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5 18: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位於青藏高原的墨竹工卡縣,隸屬於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在藏語裡,這個名字的意思是「墨竹色青龍王居住的中間白地」。雖然與南京市相距近四千公裡,這個陌生的地方,卻因為陳玉峰法官的援藏工作,與秦淮法院緊緊相連。
2019年9月4日,雖然小女兒才剛剛降生兩個月,陳玉峰法官在獲得家人的支持後,主動報名參加了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選派的援藏工作,來到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墨竹工卡縣人民法院掛職擔任副院長。一年的時間裡,陳玉峰法官認真盡責履行他在墨竹工卡縣法院分管的立案和民事審判工作,援藏結束後,陳玉峰法官因為工作出色被拉薩中院授予個人三等功。
一、
克服困難,積極適應環境
從平均海拔20米的南京市來到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的墨竹工卡縣,陳玉峰法官感受到了對氣候和環境的強烈不適應,這裡年平均氣溫不到10℃,高寒乾燥,空氣稀薄,紫外線強烈,日常外出都需要佩戴墨鏡。在克服了嚴重的高原反應經常導致的呼吸困難、睡眠障礙和頭痛後,陳玉峰法官積極融入到了新的環境中,主動與法院同事、當地群眾溝通交流,學習當地居民的語言文化與風土習俗,為後續的工作做好準備。
二、
不畏險途,親自參與送達
墨竹工卡縣面積達5492平方千米,但人口只有4.1萬人,大量人口從事農業和畜牧業居住分散,給法院工作的開展帶來了很大難度。因為分管法院的立案工作,陳玉峰法官親自參與法律文書的送達,這一年間,他總是奔波於縣法院、鄉鎮法庭與當事人的家中,經常在危險的山路上驅車幾個小時,最遠的一次送達,單趟車程就超過了一天。每年五六月份是當地居民上山挖蟲草的時節,此時陳玉峰法官總會拿出極大的耐心,親自前往當地居民家中送達文書,有時要跑好幾趟才能找到當事人,這份執著與耐心也換來了當地居民的理解與配合。
三、
手握法槌,實現定紛止爭
墨竹工卡縣居民大多有宗教信仰,語言交流也存在障礙,案件的審理和解決往往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陳玉峰法官在墨竹工卡縣法院審理了一起特殊的「交通肇事案件」——司機不慎撞死了當地居民的一頭犛牛。犛牛是與當地居民朝夕相處的夥伴,同時也對農業生產意義重大,對他們來說有重要的情感意義和經濟價值。陳玉峰法官得知這一情況後,多次與當事人促膝長談,從證據認定、法律適用等方面入手,釋明法理,安撫情緒,最終的判決結果得到了雙方當事人的認可,做到了案結事了。
四、
法庭之外,不忘宣傳調研
由於地域特點,陳玉峰法官的援藏工作中法治宣傳佔了很大比例,他總是和身邊的同事積極交流,一起走訪當地群眾,了解他們最關切的法律問題。得知當地礦產豐富,勞動爭議案件頻發的現實情況後,陳玉峰法官結合自己在民一庭多年的審判經驗寫出一份份有關勞動法的宣講文稿。這一年間,陳玉峰法官和同事們親自前往墨竹工卡縣中學、華泰龍礦業、巨龍銅業等地,用生動鮮活的案例和深入淺出的講解開展了多次法治宣傳。與此同時,陳玉峰法官積極進行調研工作,總結援藏工作中的各類經驗,形成了《拉薩市法院現代化訴訟服務中心建設實施細則》和《拉薩市法院多元糾紛化解工作情況工作報告》。
援藏工作是陳玉峰法官人生中無比難忘的經歷,回想過去的一年,他說:「援藏工作其實既是支援也是受援,一年的時間裡我收穫很多。在親自感受了當地艱苦的自然環境後,我對當地幹部不怕吃苦不怕犧牲的精神深感敬佩;在與少數民族同胞一起工作生活中,我學習到了當地民族大融合的工作方式;在朝夕相處共同工作中我與當地幹部結下了深厚的友情,這一點為兩地法院的工作交流搭建了橋梁;在西藏的這一年中我的心靈與思想也得到了淨化和升華,參加援藏工作不僅無怨而且無悔!」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先進典型丨奉獻無悔——記秦淮法院援藏法官陳玉峰》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