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家嘴再添公共藝術空間,打開城市空間的新可能性

2020-12-21 上觀

2020年是浦東新區開發開放三十周年。一個嶄新的國際藝術空間在浦東新區陸家嘴地區應運而生——2020年11月11日,APSMUSEUM在陸家嘴中心L+MALL開幕,並於11月12日正式對公眾開放。

APSMUSEUM是由欣稚鋒藝術機構及其創始人汪斌創立的藝術空間,關注當代藝術、建築、設計、時尚等不同領域,意在尋找、搭建和展示彼此相互融合的「空間」可能性。

值得一提的是,APSMUSEUM由義大利著名建築設計事務所斯坦法諾·博埃裡設計事務所(Stefano Boeri Achitetti)擔任室內設計,並由斯坦法諾·博埃裡操刀。斯坦法諾·博埃裡是世界知名建築師、策展人、評論家及教育家。2011年至2013年,他曾擔任米蘭市副市長,主管文化時尚,也是米蘭2015世博會總規劃師及命題人,目前是佛羅倫斯市長首席城市文化專家顧問。

作為欣稚鋒藝術機構進一步促進公眾與藝術交流、探索城市空間與藝術的實驗場,APSMUSEUM將通過展覽、國際交流、公共教育、出版等項目,讓上海市民在購物的同時欣賞藝術並積極參與藝術活動,幫助增強公眾與藝術家、設計師和建築師之間的互動交流,培養公眾欣賞和參與藝術的習慣。同時,為年輕藝術家和設計師提供更多機會展示作品,促進本地藝術發展。

上海新華傳媒旗下新華書店與展方合作的藝術快閃書店隱身其中,小而美的店面與展品巧妙融合,透明玻璃櫥窗打破了參觀者與藝術之間的隔閡,同時吸引逛商場的顧客目光,有效導入客流。藝術快閃書店將陸續推出建築類、藝術類書籍和畫冊,助力城市藝術空間的培育壯大。同時,新華傳媒旗下上海書城、新華書店的改造也將陸續引入藝術資源。

此次開館展《空間領導者》,由汪斌擔任總策劃,藝術家徐震擔任策展人,並邀請國內外15位藝術家——安尼施·卡普爾(Anish Kapoor)、丁乙、何岸、詹姆斯·特瑞爾(James Turrell)、李漢威、陸興華、莫娜·哈透姆(Mona Hatoum)、米開朗基羅·皮斯特萊託(Michelangelo Pistoletto)、邱岸雄、施勇、汪建偉、王梓全、徐震、楊振中、展望參與其中。在策展人看來,「城市並不只是一個市民生活運轉的系統,也是數代人的集體作品;它不是一本已經寫好的書,而是一本需要被不斷重讀、重寫的書。正在到來的新城市人將發明出新的城市性、城市形式,把城市做成自己的作品。」

展覽將展至2021年2月28日。

相關焦點

  • 這些創意藝術裝置,激活了城市公共空間!
    城市公共空間是一個多層次、多功能的空間,集觀演、休息、娛樂、健身、餐飲、文化等為一體,是人們社會生活發生的舞臺,城市公共空間不僅僅是讓人參觀的,而是供人使用、讓人成為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它的實質是以參與活動的人為主體的,強調人在場所中的體驗。
  • 九曲十八彎的「城市項鍊」裡,藏著上海未來新空間
    由上海制皂廠改造而成的體驗中心「皂夢空間」不久將正式對外開放。然而一旁的「白七」咖啡卻早已為它賺足了人氣。咖啡館負責人謝平說,年輕人喜歡自己來打卡探索,嘗試一下形似肥皂的慕斯蛋糕、兌了氣泡水的咖啡,「他們一定會迷上這個有無限可能性的濱江」。
  • 展覽| 做空間領導者:APSMUSEUM落地上海陸家嘴中心
    為什麼要以「空間」為主題作為 APSMUSEUM 的開館展?這與它的定位和基因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陸家嘴中心L+Mall位於高端綜合商業體中的APSMUSEUMAPSMUSEUM坐落在上海陸家嘴中心L+Mall商場內,這是一個花費巨資打造的高端綜合商業體。
  • 這些趣味十足的城市裝置藝術,盤活了整個公共空間
    裝置藝術是「場地+材料+情感」的綜合展示藝術,在上世紀六十年代興起,於七十年代逐漸發展成世界視覺文化的主流樣式。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城市景觀設計開始重視裝置藝術的展示,在設計師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加持下,多樣有趣的裝置藝術不斷湧現,給城市生活注入更多的活力。今天小編搜集了一些趣味感爆棚的城市裝置藝術,一起來看看吧!
  • 陸家嘴的一扇窗,展示世界藝術的傑作
    近日,在上海陸家嘴金融區「生長」出一座屬於當代藝術的地標建築——浦東美術館。浦東美術館位於陸家嘴濱江第一線,緊鄰東方明珠塔、國際會議中心,對岸是壯觀的外灘萬國歷史建築群,項目佔地面積1.3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4萬平方米,高約30米。該建築的超大玻璃由北玻股份天津玻璃公司精心量身打造。
  • 霸都,當代藝術如何介入城市公共空間,我們邀請四位青年藝術家開始了一次實踐
    這些城市公共藝術空間,一直滋養著藝術向縱深發展、向專業發展、向殿堂發展。與其說它承擔著一種公共教育的責任,這些凝聚精神成就的場所更像是一種意義象徵留存於城市中。雖越來越精緻,卻也逐漸和大眾生活割裂開來。
  • 長三角公共文化空間創新大賽徵集到蘇浙滬皖324份參賽案例,目前205...
    原標題:「高顏值」公共文化空間豐富城市文化生態城市公共文化空間,勾連著生活於此的市民對這座城市的美學記憶。正在進行的2019「美好生活」長三角公共文化空間創新大賽於7月15日啟動,旨在發現和推出一批基層文化空間「美」「好」「新」的典範案例,現已徵集到來自蘇、浙、滬、皖的324份參賽案例,較首屆大賽增長近三倍。
  • 微笑青島丨青島市公共空間藝術促進中心團隊:城市有機微更新,以建築設計喚醒一座城
    置身其中便可透過它讀懂一座城市的內心,體悟城市獨有的文化氣質和精神力量。青島市公共空間藝術促進中心之於青島,是城市發展進程中的一個縮影,是城市宣傳的重要窗口,更是城市形象的載體,在這裡可以一覽青島的「前世今生」。據青島市公共空間藝術促進中心主任蔡普增介紹,青島市公共空間藝術促進中心包括青島規劃展覽館和青島市雕塑館、雕塑園。
  • 微笑青島|青島市公共空間藝術促進中心團隊:以建築設計喚醒一座城
    撰文/於瑩審校/博雅於青島市公共空間藝術促進中心讀懂青島城市氣質一座城市的規劃館,裝著這座城市的未來。置身其中便可透過它讀懂一座城市的內心,體悟城市獨有的文化氣質和精神力量。青島市公共空間藝術促進中心之於青島,是城市發展進程中的一個縮影,是城市宣傳的重要窗口,更是城市形象的載體,在這裡可以一覽青島的「前世今生」。
  • 智識城市——2020深圳灣公共藝術季開幕
    2020年末,深圳再次舒展開放的懷抱,在南山區以一場高規格的藝術盛宴向世人展示她別開生面的文化魅力和獨具一格的藝術生態,為城市未來的創新發展打開新思路新格局。張子康說,智識城市的營構,所注重的是公眾反饋和公眾回應。從藝術創作領域呈現這種智識建構,不僅涉及到藝術創作與城市發展歷程的關係形態,同時包含著科技與藝術的融合,藝術與各類學科之間的交疊與重構。期望以此展覽推動深圳以藝術思考當下,昭告未來,創造現代城市文明的新形態。
  • 杭州「心潮·城市藝術空間」來了,年輕人可以在裡面玩什麼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朱燕 通訊員 方曄今天(12月21日)晚上,由杭州江幹區打造的「心潮·城市藝術空間」發布儀式在杭州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心潮城市藝術空間」是什麼?它將充分利用江幹區城市地標和公共空間,探索打造「潮流舞臺」「城市客廳」「文化氧吧」三大城市藝術空間,以多元化的文化供給,不斷提升大家的獲得感、幸福感。「潮流舞臺」將以錢江新城等城市地標為空間載體,通過實施「文化品牌提升行動」,定期推出系列符合年輕群體的文藝演出和文體活動,突顯「青春飛揚」的空間特性。
  • 再會,2019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順利閉幕!
    本屆空間藝術季立足「一江一河」公共空間開發戰略,聚焦「濱水空間為人類帶來美好生活」這一世界性話題,向全世界介紹存量時代上海從「大拆大建」走向「城市有機更新」的建設成就及未來願景。1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市考察期間,首站來到從「工業鏽帶」轉身「生活秀帶」的楊浦濱江公共空間,調研上海城市公共空間建設。習總書記指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為人民。城市公共空間規劃建設直接反映著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要「讓人民有更多獲得感,為人民創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 論城市公共空間的規劃創意——以芝加哥千禧公園為例
    本文擬對芝加哥千禧公園進行實例分析,探討城市公共空間的規劃創意,以期為我國城市公共空間的設計和完善提供思路。  二、千禧公園的規劃創意  城市公共空間設計作為人類相互交流和傳遞信息的媒介,伴隨人類社會的進步而不斷發展。
  • 不同處境的「漫遊者」:城市公共空間的性別差異
    瓦尓特·本雅明在對法國詩人波德萊爾的研究中,明確將「漫遊者」作為一個重要概念,以此解讀現代性城市空間,特指那些因為現代性城市的興起而可以遊蕩在城市各個角落,觀察和體驗城市生活的人。19世紀20至50年代的巴黎, 「拱廊」這一建築形式和公共空間興起,成為了「漫遊者」的天堂。從性別視角看,19世紀上半葉的「漫遊者」顯然是男性化的活動,與女性無涉。
  • 中國網際網路藝術大會重頭戲「陶瓷空間藝術論壇」上海開幕
    作為中華燦爛文化的一部分,陶瓷空間藝術正越來越被大眾所關注,成為許多城市的街景設計、博物館、圖書館、地鐵、酒店、旅遊景區等公共文化設施的重要設計元素,成為公共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專家們圍繞「陶瓷文化的自信與強國思考」、「從中華文化資源中尋找養分和路徑」、「家居城市建設與陶瓷公共藝術」、「錦磚 文化 創新」、「陶瓷空間藝術教育與文明自信」、「中國外銷瓷與東西方園林」、「陶瓷·空間·藝術與網際網路思考」、「陶瓷文化的歷史重量」、「公共空間中的環境陶藝」、「建設一個可持續的未來——公共和城市空間的智慧混合模型與發展趨勢」、「藝術家與建築師的跨界融合共創共享現代文明
  • 南京建鄴銀杏裡街區再添文化空間 政企合作共建書房
    1月15日,位於南京市建鄴區銀杏裡文化藝術街區內的金陵圖書館·雲幾書房開放,旨在為都市年輕群體打造一個可讀書、可品茶、可休閒的新型文化空間。這也標誌著,銀杏裡文化藝術街區再添重量級文化載體。記者了解到,未來建鄴區還將進一步結合區內資源,在完善銀杏裡街區商業配套的同時,引入更多文化元素,打造文化藝術客廳,為商業賦能。
  • 藝術的「上海時間」④|楊浦濱江百年遺存,孕育水岸藝術空間
    隨著20世紀90年代城市更新,這些楊浦濱江地區的工廠逐步退出歷史舞臺。作為上海濱水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楊浦濱江在2019年迎來了「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改造後的藝術空間從舊廠房的荒蕪中破繭而出。楊樹浦水廠濱江帶 © 章明如何讓楊浦濱江成為「世界級濱水公共空間」和城市的會客廳,公共藝術和公眾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19年「城市空間藝術季」,把過去博物館、美術館裡的藝術推廣到城市空間中,在一個開放的空間中,公眾也看到整個岸線的發展
  • 創邑活動 Event-1112藝術空間展覽Nature as ART
    我們在愚園路1112弄這個只有不到10平方米的小空間裡探索藝術與城市變化平衡的同時,不斷創造一系列與人們產生情感連接的城市生活場景。我們是策展人,是藝術家團隊,我們所有努力的點滴都是為了更好地探索這個社區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各種可能性。我們通過創作有質感的內容,不斷提煉出的更多屬於視覺符號和空間文化符號,給愚園路帶來豐富多元的藝術體驗。
  • 【開源 x 有意思】 開源能為城市公共空間帶來怎樣的改變?
    它們乏味、無趣、無處不在而又極具侵略性,實際上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傳統商業廣告正在侵蝕城市公共空間中的每一個角落,有時候甚至可以說是一種視覺汙染。普通消費者成天被這些無趣的廣告信息狂轟爛炸,成為廣告信息的被動的接受者和犧牲品。
  • 北外灘來福士主力租戶發布,全新藝術空間奏響「靈感樂章」
    -打造集「文化、藝術、科技、旅遊」的融合平臺  -聯手傳統藝術館「御承堂」 打造結合「藝術 科技」的藝術空間  -主力租戶首次發布:甬府、百麗宮電影院、城市集市、G-Prime  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