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2 22: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不久前,2020年河北省「最美綠色家庭」活動揭曉。經過嚴格的初選、審定、公示等環節,最終確定50戶家庭獲評河北省「最美綠色家庭」,我市4戶入選。其中,王亞男家庭不僅獲評河北省「最美綠色家庭」,還入選京津冀「最美綠色家庭」。
淘米水澆花、洗菜水衝馬桶、舊毛巾擦桌子……「環境保護,人人有責。」對於王亞男一家來說,不僅僅是一個口號,多年來,勤儉節約、綠色出行、垃圾分類的綠色家風已植入家庭每一位成員的心裡。
一個綠色夢想
每個人心中都幻想著一個美麗的家,可四季覽花,可安放心靈。一處溫暖的家,勝過詩和遠方。
33歲的王亞男也曾憧憬過這樣的家,可現實卻與她開了個玩笑。家門口隔三差五就會堆起「小山」:一摞是廢舊紙張,另一摞是各種紙盒、硬紙板,旁邊還有一個桶,專門盛放玻璃瓶、塑料瓶。86平方米的房子裡,除了家具,還要擺放大大小小的桶,不同的桶盛放不同的垃圾;五顏六色的垃圾袋分布在家裡的各個角落……這樣的家即使有時凌亂,可在一家人心裡,也是最溫暖的地方。
幾年前,因為在社區工作經常處理上級布置的環保類事項,王亞男第一次對保護環境、節約資源有了清晰的認識。「中國人均水資源量僅為世界人均水平的25%。目前全國城市中有約三分之二缺水,約四分之一嚴重缺水,大氣汙染嚴重。雖然總體環境在改善,但生態赤字在逐漸擴大……」王亞男說。也是從那時起,她意識到環保這事說大是國家大事,可說小,又是每個人都可以身體力行的小事,比如循環用水、節約用電、給不同的垃圾分類。
王亞男的丈夫張宇是某機動車檢測有限公司的工程師,對於汽車尾氣的排放有著深刻的理解。於是,夫妻二人一拍即合,希望通過努力能夠實現心中的「綠色夢想」。
別樣家風助成長
王亞男喜歡養花,梔子花、吊蘭、多肉、幸福樹、茉莉……陽臺上一片綠意盎然。到了春天,花滿枝頭,不少左鄰右舍就會聞香而來,跟她討教養花心得。這時,她就會分享出自己的「秘籍」:「淘米水是個寶,養花少不了。」
王亞男家住新華區大化三區,家裡最多的就是大大小小的瓶和桶,一家人為了節約用水煞費苦心:淘米水和洗菜水等分類存放、區別對待;用淘米水可洗菜可澆花,既有利於去除蔬菜表面農藥又節水;孩子的洗澡水和洗完衣物的水用來拖地……如此一番再利用後,各種剩水還能派上用場,存起來再衝洗廁所。
不僅如此,每間屋子都有垃圾桶。「瓜果皮菜葉都在廚房的垃圾桶;打掃衛生產生的垃圾都在客廳的、衛生間的其他垃圾桶;用完的作業本、廢舊報紙等,孩子會扔進書房的可回收垃圾桶;在陽臺角落裡還有個有毒有害垃圾桶,過期的藥品、化妝品包裝瓶、廢舊電池都放那裡;還有一些可回收的瓶瓶罐罐、鞋盒包裝分類收集。」她說。在夫妻倆的薰染下,兒子張伽碩小小年紀已經樹立起了環境保護的意識。2015年,夫妻書寫列印了100份《保護環境倡議書》,帶著4歲的兒子來到獅城公園,邊發放邊宣傳。平日閒時,也會帶著兒子在小區裡做環保宣傳。
王亞男家住三樓,每天陪孩子上學、放學的路上,就和他一起清理樓道裡的小廣告,撿拾小區裡的塑料瓶。如今,兒子9歲,已經是個不折不扣的「環保達人」。每天上學、放學看到樓道裡的小廣告,他就隨手撕下來;樓道裡的紙屑,也隨手扔進垃圾桶;周末寫完作業,王亞男常帶著他拿起笤帚、簸箕和噴水壺一起清掃樓道,一邊清掃一邊噴水降塵。
為了讓孩子對垃圾分類有清晰的認識,王亞男特意買了一套垃圾箱玩具,平時沒事就和孩子一起玩。而且,每到孩子放假,王亞男就拉著他到工作的社區去當志願者,清理牆體廣告、撿拾垃圾。一顆綠色的種子就這樣悄無聲息地種在了孩子的心裏面。
愛社區如愛家
王亞男是母親,是「環保達人」,也是新華區志強路社區的黨支部書記。志強路社區是2018年成立的新社區,轄設8個小區、2700多住戶,「環保」二字時刻提醒著她繃緊這根弦。「平時,環保的宣傳活動沒少搞,但收效甚微。後來,我發現,從孩子身上下手,家長會更自覺地遵守規則。」於是,她聯合轄區內的幼兒園,組織了多次主題活動,孩子學會了,回家就會監督家長。
今年春天,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國,王亞男值守在崗位上3個月沒回家。一次入戶巡查,她發現小區前面有一處裸露的土地,風一刮,沙土漫天飛舞,直接飛入居民家中。於是,和工作人員馬上找來網罩,將它遮蓋。而這一幕,恰巧被樓上一戶居民看到,用手機拍下視頻發到了業主群裡,王亞男的工作也收穫了一片認可和點讚。轄區的居民也或多或少地受到感染,經常向她請教廢物利用的經驗。
「我從未想過憑一己之力去撬動整個地球,但如果我多做一點,子孫後代就會多受益一些。」王亞男希望,綠色環保的家風能在家人心中根深蒂固,通過他們這個小家來影響和帶動大家。
來源:滄州日報
原標題:《別樣家風助成長 一起看看這位新華人家裡的「環保經」》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