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儒主義者在中國是如何被汙名化的

2021-01-07 界面新聞

現在說某人是一個犬儒主義者好像不太會招人待見。比如最近網上一直比較火爆的詩配畫的老樹,你說他灑脫不羈大家都會很認同,你說他犬儒主義大家肯定會覺得你對他羨慕嫉妒恨,其實就犬儒主義的兩大關鍵要素即憤世嫉俗和玩世不恭而言,那老樹絕對是不折不扣的犬儒主義者。

當年憤世嫉俗或玩世不恭是逼格多麼高的一種高蹈的存在方式,提升到主義的份兒上好像一點也不彆扭。讓亞歷山大大帝不要擋著他曬太陽的狄奧根尼被視為犬儒主義的鼻祖,他簡直就是現代版的老樹,其言行的潛臺詞就是悠悠萬事,唯有曬太陽為大,其他破事管他個娘。

問題可能出在犬儒主義在當下的中國變了味兒,以至於用它來形容一個具體的人時,那感覺相當負面。一個可能的答案或許是因為大家現在集體犬儒,而當整個社會都瀰漫著犬儒主義的時候,其負面效應便開始成倍放大,此時做一個或被當做一個犬儒主義者,非但沒有特立獨行的優越感,反而有一種代大家受過的感覺。比如當我們說一個人比較挑剔時,我們很可能在誇他有好品味,而當我們說某個社會是一個挑剔的社會時,那跟直接罵某國人民比較勢利和刻薄一個意思。

當我們都犬儒時,那些疊加起來的憤世嫉俗和玩世不恭就變成了一種可怕的氣息,犬儒主義者也就隨之被汙名化了。作為一種集體無意識或集體下意識,犬儒主義意味著徹頭徹尾的虛無主義與解構主義,人們帶著懷疑主義的有色偏光鏡來扭曲性過濾一切場景,消解一切建設性的可能。

比如人們最近不僅不再相信寒門還可以出貴子,而且還變本加厲地懷疑那些寒門之子要麼是偽寒門,要麼入贅了豪門,要麼俯身權貴,總之,上進之途中肯定走了攀龍附鳳的捷徑或歪路。比如人們開始懷疑一切的併購背後都有著看不見的翻雲覆雨手,那些檯面上的人物要麼是白手套,要麼是虛張聲勢的棋子。比如人們看著袞袞諸公義正詞嚴的宣講時,總是下意識地認為他們心口不一,在表演作秀,並且神經質地想像他們會在哪個周五成為新聞頭條。

當人們見到太多神話的隕落,太多出人意表的結局,太多事後被挖掘的內幕,太多言辭的泡沫,太多被粉飾的莊嚴,太多華美袍子裡的蝨子時,似乎只能選擇默默背誦北島的《我不相信》來稍事喘息,來撫平自己理想的額頭上的包,而那首詩確乎是一代犬儒主義者的宣言。

當少數人是平步青雲的土豪,而大多數人註定是土鱉時,當少數人是天潢貴胄的赤豪,而大多數人相對而言幾乎就是赤貧時,當少數人輕而易舉就擁有萬千粉絲,而大多數人只能註定當屌絲時,一個犬儒主義的時代基本上就得以養成了。

換言之,當一個社會的精英階層率先選擇放棄操守玩世不恭時,整個社會便會在犬儒主義的道路上加速狂奔。總之,我們實質上都變成了某種程度的犬儒主義者,雖然我們特別不願意被貼上這樣的標籤。

種種不公不義以及面對它們時的無能為力無疑會導致犬儒主義,但更可怕的是故事並沒有到此結束,犬儒主義離冷酷無情往往只有一步之遙:我們認為所有醫療事故都是因為醫生心懷惡意,我們認為所有的交通事故都是因為警察玩忽職守,我們認為所有的財力短缺都是因為官員貪瀆無能,我們認為所有的教育難題都是因為學校急功近利......。

當所有日常秩序的正當性都被犬儒主義消解的時候,每個人其實都變成了每個人的敵人。

除非有一天我們重新找回直面問題並迎頭而上將其解決的勇氣和共識之時。

相關焦點

  • 犬儒主義者——哲學的狗
    犬儒主義者接受貧窮和紀律——身體上和精神上。他們在追求美德的過程中蔑視舒適的信仰和社會習俗。憤世嫉俗者證明,幸福可以在你最意想不到的地方找到。今天做一個「憤世嫉俗的人」會讓你看到別人最壞的一面。犬儒主義的現代貶義源於羅馬諷刺作家盧西恩,他批評那些虛偽的犬儒主義者——那些利用哲學的生活方式來獲得免費的食物和住所的人。
  • 犬儒主義者、現實主義者和理想主義者的區別
    1犬儒主義者《蘭亭序》裡有句話,叫「放浪形骸」,用來形容犬儒主義最合適不過,這類人認為世界是無法改變的,所以主張放飛自我,本質是以消極來抵抗,應對周遭所發生的一切。放浪形骸只是他們的表現,最著名的有兩位犬儒主義者夫妻,在廣場上脫光衣服XXOO,心中無榮無恥。
  • 外交部評蓬佩奧繼續汙名化中國:不要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新華社北京3月26日電(記者馬卓言)針對美國務卿蓬佩奧再次將新冠病毒稱為「武漢病毒」,外交部發言人耿爽26日表示,中方對蓬佩奧上述言行予以強烈譴責,奉勸這個美國政客不要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否則,只會進一步暴露他的虛偽和不良用心,進一步激起中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的憤慨和反對
  • 《自然》雜誌網站發表社論呼籲:「必須竭盡所能避免和減少汙名化」
    自疫情出現以來,大量美歐媒體、專家學者都認為,汙名化做法沒有任何科學依據,只會助長排外與種族主義、阻礙國際抗疫合作。在術語方面,專家的意見很明確:「我們必須竭盡所能避免和減少汙名化;不要把新冠病毒和特定人群或地方相提並論;病毒不會歧視——我們所有人都有風險。」《自然》雜誌還承認,曾在世衛組織為新冠病毒提供正式命名前,錯誤地將新冠病毒與武漢和中國直接關聯在一起。對此,《自然》雜誌表示:「我們當初的做法確實有誤,我們願為此承擔責任並道歉。」
  • 為什麼健身教練會被汙名化?
    這就是健身教練被汙名化的現狀。教練的外在不遜於空乘,需求上是廚師的另一個很好補充,大俱樂部的私教課500元/小時,諮詢費甚至趕超律師。但提到健身教練,職業形象一言難盡。健身房在中國生根發芽20年,就是一部20年的漸進的汙名化史。
  • 《自然》雜誌中英雙語「道歉三連」 反對汙名化呼聲已成主流
    世衛組織在提出這個命名的時候,委婉地提醒了曾經在新聞報導中錯誤地將新冠病毒與武漢和中國關聯在一起的人和組織,這其中包括了《自然》雜誌。我們當初的做法確實有誤,我們願為此承擔責任並道歉。"美國總統唐納·川普一再將新冠病毒與中國關聯在一起,巴西總統博索納羅之子、巴西眾議員愛德華多也稱新冠病毒是「中國的錯」;此外,包括英國在內有些國家的少數政客,也說中國應為此負責。「執意將一種病毒及其所致疾病與某個地方關聯在一起,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需要立即停止。」
  • 德媒「政治化」「汙名化」中國抗疫成果 中國駐德國使館5度發聲駁斥
    原標題:德國媒體「政治化」「汙名化」中國抗疫成果 我使館怒斥  近日,德國部分媒體發表針對中國的有關新冠疫情的拙劣報導。我駐德使館數度發聲,表達強烈不滿和憤慨,怒斥這些做法只會加深成見、煽動仇恨。1月11日,中國疾控中心就公開了新冠病毒全基因組序列,同全球共享數據。1月20日,中國根據可靠流行病學研究證實了新冠病毒人際傳播。1月24日,中國關閉離漢通道,並在全國採取了一些列空前全面、嚴格、徹底的措施。  《圖片報》不僅罔顧中國抗疫事實,而且還列出了一張疫情造成損失的索賠清單,顯得尤為可笑。
  • 每經15點丨王毅:中方堅決反對將中國抗疫汙名化行徑;中醫藥抗疫...
    2丨王毅:中方堅決反對將中國抗疫汙名化行徑3月18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分別同俄羅斯外長、印尼統籌部長、荷蘭外交大臣、新加坡外長通電話。王毅強調,病毒沒有國界,是人類的共同敵人,國際社會應攜手共抗疫情。中國從一開始就本著公開透明態度,向國際社會分享病毒基因序列,積極開展國際合作。
  • 社會性死亡、睿智………這些詞怎麼就被汙名化了
    詞語汙名化背後的溝通困境社會性死亡一詞原本的含義是人離世後被遺忘,而後又被引申為在公眾面前丟臉,尷尬到生不如死,和「公開處刑」一詞語義相近。在豆瓣、微博等各大社交媒體上,「社會性死亡」都算的上是一個高頻詞彙,豆瓣的社會性死亡小組入組人數已經達到了 23.6 萬人,這還是嚴格限制人員進組的結果。
  • 社會性死亡、睿智…...這些詞怎麼就被「汙名化」了
    詞語的汙名化,在網際網路的影響下,悄然造出了一道鴻溝,對於詞語的不同認知,讓交流溝通更為困難。二、有人改詞,有人冷思考有人造詞、改詞,就一定有人科普或思考詞語背後的含義,事物的多面性在詞語汙名化這件事上展漏無疑。
  • 世界頂級學術期刊知錯就改,連續三天向中國道歉,帶頭抵制汙名化
    據參考消息4月11日報導,近日英國《自然》雜誌連發三文,為曾經的不當言論向中國道歉,並表示病毒之下沒人是孤島,號召抵制汙名化。截至目前,中國馳援了全球100多個國家,不僅送去大批物資,更有精銳專家團隊出生入死,深入各國疫情的「重災區」。
  • Stigmatizing Labels:不要讓網絡成為汙名化的樂土|OPINION
    顯然,汙名化他人就是其中之一。他指出,「汙名化」即一個群體將人性的低劣強加在另一個群體之上並加以維持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處於強勢且不具汙名的一方最常採用的一種策略即「貼標籤」。The tags almost revolved around everyone.
  • 同性戀被愛滋病「汙名化」? 避而不談才是大問題!
    打開某問答社區,搜索「愛滋病」,點讚最高的一個問題是「同性戀是否被愛滋病「汙名化」?提問者在問題描述裡寫道:「現在媒體幾乎每次說到愛滋病就會提到同性傳播渠道呈快速上升趨勢,幾乎快要把同性戀等同於愛滋病。」為此,健康界對社會學家李銀河進行採訪,她的觀點或許能解開這個謎底。
  • 香港特區政府:對美國政府持續汙名化、妖魔化中國正當行使權利和...
    新華社香港5月30日電就美方於北京時間30日凌晨所作的聲明及美國國務院近日的言論,香港特區政府發言人30日作出回應表示,中國有正當權利和義務在香港特區內維護國家安全,讓香港社會從自去年開始不斷升級的暴力和恐怖主義威脅中恢復安定。
  • 「名媛」汙名化後,請問我們女性最後還有什麼東西是跟我們是正面...
    是汙名化。 什麼是汙名化?為什麼這些詞變成了汙名化? 第一, 放大個別特徵,把其負面化。 第二, 格式化到對應群體。 第三, 將特徵對應到個人身上。
  • 霹靂布袋戲員工發表新冠病毒汙名化言論
    首先霹靂布袋戲僅僅是指霹靂公司推出的布袋戲劇集,不能代表整個中國的布袋戲文化,這點是要先明確的。所以,霹靂布袋戲得分成兩個詞來看,「霹靂」指的是臺灣省的霹靂國際多媒體公司,而布袋戲又稱布袋木偶戲、手操傀儡戲、手袋傀儡戲,起源於福建地區,是我國傳統的民間戲曲表演之一。
  • 中央統戰部新聞發言人就美國某些政客汙名化統一戰線發表談話
    新華社北京12月25日電近日,針對近期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等宣布對中方統戰部官員實施籤證制裁,發表系列指責中國利用「統戰」對外國實施「滲透」等汙名化統一戰線的言論
  • 川普汙名化中國幾個月 我們該這樣抵制種族歧視!
    稿件中的「新冠病毒」被劃掉,手寫改成了「中國的病毒」(Chinese Virus) 。CNN說,隨著美國新冠病毒感染人數的與日俱增,川普開始改變調門,想把中國當成「替罪羊」。△媒體拍到川普講話稿中「新冠病毒」被手動改為「中國病毒」  其實這並不是他第一次拋出「中國人病毒」或者說「中國的病毒」(Chinese Virus)這個說法。
  • 這家世界頂級學術刊物,為何連續三天向中國道歉?
    這篇題為《停止新冠病毒的汙名化》的文章開宗明義地指出,世界衛生組織2月將新冠病毒引起的疾病命名為「COVID-19」時,曾委婉地提醒在新聞報導中錯誤地將新冠病毒與武漢和中國關聯在一起的人和組織。而其中就「包括《自然》雜誌」。「我們當初的做法確實有誤,我們願為此承擔責任並道歉。」文內這樣寫道。
  • 公知被汙名化,誰在害怕公知,誰不需要公知
    任何鬥爭,都喜歡首先樹立一個對立面,然後窮盡力量,汙名化這個對手。至於,是不是符合常識,是不是符合常理,是沒有人願意去認真討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