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叫習慣?
習慣不是一般的行為,而是一種定型性行為。我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朱智賢教授認為,習慣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動化地進行某種動作的需要或傾向。比如,兒童飯前便後洗手,睡覺前刷牙等。
二、習慣的特徵
1.簡單。習慣並不深奧,常常很簡單,但難堅持。
2.自然。習慣是不假思索,不用思想去控制的行為。
3.後天性。習慣不是先天遺傳的,而是在後天的環境中習得的。
4.可變。習慣雖然是定型性行為,但只要經過較長時間的強化訓練和影響,也能發生改變(行為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習慣堅持21天便能養成)。
5.情境性。習慣是在相同情境下出現的相同反應。
三、一年級小學生學習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1.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課堂上時常是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自己玩自己的,精心設計的課堂提問被少數學生包打了天下,大多數學生成了課堂的陪襯。從家長反映情況來看,一年級小學生在完成家庭作業時,往往邊做邊玩,不夠專心,大部分家長都是自己陪孩子一起做作業。
2.認真傾聽的習慣欠缺。在一年級的課堂上,常常是老師問題一提出,學生個個舉手,有舉的高高的,有站起來的,有嗷嗷直叫的。而最終被請到回答問題的學生一臉高興,急著發表自己的見解。未請到則垂頭喪氣,而不是認真聽取同伴的發言。
3.語言表達的能力不足。在一年級的課堂上,常會出現這樣一個現象,當老師提問時,所有的小學生都把手舉得高高的。但是請到個別小學生回答時候,他站起來後又不知道要說什麼;有的孩子站起來後,支支吾吾,聲音很輕;有的孩子表達內容的完全和題目的要求無關。
4.作業習慣普遍比較差。觀察發現,大部分一年級小學生還沒能掌握正確的寫作業的姿勢,做作業時候頭趴得低,作業本斜放,握筆很低,大拇指壓著食指,每次都需要教師的反覆提醒。個別小學生做作業時隨意塗改,頁面不整潔,完成的作業也不能很好地達到字跡勻稱、端正、美觀的要求。
5.記憶能力發展不足。由於缺乏生活經驗以及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發展不足,一次記不住很多東西,往往丟三落四。
6.好動貪玩。一年級的孩子心性還沒靜下來,規矩意識也沒怎麼形成,加上幼兒園裡相對比較自由,所以到了一年級的教室裡,他們的心性仍未定下裡,好動貪玩是他們的特性之一。
四、必須培養的幾個良好的學習習慣
1.培養孩子的聆聽習慣。學會聆聽可以說是取得良好學習效果的最關鍵之處。由於一年級的孩子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很容易被外界的聲色形幹擾。因此,家長一定要加強孩子聆聽習慣的培養。方法有:睡前給孩子讀故事書,選情節引人又很溫暖的內容,要求孩子不講話,不打岔,安靜地聆聽,聽完,讓孩子複述。其次是可以坐下來與孩子交談,孩子講,家長一定要認真聽,不打岔,不做其他事,等孩子說完,家長複述。反之,家長講,孩子聽,聽完,複述。反覆訓練之下,孩子就養成了聆聽的習慣。這個習慣一旦養成,孩子就特別會聽課,學習效率很高,中學裡的學霸,基本上都是很會聽課的孩子。
2.培養孩子清晰有序的表達習慣。小學一年級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具備,但容易顛三倒四。因此家長要注意培養孩子清晰有序的表達習慣。通常做法是,帶著孩子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大人先有序地表達一遍,再讓孩子按照「先,接著,最後」的模式說出對人和事的觀察結果。說得不夠清晰的,家長要及時指出來。反覆之下,孩子的表達就會很清晰了。
3.培養孩子回家先做作業後玩耍的習慣。多數孩子放學回家都是先猛玩,玩夠了再寫作業,然後發現時間不多了,於是作業寫得相當的潦草。長此下去,孩子的學業成績受到影響。孩子到中學,為何成了學渣?多數是因為小學階段養成了極壞的學習習慣。習慣的力量是強大的,不論中學老師如何抓,都很難抓起來。
4.培養孩子正確握筆的習慣。小學一年的孩子,指力不足,因此握筆的姿勢非常難看。家長一定要及時糾正孩子錯誤的握筆姿勢,然後不厭其煩地培養孩子正確握筆的姿勢。姿勢正確,書寫就相對工整漂亮。百度一下,網上有很多正確握筆的圖片,照著做就可以了。
5.培養孩子喜歡閱讀的習慣。要想孩子喜歡閱讀,家長本身就要閱讀才行。有些孩子家裡連一本繪本都找不到,家長卻希望孩子成為人人稱羨的學霸。現在有很多繪本都是依照孩子的年齡階段或者是學段來編制的。一年級的孩子,在當當網一搜,自然就有與之匹配的閱讀繪本。建議家長不論家有多小,都建一個小小的閱讀書吧,讓孩子的閒餘時間泡在書吧裡,喜歡閱讀的習慣就養成了。
6.培養孩子定時看動畫片的習慣。動畫片當然是可以看的。但一定要給孩子約定好固定時間,一旦時間到了,就要果斷地關掉電視。
7.培養孩子認真書寫的習慣。小學一年級的孩子,書寫難免潦草。但如果家長能細心地指導,反覆地糾正,耐心地指導,孩子就會養成認真書寫的習慣。這個習慣一旦養成,對他後續的學習是有很大幫助的。
8.培養孩子整理作業的習慣。很多孩子做完作業就地一甩,就一邊玩去了。建議家長看著孩子把作業做完了,不要急著去玩。而是用一兩分鐘的時間,按照學科順序(比如語文、數學、英語)整理,然後疊好放在書包裡。
9.培養孩子整理書包的習慣。小學一年級的孩子,還沒有整理的概念,但一定要教。建議定期指導孩子整理自己的書包。有用的,整齊有序地放在書包裡,沒有用的,要及時清理,最好一周整理三次(二四六)。孩子養成整理的習慣,對他今後的學習以及職場人生都有很大的幫助。
10.培養孩子遠離手機的習慣。現在有很多家長為了自己更灑脫地玩,更為了擺脫孩子對自己的糾纏,乾脆把手機給孩子,讓他一邊玩去。殊不知這種做法完全是在害孩子。小孩子最容易沉迷手機裡那些花花綠綠的遊戲,一旦上癮很難糾正,大一點很容易陷入網癮,那時再來挽救,成本相當大!
11.培養孩子看高質量動漫的習慣。孩子喜歡看動畫片,這已經毋庸置疑了。但不是所有動畫都值得讓孩子看。如果孩子看了一些三觀不正的動畫,對孩子的成長反而有害。因此,家長在指導孩子看動漫的時候,要事先進行甄別,要選那種符合普世價值觀的內容給孩子看。比如幾米的漫畫繪本,比如宮崎駿的動漫。孩子最初看的就是高質量的動漫作品,今後遇到那些低劣的東西就不會入他法眼。
五、培養過程中需要把握的幾個方法
1.及時提醒。在培養小學一年級孩子的學習習慣過程中,行之有效的提醒中是非常必要的。持久性和自控性差是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為了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家長不僅要從孩子實際出發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還要注重提醒。當發現孩子的表現不能令人滿意時,及時送去一個眼神,一個手勢,或者是一下輕輕地愛撫,就會喚起孩子的注意。
2.樹立榜樣。在孩子們的眼裡,家長是完美無缺的榜樣,孩子的許多習慣都能從家長身上找到影子。有句話不是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嗎?因此,家長的一言一行必須要給孩子一個榜樣示範的作用。記得,千萬不要當孩子面幹壞事哦。
3.恰當評價。小孩子對大人的認可非常在乎。因此,孩子每取得一點微小的成績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激勵其不斷取得新的成就。對一年級小學生來說,一句表揚,一個親吻,一個擁抱,或者小紅花、五角星都可以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4.生命在場的陪伴。這是非常重要的。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陪伴。孩子在一個缺乏父母關愛和關注的環境下長大,通常是習慣不好,自信心不足。我現在遇到許多的家長指責自己的孩子這不好那不好,其實歸根結底都是家長不好!因為當孩子還是一張白紙的時候,你什麼都沒給他,甚至還給了他汙濁的東西,現在又來抱怨人家這不好那不好,說得過去嗎?
六、給一年級學生家長成長建議
閱讀《一年級小學生要養成的49個好習慣》
推薦理由:本書向家長介紹了一年級小學生要養成的49個好習慣,這些好習慣涉及課堂習慣、做作業的習慣、閱讀習慣、思維習慣、生活習慣、心理習慣、社交習慣七個方面。書中深入淺出地告訴了家長為什麼要培養孩子這些習慣,怎麼培養才能事半功倍,並在每個小節後面附上了「好習慣故事屋」,讓孩子通過閱讀故事來更深刻地明白道理,達到教育的效果。
《鍾傑班主任成長學院》
每周更新2-3節課
持續更新一年
課程原價199元
課程更新期間
優惠拼團價99元/人
掃碼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