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兒藝《伊索寓言》帶孩子跳「動物模擬操」

2021-01-14 搜狐網

  「烏鴉喝水」、「龜兔賽跑」、「狼來了」……這些與動物有關的寓言故事,融合成了中國兒藝的最新作品——《伊索寓言》。昨日,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在四樓假日經典小劇場召開「《伊索寓言》暨2012世界經典童話年」媒體見面會。這部由「世界最早的寓言故事集」改編的作品,講述了一個小男孩心靈成長的故事。故事以《伊索寓言》中經典的「烏鴉喝水」、「龜兔賽跑」、「農夫和蛇」、「牧童和狼」、「烏鴉和狐狸」等短小而富於哲理的寓言為基本內容,以整本《伊索寓言》中所傳世千年的「狼」、「狐狸」、「蛇」、「烏鴉」、「烏龜」、「驢」、「羊」、「兔子」、 「狗」等動物性格和形象為創作原型,編織出一棵葡萄樹下的美德傳承的故事。該劇將於12月31日在假日經典小劇場首演。

  發布會現場,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智慧樹」欄目主持人「紅果果」、「綠泡泡」作為該劇的特邀主持也到現場助陣,深受小朋友們喜愛的「果果」、「泡泡」在現場帶領孩子們跳起了「動物模擬操」。中國兒藝通過微博和網站徵集的10個小朋友更是現場模仿起了「伊索寓言」裡的「兔子」、「烏龜」、「小羊」等動物,惹得在場記者忍俊不禁。中國兒藝「2012世界經典童話年」將定期邀請「紅果果」、「綠泡泡」等小朋友們喜愛的少兒電視節目主持人,在每個月第一周的周末親臨小劇場與現場小朋友進行面對面的互動。「紅果果」、「綠泡泡」表示:「《伊索寓言》的故事從古希臘流傳至今,是對後世影響最大的寓言故事,很多媽媽都會給小朋友們講這些故事,希望小朋友們從這些故事裡得到快樂和啟迪。」

  《伊索寓言》由曾經執導《小蝌蚪找媽媽》、《安徒生之旅》、《絕對小孩》等劇的著名導演鍾浩執導,撰寫鄭淵潔系列童話劇的編劇杜薇改編,中國兒藝舞美設計新秀馮磊擔綱舞美設計,圈內著名的造型設計師文戈擔綱造型設計,廖偉、劉奇、馬寅、張微微、孫薇薇五位演員將在舞臺上同時飾演十幾個角色。這次《伊索寓言》試圖打破鍾浩以往的導演風格,以靈活多變的方式呈現給觀眾一個現代的《伊索寓言》。值得一提的是,該劇作曲由中國兒藝人,在音樂界頗富盛名的貝司手劉君利擔綱,據現場表演的曲風來看,曾經擔任崔健樂隊、臧天朔樂隊貝司手的劉君利為《伊索寓言》創作的曲目充滿了輕搖滾的風格,「狼」的出場和唱詞更是讓人耳朵一亮。

  生活處處充滿「伊索寓言」

  《龜兔賽跑》、《烏鴉喝水》、《農夫和蛇》是很多小朋友的睡前故事,也是小學課本裡的必修課,這些充滿哲學意味的故事和人物或動物的典型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伊索寓言》雖然是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的一個奴隸所著,但是其中體現的哲學意味和智慧卻與現代生活不謀而合,比如,「奮發圖強的弱者也能戰勝驕傲自滿的強者」、「智慧往往勝過力氣」、「即使對惡人仁至義盡,他們的邪惡本性也不會改變」。這些小道理也是為什麼《伊索寓言》能流傳至今的原因。現代生活中,到處能看見「伊索寓言」的影子。

  為此,中國兒藝在創作初始便確立了「儘量還原這些故事,還原這些人物形象」的原則,中國兒藝院長周予援表示:「《伊索寓言》裡的形象經受了幾千年的考驗,我們現在很多對動物的印象都來源於《伊索寓言》,比如狐狸的狡猾,狼的兇殘,驢的愚蠢,兔子的膽怯等等,這些形象被作者賦予了各種各樣的思想、性格和語言,為《伊索寓言》的創作提供了很好的條件。明年是中國兒藝的『世界經典童話年』,以這樣一部作品來打頭炮,我覺得再適合不過。」

  結構、細節「兩手抓」

  《伊索寓言》包含一百七十餘個故事,故事都非常短,對於中國兒藝來說,如何有選擇性的將其中最精彩的故事搬上舞臺,構建成一出完整的戲,是此次改編最大的難點。

  編劇杜薇說:「在反覆地閱讀當中,我發現有以一個形象為主人公的寓言故事有很多個,比如:以小孩形象為主人公的故事《牧童和狼》、《狼和榛果》;以獵人形象為主人公的故事《獵人和樵夫》、《禿頭獵人》,以農夫形象為主人公的《農夫和蛇》、《農夫和他的母雞》等等,這些故事以人類為主人公,分別體現了人的性格的各個方面、各種品德,以及人所處的各種成長階段,這樣便可以很好地塑造出一個豐滿的人的形象,從而避免了由短小故事造成的單薄感。我還在這些故事中間發現了因果聯繫,比如《烏鴉喝水》、《虛榮的烏鴉》、《烏鴉和狐狸》三個小故事在一起,就變成『一隻烏鴉,因為虛榮吃了不少苦頭,但是他還是不長記性,最後好不容易得到最後的一塊肉,還被狐狸給騙走了。又餓又渴的烏鴉四處尋找食物和水,終於見到了一個裝了水的瓶子,最後用智慧將石頭放進瓶子喝到了水』。」

  經過反覆地推敲,故事的脈絡最終發展成為一個生活在森林附近的一個膽小懦弱的小男孩轉變為一個勇敢堅強的牧人的故事。所有的情節採用從《伊索寓言》裡面選擇出來的最精彩的小故事。編劇杜薇認為:「這種結構方式,在保證了最大程度還原《伊索寓言》故事和精彩人物的基礎上,還保證了一齣戲的完整性,避免了改編《伊索寓言》最容易掉進去的小品式結構圈套。而兒童劇故事結構的完整性——即主人公的目的是什麼,做了什麼,最後達沒有達成目的,和兒童劇當中精彩細節一樣重要,是牽引著小朋友往下看的『兩隻手』。」

  舞臺簡潔充滿想像 突出演員表演

  「寓言一定是有哲理性的,如果沒有哲理,它也不會流傳到今天。創作人員要深刻地去挖掘作品,只有創作者們首先領會其中的哲理,才能將它們傳達給觀眾。對於小劇場來說,演員的每一個眼神都很重要,尤其這個戲,非常強調演員的多變性,演員們更要學會『尋找加油站』,除了學校學到的表演知識,還要從各種舞臺作品中學習表演,一定要精益求精。」 中國兒藝院長周予援對演員提出希望時說。

  而以《小蝌蚪找媽媽》、《絕對小孩》等兒童劇為觀眾所熟悉的中國兒藝導演鍾浩,是假日經典小劇場的「開山導演」,他執導的《小蝌蚪找媽媽》是假日經典小劇場的首部作品,並獲得了觀眾的極大認可。這次事隔五年之後,鍾浩導演重歸小劇場,他坦言自己「幸福而忐忑」,他說:「我的很多朋友都說中國兒藝的戲很有意義,意義在哪,我想就在於選題,在於劇院對於價值觀的追尋。《伊索寓言》就好在選擇了『伊索』這樣一個題目。『伊索』作為一個奴隸,他創作的寓言對後世影響如此之深,這讓我也重新開始思考文學的魅力。」不過,有了這麼好的題材,鍾導坦言自己也有壓力,面對這樣一個經典的作品,一定要有經典的呈現,「不然對不起傳世之作」,他說。

  據鍾浩透露,這次《伊索寓言》的舞臺呈現將非常簡潔而富有想像力,沒有繁複的背景,用更多的軟景代替硬景,突出演員的表演,突出故事的哲理性,留給觀眾更多的想像空間。

  周予援院長提希望 「要創作孩子看得懂的戲」

  作為是中國兒藝「2012世界經典童話年」的首部作品,《伊索寓言》不僅是一本向少年兒童灌輸善惡美醜觀念的啟蒙教材,而且是一本生活的教科書,對後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歐洲文學史上,它為寓言創作奠定了基礎,並影響到現代文學的發展。直到現在,人們對狐狸、狼、烏龜、兔子等動物的印象,仍然受到伊索寓言的影響。

  2012年,中國兒藝將推出3至4部改編自世界經典文學作品的兒童劇,全部由劇院自主編劇,目前,劇本已經全部創作完成。這是繼2010和2011年「優秀劇目輪換上演制」施行之後中國兒藝的又一新舉措,旨在汲取世界文學寶庫中的兒童文學精髓,擴大兒童戲劇創作的視野和範圍,推廣優秀的世界文化。「世界經典童話年」之後,中國兒藝還將推出「中國經典童話年」。

  中國兒藝實行「優秀劇目輪演制」以來,通過內部機制調整,在市場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演出場次和演出收入連續同比增長。周予援院長在談到兒童劇市場時說:「兒童市場是需要培育的,如果這次演出孩子沒看懂,下次可能很難再走進劇場。兒童戲劇創作者是『靈魂的工程師』,培育市場靠的是什麼?靠的就是戲。所以,要讓孩子喜愛、熱愛、最後追捧上兒童劇,就要從作品抓起。」

  《伊索寓言》目前正在緊張的排練當中,12月31日首演當日,「紅果果」、「綠泡泡」將再次現身假日經典小劇場。

  附:[《伊索寓言》裡的小故事]

  1.狐狸和葡萄

  葡萄架上,垂下幾串成熟的葡萄。一隻狐狸看見了,饞的直流口水。他想盡了各種辦法去夠葡萄,但是白費勁。狐狸感到無望了,只好轉身離開。他邊走道邊回過頭來說:「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這故事說明,我們有些人無能為力,做不成事,卻偏偏說時機還沒有成熟。

  2.農夫與蛇

  冬天,農夫發現一條蛇凍僵了,他很可憐它,便把蛇放在自己懷裡。蛇溫暖後,甦醒了過來,恢復了它的本性,咬了它的恩人一口,使他受到了致命的傷害。農夫臨死前說:「我該死,我憐憫惡人,應該受惡報。」

  這故事說明,即使對惡人仁至義盡,他們的邪惡本性也是不會改變的。

  3.龜兔賽跑

  烏龜與兔為他們倆誰跑得快而爭論不休。於是,他們定好了比賽的時間和地點。比賽一開始,兔覺得自己是天生的飛毛腿,跑得快,對比賽掉以輕心,躺在路旁睡著了。烏龜深知自己走得慢,毫不氣餒,不停地朝前奔跑。結果,烏龜超過了睡熟了的兔子,奪得了勝利的獎品。

  這故事說明,奮發圖強的弱者也能戰勝驕傲自滿的強者。

  4.說謊的放羊娃

  有個放羊娃趕著他的羊群到村外很遠的地方去放牧。他老是喜歡說謊,開玩笑,時常大聲向村裡人呼救,謊稱有狼來襲擊他的羊群。開始兩三回,村裡人都驚慌得立刻跑來,被他嘲笑後,沒趣地走了回去。後來,有一天,狼真的來了,竄入羊群,大肆咬殺。牧羊娃對著村裡拼命呼喊救命,村裡人卻認為他又在像往常一樣說謊,開玩笑,沒有人再理他。結果他的羊群全被狼吃掉了。

  這故事說明,那些常常說謊話的人,即使再說真話也無人相信。

  5.口渴的烏鴉

  烏鴉口渴得要命,飛到一隻大水罐旁,水罐裡沒有很多水,他想盡了辦法,仍喝不到。於是,他就使出全身力氣去推,想把罐推倒,倒出水來,而大水罐卻推也推不動。這時,烏鴉想起了他曾經使用的辦法,用口叼著石子投到水罐裡,隨著石子的增多,罐裡的水也就逐漸地升高了。最後,烏鴉高興地喝到了水,解了口渴。

  這故事說明,智慧往往勝過力氣,一切都要靠智慧。但如果有更好的方法也不要照著老方法。

  6.狼與羊群

  狼一心想吃掉羊群,但因有狗守護他們,不能得逞,心想非智取不可。於是,他派使者去拜訪羊群,說狗才是他們倆之間的敵人,若能把狗趕出來,他們之間就能和平共處了。羊根本沒有認清狼的險惡用心,不假思索地將狗趕出去。沒有了狗的保護,狼便輕而易舉地把羊都吃掉了。

  這故事說明,人們如失去保護自己的人,很快就會被敵人徵服。

  7.農夫與他的兒子們

  有個農夫快要辭別人世時,想要把自己耕作經驗傳給兒子,便叫他們來說:「孩子們,我即將離開這個世界了,你們都去尋找我埋藏在葡萄園裡的東西,把它們統統都找出來吧!」兒子們以為那裡埋藏了金銀財寶。父親去世之後,他們把那葡萄園的地全都翻了一遍,什麼寶物都沒找到,卻使葡萄園的地很好地耕作了一番,所以這年比以往結了更多的葡萄。

  這故事說明,勞動是最好的寶物。

  8、驢和狼

  有頭驢正在草原上吃草,發現一頭狼來捉它,立刻裝成了瘸驢。狼問驢的腿怎麼會瘸的。驢子說它在鑽過一道籬笆時,腳踩著了尖刺,請求狼給它拔出來,要不然狼吃它時,那根刺會刺傷狼的喉嚨。狼同意了,就讓驢把腳抬起來,細心地要找到那根刺,而驢一蹄子就把它的牙都踢沒了,並迅速地走了。狼就這樣受了傷,說:「我這真是活該,我父親只教會我做屠夫的行當,我為什麼要去行醫呢?」

  這故事說明,有些人去做不該做的事情,自然要倒黴。

相關焦點

  • 最強蝸牛伊索寓言怎麼樣 伊索寓言屬性一覽
    最強蝸牛伊索寓言技能屬性是啥?伊索寓言怎麼樣?
  • 《最強蝸牛》伊索寓言怎麼樣 伊索寓言屬性分享
    那麼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伊索寓言的道具解析吧,希望可以幫助到你們去了解。 最強蝸牛伊索寓言怎麼樣 一、貴重物介紹 ...   最強蝸牛伊索寓言怎麼樣呢?這個道具在遊戲中也是很不錯的哦。
  • 讀《伊索寓言》重新發現多義人生
    比如《烏鴉喝水》中的可憐烏鴉,或是《農夫與蛇》中被恩將仇報的農夫,又或是《狼和小羊》中的將死的小羊……故事講述者假借動物一二三四,告誡身邊人——千萬要擦亮眼睛啊!外國寓言的開山鼻祖,《伊索寓言》當仁不讓。傳說是古希臘有一個叫伊索的人,非常有哲思和才華,他漫遊各地,給人們講寓言故事。後來,人們根據他留下來的寓言,又加入當地的民間傳說,這就成了最初的《伊索寓言》。
  • 童年讀過的《伊索寓言》你看懂了嗎?和孩子重讀故事,發現了這些
    看得最多的就是《伊索寓言》、《聰明的阿凡提》、《安徒生童話》之類的童話書。說實話,那會年紀太小,並且那時孩子的心智也不能和現在的孩子相比,很多故事其實我是看不懂的,也就在看個熱鬧。你要真讓我說出某個故事的所以然來,我也說不清。
  • 《最強蝸牛》伊索寓言怎麼樣 伊索寓言介紹
    導 讀   最強蝸牛伊索寓言怎麼樣呢?
  • 馮春:老黃新寫《伊索寓言》
    他想起了《伊索寓言》。世界上《伊索寓言》版本極多,所收寓言數量不等,老黃竭力收集,最後搜集到365則。他先用散文體譯出,後來發現有大量英語詩體本,其中他最喜歡林頓(W.J.Linton)的《寶寶的伊索》,這部寓言均以獨特的「立馬銳克」(limerick)詩體寫成。這是一種五行格律詩,十九世紀初出現在英國,短小活潑,具有打油詩性質,隨後成了英語世界最流行的一種詩體。
  • 伊索寓言:兩千年前的寓言今天依然適用
    龜兔賽跑如果不想給孩子掉那些艱深晦澀的書袋子,卻又想讓他們早早明白一些人生的道理,那麼伊索寓言就是家長們最好的選擇。伊索,公元前六世紀出生在愛琴海的薩摩斯島,本來是個奴隸,後因出眾的智慧和淵博的知識被賜為自由民。他自己可能都沒想到,千年過後,會以寓言的方式一直活在人們的心中。他寫的故事短小精悍卻寓意深刻,教會軟弱的人如何保護自己,教會善良的人如何抵禦邪惡。而最神奇的是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代可以讀出不同的內涵。這可能就是所謂的「永生」。
  • 親子閱讀:《伊索寓言》
    作者:粒粒《 伊索寓言》 的很多小故事已為眾人所知,我問女兒fable 何意, 女兒說所有的fable都會蘊含一種品行,或道理,也或許是教訓。其實,我剛知道寓言的英文叫fable, 而女兒在學校裡卻早已學過了。
  • 讀《伊索寓言》的意義是什麼?寶媽回答:讓娃明白成長是一種揭露
    讀《伊索寓言》的意義是什麼?寶媽回答:讓娃明白成長是一種揭露《伊索寓言》是古希臘時期的作品,也是歐洲寓言史上最久遠、影響最大的一部寓言集。也許你會問,為什麼一定要讓孩子讀《伊索寓言》呢?這位寶媽的回答,是我聽到過最好的答案。鄰居是一位《伊索寓言》愛好者,經常能看到她滔滔不絕地和別人分享寓言心得,有了孩子後也不例外,開始給孩子講寓言故事。
  • 《伊索寓言》中3篇諷刺人性的故事,僅百餘字犀利無比,看得羞愧
    為什麼《伊索寓言》能影響歐洲千年? 《伊索寓言》是古希臘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學,其價值並不亞於希臘神話、荷馬史詩和古希臘悲劇。300多個小故事中,開口說話的是動物,但表現的卻是人性。這是為什麼《伊索寓言》能被評為影響人類文化的100本書之一,很多西方作家、詩人、哲學家都從小得到過它的滋養。很多我們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故事,像《農夫與蛇》《披著羊皮的狼》《龜兔賽跑》等,都能在《伊索寓言》中找到原型。家裡有5-12歲孩子的家長,可以關注一下這本《伊索寓言》。
  • 讀《伊索寓言》有感
    在學校舉行的讀書沙龍會上,我獲得校長親自贈予的經典名著——《伊索寓言》。本書作者是古希臘的伊索,他在書中寫了許多自己對生活的見解、批判和教訓,我就用書中的一個小寓言故事來舉例吧。《膽小鬼》講述了一個膽小的人,生活條件不好,卻很貪財。
  • 從《伊索寓言》到《哈利·波特》,世界兒童文學史歷經這3個階段
    口頭創作時期,代表作《伊索寓言》人民口頭文學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他們在生活中形成的思想與情感的藝術反映。最原始的口頭藝術形式,當屬神話和傳說。比如中國的古代神話、希臘神話等,都是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形成的,是對大自然奧秘的一種幻想和探索。
  • 《伊索寓言》警句30條,經營人生有方法
    《伊索寓言》相傳為公元前六世紀被釋放的古希臘奴隸伊索所著的寓言集,共收錄有300多則寓言,內容大多與動物有關。書中講述的故事簡短精練,刻畫出來的形象鮮明生動,每則故事都蘊含哲理,或揭露和批判社會矛盾,或抒發對人生的領悟,或總結日常生活經驗。《伊索寓言》不僅是西方寓言文學的典範之作,也是世界上傳播最多的經典作品之一。
  • 「到《伊索寓言》家做客」,《祖孫樂》奶奶孫子一起成長
    祖輩帶孫子,這在我國是一個極其普遍,幾乎是必然的現象。但祖輩怎樣帶好小孩兒,卻是一個大問題。大人以為小孩什麼都不懂——大人什麼都懂,卻不懂小孩。因為不懂小孩,於是有的家長對孩子寵愛有加,要什麼給什麼,把孩子帶成「小霸王」、「小公主」;有的則限制過多,孩子成了謹小慎微的「膽小鬼」。李鍾秀的《祖孫樂》,寫了祖母帶孫子過程中的快樂。
  • 錢鍾書:伊索寓言把小孩子教得愈幼稚了
    所以小孩子總能討大人的喜歡,而大孩子跟小孩子之間就免不了時常衝突。一切人事上的關係,只要涉到年輩資格先後的,全證明了這個分析的正確。  把整個歷史來看,古代相當於人類的小孩子時期。先前是幼稚的,經過幾千百年的長進,慢慢地到了現代。時代愈古,愈在前,它的歷史愈短;時代愈在後,他積的閱歷愈深,年齡愈多。所以我們反是我們祖父的老輩,上古三代反不如現代的悠久古老。
  • 中國原創圖畫書《鄂溫克的駝鹿》獲2020年度伊索榮譽獎
    2020年最後一天,美國民俗學會(The American Folklore Society)揭曉了2020年度伊索獎和伊索榮譽獎獲獎作品。由中國作家格日勒其木格·黑鶴與畫家九兒聯手創作的圖畫書《鄂溫克的駝鹿》,獲得了伊索榮譽獎。
  • 中國兒藝《月亮草》致敬經典
    原標題:中國兒藝《月亮草》致敬經典   中國兒藝2018年首部大劇場新戲——兒童劇《月亮草》,近日建組。該劇以一棵月亮草為線索,運用幽默、詼諧的方式告訴孩子不能貪圖「享逸」、不勞而獲,而要勤勞善良,靠自己的雙手才能獲得幸福的生活。
  • 音頻:英文伊索寓言10 The fox and the goat
    歡迎各位同學們來到伊索寓言小課堂,今天我們講的是關於狐狸和山羊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The
  • 假面騎士saber:怪物原型考究 蟈蟈與螞蟻的伊索寓言
    其實這對組合就是引用了一部伊索寓言故事《蟈蟈和螞蟻》。四處流浪的蟈蟈演奏的樂而無憂的樂曲,他歌唱美好的生活,歌唱當下的逍遙自在,螞蟻們正辛勤地搬運食物。這群勤勞的小生命知曉寒冷的冬天將近,於是抓緊時間儲備過冬的糧食。可在蟈蟈看來,螞蟻們的舉止不僅不解風情,簡直浪費了當下的大好時光。
  • 寓言故事的另類演繹《老鼠和獅子》:讓孩子看到自己,看到未來
    而這個故事的原型是伊索寓言的一則故事《獅子和老鼠》,所以當女兒讀到南希 埃克霍爾姆 伯克特和蘭德 伯克特這對母子重新演繹的《老鼠和獅子》時,她特別興奮,於是我陪她又反覆再三讀了無數遍。《老鼠和獅子》的文字作者和圖畫作者是一對母子。文字作者是蘭德 伯克特,這是他的第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