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這種生物,真的是一種神奇的存在。
他們有時童趣,有時直率,有時可愛,有時......還會罵人。
如果孩子時而不時地「語出驚人」,我們該怎樣看待,又該如何應對呢?
今天就跟大家一起,走進《媽媽知道怎麼辦》這本書的第六次分享:
【慎對髒語氣期】——孩子故意用髒話罵人,怎麼辦?
我們先來看幾個場景:
場景一:
女兒早早三歲多的時候,經常喜歡說一些「可怕」的話。
比如說,她生氣的時候會說:「媽媽,你去死!」
有時候,媽媽和爸爸跟她一起玩遊戲,她會說:「媽媽,我要踢死你,抽死你,踩死你……」
更有畫面感的是,她還會對她的爸爸說:「我要把你的眼睛摳出來,踩碎!」
總之,就是每天花樣「搞死」她媽和她爸。
場景二:
有一天,媽媽和女兒早早一起坐電梯,正巧電梯裡還有一個陌生男人。
早早就一直盯著那個人看。然後就突然蹦出一句:「你怎麼那麼醜?」
當時,她的媽媽整個人都懵了,心提到了嗓子眼,大氣也不敢喘一口,生怕那個人會當場發飆。
還好,那個人沒發飆,只是當場就漲紅了臉。而且還抬頭看了這位媽媽一眼,估計心裡在想:「我是招誰惹誰了?坐電梯還能被小朋友說醜,真是倒黴啊!這媽媽是怎麼管教孩子的?」
場景三:
有一天,媽媽帶早早出去玩,正好碰到一個保潔阿姨在澆花。
早早瞟了一眼那位保潔阿姨,然後說:「上面有個大醜人!」
如果聽到別人家孩子說這些狠話、「髒話」,有些父母可能會覺得:「天哪!這孩子怎麼內心這麼陰暗啊?」「一個3歲小孩怎麼會說出這麼惡毒的話?」「這孩子真沒禮貌,家裡大人是怎麼教育的?」
還有些父母,在經歷「花樣被搞死」後,可能會玻璃心碎成渣,內心波濤洶湧,上演年度悲情大戲——「我天天這麼起早貪黑、沒日沒夜地照顧你,你這個沒良心的傢伙,怎麼會這麼狠心,竟然要詛咒我去死……」
其實,以上這些想法都是沒有必要的,為什麼呢?
因為孩子有這樣的表現,是由於他在經歷生長發展中的一個必然階段——髒語氣期。
一般來說,孩子在3歲以後會經歷髒語氣期。在這個時期,孩子會經常說一些比較「兇狠」的話,或者「髒話」,甚至會說出「你去死」這樣聽起來非常可怕的話。
但其實,孩子這樣的行為在這個時期是非常正常的。他只是在用一些非常狠的、有能量的語言,來探索這個世界。
很多父母遇到孩子這麼說話,會馬上批評、呵斥孩子,想去糾正他這樣的說話方式:
「你這個孩子怎麼能說這樣的話!你跟誰學的?以後絕對不能這樣說了……」
生怕晚糾正了一會兒,孩子這輩子就成了壞人。
然而,父母這樣強烈的反應,反而會加深這些詞語在孩子腦海裡的印象。同時,還會引發「禁果效應」,也就是越不讓孩子做的事,他就越要做。
結果就是,孩子說髒話的行為變得越來越嚴重。
那麼,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心理學上有一個應對方法,叫「消退」 ,指忽略這種行為,不去理會孩子,讓髒語氣期自然過渡。
當孩子說這些話的時候,周圍的人沒反應,他得不到回應,慢慢地等這個時期過去,也就不會再說了。
比如說早早經歷髒語氣期的時候,她的媽媽是這樣應對的。
像前面「場景一」,早早在家裡對她的媽媽和爸爸說「狠話」,他們都不做理會,她說她的,爸爸媽媽該幹嘛幹嘛。
像場景二和場景三,如果是在外面對別人說「狠話」,那就要採取一定措施了。
在那兩個場景中,電梯裡陌生人的感受和保潔阿姨的感受,肯定都要顧及,這是作為一個人最基本的教養。可是,又不能訓孩子,該如何兩全呢?
首先,會在第一時間趕緊向電梯裡的陌生人道歉,向保潔阿姨道歉。但是,不會去理孩子,在孩子面前就裝沒聽見,直接忽略她的行為。
但在和別人道歉時,是在用自己的行動給孩子做示範和引導。讓孩子明白,這樣所謂的「高能量」詞語在人群中是不受歡迎的,說出這樣的話是需要向別人道歉的。
事實證明,沒有多長時間,孩子的髒語氣期就過去了。
應對孩子的髒語氣期,有兩個建議:
1.孩子在家裡說狠話,父母直接裝沒聽見,不去做任何回應。
2.孩子在外面對別人說狠話,父母依然不理會孩子,但要當著孩子的面給對方道歉,以此讓孩子知道他說的那些話是不受歡迎的。
都說童言無忌,但在不同的場合,說什麼,怎樣說,還是要有個度的,孩子可能會因為正處於某個階段做不到位,那麼父母就需要加以引導和幫助,只要路徑對了,就會慢慢回歸到正軌上。
棕媽:
初中英語老師,10歲男孩媽媽;
讀書達人,每年閱讀書目200+;
電影狂人,每年貢獻票房2000+
(今年這個形勢,應該是不需要這麼多了);
心理學感興趣,小毛頭hold得住;
人類靈魂的小裁縫,擅長自黑的不辣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