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傳奇女畫家 : 藝術家不能太有錢

2021-03-01 盛世藝品SSYP


民國傳奇女畫家方召麐



方召麐的八個孩子


民國傑出女性方召麐的人生經歷:她少年喪父、青年喪夫,以超人毅力撫養8個兒女成人成才,期間仍不忘畫筆,在藝術上打造出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在90年代的香港拍賣行裡,她的畫成為香港上流社會爭相收藏的作品。李嘉誠、霍英東、邵逸夫、何鴻燊、 特首董建華、董建平兄妹都藏有她的作品。她一張畫的價錢在當時能買香港一套房,但她很少賣畫,亦從不為了金錢名利而放低自己的藝術標準。她說,藝術家不能太有錢。

少女時代的方召麐


1914年出生於無錫世家的方召麐(lín),是名副其實的大家閨秀。因為是長女,父親方壽頤給她起名「召麟」,希望召來男弟。後來,方召麐自作主張將「麟」改為「麐」,意為母麒麟(麒麟是古代的仁獸,古人認為,麒麟出沒處,必有祥瑞。有時用來比喻才能傑出、德才兼備的人)。


《生命序曲》


方召麐的父親是實業家,在無錫經營紗廠。有了這樣一個有實力的父親的支撐,方家自然境殷實。七歲之前,方召麐一直是無憂無慮,在家人的影響下學習書法繪畫,並且隨家庭教師學習英文。


《秋豔圖》


七歲那年,方召麐美好的童年生活戛然而止。戰爭爆發了,父親帶著妻女逃難。儘管已經坐上小船,還是沒有躲過劫難,幼小的召麐親眼看見父親中彈身亡。


1954年作 《花鳥》


孤兒寡母重返無錫時,家裡的工廠、財產都已消失殆盡。所幸方召麐有一個堅強開明的母親,堅持要她和妹妹上學。方召麐先後就讀無錫競志女中、上海啟明女校、青島德女中級學校和上海學華大學。同時拜師著名國畫大家錢松喦、陳舊村學習書法繪畫,還和老師一起辦畫展,錢松喦曾贊她「必有大成」。


出國留學,邂逅未來丈夫

彼時五四運動餘溫未消,中國女性扔掉裹腳布,嘗試走出閨閣,探索獨立。方召麐心中,也漸漸萌生願望:她想去西方看看,去看看更大的世界。



1937年,方召麟身著旗袍、手拎皮箱,氣質雍容美麗。輪船起航,中國這塊故土上的景色在迅速倒退,她睜大雙眼,好奇地看著這波瀾壯闊的時代。


喜上梅梢圖

方召麐幼時曾跟家庭教師學英文,這在當時的無錫非常鮮見,成為了她留學海外的良好準備。於是她進入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攻讀歐洲近代史,成為曼斯特大學歷史上第一個中國女留學生。


方召麐和丈夫方心誥在倫敦


在風景秀麗的曼斯特校園,她結識了丈夫方心誥。作為抗日名將方振武將軍的長子,方心誥兼具軍人世家的豪爽尚武和文人教化的儒雅。這應該是每個女性夢寐以求的丈夫——在對方面前,自己的每一個角色都得到了完成。


壬子(1972年)作 《瓶花》


然而造化弄人,二戰爆發,方召麐和丈夫不得不離開英國逃難,經挪威、紐約,返回上海,再到香港。不久,香港淪陷。這時她已經是六個孩子的母親了。十年裡,拖兒帶女地逃難,先後經過了桂林、貴陽、重慶、天津。


方召麐夫婦和孩子


雖然逃難萬分辛苦,但生性樂觀的方召麐還是給每一個孩子取了有紀念意義的名字:在天津生下的孩子,叫「津生」;桂林生下的,叫「林生」;安寧時期生下的雙胞胎,叫「安生」和「寧生」。後來,這個叫方安生的女孩兒,成為了香港特區政務司司長。



逃難數十年,他們終於在香港安頓下來。方心誥開了一間進出口貿易公司,生活好轉。夫妻倆以為可以過上溫馨幸福的日子,然而突如其來的一場醫療事故,奪走了方心誥的生命。留下方召麐和8個幼齡子女,其中最小的津生只有2歲。


《梅花》


方召麐像瘋了一樣抓著醫生的白大褂要人。但丈夫終究是回不來了。八個孩子圍著母親一起哭,他們之中年紀最小的孩子也許並不明白父親到底怎麼了。


庚戌(1970年)作 《菊花》


而方召麐明白:她將再沒有男人可以依靠了。但她沒有哭,太多的磨難已經讓她失去了哭泣的力氣。她忘不了清晨與丈夫相視微笑、對鏡畫眉的溫暖;她忘不了夜晚丈夫在書房手不釋卷,她則提筆作畫,當完成一幅滿意的作品就會徵求丈夫的意見;她忘不了一家人共進晚餐、談笑風生⋯⋯而現在只留下她一個人面對生活,面對八個孩子年幼懵懂的眼神。


重拾畫筆,拜師趙少昂、張大千



暢銷書作者塔勒布在其新書《反脆弱》中,將人分為脆弱性格、強韌性格和反脆弱性格,脆弱的事物喜歡安寧的環境;強韌的事物不太在意環境;反脆弱的事物則從混亂中成長。

 

1995年作 《坐悟圖》


方召麟即是「反脆弱」型的人格。她與一般女性的不同之處就在於,她不會垮掉。料理完後事,方召麐忍著傷痛,挑起照顧家庭的重擔。接手丈夫留下的貿易公司一年之後,她奠定初步經濟基礎,然後關閉公司,專心畫畫。這個舉措遭到家人尤其是婆婆的反對,認為會斷掉家中經濟來源。她咬牙向婆婆保證,「很快,我的畫就可以賣錢。」

 


《魚樂》


因為戰亂逃難,她輟筆十年。拜師嶺南名家趙少昂,是她十年後二度拿起畫筆。好在十幾歲時,蒙國畫大師錢松喦對其進行傳統方法的嚴格訓練,具有了紮實的古典書畫基礎。加上她又無比勤奮,每天凌晨四五點就起來作畫,畫藝很快就能夠和老師比肩。



1952年作 《枇杷草蟲》


拜師趙少昂只一年,師徒倆的作品就一同在日本展出。她在東京出版個人畫集,成為戰後第一個在日本開展覽的女畫家。沒過幾年,方召麐的嶺南派花鳥畫已經爐火純青,用當時別人的一句話來說,「換個款就是趙少昂」。


趙少昂


方召麐是一個非常尊重老師的人,成名多年後回到無錫,仍然尊敬地前往老師家中拜謝。趙少昂的葬禮上,她以八十之軀顫顫巍巍跪下磕頭。



方召麐和張大千在香港機場


蘇州籍女畫家顧青瑤,是方召麐的朋友。顧青瑤曾在上海和張大千「生平第一知己」李秋君同辦「中國女子書畫會」,於是也與張大千交好。1953年,張大千正好旅居香港,顧青瑤看到方召麐在藝術上欲尋求突破,遂介紹她拜師張大千。


癸亥(1983年)作 《黃河》


不久,張大千收方召麐為大風堂門人。張大千非常欣賞她,悉心加以指點。他教她學習古畫,教她創造「拙與生」的境界,教她學會尋找和堅持自己。他們的藝術作品看來風格迥異,但藝術精神卻具有最理想主義色彩的交集。


癸丑(1973年)作 《巴山細雨圖》


方召麟在藝壇名氣漸長,她的作品也開始得到收藏家青睞。落款時,她將自己的名字寫成「梁溪方召麐」。梁溪,是無錫的舊稱。麟和麐讀音一樣,而後者是母麒麟的意思。是啊,如此傑出的女性,為何要以召來麒麟男弟為執念,自己本就是女中丈夫。


1985年作 《清白世界》


對待張大千,就更是視師如父,在香港不僅長期幫張大千辦事,而且言必稱「張老師」,非常尊敬。


方召麐和張大千在美國畫展上


不僅在藝術上,面對別人的質疑,方召麐也總是處處維護張大千。香港收藏家李典曾回憶說,方召麐也非常喜歡齊白石,並且在畫中吸收了許多齊白石的藝術風格。於是在一次聊天中,另一位藏家問,張大千和齊白石的藝術水平相比,你覺得誰更好?方召麐立即制止這個話題,說:「你不要說下去,我知道你的意思,齊白石是大師,但張老師是我的老師,我不能做這個比較,你不要再說下去。」


《瑞雪兆豐年》


張大千病逝於臺灣後,方召麐因為政治立場上更親近中共,被列在臺灣的黑名單內,因而不能赴臺奔喪。方召麐極其痛苦,在家中設靈堂拜祭老師,一連數日以淚洗面。


從種種史實資料中,我們能感受到,方召麐這個畫畫最不像張大千的大風堂門人,卻是張大千最欣賞並且傾注心血最多的徒弟之一。



四十歲時,方召麐又做出一件驚人的事——入香港大學讀博士。


四十二歲,入牛津大學研究《楚辭》。重回倫敦的日子新鮮而艱難,沒有了香港的藏家買畫,沒有了穩定的經濟來源,方召麟只能以獎學金和畫玫瑰賀年卡片為生。


《荷花小鳥》


幸運的是,英國人非常喜歡方召麐畫的玫瑰。第二年,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就為她辦了個人畫展,一炮而紅。之後,她的展覽開遍世界各地,從德國慕尼黑,到美國紐約,從加拿大到新加坡。


《花卉》

日子稍微寬鬆一些後,她陸續將孩子們接來倫敦,安排進入寄宿學校就讀。方召麐從不刻意教育子女,而是將自己的人生信條寫成畫的題跋,給孩子看。現在看,很多畫的題跋並不風雅,但卻樸實而有哲理——她和孩子,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實現心靈的溝通。


最終,八個子女性格獨立,各有所成,在香港社會有「方氏一門八傑」之稱。  


方召麐的八個子女


方曼生是香港著名律師

陳方安生是香港首任政務司司長 、曾任立法會議員

陸方寧生是旅遊公司總裁、滬港文化交流協會名譽會長

方順生是聯合國即時傳譯部部長

方桂生是滙豐銀行經理

方林生是旅遊公司經理

方慶生是香港著名醫生

方津生是骨科醫生兼香港中國醫學專科學院主席



饒宗頤、劉海粟、方召麐


在子女的回憶裡,母親方召麐一直堅強、樂觀,即便在客居倫敦、艱苦卓絕的歲月,她也從未在子女面前露出絲毫疲憊。一天的學業結束之後,孩子們回到家中,迎接他們的必然是整潔乾淨的家居、可口的飯菜。


方召麐擅長做涼拌乾絲、無錫小餛飩,都是不昂貴卻極有風味的飯食。難以想像,在靠畫玫瑰賀年片為生的歲月裡,她是怎樣精心地計算寶貴的時間和精力,平衡現實和理想的關係。


方召麐的人生可謂坎坷。 

第一個十年,她面對父親的早亡,與母親一起撐起家庭;

第二個十年,她獨在異鄉求學,開闊眼界,性格益發堅強;

第三個十年,她在顛沛流離中生下八個孩子,成為一位偉大的母親,又遇到了丈夫的離去,

十多年的獨自尋找,上下求索。


山水


第六個十年,她迎來了人生真正的巔峰,迎來了藝術生命的真正成熟。

她榮膺香港紫荊獎章,作品被印在地鐵票上,香港人人都見過她的梅花圖;

東京富士美術館為她製作電視片,稱她為「中國畫的巨匠」;


《順風順水》


1998年,方召麐在中國美術館辦展,上下兩層500多幅作品,盛況空前。在畫展休息室,著名書法家啟功見到了方召麐,方召麐稱呼啟功為老大哥,啟功則向她伸出了大拇指說,「你是真正的大丈夫!」


《竹》


對於物質,方召麐也總能保持「得之怡然、失之淡然」。生長於大戶人家,也歷經生活磨難, 她深諳生活艱辛,也能安享物質之美。她可以手提價值連城的愛馬仕鉑金包、法國定製的廓形大衣,亦可以穿著保姆從菜市場買的15塊港幣一件的格子襯衣。


72歲的方召麐


優雅的女人似乎無懼年齡。無論年紀多大,方召麐出門都不讓人攙扶,而是以英式禮儀挽著同行男士的手臂。老傭人尤利跟隨她多年。好朋友來家裡拜訪,她會偷偷讓朋友給尤利一百塊小費,她說,「這樣她會很高興!」


《梅花》


朋友問她,「方先生,這麼多年,沒有人追您麼?」她說,「追我的人不要太多啊!但是我不能結婚,我要是結婚了,就得給他們做飯,哪有時間畫畫!」她真是活的明白自在。


《大石小鳥》


90歲後,方召麐又試圖創造新風格,作品由雄渾變為清淡,返璞歸真,乾淨如天堂一般。但她的時間不多了。



2006年2月20日,92歲的方召麐因心臟病突發入院治療,經搶救後甦醒。她認為自己沒事兒了,於是讓子女們都回家。過了一會兒,常年服侍她的老傭人尤利問她:「您感覺怎麼樣?」方召麐說:「OK。」說完停止了心跳。

方召麐一生優雅熱愛藝術,

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

希望她在天堂一切安好!

文章來源:怎樣學習好書法 節選



相關焦點

  • 生了8個娃的傳奇女畫家:藝術家不能太有錢!
    民國傳奇女畫家方召麐現代社會,美麗、嬌弱、隱忍、溫柔依然是大眾心目中的女人形象,擁有這些特質她說,藝術家不能太有錢。她在東京出版個人畫集,成為戰後第一個在日本開展覽的女畫家。沒過幾年,方召麐的嶺南派花鳥畫已經爐火純青,用當時別人的一句話來說,「換個款就是趙少昂」。
  • 生了8個娃的女畫家:藝術家不能太有錢!
    民國傳奇女畫家方召麐
  • 民國時期女畫家,有留學日本也有留學法國的,但他們殊途同歸
    民國初期是一個變更的時代,西方新思想在觸動著人們的心弦,人們思考問題的方式也在隨國家的「被開放」而發生角度上的改變。在「女性解放運動」和「興女學運動」發起之後,女子美術教育應運而生,並且掀起了一股留學熱潮。
  • 方君璧:民國女畫家的爛漫人生
    《林蔭小憩》她被法國畫界譽為「東方傑出的女畫家」,而《巴黎美術》雜誌,更將《吹笛女》選為封面登出。在藝術探索的道路上,她愈發的光彩奪目,使她在民國繪畫界有巨大的影響力。《禪者初心》「我從未見過一個藝術家向君壁那樣,對繪畫這麼熱愛,這麼執著,這麼竭忠盡智來從事,這麼視同第二個生命片刻不能離得。」
  • 傳奇女畫家弗裡達,她的畫被收進羅浮宮,畢卡索也曾熱情接待她
    20世紀60年代,這座城市是很多文學青年,藝術家和亡命之徒的聖地。在那一眾藝術家中,有一位極富個人魅力的女畫家,她也同樣狂野迷人。她一生除了短暫的去過幾次歐洲,就一直生活在這裡。這座城市的許多地方都與她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她就是墨西哥國寶級女畫家弗裡達。墨西哥城的著名景點藍屋和國家美術館(也有叫藝術館),都與這位才華橫溢,卻命運多的女畫家有關。
  • 一生支離破碎卻又色彩斑斕:墨西哥傳奇女畫家弗裡達卡羅
    墨西哥最富傳奇色彩的女畫家:弗裡達卡羅。作為女人,她的一生支離破碎卻又色彩斑斕。作為名人,她集才女、蕩婦、酒鬼、殘疾、女同等多重身份於一身,極富爭議。6歲小兒麻痺,18歲遭遇重大車禍,盆骨破碎,脊椎、鎖骨、肋骨斷裂,右腿11處粉碎性骨折,經歷33場手術,終身不育,婚後遭丈夫出軌妹妹,要是一般女人,早就「死」了,可她卻把痛苦移植到藝術裡,成為了偉大的女性藝術家。
  • 為什麼潘玉良是被影視劇誤解最深的女畫家?
    1993年,著名演員鞏俐曾在電影《畫魂》中演繹了女畫家潘玉良的一生,2003年,香港美人李嘉欣再度飾演潘玉良,從嬌美丫鬟到優雅畫家,在劇中與潘贊化、田守信兩大角色上演了一場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李嘉欣飾演的潘玉良。
  • 民國時期海派著名女畫家葉曼叔筆下的仕女圖
    葉曼叔,又作曼殊,字培橚,民國時期海派著名畫家。寓居海上,鬻畫自給,善工筆花鳥、人物、山水,以改費仕女人物畫為最佳。家學淵源,弟葉鳳池(培源)、子葉大榮(翔馥)、女葉爾瑩(美珪)、葉爾美(人麗)、葉爾慧均善畫而有名於時。
  • 【藝術世界】民國時期海上著名女畫家·謝月眉
    簡介: 謝月眉是民國時期海上著名女畫家和中國女子書畫會發起人之一。曾與畫友多次在滬舉辦畫展,因其修養深厚,技藝精湛而深得好評。 謝月眉自幼喜繪事,性平淡,詞人謝玉岑三妹,畫家謝稚柳三姐,終身未嫁,長期隨謝稚柳、陳佩秋夫婦寓居上海。善花鳥,早年由惲南田、陳老蓮花鳥入手,後上宗宋元工筆畫法,所作工筆沒骨意寫花鳥精微典麗、靜美自然、清新高致充滿生機。
  • 民國奇女子潘素,從青樓花魁到知名畫家的傳奇人生
    潘素中國的女性畫家眾多,近代中潘玉良絕對算名氣較大的一個。我們今天的主人公和潘玉良很巧合,不僅都姓潘,而且都曾流落風塵,但最終都取得了極高的藝術成就。這天一個長身玉立的男子引起了她的注意,這個人就是人稱「民國四公子」之一的張伯駒。
  • 被影視劇誤解最深的女畫家
    1993年,著名演員鞏俐曾在電影《畫魂》中演繹了女畫家潘玉良的一生,2003年,香港美人李嘉欣再度飾演潘玉良,從嬌美丫鬟到優雅畫家,在劇中與潘贊化、田守信兩大角色上演了一場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
  • 傳奇女畫家、「中國印象派第一人」潘玉良展覽成都博物館開幕
    這些畫作,不僅體現了上個世紀初以來,中西藝術碰撞融合的高峰,也展現了一個女性掙脫時代局限,通過不懈奮鬥實現自我價值的動人傳奇。展廳現場中國首位舉辦個展的女性油畫家潘玉良(1895~1977)是20世紀中國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被譽為「中國印象派第一人」和「中國早期西畫運動中的第一流人物」
  • Arthur談藝術|三位偉大的女畫家
    今天就容許我來為大家分享一下《三位偉大的女畫家》。女畫家第一位:維熱·勒布倫(Elisabeth Louise Vigee-Le Brun)勒布倫生於1755,是路易十六時代法國最傑出的女畫家,一生共創作了八百多幅作品,其中大多是肖像畫,是一位非常勤奮而多產的畫家。
  • 《女管家》登場北京電視節 打造民國「天橋風雲」
    而由張鈞甯挑大梁的民國傳奇女性大戲《女管家》在服裝造型上同樣可圈可點。憑藉多樣的造型、各具特色的服裝,該劇在亮相北京電視節期間備受片方好評,被贊為「民國天橋風雲」。眾主演衣著唯美精巧,亮眼十足,重現了民國的穿衣風尚。
  • 直擊民國閨秀畫家關紫蘭的真容,精緻的眉目、削肩微垂、氣質優雅
    直擊民國閨秀畫家關紫蘭的真容,精緻的眉目、削肩微垂、氣質優雅1903年,關紫蘭出生於上海殷實家庭,廣東南海人,早年到日本留學,是中國較早接受野獸派影響的畫家,她的作品秀美華麗,用筆豪放,被稱為中國閨秀油畫家
  • 【史話】趙俊毅:民國時期的女攝影師群體
    民國女性攝影師    民國時期女子教育的普及是培育女攝影群體的土壤。民國女性攝影師    民國時期女攝影群體所拍攝的題材,大都圍繞著女子學校,比如說春遊踏青、學校見聞、校園運動會、校園生活、畢業典禮、公園採風等等
  • 美女畫家歐姬芙
    來看看一個故事就知道了曾經有一群年輕的紐約學生遠赴新墨西哥州,他們想看一位被媒體描繪的、無比神秘的女畫家到底是怎樣的,於是結伴千辛萬苦地跑到她在沙漠的泥磚屋外,在門口激動的喊,我們是專程來看你的呀!然後她開門立在他們面前冷冷地說,「好吧,這是我的正面」,然後又轉過身去,「這是我的背面。」然後,然後就把門關上了。
  • 弗裡達·卡羅:傳奇女畫家的一生
    她作為女人和藝術家的故事變得遠近聞名,弗裡達熱開始了。一年後,弗裡達遷居巴黎,在巴黎結識了馬塞爾·杜尚,巴勃羅·畢卡索。曾獲得畢卡索的讚賞。如今她的故居成為了弗裡達·卡羅博物館,她的故居成為了藍房子,內部展出這位藝術家的物件和畫作,以及信件,還有衣物。可是自弗裡達去世後,她的形象不斷被商品化,被製成娃娃,衣服,鞋子,還被印在包包上,並且未經過她家人的授權,她的侄女說:「弗裡達不是品牌,不是商品,她是一位藝術家。」
  • 民國很短,民國很亂.君可知,民國的設計有多美……
    魯迅與民國時期的美術家、書籍裝幀藝術家陶元慶的友誼與設計合作,開啟了中國近現代平面設計尤其是書籍裝幀設計最重要的五年。清代末年和民國初年以後,上海原有的小校場木版年畫已逐漸被新崛起的「月份牌」畫所取代,嬗變出上海年畫史上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據《南洋兄弟菸草公司史料》記載,1923年該公司廣告費內「月份牌」一項,預算達四萬元。謝之光,民國時期月份牌廣告畫家,曾技壓群芳,每幅以500大洋潤例傲視群雄。
  • 歷史女富豪巴清:比我有錢的沒我傳奇,比我傳奇的沒我有錢
    「禮抗萬乘,名顯天下」的巴清可謂是個奇女子;她是有歷史記載的第一個女企業家,以女子之身位列戰國時期的七大富豪之一,「財富,名顯天下」;就連當時因為母親的早年經歷極其「厭惡女」的秦始皇都對她禮遇有加,甚至單獨為她建造懷清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