤、皮膚癌等多種腫瘤誘變的抑制作用。
最近,研究者又從獼猴桃中提取岀能降低人白血病細胞活性、誘導白血病細胞凋亡的物質,再一次顯示了獼猴桃獨特的抗腫瘤活性。
食用時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獼猴桃性寒,不適合一次吃的太多,2~3個比較合適。脾胃虛寒、應當慎食,患有寒感冒、慢性胃炎、胃酸過多、瘧疾、寒溼型痢疾、痛經閉經、小兒腹瀉等患者不宜食用;先兆性流產、月經過多、尿頻者忌食。
獼猴桃不宜空腹食用,最好在餐後食用;食後不能立即喝牛奶或吃其他乳製品,以免出現腹瀉症狀。
動物肝臟、番茄和黃瓜不宜與獼猴桃同食。獼猴桃富含維生素C,而動物肝臟可使維生素C氧化,番茄中的維生素C酵酶、黃瓜中的維生素C分解酶均有破壞維生素C的作用,故獼猴桃不宜與以上食物一起食用。
獼猴桃應如何催熟與保鮮
市場上銷售的獼猴桃成熟程度不一,有些已經變軟,表明即可食用;如果買來的果子是硬的,就須催熟後才能慢性食用。催熟方法有兩種:一種是自然催熟,即將獼猴桃放在食品保鮮袋內,紮緊袋口,置於室內。在室內常溫下,一般需經過1周的時間果子才變軟。室溫高時,催熟時間短些;室溫低時,催熟時間長些。
如果買來的數量較多,可裝入食品袋內,紮緊袋口,置於冰箱內貯藏。適宜的溫度為1~5°C,相對溼度為95%左右,可保鮮30~40天,但切忌與蘋果混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