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0 07: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急救科普人 急救科普人 來自專輯答疑解惑專輯
今天在一個群裡,有人問了這個問題:
你同意截圖中「心臟穿孔不做,如果做了,相當於在加速死亡」嗎?做個選擇題吧:
我點開了那個連結裡的視頻:
也仔細看了一下全文:
突發心梗致心臟穿孔!他用盡最後一絲力氣按下了……
公眾號:新華社文章中明確說了,患者是到醫院之後,才診斷出是「突發心肌梗塞致心臟穿孔」。
原文中也有這樣一句話:「就在快要昏倒的關鍵時刻,楊佔錄強忍劇痛,努力將載有20多名乘客的公交車安全停靠在莊和路口站,並艱難地按下開門鍵,隨後就靠在駕駛座上昏迷了。」就是說,司機師傅只是昏迷了,並沒有發生心跳驟停。
結論來了:心肺復甦是針對心跳驟停的,這個司機沒有發生心跳驟停自然不需要心肺復甦。
當然,導致成年人心跳驟停的常見原因是心梗,但不是所有的心梗都會導致心跳驟停。
所以,是否需要進行心肺復甦的前提就是:患者是否發生了心跳驟停,而不是罹患了什麼疾病。
那麼,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發生了心跳驟停呢?三條:
1、失去反應:拍打和呼叫患者,患者沒有任何回應就是沒有反應。
2、沒有呼吸或者只有瀕死樣喘息:沒有呼吸好理解,瀕死樣喘息是什麼樣子呢?你可以在公眾號裡回覆:喘息,兩個字查看瀕死樣喘息的真實案例。
3、如果你是醫務人員,還可以加上未觸及頸動脈的搏動。
請注意:判斷呼吸和頸動脈搏動,可以同時去做,這樣可以節約時間。另外,判斷的時間不可太長,也不可太短,太長會延誤時間,太短可能會出現誤判。一般建議5-10秒的時間。
再多說幾句:
大部分心跳驟停都發生在醫院外。
院外發生的心跳驟停大部分不太可能確定是什麼原因導致的,雖然心源性(心源性也不一定都是心梗)可能性最大。
此時重要的是開始心肺復甦,而不是糾結患者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心跳驟停,糾結只會讓患者失去搶救的機會。
最後,我也想把這個問題留給大家:到底有沒有不能實施心肺復甦的心跳驟停呢?您可以在文章下面留言,我們一起學習。
原標題:《問:「各位老師,如果心臟穿孔,是否可以心肺復甦?」》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