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鍾書:伊索寓言把小孩子教得愈幼稚了

2021-02-08 看理想

比我們年輕的人,大概可以分作兩類。第一種是和我們年齡相差得極多的小輩;我們能夠容忍這種人,並且會喜歡而給予保護;我們可以對他們賣老,我們的年長只增添了我們的尊嚴。還有一種是比我們年輕得不多的後生,這種人只會惹我們的厭恨以至於嫉忌,他們已失掉尊敬長者的觀念,而我們的年齡又不夠引起他們對老弱者的憐憫;我們非但不能賣老,還要趕著他們學少,我們的年長反使我們吃虧。這兩種態度是到處看得見的。譬如一個近三十的女人,對於十八九歲女孩子的相貌,還肯說好,對於二十三四歲的少女們,就批判得不留情面了。所以小孩子總能討大人的喜歡,而大孩子跟小孩子之間就免不了時常衝突。一切人事上的關係,只要涉到年輩資格先後的,全證明了這個分析的正確。  


把整個歷史來看,古代相當於人類的小孩子時期。先前是幼稚的,經過幾千百年的長進,慢慢地到了現代。時代愈古,愈在前,它的歷史愈短;時代愈在後,他積的閱歷愈深,年齡愈多。所以我們反是我們祖父的老輩,上古三代反不如現代的悠久古老。這樣,我們的信而好古的態度,便發生了新意義。我們思慕古代不一定是尊敬祖先,也許只是喜歡小孩子,並非為敬老,也許是賣老。沒有老頭子肯承認自己是衰朽頑固的,所以我們也相信現代一切,在價值上、品格上都比了古代進步。



這些感想是偶爾翻看《伊索寓言》引起的。是的,《伊索寓言》大可看得。它至少給予我們三種安慰。


第一,這是一本古代的書,讀了可以增進我們對於現代文明的驕傲。


第二,它是一本小孩子讀物,看了愈覺得我們是成人了,已超出那些幼稚的見解。


第三呢,這部書差不多都是講禽獸的,從禽獸變到人,你看這中間需要多少進化歷程!我們看到這許多蝙蝠、狐狸等的舉動言論,大有發跡後訪窮朋友、衣錦還故鄉的感覺。但是窮朋友要我們幫助,小孩子該我們教導,所以我們看了《伊索寓言》,也覺得有好多淺薄的見解,非加以糾正不可。




例如蝙蝠的故事:蝙蝠碰見鳥就充作鳥,碰見獸就充作獸。人比蝙蝠就聰明多了。他會把蝙蝠的方法反過來施用:在鳥類裡偏要充獸,表示腳踏實地;在獸類裡偏要充鳥,表示高超出世。向武人賣弄風雅,向文人裝作英雄;在上流社會裡他是又窮又硬的平民,到了平民中間,他又是屈尊下顧的文化份子:這當然不是蝙蝠,這只是——人。




螞蟻和促織的故事:一到冬天,螞蟻把在冬天的米粒出曬;促織餓得半死,向螞蟻借糧,螞蟻說:"在夏天唱歌作樂的是你,到現在挨餓,活該!"這故事應該還有下文。據柏拉圖《對話篇·菲德洛斯》(Phaedrus)說,促織進化,變成詩人。照此推論,坐看著詩人窮餓、不肯借錢的人,前身無疑是螞蟻了。促織餓死了,本身就做螞蟻的糧食;同樣,生前養不活自己的大作家,到了死後偏有一大批人靠他生活,譬如,寫回憶懷念文字的親戚和朋友,寫研究論文的批評家和學者。



狗和他自己影子的故事:狗銜肉過橋,看見水裡的影子,以為是另一隻狗也銜著肉;因而放棄了嘴裡的肉,跟影子打架,要搶影子銜的肉,結果把嘴裡的肉都丟了。這篇寓言的本意是戒貪得,但是我們現在可以應用到旁的方面。據說每個人需要一面鏡子,可以常常自照,知道自己是個什麼東西。不過,能自知的人根本不用照鏡子,不自知的東西,照了鏡子也沒有用——譬如這隻銜肉的狗,照鏡以後,反害他大叫大鬧,空把自己的影子,當作攻擊狂吠的對象。可見有些東西最好不要對鏡自照。


天文家的故事:天文家仰面看星象,失足掉在井裡,大叫"救命";他的鄰居聽見了,嘆氣說:"誰叫他只望著高處,不管地下呢!"只向高處看,不顧腳下的結果,有時是下井,有時是下野或下臺。不過,下去以後,決不說是不小心掉下去的,只說有意去做下屬的調查和工作。譬如這位天文家就有很好的藉口:坐井觀天。真的,我們就是下去以後,眼睛還是向上看的。




烏鴉的故事:上帝要撿最美麗的鳥作禽類的王,烏鴉把孔雀的長毛披在身上,插在尾巴上,到上帝前面去應選,果然為上帝挑中,其它鳥類大怒,把它插上的毛羽都扯下來,依然現出烏鴉的本相。這就是說:披著長頭髮的,未必就真是藝術家;反過來說,禿頂無發的人,當然未必是學者或思想家,寸草也不生的頭腦,你想還會產生什麼旁的東西?這個寓言也不就此結束,這隻烏鴉借來的羽毛全給人家拔去,現了原形,老羞成怒,提議索性大家把自己天生的毛羽也拔個乾淨,到那時候,大家光著身子,看真正的孔雀、天鵝等跟烏鴉有何分別。這個遮羞的方法至少人類是常用的。


牛跟蛙的故事:母蛙鼓足了氣,問小蛙道:"牛有我這樣大麼?"小蛙答說:"請你不要漲了,當心肚子爆裂!"這母蛙真是笨坯!她不該跟牛比偉大的,她應該跟牛比嬌小。所以我們每一種缺陷都有補償,吝嗇說是經濟,愚蠢說是誠實,卑鄙說是靈活,無才便說是德。因此世界上沒有自認為一無可愛的女人,沒有自認為百不如人的男子。這樣,彼此各得其所,當然不會相安無事。


老婆子和母雞的故事:老婆子養只母雞,每天下一個蛋。老婆子貪心不足,希望它一天下兩個蛋,加倍餵她。從此雞愈吃愈肥,不下蛋了——所以戒之在貪。伊索錯了!他該說,大胖子往往是小心眼。


狐狸和葡萄的故事:狐狸看見藤上一顆顆已熟的葡萄,用盡方法,弄不到嘴只好放棄,安慰自己說:"這葡萄也許還是酸的,不吃也罷!"就是吃到了,他還要說:"這葡萄果然是酸的。"假如他是一隻不易滿足的狐狸,這句話他對自己說,因為現實終"不夠理想"。假如他是一隻很感滿意的狐狸,這句話他對旁人說,因為訴苦經可以免得旁人來分甜頭。


驢子跟狼的故事:驢子見狼,假裝腿上受傷,對狼說:"腳上有刺,請你拔去了,免得你吃我時舌頭被刺。"狼信以為真,專心尋刺,被驢子踢傷逃去,因此嘆氣說:"天派我做送命的屠夫的,何苦做治病的醫生呢!"這當然幼稚得可笑,他不知道醫生也是屠夫的一種。


這幾個例可以證明《伊索寓言》是不宜做現代兒童讀物的。盧梭在《愛彌兒》(Emile)卷二裡反對小孩子讀寓言,認為有壞心術,舉狐狸騙烏鴉嘴裡的肉一則為例,說小孩子看了,不會跟被騙的烏鴉同情,反會羨慕善騙的狐狸。要是真這樣,不就證明小孩子的居心本來欠好嗎?小孩子該不該讀寓言,全看我們成年人在造成什麼一個世界、什麼一個社會,給小孩子長大了來過活。盧梭認為寓言會把純樸的小孩子教得複雜了,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得。我認為寓言要不得,因為它把純樸的小孩子教得愈簡單了,愈幼稚了,以為人事裡是非的分別、善惡的果報,也象在禽獸中間一樣的公平清楚,長大了就處處碰壁上當。緣故是,盧梭是原始主義者(Primitivist),主張復古,而我呢,是相信進步的人——雖然並不象寓言裡所說的蒼蠅,坐在車輪的軸心上,嗡嗡地叫到:"車子的前進,都是我的力量。

相關焦點

  • 最強蝸牛伊索寓言怎麼樣 伊索寓言屬性一覽
    最強蝸牛伊索寓言技能屬性是啥?伊索寓言怎麼樣?
  • 《最強蝸牛》伊索寓言怎麼樣 伊索寓言屬性分享
    那麼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伊索寓言的道具解析吧,希望可以幫助到你們去了解。 最強蝸牛伊索寓言怎麼樣 一、貴重物介紹 ...   最強蝸牛伊索寓言怎麼樣呢?這個道具在遊戲中也是很不錯的哦。
  • 《最強蝸牛》伊索寓言怎麼樣 伊索寓言介紹
    導 讀   最強蝸牛伊索寓言怎麼樣呢?
  • 馮春:老黃新寫《伊索寓言》
    他想起了《伊索寓言》。世界上《伊索寓言》版本極多,所收寓言數量不等,老黃竭力收集,最後搜集到365則。他先用散文體譯出,後來發現有大量英語詩體本,其中他最喜歡林頓(W.J.Linton)的《寶寶的伊索》,這部寓言均以獨特的「立馬銳克」(limerick)詩體寫成。這是一種五行格律詩,十九世紀初出現在英國,短小活潑,具有打油詩性質,隨後成了英語世界最流行的一種詩體。
  • 連載 |《圍城》錢鍾書(32)
    那時候它是否吃得到這串蘿蔔,得看驢夫的高興。一切機關裡,上司駕馭下屬,全用這種技巧;譬如,高松年就允許鴻漸到下學期升他為教授。自從辛楣一走,鴻漸對於升級這胡蘿蔔,眼睛也看飽了,嘴忽然不饞了,想暑假以後另找出路。他只準備聘約送來的時候,原物退還,附一封信,痛痛快快批評校政一下,算是臨別贈言,藉此發洩這一年來的氣憤。
  • 讀《伊索寓言》重新發現多義人生
    外國寓言的開山鼻祖,《伊索寓言》當仁不讓。傳說是古希臘有一個叫伊索的人,非常有哲思和才華,他漫遊各地,給人們講寓言故事。後來,人們根據他留下來的寓言,又加入當地的民間傳說,這就成了最初的《伊索寓言》。《伊索寓言》的小故事,多是以狐狸、老虎、狼、獅子等動物作為主角,既規避了現實生活中對號入座的風險,講述起來也比較簡單。
  • 讀《伊索寓言》有感
    在學校舉行的讀書沙龍會上,我獲得校長親自贈予的經典名著——《伊索寓言》。本書作者是古希臘的伊索,他在書中寫了許多自己對生活的見解、批判和教訓,我就用書中的一個小寓言故事來舉例吧。《膽小鬼》講述了一個膽小的人,生活條件不好,卻很貪財。
  • 親子閱讀:《伊索寓言》
    作者:粒粒《 伊索寓言》 的很多小故事已為眾人所知,我問女兒fable 何意, 女兒說所有的fable都會蘊含一種品行,或道理,也或許是教訓。其實,我剛知道寓言的英文叫fable, 而女兒在學校裡卻早已學過了。
  • 伊索寓言:兩千年前的寓言今天依然適用
    龜兔賽跑如果不想給孩子掉那些艱深晦澀的書袋子,卻又想讓他們早早明白一些人生的道理,那麼伊索寓言就是家長們最好的選擇伊索,公元前六世紀出生在愛琴海的薩摩斯島,本來是個奴隸,後因出眾的智慧和淵博的知識被賜為自由民。他自己可能都沒想到,千年過後,會以寓言的方式一直活在人們的心中。他寫的故事短小精悍卻寓意深刻,教會軟弱的人如何保護自己,教會善良的人如何抵禦邪惡。而最神奇的是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代可以讀出不同的內涵。這可能就是所謂的「永生」。
  • 中國兒藝《伊索寓言》帶孩子跳「動物模擬操」
    「烏鴉喝水」、「龜兔賽跑」、「狼來了」……這些與動物有關的寓言故事,融合成了中國兒藝的最新作品——《伊索寓言》。昨日,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在四樓假日經典小劇場召開「《伊索寓言》暨2012世界經典童話年」媒體見面會。這部由「世界最早的寓言故事集」改編的作品,講述了一個小男孩心靈成長的故事。
  • 讀《伊索寓言》的意義是什麼?寶媽回答:讓娃明白成長是一種揭露
    讀《伊索寓言》的意義是什麼?寶媽回答:讓娃明白成長是一種揭露《伊索寓言》是古希臘時期的作品,也是歐洲寓言史上最久遠、影響最大的一部寓言集。這篇故事告訴我們:對於利益薰心的人來說,手段比良心要重要得多。但更多時候,人生其實就是一場利益之間的爭奪。《伊索寓言》好在哪兒?為什麼能影響歐洲千年?《伊索寓言》是古希臘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上極具研究價值的文學,其價值並不亞於希臘神話、荷馬史詩和古希臘悲劇。
  • 《伊索寓言》警句30條,經營人生有方法
    《伊索寓言》相傳為公元前六世紀被釋放的古希臘奴隸伊索所著的寓言集,共收錄有300多則寓言,內容大多與動物有關。書中講述的故事簡短精練,刻畫出來的形象鮮明生動,每則故事都蘊含哲理,或揭露和批判社會矛盾,或抒發對人生的領悟,或總結日常生活經驗。《伊索寓言》不僅是西方寓言文學的典範之作,也是世界上傳播最多的經典作品之一。
  • 【聽】The Fox and the Grapes-狐狸與葡萄-伊索寓言-BBC出品
    (收聽往期節目請點擊菜單中的 聽力庫 ) 更多伊索寓言:【聽】The North Wind and the
  • 澳洲天然護膚品牌Aesop:從「伊索寓言」到「美容神話」
    編譯/那娜成立於1987年的澳洲品牌伊索 (Aesop),名字起源於「伊索寓言」。伊索是約公元前六世紀的一位希臘寓言家,傳說中本來是一位奴隸,但是天資聰穎,善於利用各種譬喻來說寓言故事,或是說明人生道理,或是抨擊權貴,極受世人歡迎。後人就將其所流傳下來的故事全部搜集彙編成冊,就是「伊索寓言」。這樣的品牌名稱正體現了伊索(Aesop)對本地生態環境保護強烈的責任感。
  • 從《伊索寓言》到《哈利·波特》,世界兒童文學史歷經這3個階段
    口頭創作時期,代表作《伊索寓言》人民口頭文學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他們在生活中形成的思想與情感的藝術反映。最原始的口頭藝術形式,當屬神話和傳說。比如中國的古代神話、希臘神話等,都是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形成的,是對大自然奧秘的一種幻想和探索。
  • 《伊索寓言》中3篇諷刺人性的故事,僅百餘字犀利無比,看得羞愧
    《伊索寓言》中3篇諷刺人性的故事!三篇短短百餘字的故事,寫出人性中貪得、險詐、逐利的醜陋面,宛如一聲聲警鐘,敲響在耳邊。1.碗米養恩人,鬥米養仇人夏日午間,酷熱難耐,一行筋疲力盡的旅行者,發現了一棵梧桐樹。他們走進樹蔭,躺下休息。
  • 童年讀過的《伊索寓言》你看懂了嗎?和孩子重讀故事,發現了這些
    我們的童年偶像,伊索叔叔在他的《伊索寓言》中寫過這樣一句話:那些忘恩的人,落在困難之中,是不能得救的。這句話我一直記得很清楚,至於是哪個故事裡的,倒忘記了。只記得我們學校二樓那個小小的圖書館,裡面裝了兩個書架的已經開始泛黃的書,我每個星期五會去借一本,星期一再還回去。
  • 「到《伊索寓言》家做客」,《祖孫樂》奶奶孫子一起成長
    人性的美,在呵護一個幼小的生命中發揮得淋漓盡致」。《祖孫樂》李鍾秀 著;李濱聲 繪 中國婦女出版社孩子們的畫《祖孫樂》講了許多帶孫子(包括帶兒子)的體會,其中不乏尷尬趣事。「到《伊索寓言》家做客」,這是魚丸對奶奶說的。用成人話說,就是想看《伊索寓言》這本書。魚丸奶奶驚喜的是,她的孫子沒說要看《伊索寓言》,而是說好久沒有去《伊索寓言》家了。他把看書,包括看圖,視作串門兒。魚丸奶奶一面讚賞孫子聰明,一面捫心自問,我怎麼就沒想到用「串門」的方式,鼓勵孫子學會讀書。
  • 假面騎士saber:怪物原型考究 蟈蟈與螞蟻的伊索寓言
    其實這對組合就是引用了一部伊索寓言故事《蟈蟈和螞蟻》。四處流浪的蟈蟈演奏的樂而無憂的樂曲,他歌唱美好的生活,歌唱當下的逍遙自在,螞蟻們正辛勤地搬運食物。這群勤勞的小生命知曉寒冷的冬天將近,於是抓緊時間儲備過冬的糧食。可在蟈蟈看來,螞蟻們的舉止不僅不解風情,簡直浪費了當下的大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