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三年級小學生的作業火了。在媽媽曬出的視頻中,男孩非常認真地寫作業,他的作業字跡工整,筆畫有力。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
網友們紛紛點讚:「畫面引起舒適,簡直就是印刷體!」甚至有人稱其為王羲之轉世。
同時,也有細心的網友發現,孩子的卷子上有一個小錯誤,老師沒有發現,於是開玩笑「賞心悅目的試卷讓老師高興地忘記找錯了。」、「這卷面肯定是滿分了,小錯誤可以忽略不計。」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
眾所周知,考試中有一個非常靈活的分數——卷面分,老師會根據卷面的整潔度靈活給分,而字跡就是卷面分的關鍵。
曾有一位中考閱卷老師說:雖然每個老師,都力求公平。但短時間內,需要去判成百上千份試卷,很難做到一個字一個字地去分辨。難以辨認的,可能直接判零分了。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
一份作文試卷,在閱卷教師眼皮下停留的時間也就60-120秒。掃一眼開頭結尾,再看看卷面,分數就定了。
所以,像閱讀題、作文題,可給可不給的靈活分,如果字體繚亂,通常就不給了。
而且,隨著越來越多的考試採用「電子閱卷」,如果字寫得不好,電腦根本辨認不清楚,即使答對也直接判錯,非常吃虧。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
一分之差,你就可能與夢想的學校失之交臂;一分之差,你的人生就會被改變。如果這一分是因為你的字跡被扣除,你後悔不後悔!上火不上火!
寫字看似小問題,實則對孩子的考試分數有著致命的影響。所以,寫一手好字非常重要!
寫字快又好,是高年級孩子一項非常重要的學習能力。而這項能力,一定是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培養的。如果一二年級不注意孩子的握筆姿勢、筆畫順序、字跡工整等細節,一旦養成了寫字潦草的習慣,今後再想改就非常難了。
所以,從孩子進入小學一年級開始,家長就必須要求孩子保持正確的握筆姿勢和坐姿,保證作業的乾淨工整。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
在孩子的學習中,其實有非常多的、類似的、很不起眼的小習慣,一旦沒有養成,就會能引來後面「多米諾骨牌式」的連鎖效應,家長務必要重視,逼孩子在小學時期養成。
1、培養閱讀能力
新課程改革後,《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45萬字。
在近幾年的中高考語文考試中,語文考試難度已經被推向了另一個高度:不僅要求學生的閱讀速度從7000字將會增加到1萬字,閱讀題量增加5%~8%,而且要求閱讀面要廣泛涉及哲學、歷史、科技等多學科內容。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
然而有太多的孩子,上了高年級,還有很多字不認識不會寫,作文沒詞沒思路寫不出來,讀題讀不懂,題目理解錯誤,甚至平時講話都非常沒有邏輯,顛三倒四......這都是吃了不愛閱讀的虧!
閱讀,不僅僅能幫助孩子擴大知識面,提高學習成績,它對孩子的理解能力、思考能力、想像能力等多種邏輯思維能力都有非常大的幫助。
而閱讀是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家長要注意,在小學幫助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等到初高中,第一,孩子的學習太忙,根本沒有時間閱讀;第二,孩子的注意力早已經被外界的其他東西吸引住了,再想讓他愛上閱讀會變得很難。
2、狠抓計算能力
看到這裡,有的家長會問「計算能力還需要從小培養嗎?不是長大了自然就好了嗎?」
計算能力,是數學學習最基礎的能力,也是最重要的能力,然而有非常多四、五年級的孩子,計算能力還是一塌糊塗,忘記進位借位的,不知道啥是好朋友數的,乘法口訣都記不住的......考試的時候,思路全對,就在最後一步的計算上導致滿盤皆輸。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
可以說孩子在計算上栽的跟頭,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們辦不到。
所以,從一年級開始,一定要狠抓計算能力:抓速度,抓正確率,抓巧算技巧。
網上有大把的口算題卡,買回來,每天堅至少50道打底。先抓正確率,然後慢慢開始要求速度。
對於一年級的孩子,20以內的口算,必須做到張口就來的條件反射狀態,這樣後續的百以內計算,乘除法計算才能更遊刃有餘。
千萬不要讓孩子在這種基本能力上栽跟頭!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
3、善用草稿紙
您家的娃有沒有這種情況
思考問題,不動筆,就是用眼睛瞪著題,拿腦子使勁兒地空想!
作業考試,抬筆就寫,寫錯了直接拿筆塗掉,在旁邊再寫,直到正確為止,髒得一塌糊塗,一到考試就狂丟卷面分!
孩子的這些壞習慣,都是因為沒有學會使用草稿紙。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
草稿紙的使用,其實是一個極其重要,卻被大多數人嚴重忽視的學習能力。
在草稿紙上寫過程,就是整理頭腦風暴的過程,「試錯」的過程。
我們必須剷除「草稿紙上計算浪費時間」的錯誤思想,因為,只有善用草稿紙,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證正確率,提高速度效率。
育兒博主溫爸給出了使用草稿紙的五步法,建議家長教授給孩子們。
第一步,審題讀題。
第二步,向草稿紙上轉移。
第三步,在草稿紙上分析思考、試驗嘗試、摸索琢磨。
第四步,看著草稿紙上的過程,往卷子上謄寫答案和步驟過程。
第五步,對照「試題——卷子上的答案——草稿紙上的過程」檢查。
要注意,草稿紙上的筆算過程要完整,不能跳躍,不能「隔步」,不能省略,步步踏實,才能保證正確率,同時便於後面的檢查。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
孩子的成長,其實就是一個個小習慣累積而成的,看似每一個都不起眼,卻對孩子每一步的成長有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小學,是孩子學習生涯的開始,這個時期的孩子,在學習習慣,學習能力上,還是一張白紙,如何繪出美麗的圖案,就要看怎麼引導。
然而,家長要注意,孩子的12歲是一個巨大的分水嶺。12歲之前養成的習慣,已經在孩子的身上形成了固定思維,如果想改掉壞習慣,會變得很難。
而且12歲後的孩子開始進入青春期,自我意識非常強,他們特別牴觸來自父母老師的教誨,會將別人給出的建議當做耳旁風,所以很多家長會在這一時期的育兒教育中,感到有心無力。
所以,習慣的養成,儘量在6-12歲之間完成,孩子6-12歲,除了是良好學習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孩子的生活習慣,社交能力,品德三觀等等,其實都是在這個階段養成,或者形成初步的認知架構的。
6-12歲的小學六年,看似不起眼,卻對孩子未來的人生有著巨大的影響。
家長一定要看到孩子小學每一年的不同需求和成長變化,找到教育的重點,幫助孩子一步一步打好基礎,為後面的初高中學習以及青春期的到來,做好充足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