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媛」汙名化後,請問我們女性最後還有什麼東西是跟我們是正面...

2020-12-21 騰訊網

最近,上海「名媛」好像很火,但比較可怕的是什麼,是「我來火上澆油一把」。

剛開始在手機上刷到關於此事件的「母胎」文章時,就隨意瀏覽了一下,並沒有特別刺激我。

但到晚一點,周圍全是關於「上海名媛」的聲音,鋪天蓋地,基本都是調侃、諷刺甚至帶有一點酸味。

我當時就納悶了,怎麼這些女孩子就變成十惡不赦的罪人了,到處都在口誅筆伐,難道是有什麼內情,做了什麼「傷天害理」的事?

於是,我又拿起手機在網絡上仔細了解了一下所能看到的「實情」,想看看大家說的頭頭是道的事情的「意義」究竟有多大。

500元進一個名媛群聽上去很靠譜?這是現實生活中經常發生的事件?

一篇「潛伏特工文」,上海名媛乃至所有名媛們都被「死」了。

上海的名媛真的是這樣子的嗎?真有這樣的群嗎?

看了看吃瓜群眾的評論,發現還是有很多人以為,這真的是一個很普遍地現象。

上海,女性,相對有錢的女性,這三個標籤不就是和前一陣子才掀起一番全民討論狂潮的電視劇——《三十二已》裡面的拿著愛馬仕包包的富豪太太團的宣傳形象如出一轍。

現在對於這些女性群體其實是有一些特別奇怪的想像,甚至在往汙名化的方向發展。

像這些極端的,以一個愛馬仕包包為榮的群體,存不存在?像這種「名媛群」有沒有?

既然在我們的視野裡出現了,那這個事物就是存在的。

那是普遍現象嗎?並不是。而且很少。

但比較可怕的是什麼?是汙名化。

什麼是汙名化?為什麼這些詞變成了汙名化?

第一, 放大個別特徵,把其負面化。

第二, 格式化到對應群體。

第三, 將特徵對應到個人身上。

把某些非常小眾的一個群體的人的一些特點或者行為,把它首先變成負面的,即使它是中性的。然後把這些負面的群體,格式化到所有的群體,比如說,所有的上海相對有錢的女性

最後格式化以後還告訴你,如果你是類似處在這個階層,你也一定擁有這些特徵。

這是汙名化的三個階段,也是歧視產生的第一步的基礎。

這種拼團行為又有什麼問題呢?

她們有享受生活的權利。

首先,她們有審美觀,知道哪些生活是好的,去享受生活,這不就是我們社會發展的意義嗎?

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我們喜歡去享受一些好的東西,這個有什麼問題嗎?

其次,她們有智慧財產權意識,沒買假貨,尊重智慧財產權,沒有買假的,她們用了性價比非常高的一種方式去分享。

我們看慣了鏡子裡的「鬼」,認為那就是自己,卻轉身拿起匕首刺向正在打碎鏡面的人。

最後,她們的行為沒有傷害自己、別人,她們也沒有進行裸貸,或者借錢,亦或騙別人的錢。

她們用的是一種非常精打細算的,既能滿足自己的一些小小的虛榮,滿足去見識這個世界的想法。同時,又使得在自己的經濟可控範圍之內。

這些女孩難道不是很有想法,很有經濟頭腦嗎?不是挺可愛的嗎?

雖然有時候的的確確,會比較虛榮。

但是年輕的時候,誰沒有點虛榮心呢?

這也很正常,人性有時候就是這麼真實。

我並沒有覺得她們很糟糕,甚至非常非常糟糕,還沒有值得去嘲諷、去鄙視的地步。

這些女孩一不偷二不搶,自己用自己有限的資金,讓自己過一個更光鮮的生活,有什麼不好的?

有的時候作為一些行為來講,如果它真的沒有損害到他人,我覺得我們要保持相對的寬容之心。

它既然沒有損害,何必把它變成一個特別負面的形象呢?

我們去譏笑,把它變成負面的,然後給她冠一個頭銜——「上海名媛群」,告訴所有人上海很多的女性都是這個樣子的,一下子就把女性拜金,這些過去的汙名化的東西都連在一起了。

最後我們發現到後面就會出現嚴重的問題,就是如果我有一天,背上我的「價值不菲」的包包——我覺得我發展得也不錯,但此時人家就會打量你,覺得很可能你的這些東西都是假的,你很可能就是「上海名媛群」的一員。

所以即使你努力獲得你想要的東西,你也不一定會得到別人的認可。

因為這個群體一旦被汙名化,你會發現你如果是屬於其中的階層一種,人家也會覺得你可能是假的。

因為出來混總是要還的,你也已經被汙名化了。

這個其實是特別特別可怕的。

在過去20年裡面,我們把「小姐」這個概念給汙名化了,現在我們稱呼女性都不知道怎麼稱呼她,我們不得不稱呼「女神」了。

「美女」這個詞,現在也不見得是一個特別正向的詞彙了,

然後我們會發現「阿姨」已經變成了一個形容人很老的詞,「大媽」更是了。

現在公司裡都流行叫「小姐姐」了,甚至18、19歲的女孩也是被統一稱呼為「阿姨」了。

突然發現我們已經把很多的詞彙都已經汙名化了。

然後如果我是富太太的話,那更是汙名化了。

因為會被對號入座為「傍大款」、「以色侍人」。

現在我們連「名媛」這個詞,也再度汙名化了。

因為會被對號入座為拜金、虛榮。

請問我們女性最後還有什麼東西跟我們是正面相關的東西呢?

獨立女性?

但是你又說「獨立女性就是不結婚的」,「獨立女性」又走向另一個方向,離我們而去了。

我們好像陷入了非此即彼的思維陷阱。

先入為主,總是那麼有絕對優勢。

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汙名化的過程是特別需要警覺的。

以後如果誰再說你是「名媛」,很可能這個本來蠻好的一個詞就變成一個嘲諷,雙方都不爽。

作為一個女性,如果生活得很精緻,我有沒有這個權利?

如果我自己沒有那麼好的經濟實力,但是我稍微超前一點消費,我買超過我經濟實力的東西,我想享受好的東西,我有沒有這個權利?

但在這種汙名化的情況下,你會發現你的這些權利都會被受到質疑。

當這樣的文章上了熱搜,大家根本就不懷疑這個事情本身的真實性。

而是把上海名媛立馬變成一個梗,變成一個嘲諷的對象。

這個時候就要反省自己了,因為恰巧我們自己可能受了消費主義、資本主義的文化的入侵。

我們在評判別人的時候,是以她是否真實的擁有這些身價,去判斷這個人是不是能夠擁有這些東西。

如果她身價到了,拿到這個東西,就是正常的。

如果你身價不到,你要去拿這個東西,就是有問題了。

那我們不還是真正在崇尚金錢的力量嗎?

而這個鄙視鏈其實並不僅僅存在在女性身上,在男性身上也是存在這樣的。

網上也有男性「教導」別的男性在朋友圈或者發文章,怎麼會顯得你特別有品位,你的條件又很好。

但是我們對於男性這樣的這種做法,我們的批評就很少。

但是男性的鄙視鏈是怎麼樣的?

就像《三十而已》裡面,王曼妮的相親對象叫宋東湖的,他到很多地方都會去跟別人合影、拍照,秀朋友圈,王漫妮就特別看不起他。

當男性想要往更高的階層去靠的時候,我們會鄙視那些沒有實力的男性,就像現在網上說的「舔」就是沒骨氣,就是阿諛奉承。

這是男性之間的鄙視鏈。

但是我們自己想一想,不是所有人都含著金鑰匙出生的。

也不是所有人的職業都一定是掙錢的。

甚至這個社會上賺錢的永遠是少數。

如果我剛剛起步,我在職業場所裡面剛剛起來,我其實需要一些衣裝,讓我自己顯得更強大。

我需要去靠近那些厲害的人,能讓我提升一把,能讓我發展的更好。

你不覺得這樣的人其實也是很努力的一種人嗎?

我們都是剛從社會上一步一步走過來的,年輕的時候,誰都不得不通過這種外部的包裝,讓自己顯得強大一點。

你說知識可以武裝起來,可是你要知道這些東西是需要時間累積的。

在自己資歷(內力)還不足的時候,拿點外面的包裝,這也沒什麼錯。

你也應該理解我呀,我也覺得我沒有犯什麼錯。

我們應該把社會往更積極的、善良的那一面推進。

人是很難完全刨除價值判斷的,你總是會去判斷好壞。

一般來說,看待一個事情,我會首先看它有沒有傷害到他人。

像這樣的「上海名媛群」或者這樣的一些女性群體,她們沒有傷害到別人。

所以我首先看它有沒有產生巨大的傷害他人的情況,如果沒有,甚至都沒有什麼小的傷害,那就讓它去,她們就是跟你是不一樣的生活。

我不會向你學習,我也不會鼓勵身邊的人這麼去做,但是我尊重你的存在方式,尊重的前提是你沒有造成別的傷害。

你沒有傷害自己,你沒有傷害他人,你也沒有損害公共財物,那你就這麼做好了,我覺得沒什麼問題。

我覺得自己要用道德要求自己,我希望自己做得越來越高尚,能夠越來越好。

但是對別人需要用法律去要求別人,它不違法,它就有存在的合理性,即使我完全不認同它,它也是有存在的合理性,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改變鄙視鏈。

如果你是用道德來要求他人,用法律來要求自己。

誰誰誰裝著打扮太糟糕了,影響市容,但自己吐口痰,就開始「橫」,「怎麼,我又沒違法」。

這就是用道德要求別人,用法律要求自己。

現在社會戾氣太重也是歸因於此。

所以讓我們整個社會變得更寬容一點。

無論上海名媛也好,富豪太太也好,如果她們沒有傷害到他人,我們就讓他這樣存在,我們不要去汙名化,也不要把這個詞又變成一個糟糕的負面詞彙。

我們其實可以更放輕鬆一點,更好地、更和善地對待他人。

所有人都要滿足那麼高的道德要求,每一個人都會生活得越來越艱難。

當「名媛」被汙名化的時候,我們很難扭轉這樣的形象,這對其是相對不公平的。

更令人擔心的現象是什麼?

假設我們有一個女性朋友在朋友圈曬了吃下午茶,她其實只是做了一個非常簡單的動作,她曬了自己帶了一個什麼包包呀,她覺得今天生活很享受。

但是這個時候我們馬上去想像她背後可能是拼的,可能是不正當的,她的目的一定不純。

這個時候,她還有什麼能說清楚的呢?

這樣子的話,我們就不得不把這些行為全部收起來。

那些都不能夠做,所以汙名化到最後,我們能做的事情,我們能享受的東西,我們的生存空間,我們的自由空間是不斷被縮小的。

因為當以非常高的道德去要求他人的時候,你會發現這個道德是不一樣的。

你覺得這個是很不符合道德的,但我可能就覺得沒那麼嚴重。

但由於每一個不符合道德,都會變成這樣一個制約,那就意味著我們的道德就會越來越高了,所有人都被滿足那麼高的道德,每一個人都會生活得越來越艱難。

即使你一直是個道德高尚的人,你其實也很難避免,某一天你就落進了一個可能有這樣負面標籤的一個群體裡面,你也有可能是會被歧視和鄙視的。

其實互相鄙視只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小,我們這些惡意的一些想法,只會使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糟糕的。

我們得散發出善意,心存善念,我們能夠對別人更寬容。

對別人寬容的最後,其實別人也會對我們更寬容,所以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更好。

我不是為一個群體說話,而是為每一個人說話,為我自己說話,也為你說話。

消滅黑暗最好的方式不是跟他一起去比誰更黑或者爭黑的有沒有道理。

而是我們自己成為光明,用光明去覆蓋黑暗。

讓更多的人來體會光明本身的樂趣和光明的好處,這樣子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好。

相關焦點

  • 面試官:請問你還有什麼問題嗎?我們應該怎麼回答
    曾經有數據顯示現在90後的離職率為30%以上,現在部分的00後也開始了自己的工作,我相信他們的離職率不會低於90後的。這意味著,找工作的人也就越來越多。我相信,我們面試的時候,更多的是非結構化面試,也就是就是跟我們的hr或者領導們進行一對一的交談,一般情況下,交談到了最後時,我們被問答一個問題:「請問你還有什麼問題嗎」?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怎麼回答呢?
  • 李宇春:「身為女性,我們常被問到什麼?」
    她一貫給人有「冷」的印象,不過簡短的問候之後,我們對本次採訪的話題開始了熱烈的討論,「身為女性,我會被問到什麼?」我們邀請了不同年齡和職業的女性,請她們列出一個自己常被問到的問題,並詢問李宇春的看法。她會希望了解每一個問題背後具體的人、具體的語境,提出質疑或者表達共情,也毫不吝嗇地給出態度。可以說,我們度過了一個體驗刻板印象的下午。
  • 名媛群是什麼意思 名媛群這些東西原來都可以拼的
    名媛群是什麼意思微博熱搜「上海名媛群」火了,進群帶你了解不一樣的名媛生活,你以為在群裡是和富婆們談奢侈品和人脈嗎?並不是這樣的哦。上海名媛群:指的是一個所謂的名媛群,但是裡面卻都是一些拼單行為,並不是真正的名媛,是一個外圍群。也被稱為高配版的拼多多。
  • 我們與拼房、拼包、拼二手絲襪「名媛」距離有多近?
    拼單什麼時候有錯我在看這件事情的時候,起初我心裡只是有一絲無語的,越刷越多我反倒覺得事情的發酵是不是有點太過了。我們弘揚積極正確的價值觀、消費觀,但不是無腦的去存天理,滅人慾,我們是人, 不是聖人,是人就必定存在七情六慾。就像小標題,拼單什麼時候有錯,拼單本身什麼時候都沒有錯。
  • 當我們穿丁字褲時,我們在穿什麼
    穿丁字褲到底什麼體驗?怎麼穿丁字褲更舒服?我們穿丁字褲到底在穿什麼?流行起來的時候是上世紀90年代末期,當然是那些活在鎂光燈下的女藝人來引領這股潮流咯,非常有名的就有小甜甜布蘭妮,之後還有我們更為熟悉的Lady Gaga、Rihanna。不少維秘天使走T臺時候的丁字褲都很好看呢,想買,貴嗎?
  • 花老闆的錢,我們去曼哈頓當了一天名媛
    為了求人家帶我飛我悄悄打探她發達的秘密沒想到對方甩來一個店鋪連結別的什麼都沒說最後看著門左邊的主播招聘廣告和右邊的團購海報我倆為今天的名媛夢做好最壞的打算桌子的隔壁還有一套被假花擁簇的雙人沙發打起精神我們正式開始今天的名媛打造計劃今天變形記的主人翁就是看了五遍小時代一直在做名媛夢把所有衣服都穿成阿依蓮風的
  • 偽精緻,上海名媛群的背後,值得我們深思的是什麼
    前段時間,微博熱搜「上海名媛群」著實火了一把, 各位吃瓜群眾快快搬上小板凳,帶你走進不一樣的「名媛群」。名媛,是一個源自古代、在20世紀30年代開始流行的稱謂,一般是指那些出身名門、有才有貌、又經常出入時尚社交場所的美女,她們多對社會有所貢獻,並熱衷慈善。現代名媛有時尚界及名人界之有名及社會有錢人士,包括歸國富人或歸國子女,或是憑自己努力所賺取的地位。那麼,「上海名媛群」裡的名媛也是這樣的嗎?
  • 從名媛群到戀愛學院,從男版名媛到PUA,物化離我們有多遠?
    在了解到PUA的危害後,他們發現身邊有很多人不知道PUA是什麼,他們希望通過的遊戲的方式,讓玩家和PUA對話,從而了解PUA使用者們的套路和話術。當PUA被揭露出來,成為大眾視野中必須被禁止的存在的幾年後,今年突然被揭發到眾人面前的居然是名媛群。而且,名媛群不是今年新生的,非常有可能在"拼多多"被發明出來之前就存在了。
  • 上海拼多多名媛是什麼梗? 上海名媛頻道事件暴露網紅名媛背後產業鏈
    這種現象在生活中是屢見不鮮的,我們身邊也有很多朋友平時會蹭個車,蹭個logo,發發圈,曬曬「富」,虛榮心這種東西,人皆有之,多多少少,無可厚非,但是一旦被戳破,看著也是有點啼笑皆非罷了。由於瓜料太足,我又順網吃瓜,發現了某寶上面的「朋友圈展示面」這個瓜。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呀,原來還有「男名媛」!還形成了「產業鏈」!
  • 社會性死亡、睿智………這些詞怎麼就被汙名化了
    請問這兩個人是在幹什麼,當我向身邊的朋友、乃至長輩問出這個問題時,他們給出了截然不同的回答。一位年近 70 的長輩表示這就是兩個人在互相稱讚啊,挺好的。而我剛上大學的表弟則表示,這兩人在互相陰陽怪氣,互相貶低。雙方給出不同答案的原因,和生活環境息息相關,在這位長輩的生活中,睿智一直都是一個褒義詞,而在我表弟所接觸的生活環境中,睿智一詞已經走向了「貶義」。
  • 社會性死亡、睿智…...這些詞怎麼就被「汙名化」了
    請問這兩個人是在幹什麼,當我向身邊的朋友、乃至長輩問出這個問題時,他們給出了截然不同的回答。一位年近 70 的長輩表示這就是兩個人在互相稱讚啊,挺好的。而我剛上大學的表弟則表示,這兩人在互相陰陽怪氣,互相貶低。
  • 情緒管理:如何增加我們的正面情緒?
    我們說到,想法會影響我們的感覺,負面的想達帶來負面的情緒,那么正面的想法就能帶來正面的情緒。前面我們說到了如何減少不良情緒,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如何增加正面情緒。請記住:雖然你不能夠支配自己生活中的所有事件,但是你有能力重新來評估它們。
  • 來跟我們一起「深造」 || 打卡共讀《不良的女性主義者》
    (具體活動形式和時間見後)  曾幾何時,女性主義四個字越來越像是髒字。「性別平等」作為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之一,是世界和平、繁榮和可持續發展的必要基礎。而為女性發聲,為所有婦女、女童賦權的女權主義,卻往往充當了這樣一種批判對象:張牙舞爪,面目可憎,歧視男性,心理扭曲。  在搜尋引擎中輸入「女權」,彈出的卻是種種對於女權主義的批判:
  • 上海灘最後一位名媛鄭念:骨子裡的氣質和高貴,才是真正的名媛
    這句話,如今同樣可以恰如其分地解釋,一個真正的名媛是什麼樣的。名媛可以生來就是名媛,也可以半路擠進名媛的行列,然而,名媛二字,並不代表喝一頓高級的下午茶,開一輛豪車,住兩晚頂級酒店,背上名貴包包就是名媛了。真正的名媛,是骨子裡的氣質和高貴,是到生命最後一刻,都仍能有著貴族的風採和尊嚴。
  • 名媛變形記
    「哪還有什麼名媛,不過是商業的把戲。」「有教養的女子,有資望的名媛,沒有一個畢業於培訓班……咱們這個社會不要說沒有名媛了,就是模特走出來我看都很自卑,毫無內容的一張臉。」一家小縣城的名媛培訓班廣告洪晃曾說,大家都在說中國當代文化缺乏有力量的作品,這跟大部分人都去掙錢是有關係的,經濟如此增長,文化怎能不後退,不管男的、女的,所有心思都去琢磨怎麼賺錢了。誰都沒有這些閒功夫再去畫畫、作曲、寫小說,去思考一下人生的意義何在。「哪還有什麼名媛,不過是商業的把戲。」
  • 婦女節:我們選擇和貶義詞「三八」站在一起
    我們班上還有一位男生,會在每年的「女生節」帶來一大包進口糖果,分給班級的女生們。我們享受著充滿水果甜味兒的節日一天,也從未覺得有何不妥。直到三年後的中考,我考入本校的高中部,因為發揮並不太好,所以對能不能進入實驗班心裡沒底。我和那個發糖果的小男孩相約一起去看分班結果,出人意料的是,他的名字在實驗1班的名單裡,而比他高7分的我,卻落到了實驗2班。
  • 名媛培訓班幾年前就有了!流水線上的名媛是如何速成的
    在搜索出的幾十萬條「名媛培訓班」結果中,有一家「名媛職業培訓學校」一直掛在前面。網站上掛著誇張的造型和頭飾,「我們是培養造型師的。」工作人員回答,當被問到和學校名字裡的「名媛」二字有什麼關係時,對方表示「我也不知道」。
  • 名媛是什麼含義 什麼叫名媛基本條件有哪些
    名媛是什麼含義名媛一般是指那些出身名門、有才有貌、又經常出入社交場的美女,亦指名門閨秀;後來也用作過貶義詞,用來形容有手段而且嫵媚的女子,俗稱交際花。根據美國社會學家T.Veblen的研究,「名媛」源自於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工業革命。
  • 遊戲帶給你最正面的影響是什麼?
    在國內,玩遊戲經常被「汙名化」,作為愛玩遊戲的人,經常被稱呼為「網癮少年/少女」,難道遊戲裡就沒有正能量嗎?作為遊戲行業從業者的各位,遊戲有帶給你們什么正面影響嗎?左道三千:遊戲帶給我的正面影響?應該很多的吧。當你失敗的時候,總有一群豬在嘲笑你,但它們不知道你可以重來。
  • 恕我直言,我們確實配不上某些中國女性
    但是近年以來,特別是網際網路普及以來,「女權」這個詞就逐漸從政治正確變成了讓人疑慮重重,再到現在,已經處在了被汙名化的邊緣。網上那幾位打著「女權」旗號搖旗吶喊的大v和公眾號們,嘴上說的都是主義,心裡全是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