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個星期,Intel推出了全新的10代Core處理器,把使用了多年的LGA 1151接口改成了LGA 1200,提升了針腳的數量。隨之而來的還有新的400系列主板,其中就包括伴隨10代Core處理器一同解禁的旗艦級的Z490、規格不低的H470、主流級別的B460以及入門級別的H410。
首發打頭炮的Z490主板規格確實強大,而同樣強大的還有其價格。加上並不是所有人都需要用到Z490來超頻,因此有不少人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價格更具親和力的B460主板上。
現在,千呼萬喚的B460主板終於來了,首先登場的,是筆者手中的這塊微星MAG B460M MORTAR。
Intel 400系列主板晶片組介紹
10代Core處理器給人最直觀的變化,就是觸點增加了49個,也使得其接口從LGA 1151改至LGA 1200,主板自然也得跟著換。
預覽
那主板這新增的49個針腳是用來幹嘛的呢?除了有部分是用來應對新一代處理器增大了的供電需求外,還有就是用於PCH與拓寬了的DMI總線之間的傳輸。
除了針腳增多了之外,400系列主板和上一代的300系列主板還有一些不同的地方,但是這些改變都是比較細微的,具體的有晶片組為2.5G有線網卡新增了一條專用通道以及無線網卡控制器從Wi-Fi 5升級成了Wi-Fi 6。
至於其他規格則是基本上沒有改變,不論是Z490還是H470都是與前代的一樣,不過這次B460卻是得到了一點愛,PCI-E通道的數量從12條提升到了16條,這應該就是通過取消掉對USB 3.2 Gen 2的支持換來的。
這個改變的一個好處就是增加了彈性,對於主流級別的B460主板來說,這樣的改變是受歡迎的,因為這個級別的主板普通都是各樣屬性都是剛剛好的,接口剛剛好夠用,插槽也是剛剛好,但萬一玩家有多一點點的需求的話,那麼就會受到很大限制。
舉例說,原來B360隻有兩條M.2插槽,玩家想多插一個M.2 SSD也不行,因為PCI-E通道不夠。而在B460之下,玩家如果想多上一個M.2 SSD的話可以從PCI-E ×4插槽裡橋接一個轉接卡來上M.2 SSD。
預覽
另外400系列主板特別是Z490的供電VRM規模比起Z390普遍都要強點,這是因為處理器的TDP增加了,對主板的供電要求也提高了,特別是在超頻的時候。
至於不能超頻的主板如B460,雖然說以主流的6+1相來說應付新一代Core i9問題也不大,不過增加相數也有助於降低每一相供電的發熱,讓VRM部分熱量分布更平均,因此B460上也有可能會有供電相數方面的提升,就例如今天的主角微星MAG B460M MORTAR一樣。
主板規格
預覽
說起MORTAR這個系列的主板應該可以算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原先的ARSENAL 軍火庫系列後來改名為MAG,也就是現在的名字。不過無論如何,MORTAR主板一向都以極具競爭力的價格以及合理的配置著稱,這次MAG B460M MORTAR也是一樣。
預覽
微星MAG B460M MORTAR主板就如其名字所示,是一塊標準的MATX主板。從外觀上來說它與上代B360M是很相似的,不過最大變化就是加強了的供電、更大面積的供電VRM散熱片以及預裝的I/O擋板。
內存
微星MAG B460M MORTAR主板擁有雙通道共4條內存插槽,每條插槽可以支持最高32GB的DDR4內存,最大總容量可以去到128GB。由於是B460晶片組,因此在使用Core i7或者i9處理器時內存最高頻率為2933 MHz,而在使用Core i5處理器時則為2666 MHz。這個數量對於一般主流玩家來說是絕對夠用的。
PCI-E接口
微星MAG B460M MORTAR主板有1條PCI-E 3.0 ×16插槽、1條PCI-E 3.0 ×1插槽以及PCI-E 3.0 ×4插槽,其中,×1和×4的PCI-E通道是由PCH提供的。
細心的朋友可能已經發現,這塊主板比起上一代的少了一條PCI-E 3.0 ×1插槽,不過這對於日常使用來說基本不會有影響,因為第一條PCI-E插槽插上了雙槽顯卡後就已經把底下的地方擋住了,所以取消掉其實也沒多大影響。
最底下那條PCIE 3.0 ×4插槽可以說是B460M比B360M最優勝的地方,因為現在玩家可以在兩個M.2插槽都已經佔用的情況下,用這條插槽來橋接多一個M.2 SSD,或者直接插一個PCIE SSD。而在B360M上面,由於只有12條PCIE通道,因此這是不可能的。
另外一點是微星MAG B460M MORTAR其實是已經PCI-E 4.0 Ready的,意味著如果下一代的Core處理器是支持PCI-E 4.0的話,那麼主板也可以啟用PCI-E 4.0來配合。
存儲接口
說起M.2接口,微星MAG B460M MORTAR主板擁有兩個尺寸為2280的M.2接口,接近CPU的那條還帶一個M.2散熱片用於為SSD散熱。如果玩家覺得不夠的話還可以用PCI-E 3.0 × 4插槽來擴展。總之,多出來4條PCI-E通道可以給玩家更大的彈性。
主板上有6個SATA 6Gbps接口,次序從右下角的1及右上角的2至左上角的6。
前置接口
微星MAG B460M MORTAR主板上可以支持前置1個USB 3.2 Gen 2×2 Type-C接口、2個USB 3.2 Gen 1接口以及4個USB 2.0接口。
對於主流玩家來說,這個接口數量其實是基本上足夠的了,反而是機箱上未必有這麼多接口可供連接。
後置I/O接口
來到了後置的I/O接口,背板I/O上擁有1個PS/2接口、2個USB 2.0接口、1個DisplayPort以及HDMI視頻輸出接口、1個USB 3.2 Gen 2×2 Type-C接口、3個USB 3.2 Gen 1接口、1個2.5G網線接口、一個光纖S/PDIF輸出口以及5個3.5mm的音頻接口。
可以看到微星MAG B460M MORTAR主板是已經有一塊擋板的,因此玩家不必擔心會忘記裝擋板。不過這塊擋板並不是像一般的一體式擋板那樣有個大包圍的,而是與供電VRM的散熱塊依靠一個螺絲連接在一起的,也算是一個另類的擋板放置方式。
與上代B360M相比,B460M把原生的USB 3.2 Gen 2接口支持砍掉換成多4條PCI-E 通道,因此在背部I/O上也沒有USB 3.2 Gen 2的接口。這使得微星MAG B460M MORTAR在接口上面會顯得有點單薄。
主板上面有一個為WiFi預留的空位,因為筆者手上的這塊微星MAG B460M MORTAR是不帶WiFi的版本。如果玩家需要用WiFi的話,可以購買有WiFi的版本,或者再次地,從PCI-E插槽中擴展出來,再或者買外置的WiFi網卡。
至於有線網卡方面,微星MAG B460M MORTAR用的是Realtek 8125B 2.5G有線網卡。
主板拆解
作為主流級別的B460主板,微星MAG B460M MORTAR只有在重要的地方有散熱片,因此要拆解是非常容易的,只需要把供電VRM部分、第一條M.2 SSD插槽以及PCH晶片上的散熱片拆下來就完全了拆解。
預覽
預覽
主板散熱設計
微星MAG B460M MORTAR總共有3個部分的散熱片,分別是供電VRM上面有2塊、第一條M.2 SSD有1塊以及PCH晶片上也有一塊。
預覽
供電VRM部分的散熱片設計與上代差不多,不過散熱面積要大一點,特別是處理器左邊的那一塊散熱塊,因為需要為I/O擋板提供支撐,所以幾乎把整個I/O區域都覆蓋住了。不得不說這塊散熱片還是有點份量的。
至於頂端的供電VRM散熱片則相對較小,但是也是足夠的了。
第一條M.2插槽由一塊散熱片所覆蓋,尺寸重量可以說是中規中矩,對於M.2 SSD散熱可以起到一些作用。
最後就是PCH晶片的散熱片。這塊散熱片較上一代的大了不少,意味著B460 PCH晶片的發熱量增大了,但是仍然在可以被輕鬆壓制著的範圍內。
等效12+1相供電
微星MAG B460M MORTAR主板的供電VRM部分是最有趣的。一般來說,B460這個級別的主板因為不能超頻以及定位的關係,因此其供電一般都是6+1相左右。
而這塊主板就厲害了,總共是有13組mosFET,也就是12+1相供電,前面的12相是以6相供電透過倍相器來達到的等效12相。每相mosFET以各一個上下橋組成,不過最後+1那1相是一上二下的。
官方對於微星MAG B460M MORTAR主板的供電宣傳是12+1+1相。可能會有人不知道後面的+1+1相指的是什麼,其實它們指的分別是核顯供電及內存控制器供電。上圖展示的是12+1相,也就是處理器供電以及核顯供電的規格。
上橋是用了Sinopower大中55A的SM4337NSKP,而下橋則是用80A的SM4503NHKP。VRM PWM主控則是來自Richtek立錡,可最多控制6+2相的RT3609BE。
這樣的供電規模對於B460主板來說已經算是非常可以了,還要知道微星MAG B460M MORTAR只是一塊MATX主板。
而正如文章開頭所說,更多的供電相數可以讓每相的mosFET溫度降低,再加上增大了散熱面積的散熱片,相信微星MAG B460M MORTAR的供電VRM部分溫度也不會很高。
另一點有趣的是,微星MAG B460M MORTAR主板是用8P處理器供電,其實這代B460主板全部都是用的8P供電,最主要是因為10代Core處理器的功耗增加不少。
風扇水泵接口
MATX主板與ATX主板其中一個差別就是其主板上各種接口特別是風扇的數量也會有所減少。微星MAG B460M MORTAR固然也不例外,整塊主板有3個風扇及水泵接口,分別是位於主板左上方,緊鄰的CPU風扇以及水泵接口,以及在3.5mm音頻接口後邊的系列風扇接口。水泵接口一般相比起風扇接口有轉速和供電上會略微不同,前者一般都是默認全速運行並且在供電上會作加強,通常為2A。
這個數量的風扇水泵接口可以說是非常簡潔了,如果是機箱風扇較多的玩家可能需要用多於一個集線器來接駁。
主板BIOS介紹
微星MAG B460M MORTAR主板的BIOS沿用了微星一貫的風格,擁有簡易以及進階兩個模式。
預覽
在進入BIOS後的第一個界面可以看到處理器目前的頻率、電壓、溫度、內存容量及電壓、主板溫度等的部分數值。在這個模式下還可以看到內存XMP頻率、風扇轉速等。
對於主流玩家來說這個界面其實也已經足夠使用了,不過如果還是想深入一點的話也可以按F7進入進階模式。
功耗測試
接下來筆者會進行功耗測試。目前絕大部分主板都只通過CPU供電接口為CPU進行供電,因此CPU供電輸入的功率變化基本上就是CPU功耗變化所引起的,監測該接口的功率就可以直接反應CPU功耗的高低。
此外必須說明的是,目前我們以專門的測試儀器測量的是主板上CPU供電接口的輸入功率,並非直接的CPU供電功率,因此從該理論上來說應該是略高於CPU的實際供電功率,而且會因為每塊主板的不同而產生變化。但是這個測試數據仍然有較高的參考價值,因為電源實際上是對主板進行供電而非直接對CPU進行供電,因此對於電源的選擇來說,直接測試CPU供電接口的供電功率更有實際意義。
考慮到微星MAG B460M MORTAR的主流級定位,這次筆者以一顆Core i5-10400來測試功耗。
預覽
預覽
在桌面待機時,Core i5-10400的輸入功耗為平均11.3W,這時的平臺功耗為47W左右。而在以FPU壓力測試時,處理器的輸入功耗為81W,而平臺功耗則是118W,差距與待機時接近。
你想要的它都有
相信在千元以下級別的B460主板內,微星MAG B460M MORTAR會是一塊非常有競爭力的主板,無愧於其MORTAR迫擊炮的名聲。
它那等效12+1相的供電,這在B開頭的主流主板內可以說是比較少見的,這樣的規模甚至和一些Z490主板都差不多,當然Z490的用料會更好就是了。但是從純粹的供電相數來說,微星MAG B460M MORTAR主板可以算是非常不錯了。
再者是微星MAG B460M MORTAR在各方面都非常均衡,夠用的I/O接口以及充足的存儲位置是筆者較為欣賞的。不過這並不代表它沒有改善的空間,風扇接口的缺少是最為明顯的例子,如果在主板右邊也加上一個系統風扇接口就會好很多。
目前微星MAG B460M MORTAR的售價為899元,不足千元可以擁有等效12+1相供電是很有吸引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