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有迪士尼,東有吉卜力
相信大家對這兩家公司一定不會陌生,無論你是不是動漫迷,一定聽過它們的大名,其中迪士尼的風光這裡就不一一贅述了,精細到每一根毛髮的渲染技術,在行業內也是獨一無二的存在。當然劇情也同樣優秀。
不過在遙遠的東方,有這樣一家動畫工作室——吉卜力,其標誌性人物就是大家熟悉的白鬍子老爺爺宮崎駿了,從吉卜力工作室中,誕生了無數經典的動漫電影作品,像是《千與千尋》、《起風了》等等,每一部都是鼎鼎有名,這裡根本列舉不完。
劃時代的首部3D動畫橫空出世
對於宮崎駿或者吉卜力來說,其最大的特色除了出色的劇情和音樂外,2D的手繪畫面也是靈魂所在,而今宣布製作的這部《阿雅與魔女》,卻是拋棄了之前四十年的堅守,採用了3DCG製作,導演一職由其兒子宮崎吾朗擔任,而宮崎駿則擔任企劃。
此消息一時激起萬千波,自從之前宣布這個企劃後,就被眾人所議論,新作的劇照曝光後,似乎更是證實了議論的結果,那就是一個字「慘」,評論也多是圍繞廉價感十足和失去了特色。
直到發文前,我們終於得以窺見《阿雅與魔女》的廬山真面目,一部長達兩分鐘的預告片發布了,似乎是最後的驚豔也沒有發生,畢竟迪士尼珠玉在前,光靠只能看到畫面水平的預告片確實難以一戰,一些失望的觀眾也發出了「這個畫面挺有三年自學那味兒」的評論。
淺析吉卜力轉型的背後原因
相信大家看完上文中的截圖劇照,心裡說不失望是假的,不同於迪士尼那種精緻到毛髮的驚豔,只論畫面來說,《阿雅與魔女》像極了我們平時看到的國產3D動畫,一坨坨的頭髮似乎向我們展示了技術水平有限的隱藏含義。
為什麼拋棄了之前的優秀手繪傳統,轉而採用了並不算頂尖的3D技術,原因應該有很多,不過其中最有可能的就是吉卜力要擁抱時代,畢竟一成不變雖然穩妥,但是被淘汰也是在所難免,嘗試更多的可能性,也許會將吉卜力在世間存在的時間延長。
當然了,尋求改變是一方面,傳統手繪的效率問題也是制約著吉卜力工作室發展的一大原因,2010年的時候,吉卜力工作室的西岡純一宣傳部長還在表示「我想吉卜力工作室今後也將繼續製作2D電影」,而到了今天,轉投CG也許成了不錯的選擇。
吉卜力的精神不會被製作方式制約
其實早在數年前,74歲的宮崎駿就曾製作過一部短篇動畫《毛毛蟲波羅》,使用的就是CG技術,可見吉卜力這次製作《阿雅與魔女》是早有預謀。
說回《阿雅與魔女》,我們一直喜歡吉卜力或者說喜歡宮崎駿的作品,僅僅是因為畫風嗎?其實不然,宮老透過作品傳達給我們的精神才是這些作品成為經典的原因。雖然第一眼看上去並不驚豔的《阿雅與魔女》,讓很多人發出了失望的評論,其實未免有點本末倒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