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發朋友圈的人,他們發生了什麼?

2020-12-21 毛毛蟲蟲小姐

文/毛毛蟲小姐

你有多久沒有發朋友圈了?一天?一周?一個月?還是一年?

那天忽然想起已經很久沒有看到你的動態了,我點擊你的頭像進入你的朋友圈裡,出現在眼前是兩條白線,它顯示著你最近沒有任何動態,而你上一條朋友圈發了什麼消息,我已經無從所知。

我自己也是,朋友圈的權限從不設權限,到一年,三個月,再到一個月,上一次我把它改成了三天可見。

我把那些過往的經歷,精彩的不精彩的,通通都丟進了權限裡,從此再也無人知曉我的過往了,我的那些艱難的日子是如何過來的,而我那些精彩的日子又發生過什麼。

每次刷朋友圈的時候,刷到的消息越來越少,看到的動態也越來越少,人們好像不再把好的壞的情緒丟在朋友圈裡,而朋友圈被鋪天蓋地的廣告淹沒了。

曾經我們有一點兒事情都忍不住跟別人分享,有一點情緒都想讓全世界知道,如今即使生活再難,心情再沮喪,也不會在朋友圈裡大肆喧譁了,哪怕實在忍不住,也會挑一個夜深人靜的夜晚,等大家都睡了,才會在朋友圈裡說說,天亮前再把它們悄悄地刪掉。

我之前逛知乎的時候,看到一個熱搜問題,有人說:為什麼現在很多人都不喜歡發朋友圈了?

有一個回答我印象深刻:那些不發朋友圈的人,不代表沒有東西可以發,他們恰恰是最有故事的人。

我就有就這樣一個朋友,她曾經是最熱衷於分享的姑娘,旅行的見聞,閱讀的眼界,興趣的培養,積極樂觀,充滿正能能量,她把生活精彩的點滴都分享在了朋友圈裡。

可是有好長一段時間,她的朋友圈都沒有再分享任何動態,然而因為工作太忙,我也一直都沒有去問她。

後來有一次,我們約吃飯,吃完飯散步的時候,我忽然想起來,我說:"你好久都沒有更新朋友圈了呢,是不是發生了什麼?"

她先是愣了一下,然後有點難過地說:"因為和男朋友分手心情很難過,不想發朋友圈,不想讓大家覺得我是一個連失戀都要小題大做的人,所以我選擇什麼都不說。」

雖然她說得很輕鬆,但是我從她的表情裡知道,她只是故作輕鬆而已。

正如那句話說的:有時候,沉默和嘶吼,其實是一回事。

當悲傷已融進心底,又何必再流於言語?我還有一個讀者,他是那種跑步狂熱愛好者,那是從某一天開始,他的朋友圈乾乾淨淨,一條動態都沒有。

當他再次發動態的時候,只有寥寥四個字"都過去了",我去找他聊天才知道,那段時間他動了一個手術,休養了很久。

一句「都過去了」,是對那段沉痛往事的告別和總結,也是對而今糟糕處境的無奈和釋懷。

有時候我總會在想,朋友圈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

那裡面藏著許多人想要表達的心情和心事,也藏著一些只有自己知道的故事,裡面有我們的開心、難過、高興,也有我們的純真、坦誠和瀟灑。

親愛的陌生人,無論你曾經歷什麼;

無論你曾掩飾過傷痛,還是假裝過堅強;

無論你的朋友圈它是一片空白,還是曾留下隻言片語。

請你相信,一切都會過去,那些生命中的裂痕,也都會變成故事裡的花紋。

文/毛毛蟲小姐

End 感謝閱讀!

相關焦點

  • 那些不發朋友圈的人,是什麼心態
    1 閒來無事,我翻了翻自己的朋友圈,發現最近一次發動態已經是幾個月前,以前的我可是隔三差五發動態的。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頻率逐漸低了,頗有種和身邊人脫軌的感覺。 有人說,一個人不再年輕的標誌,就是動態發的少了。想想確實也是,以前有一點事情,都會忍不住發個動態,恨不得讓身邊的人都知道。自己也總藏不住情緒,喜怒哀樂全部都赤裸裸地擺在動態當中。 但現在呢?
  • 羨慕那些經常發朋友圈的人
    你有多久沒有發朋友圈了? 情緒不好的時候,剛想打開朋友圈發洩幾句,斟酌幾秒之後,打出的字句又被清除。 要不然就是剛剛發出的朋友圈沒過幾秒就刪掉。隨便點開一個頭像,不是三天可見,就是一道橫線。不知道什麼時候起,我們連發條朋友圈,都變得小心翼翼?
  • 那些從來不發朋友圈的人,到底在想什麼?
    文 |晴風圖 |網絡不知道你們有沒發現這樣的一種現象,那些曾經經常發朋友圈的人,漸漸在朋友圈不見了,那些經常曬生活的人,漸漸不見了。不禁在想,為何那些曾經喜歡發朋友圈的人,漸漸不發朋友圈了呢?01 有很多人,越來越不喜歡發朋友圈了前幾天,在網上看到這樣的一個問答:你的朋友圈是不是很多人都不發了?很多網友回答說是,都很多人都不發了,曾經愛發朋友圈的人,漸漸消失了。
  • 那些不發朋友圈的人,過得都挺好
    如果自己在意的朋友,連續幾天沒有給自己點讚或者評論,她就會很失落,然後懷疑兩人之間是不是有過什麼誤會。她的朋友圈看起來,活得通透豁達,但實則敏感又脆弱。就是這樣一個極力掩藏自己情緒的女孩,最近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 不發朋友圈的那些人去哪了
    這世上的悲歡情緒各不相同,有些人需要宣洩、需要找到出口、需要獲得關注,可換來的往往是別人表面的附和直至漸漸厭倦。 另外一群不屑在朋友圈裡得到理解的人,索性不發。二、不敢:「思前想後不如落個輕鬆」 也有人說「無論是物質世界,還是精神世界,我都不打算在公開的社交場所毫無保留地向人敞開。」既然沒辦法在朋友圈裡找到真實,自然也就沒有了相信的必要。四、不發朋友圈的人,幹什麼去了?
  • 真羨慕那些不發朋友圈的人,如果他們在古代一定會得很瀟灑肆意吧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不發朋友圈的人,在古代又是怎樣的呢?在標題之中,說到了一個飛鴿傳書,其實我們如果把現在的朋友圈比喻成飛鴿傳書,而那些不發朋友圈的人,大多分為兩類,一類是屏蔽了所有人的朋友圈,只留下了自己想看到的;另一類則是默默的窺屏;這行為仿佛像是飛鴿傳書,把鴿子的信息渠道掌握之後,但是不去主動地把書籍資料等傳遞出去。
  • 那些從來不發朋友圈的人都是什麼心態,看看他們怎麼說
    相信使用過微信的朋友都知道,微信有一個朋友圈的功能,我們不僅可以在朋友圈裡面分享自己近期的生活,還可以翻看朋友的朋友圈,並和對方展開互動。在生活中喜歡發朋友圈的人非常多,對於他們來說,朋友圈早已成為了他們生活的一部分,要是長時間不讓他們發朋友圈的話,他們就會覺得渾身不自在。
  • 那些不發朋友圈的人,並非低調,十有八九是這三種心理
    網絡方便了我們的生活,很多人喜歡在網上分享自己的生活,習慣在有空的時候發一下朋友圈,但是有這樣一種現象,一些人以前很喜歡在網上發朋友圈,突然變得沉默了,不再看見他更新朋友圈了,他們十有八九是三種心理。一、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了,生活是自己的剛開始很多人喜歡發朋友圈,在網上記錄自己的生活,不管是好是壞,都喜歡發到網上,讓別人看到自己的生活狀態。慢慢的,人們意識到生活是自己的,與他人沒有關係,自己知道就可以了,不需要他人知道,明白生活是自己的,自己過好就可以了,跟他的沒有關係。
  • 那些幾乎不發朋友圈的人,不一定低調,但都有這3個特點
    通過朋友圈,可以了解一個人的生活狀況,大家可以將自己的心情記錄下來,將喜悅的事情分享出去,將孩子的動態上傳上去,不然就是曬美食、工作、旅遊等日常。還有不少人做微商,每天都會發各種廣告。不過也有一些人,他們卻很少在朋友圈裡發動態,難道是他們太低調了嗎?其實他們不一定低調,但都有這3個特點。
  • 心理學:我們要遠離那些,每天都發朋友圈的人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有的人慢慢對朋友圈失去了興趣,有人甚至直接關閉了朋友圈功能。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不少低頭一族放棄了朋友圈,把刷朋友圈的時間轉移到了其他的東西上面?解鈴還須繫鈴人,恐怕跟朋友圈自身脫不了干係。
  • 那些成熟的人,早就離開了微信朋友圈
    只是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朋友圈已經漸漸成為很多人秀優越的地方,他們把自己生活的最好片段截取出來,甚至有些人為了秀優越要作假,朋友圈的他們和現實的他們完全是兩個人。還有一些人,他們把自己的朋友圈當成了情緒的垃圾場,不管生活中遇到了什麼不順心的事情,都會把情緒宣洩在朋友圈中,因為把朋友圈完全當成私人的地盤,所以當然不會管任何人的感受。也有人,只是在利用朋友圈實現自己的一些目的,例如那些買賣東西的,那些宣傳廣告的,他們的朋友圈只是他們的獲利工具。
  • 微信裡,發朋友圈最頻繁的,往往是不常聯繫的人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朋友圈裡能夠看見的都是別人想讓你看見的,那些你真正想要看的,以及你在乎的人,就好像從朋友圈裡消失了一樣。很多人感嘆,以前,朋友圈裡全都是朋友,後來,朋友圈裡出現的大都是毫不相干的人。
  • 不發朋友圈的人,才是用心生活的人
    在第一次見面就帶著漫妮去參加一個投行的午餐會,看上去很高大上,整個過程中宋東湖也一直在觥籌交錯,和很多投行領導們交談合影,讓王漫妮擔當攝影人員,然後發到朋友圈。 可是其實這些人他根本不認識,只不過是通過一些朋友圈的打造來凹人設,企圖提升自己的品味和人脈。事實上這樣的表現只不過是跳梁小丑一般,大多數人一眼就可以看破,毫無意義。
  • 心理學家:我們要遠離那些,從來不發朋友圈的人,你身邊有嗎?準!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朋友圈變得繁花似錦,有人曬自拍,有人宣傳自己的畫作,這樣簡單的分享模式,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滿足感。 當有一些人在朋友圈中活躍時,還有一些人他們從來不發朋友圈,這背後是什麼心理呢?
  • 你是什麼時候發現自己不喜歡發朋友圈了
    我是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不發朋友圈了 起初有QQ空間、微博、然後就是微信朋友圈,但是我也記不清什麼時候自己不是那麼熱衷 於發朋友圈了,剛開始的時候有什麼風吹草動都是要發朋友圈發牢騷、炫耀、吐口水等等,後來多用於偽裝自己。
  • 心理學:喜歡發這三種朋友圈的人,過得都不幸福
    在朋友圈這個熟悉的樹洞之外,他們真實又是怎樣的想法。跟生活中那些打扮得光鮮亮麗一樣,朋友圈中的內容也是別人精心準備的。在一條條朋友圈動態的背後,隱藏的往往是能力的落後,情感的失敗還有生活的貧窮。在那些看似努力工作的背後,不也正凸顯了個人能力的不足嗎?每個人都希望有人來認同自己,每個人卻又都說著沒有人能真正的感同身受。在哀嘆生活的人精心編輯朋友圈的時候,大多數有能力的人,都已經早早地從今日的工作狀態中脫離了出來,迎接了自己的生活。
  • 那些沒回我消息卻在發朋友圈的人,到底在想什麼?
    尤其是當她看到,那些不回她消息的人居然還在社交媒體上笑嘻嘻地發動態的時候,心裡就會有一萬個問號:「這到底是什麼情況?」不過,後來她的想法發生了180度大逆轉。那些總是晚回消息的人,是傲慢無禮還是真的有什麼苦衷?一、沒空回消息,有空發動態有人堅稱:「你要是能發動態,也就意味著你有空發消息。」還有人說:「如果你在社交媒體上發了動態,卻不回我消息,那我覺得我們倆基本可以絕交了。」
  • 「為什麼優秀的人都不發朋友圈了?」
    本期主播:付子晴記得剛剛有微信的時候,大家都喜歡在朋友圈裡曬自己生活裡的大事小事,親朋好友走過路過都會閒聊幾句,彼此互動率都很高......當時發朋友圈代表著一種時髦的生活態度,但隨著微信漸漸「職場化」,不少人都在微信裡添加了客戶、上司、同事、老師等特殊人物,發朋友圈似乎變得不那麼自由了。
  • 不愛發朋友圈的人,大多有這幾種心理!
    他所說的倒不是某一個人,而是一群人,辦公室的同事都有著各不相同的習慣,有些人特別喜歡發朋友圈,每去一個地方都會記錄下來,每吃一頓美食,必定會上傳圖片,如果去哪裡旅遊,那更是會動態不斷。而有一些人則是截然相反的,他們從來不發朋友圈,即便是做了對他們而言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他們也不會將其分享出來。
  • 不發朋友圈的,十有八九是此幾種人,錯不了
    前兩天一個讀者朋友問我,如何追一個朋友圈空白的女生?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不發朋友圈,到底是因為什麼呢?-01-不自信的人沒有自信,生活過得的不滿意,混的不好,不喜歡刷存在感。在微信上,當一個人總是喜歡看朋友圈卻從不發朋友圈時,那麼這個人往往就是一個缺乏自信的人。並且在生活中,這樣的人總是會過得很不滿意,混的也不是很好。所以在微信上,這樣的人,他並不喜歡刷存在感,自己過一天是一天,不會去在乎別人的眼光與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