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三年級開始分化,始於學習習慣,差在學習思維

2020-12-12 沈不語的教育故事

教育圈流傳著一句話:「一二年級差別不大,三四年級兩極分化,五六年級天上地下。」一二年級知識點少,家長和老師的監督和輔導非常有效,學生平均分在95分以上也是常事;到了三、四年級學生之間開始分化,很多老師把三年級比作一道坎,四年級比作一道坡,三四年級順利度過,以後孩子基本不用太愁了。

出現這樣的情況,一方面是因為孩子到了8、9歲的年紀,不再完全信奉或者屈從與家長的權威,而是進入自主期,父母的話不會無條件服從,開始在意自己的想法,會對父母耳提面命,不斷嘮叨的管理方式感到反感,甚至與父母產生矛盾,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進而失去學習的興趣,學習成績隨著學習狀態下滑。

這時候父母也應該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給孩子一定的時間和自由,積極發現孩子的進步和優點,以鼓勵的方式為主,注重孩子的想法,傾聽孩子的表達,培養平等良好的親子關係,增加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感。

三四年級出現分化的另一個原因,還在於知識點的增多和學習難度的增加。一二年級的時候,不少孩子有提前學習的基礎,掌握有限的知識點並不困難,但是到了三年級,英語進入課堂,語文閱讀和寫作要求提高,數學不再僅僅是相對簡單的加減乘除,題目開始變得複雜,對數學思維的要求不斷提高,僅僅依靠計算已經不能很好地解決數學問題。

近日,一位家長就分享了一道三年級的數學題,要求圖中影音部分長方形的周長,由於給出的條件較少,家長拿到題目也找不到頭緒,所以向大家求助。這道題目本身不難,重點考察的就是觀察能力和數學思維。

如果能列方程,這道題很容易講明白,從圖中可以看出,大正方形的邊長等於7減去陰影部分長方形的寬再加上5,假設陰影部分長方形的寬為X,就可以列出等式:

(7-X+5)*2+2X=24

也就是說,陰影部分的周長等於24分米。但是三年級學生應該還沒有傑出到方程的概念,只能用加減乘除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在已知條件有限的情況下,想要分別求出陰影部分的長和寬顯然難度很高,不過通過觀察可以發現,陰影部分長方形的長等於大正方形的邊長,它的寬正好等於7加5減去正方形的邊長,換一個說法就是陰影部分長方形的長加寬的長度等於7加5,所以長方形的周長就等於(7+5)*2=24(分米)。這樣用整體計算的方法代替了更為複雜的方程式,既簡單又快捷。

從計算的角度來說,這道題一點也不難,只要掌握了加減乘除規則的小學生都能算出來。難點是如何理清楚幾個數據之間的邏輯關係,把算式列出來。這實際上就是對數學思維的考察,不同的學生之間,這方面的差別還是非常明顯的。

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張梅玲教授說:數學學習不可早,數學思維啟蒙不可晚。三年級正是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關鍵階段,關鍵是要引導孩子找到隱藏在題目中的關鍵信息,提出解題思路,在不斷的探索中找到學習數學的樂趣,這樣才能增強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不然就容易在一開始就因為感到困難,失去了學習數學的動力。

劉燻宇先生的數學三書大家已經非常熟悉,在這裡還是要再次給大家推薦,這套書的顯著特點深挖數學的內在趣味,通過輕鬆活潑的方式將深奧難解的數學題變成趣味豐富,讓人愛讀的文字,適用於小學生啟發興趣,中學生掌握方法。既可以作為課外的學習資料,也可以作為今後興趣拓展的啟蒙書。豐子愷先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以前有這樣的數學書,也許我不會拋荒數學。他說的數學書,就是數學大師劉燻宇先生編撰的給孩子的數學三書。

楊振寧、華羅庚、谷超豪、齊有民、等不同領域的大家都曾受到這本書的影響並予以誇讚,喜歡的朋友可以通過上面的連結選擇。

相關焦點

  • 小學生步入三年級分水嶺前,準備好這些資料,開學後學習如虎添翼
    二升三的小學生,假期提前準備物品很有必要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二年級的小學生們迎來了又一個暑假。暑假過後,就要升入三年級了!大家都知道,三年級是道分水嶺,語文學習方面,知識的難度和深度都有增加,再加上閱讀理解和習作,尤其是習作,也就是作文,真的是徹底檢測了每個孩子課本所學和閱讀積累的水平,也完全拉開了孩子們之間的差距。即使是我們老師,提起暑假後的三年級,尤其是作文,都會擔憂不已。
  • 小學生二年級升三年級應注意的問題?
    其實這是一個必然 , 一, 二年級內容簡單 , 學生學習很輕鬆 , 而三年級內容明顯加深 , 如果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 成績自然不會有多好 . 我經常跟學生說的就是 " 一, 二年級考 100 分, 不稀奇 , 如果三年級考 100 分, 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好學生 . 相信各位家長在你的事業有成之際,也很希望看到孩子茁壯成長,你才感到快慰。
  • 一位教師媽媽整理的1-6年級習慣養成一覽表,家長能省點心了
    但實際上,孩子這些大考中的表現卻是在小學兩個階段定型的,這就是孩子的四、五年級。   教育界有句諺語:一二年級相差不大,三四年級兩極分化,五六年級天上地下!  相信各位爸爸媽媽在生活中也經常聽見這樣的話。  如何才能讓孩子在每個階段都不「掉鏈子」?我們做家長的應該做點什麼呢?今天,小編想給大家分享一位班主任提供的小學不同階段的學習策略。
  • 一二年級相差不大,三四年級兩極分化,如何讓孩子贏在起點?
    但事實上,孩子們在這些大考中的表現,是在小學兩個階段形成的,也就是小學四年級和五年級。教育界有句諺語:一年級和二年級相差不大,三年級和四年級兩極分化,五年級和六年級天壤之別!我相信父母在生活中經常聽到這樣的話。如何讓孩子們在每個階段不被落下,我們父母該怎麼辦?
  • 小學生居家學習發生可喜變化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中小學生延遲春季開學居家學習期間,石家莊外國語教育集團七年級(10)班的同學們,在網上開展了一項社會實踐調查活動,調查的內容是「石家莊市小學生延遲春季開學居家期間的學習生活狀況調查」。石外集團七年級學生自2009年起每年開展「我愛石家莊」社會實踐活動,居家開展網上調查是該校今年的其中一項社會實踐活動。
  • 孩子學習無小事,一年級小學生使用、選購鉛筆有講究!
    近期,一年級小學生的家長群裡在激烈討論一個問題:孩子天天買鉛筆,鉛筆到底哪去了?這時我才發現,開學以來一直很忙碌,忘記強調「鉛筆」的問題了。對剛入學的一年級小學生來說,鉛筆的使用和購買還真有講究。出現這個問題,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剛入學小學生的自理能力差,沒有養成收拾文具的好習慣。很多家長對孩子不放心,以為孩子小,收拾學習用品的任務就替孩子代勞了。這種做法非常不好,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呢?鉛筆用完以後,就把鉛筆一丟,萬事大吉了。辦公室裡、教室的地面上、講臺上、樓道裡、甚至是操場上,經常看見一年級小學生丟掉的鉛筆。在家裡家長可以代勞,在學校家長可以代勞嗎?
  • 七年級數學學習方法:數學學習技巧總結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七年級數學學習方法:數學學習技巧總結,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①著重預習,學會自學   預習是自學的開始,進入初中以後,你會逐步嘗到自覺尋求知識來解決問題的甜頭,自覺預習,為學習新知識打下基礎。
  • 科技驅動教育 作業幫發布「學習的真相」直指小學學習難點
    10月15日,作業幫在中國教育報校長大會在線教育論壇上發布了「學習的真相」。其中指出,小學的學習難度,超出了很多人的認知,並提出相關「大招」作為解決學習痛點、難點的方案。作業幫小學輔導教學部負責人林大偉提出,小學三年級學生應該具有編童話的能力,六年級則要會寫小說。
  • 小學生寒假怎樣學習?班主任教學經驗:推薦假期作息時間安排表!
    這份學習計劃很實用,助孩子成績突飛猛進!近幾天,各地的中小學都將陸續進行期末考試,期末考試後,家長們討論得最多的就是寒假計劃了,確實,「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一個多月的寒假,如果做好了學習計劃,對下學期的學習非常重要。
  • 如何幫助小學一年級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習慣雖然是定型性行為,但只要經過較長時間的強化訓練和影響,也能發生改變(行為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習慣堅持21天便能養成)。5.情境性。習慣是在相同情境下出現的相同反應。三、一年級小學生學習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1.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
  • 三年級英語下冊第一單元檢測卷:兩極分化嚴重,得100分者很稀少
    一般情況下,對絕大多數小學生來說,三年級英語是很容易得高分的:不論是平時考試還是期末考試,得100分者不在少數;即使不能得100分,得95分以上也很容易。問題是我們現在正處在疫情時期!在此種情況之下,絕大多數學生的學習都受到了或多或少、或輕或重的影響。
  • 基礎不打好,傷的何止是成績,小學生一至三年級的重要性
    「小學生的題目那麼簡單都學不會?」「什麼?讀了六年級還不會一年級的題?」「我曾讓孩子去某某機構補習,花了兩三萬都沒什麼進步?」「一年比一年考得差,都不知能不能混個初中文憑?」其實在小學來說,一至三年級是學習的根基,特別是一、三這兩個年級。當然二年級這個過渡、鞏固也是很重要的。重點來說一說一、三年級。一年級是學習知識的開始,它是奠定孩子以後能掌握多少詞彙、能明白多少句子的意思、能懂得數學題的解答、能否正確書寫漢字的有一撇一捺。
  • 小學生學習的重點,養成良好的習慣,規範作息時間,懂得奮發向上
    小學生學習的重點,養成良好的習慣,規範作息時間,懂得奮發向上好習慣能讓人終身受益,而小學階段正是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最佳時間段。小學生注意力較為分散,學習缺乏獨立性,學習的重點是養成良好的習慣,規範作息時間,懂得奮發向上。
  • 瀋陽培養學生創意思維 四年級小學生追問洋快餐
    瀋陽培養學生創意思維 四年級小學生追問洋快餐 學生展示科技成果  二年級學生用創意表演展現身邊的故事,四年級學生用多種調查方式研究洋快餐與健康關係,六年級學生則對水的浮力產生興趣。
  • 班主任提醒:小學一、二年級不重視3件事,三年級會被拉開差距
    教育界有句諺語:一二年級相差不大,三四年級兩極分化,五六年級天上地下!「分、分、分,學生的命根」!自打進入小學那天起,對於分數的執著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都沒停止過。尤其家長更喜歡拿孩子試卷的分數說事兒!
  • 警惕三年級現象:孩子應對三年級滑坡的能力,從3歲起就該培養
    第二、課程難度加大,很多孩子不適應說法:一二年級的課程,很多孩子都很容易的考高分,是因為沒有什麼難度和思維含量。但是三年級後開始難度加大,孩子自然不適應。雖然三年級的內容難度是增加了,但孩子們經過一二年級的訓練,他們的理解能力、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也在不斷的提升。學習能力的提升最終跟教材的難度是相匹配的,所以這就能解釋為什麼只有一部分孩子遭遇了所謂的「三年級現象」,因為這些孩子的學習能力並沒有跟上教材難度的變化。
  • 初二學習該注意些什麼
    學習的實質並不在於知識量,而在於學習過程中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對知識的簡單應用是「淺層次思維」,進行抽象邏輯思維是「深層次思維」。2. 小學生、初一學生中,一部分學生貪玩好耍成性,不思進取,學習習慣非常糟糕。
  • 學霸與學渣之間的差距,從一二年級就開始了,父母要重視
    學霸家長擔心「三年級現象」,認為如果不打好基礎,到了高年級再學就吃力了,因此在孩子一二年級就開始狠抓學習。由於家長與家長的觀念不同,孩子與孩子的差距也就拉開了……學渣和學霸比差在哪?一二年級的孩子在自控能力與意志力上不是很堅定,所以需要父母督促孩子,去養成一個好學習的習慣。
  • 小學1-6各年級銜接危機,家長如何幫孩子應對
    很多家長感嘆,現在小學生要學的東西太多太深了,爸爸媽媽都跟不上趟了!的確,小學生每上升一個年級,無論是知識體系還是身心的發展都要上一個臺階。這就是要求我們當家長的要跟著孩子一起進步,幫助孩子踏踏實實地跨過每一道坎兒。除了幼升小、小升初,其實小學階段的每個年級的過渡都至關重要。
  • 小學生最應該學習的習慣養成知識
    小學生最應該學習的習慣養成方面的知識,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一、要抓好小學生習慣養成教育,主要體現在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知識。(一)學習習慣養成教育的內容有:1、學會傾聽的習慣。2、善於思考的習慣。3、與人合作的習慣。4、自主閱讀的習慣。5、正確書寫的習慣。6、敢於提問的習慣。7、動手操作的習慣。8、按時完成任務的習慣。9、搜集整理資料的習慣。10、自評互評的習慣。(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內容有:1、舉止文明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