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色彩之美,一般人往往會想到繪畫作品。的確,五顏六色的畫作能給人帶來直觀的感受。對於色彩的運用,歷代畫家都有自己的心得體會,比如冷暖色調的對比,顏色如何敷染得鮮豔透亮。畫家們通過創作,總結出一系列使用色彩的理論。從此讓人們感受色彩之美的妙處。其實,色彩之美不是繪畫作品的專利,詩歌之中也有色彩之美,讓人馬上能夠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杜甫寫過一首《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數一數這兩句詩中有幾種顏色。黃色、綠色、白色和天青色,這四種顏色構成了春天的色彩,透過詩句仿佛看到了生機勃勃的春日時光。在顏色搭配上,以暖色為主,正好符合春的氣息。通過顏色,在詩中描繪出一捲動靜結合的花鳥畫。這就是詩歌中的色彩之美,可以讓人過目不忘,將詩意轉化為具體的畫面。
杜甫是詩聖,他激濁揚清,關心社稷百姓。這首偶爾為止的《絕句》讓人看到了一個偷得浮生半日閒的杜甫,看到了他心中的畫卷。杜甫之外,還有很多詩人喜歡通過顏色的對比,書寫濃烈的感情。你一定想不到吧,唐詩之中還有撞色之美。白居易寫過一首《憶江南》,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在撞色中,紅藍撞色最為常見。這樣的顏色不僅醒目而且還能和諧搭配,互補性很強。花紅豔,水藍藍,江南在白居易的眼中是一幅彩色的畫卷。宋詞中也有關於撞色的描寫,只不過這個撞色有點大膽。「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紅綠撞色,自然天成,其實也挺美好的。通過描寫撞色,帶給讀者直觀感受,讀詩的時候感受到作品的感染力。
杜甫是賦予詩歌色彩的高手,他還寫過「紅入桃花嫩,青歸柳葉新」、「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感受詩中的色彩就是感受詩人的情感。情感往往很難捕捉,看不見,摸不著,只能盡力去感受。通過色彩的語言表現力,能夠很快感受到作者的內心感受。這就是詩中色彩的妙處。
無論是撞色還是色彩對比,顯示出古人遣詞用字的能力。詩歌創作中講究鍊字,用最恰當的字精準地表達感情。這時如果運用一些表示色彩的字,那麼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拓展閱讀
幽遠寧靜,有畫味的好作品,陳少梅繪《山水故人莊》
研究詩歌美學與詩歌理論的著作——《隨園詩話》
國畫大師繪實景山水,錢松喦晚年作品《豐沙途中》
上承唐宋,下啟清代的散文家——歸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