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online 評測]AMD第三代線程撕裂者處理器已經如約而至,強悍的規格,與競品相比更加超值的價格,讓它成為各位骨灰玩家或者是工作室用戶的裝機首選,如果不是小編囊中羞澀,可能真的會買一塊回來打造一臺強勁的工作機用來剪視頻或者畫工程圖了(默默數了一下自己個位數的餘額)。
+
第三代線程撕裂者現在只有兩個型號:TR 3960X與TR 3970X,以核心數作為區分,所以大家不用糾結怎麼選擇,需要多少核按需選擇就沒什麼大問題了。但主板品牌多,型號細分詳細,怎麼選又是個問題。之前我們已經評測過華碩Z2E與技嘉TRX40 MASTER,今天就來看看微星TRX40陣營的最強板:Creator TRX40。
評測主角介紹——
本次評測主角:微星Creator TRX40
Creator是微星今年在Prestige設計師系列下建立的一個新型號,涵蓋了筆記本,一體機,主板等產品線,主要面向創作者、設計師等內容創作人群,之前微星也有類似的系列型號叫做Creation,名字差不多,在X570主板上也有對應產品 X570 Creation,可能是想改變產品印象而改名的吧。
新TRX40主板接口外觀與舊的一樣,但內部針腳定義不同,這裡列個表給你們看看什麼意思。
TRX40主板只能裝第三代線程撕裂者,X399也只能裝第一第二代線程撕裂者,互相不兼容。
首測TRX40主板時我們已經有提及過,TRX40晶片組其實跟X570師出同源,主板設計得更適合線程撕裂者處理器,能讓CPU的大量PCIe通道得到充分利用。
2
Creator TRX40簡析:更加低調
微星Creator TRX40簡析:外觀設計不再激進,用料強得起飛
微星首發的TRX40主板有三款:Creator TRX40,TRX40 PRO WiFi與TRX40 PRO 10G,這款Creator TRX40就是微星現在最高端的TRX40主板了,說實話小編還比較期待會不會有GODLIKE主板的出現,畢竟是「上帝喜歡」的主板嘛。
前面這裡會先對主板比較有講解意義的地方進行分析,其他靚仔圖就放到最後一頁給大家慢慢欣賞。
慣例先講主板最重要的供電部分,主板供電模塊為16相CPU供電+3相SOC供電,TDA21472 70A MOS管全家桶方案,非常強悍,英飛凌XDPE132G5C 16相 PWM控制器,這套供電方案拖現在最強的三代線撕TR 3970X應該是隨隨便便的事了。
不過在這套方案之上,其實還有一種更強的供電方案可選:Intersild的ISL99390B,單顆MOS可支持最大90A電流,Creator X299就使用了這種方案,在Creator TRX40上沒有使用,不知道是否出於主板設計而考慮?
板載4條全長PCIe插槽,兩條X16,兩條X8,可支持雙卡運行在滿速PCIe 4.0 X16狀態下,這應該可以說是TRX40主板的標配,但不排除有些品牌中低端型號會砍接口規格來縮小成本。
主板右側有設計M.2硬碟接口
雙面導熱貼設計,增大散熱面積
M.2接口比較新奇的設置在了內存條隔壁,畢竟主板為E-ATX設計,且CPU的接口較大,空間大了,也就有了更多的設計空間。M.2接口內的導熱貼變成了雙面,現在的大容量固態有部分是使用雙面NAND顆粒設計,雙面導熱貼能顧及到兩面的散熱。
MOS散熱引出的一條熱管通過內存槽隔壁直連至PCH散熱處,跟X570 ACE的設計一樣,能有效擴大散熱面積。
主板底部也有設置兩個M.2接口,同樣為雙面導熱設計,一個為M.2 22110全長接口,一個為M.2 2280,可以兼容市面上所有M.2接口的固態了。
雖然大家一眼看下去,主板總計就3個M.2接口,但微星為它配備了M.2 XPANDER-AERO擴展卡,直接提供多4個M.2 Gen4接口,總計就是7個M.2接口,擴展性爆棚。
背部接口非常齊全,Intel AX200無線網卡提供Wi-Fi 6支持,6個USB 3.2 Gen 1接口,三個USB 3.2 Gen 2接口(10Gbps),還有一個由ASMedia 3242控制晶片提供的USB 3.2 Gen 2x2接口,速度高達20Gbps。
網卡除了一個普通千兆,還有一個10Gbps(萬兆)網卡,現在民用的網際網路寬帶速度還沒有這麼高,這個萬兆網口就比較適合工作室搭內網傳輸數據。
主板的特性介紹就到這裡了,下面當然少不了對主板的性能測試,這裡就用上現在最強的三代線撕TR 3970X來測試它的極限,看看它會有怎樣的性能表現。
測試平臺說明:
3D遊戲性能測試:
3DMark Time Spy Extreme
磁碟讀寫測試:
AS SSD Benchmark 1.6
性能測試結果:
測試結果如上,見到TR 3970X的性能我已經不能用震驚來形容了,CPU-Z能跑到兩萬分,應該是這輩子第一次見到這麼高的分數了。
而TSE的分數有點讓人困惑,之前了解到的消息是TSE可以支持最高至64核128線程的處理器,但這裡跑分並沒有拉開2990WX多少。我們打開了MSI Afterburner來查看了一下TSE在跑CPU項目時的核心佔用情況就發現了問題:
很明顯,在跑測試時,TR 3970X的佔用並沒有吃滿,只用到了60%,測試了一遍發現3DMark所有項目裡的CPU測試項目基本都不能吃滿CPU,這個就有待之後再研究了。
滿載溫度測試:
我們使用Prime 95的Smart FFT項目來讓CPU滿載,主板BIOS解鎖PBO來烤機10分鐘測試主板供電溫度峰值,最高溫為95.7°C,CPU頻率維持在3.7GHz,說實話能壓住這麼強的CPU供電溫度還不破百,供電模組的能力已經值得認可。
主板PCH發熱我們使用HDTune Pro軟體不斷對影馳HOF Pro硬碟進行讀寫測試讓PCH晶片負載,最終測出的最高溫度只有48.8°C(圖中中心點處溫度),且小風扇由於溫度未達到開啟閾值,動都不動,Zero Froze技術的溫控效果不錯。看來不插多幾個SSD是無法讓這塊PCH滿負載了。
4
PConline評測室總結:Creator TRX40可能只是微星TRX40系列的前菜
寫完評測,小編深刻的感覺到現在TRX40系列與三代線撕對很多普通用戶來說只是一樣為了「圖一樂」的玩意,買不起,看戲就好了。所以,三代線撕更多的是一個象徵性產品:一個象徵AMD有技術儲備的標誌。
一般人買主流平臺的硬體就可以舒服用了,小編比較愛打遊戲,雙十一咬咬牙入了一套9700K+Z390 ACE 超5GHz自用,玩遊戲挺香的,平時寫稿剪視頻也夠用,對廣大遊戲發燒友來說應該算是畢業裝備了。
TRX40+三代線撕會更加適合專業領域工作用途的用戶,AI計算、創作者領域這些都能很好發揮它的價值。
講回這張Creator TRX40主板,在很多地方它都屬於一塊用料設計「上乘」的主板,16相70A供電,豐富的擴展接口,各種高速互聯的I/O接口,這些地方都無可挑剔。
美中不足的地方應該就是供電模塊的溫度了,雖然我們測試的情況比較極端,壓制目前最強的TR 3970X雖然溫度未破百,但也比較接近100°C了,如果要上未來即將推出的TR 3990X不知道又會是怎樣的一種景象。
不過各位吃瓜群眾應該會更加期待TRX40 GODLIKE,如果有機會出,可能就會用上更加強勁的供電模組了。
5
最後附上主板帥照圖賞——
微星Creator TRX40
主板左側散熱模塊有水晶狀的透光設計,整張主板也就只有這裡有燈效了,論燈效來說這張主板的外觀設計是比較低調的。
頂部16相供電模塊散熱片,採用了微星自家的鰭式散熱片設計,散熱面積更大。
頂部散熱片引出的熱管
主板有一條一體式設計的導熱管,從左側的散熱模塊→頂部CPU供電散熱模塊→PCH散熱模塊,構建出一個大散熱面積的散熱系統。
CPU供電為8+8PIN,很多電源都能適配該主板。
音頻模塊,使用了金屬散熱片作為散熱措施,音效卡為瑞昱(螃蟹)的ALC1220,算是比較常見的高端板載音效卡了。
主板PCH風扇為裸露的設計,擁有Zero Froze技術,就是大家熟知的溫控智能啟停功能。
線程撕裂者是真的大
sTRX4接口與CPU合影
背面,這張主板並沒有設計背板,單手拿主板可能會被背後的針腳扎到手。
主板擴展接口,前面已經說了背部的,這裡來看看主板上的擴展口,6個SATA,雙USB 3.0與一個前置Type C擴展接口,比較豐富。
高端板的開關機按鈕自然少不了,但一鍵超頻旋鈕並沒有見到,線程撕裂者這玩意一般人也不會用來超頻吧。除此之外,DEBUG糾錯燈也是必備的東西,在開機進入系統後還會顯示當前CPU核心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