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講透月經不調!| 生活妙方
到底是懶蟲附體還是中氣下陷?補中益氣湯告訴你答案!
如今,90後基本上已經肩負起賺錢養家的責任了,工作自然是很拼命繁忙的。但偶爾也會覺得自己狀態不是很好,乃至於影響工作。
具體表現為:體型不是胖就是瘦;總是提不起精神;愛感冒;心胸動不動就覺得發熱;還有,容易鬧肚子、記憶力下降、皮膚粗糙等症狀。
很多人覺得這個好像是「不想上班症候群」。
哎!這您可就說錯了,這些症狀不應該出現在一個擁有健康體魄的人身上。
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呢?中氣下陷啦!
這些症狀都比較好理解,關鍵是怎麼解釋這個心中發熱。明明是氣虛,是寒證比較明顯吧?實際上,說起氣虛發熱,古人跟咱們一樣,也是有點懵。不過,補中益氣湯的創始人李東垣給了我們一個答案。
咱們可以把這個脾胃之氣想像成一個氣球,氣充足的話就可以浮在人體的正中央,完成它的使命。但若是餓著它,或者撐著這個氣球,那氣球就有可能洩了氣,慢慢下降了。降到哪呢?下面自然是腎所在的地方。腎火便跑到脾胃應該在的中焦去,所以就形成了發熱的症狀。
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呢?中氣下陷啦!
具體醫案見——到底是懶蟲附體還是中氣下陷?補中益氣湯告訴你答案!
中醫認為人的胸中有「中氣」,支持著人體的正常功能,如果你的營養不足了,導致氣虛,那麼這個中氣就會向下走,這樣的人常常會感覺到自己沒有力氣,說話提不上來氣,不愛說話,臉色蒼白,頭暈。
本來食物在胃腸內,在中氣的固持下,可以慢慢地走完消化的過程,結果現在固持不住了,很快就瀉了出去,結果就是鬧肚子。
還有,您想,脾氣一虛,它的運化穀食的能力自然也就弱了,所以這個人就更不愛吃飯了。
這可以當做一個小循環,不按時吃飯——脾氣虛——運化失常——懶於飲食——氣虛下陷。
補中益氣湯的創始人是李東垣。
脾氣虛日久,久洩久痢,久病體虛等都有可能導致中氣下陷的發生。
組 方:黃芪(蜜炙)、黨參、甘草(蜜炙)、白朮(炒)、當歸、升麻、柴胡、陳皮、生薑、大棗。
黃芪:生黃芪可以起到固表的作用,加強人體外邊的防禦系統。如果把黃芪用蜜給炙了,則會起到補中益氣的作用。
生黃芪使用的量可以大,但是蜜炙黃芪的量要嚴格遵守方劑的規定,蜜炙的很容易生熱。
為什麼方子裡面還加上了陳皮呢?那麼多的氣同時補入人體,人體是受不了的,最大的感受就是氣悶,胸悶,有點壅住了,這時稍微加上一點理氣的陳皮,則沒有這個毛病出現了。
有的不贅述了。
升麻和柴胡,把這個氣升上來,這個方子就比較完整了。
這個時候,問題又來了,補中益氣湯中的藥物,除了升麻和柴胡之外,都是性溫或甘溫的,這怎麼能治療發熱呢?這其實就涉及到「甘溫除熱」的理論了。
所謂「甘溫除熱」,是因為補中益氣湯中的人參、黃芪、當歸能輔助正氣與邪戰,邪去即熱退。當然,也不是所有發熱,都能用甘溫來解決,只有虛證發熱的時候,大家可以用一用。
什麼時候該吃,什麼時候不該吃,這裡給大家一個規範。
1.症有虛象:或乏力、或頭暈、或多汗、或心下空、或久瀉、或不是因實熱的尿頻、或常惡風且易感冒。若有氣短感,則最為典型,即中氣下陷證。
2.形有虛象:或面色晄白、或蒼白、或萎黃、或體胖而氣不足、或消瘦而氣不足、或語怯等。
3.脈有虛象:或弱、或細、或數、或弦、或芤、或略大。
4.舌有虛象:或嫩、或淡、或瘦、或胖大、或多齒痕。
無論何種疾病,只要具備上述四方面之二,便是補中益氣適應證。
附子理中丸:溫脾散寒,止瀉止痛。用於脾胃虛寒、手足不溫等。歸芍地黃丸:肝腎陰虛(婦女)。滋陰養血、柔肝補腎,婦女經期失血過多會傷陰。組 方:六味地黃丸(熟地黃、山萸肉、山藥、牡丹皮、澤瀉、茯 苓) +當歸+白芍
適 用 病 症:婦女腎虛而引起的崩漏、頭暈、乏力、腰腿酸疼、耳鳴、足跟痛等。主 治:腎陽虛和陰陽兩虛
適合人群:陽虛者,畏寒怕冷,四肢不溫,舌苔色淡而多苔者。金匱腎氣丸:溫補腎陽,化氣行水。用於腎虛水腫,腰膝酸軟,小便不利,畏寒肢冷。組 方:六味地黃丸+ 桂枝、附子、牛膝、車前子。組 方:黃芪(蜜炙)、黨參、甘草(蜜炙)、白朮(炒)、當歸、升麻、柴胡、陳皮、生薑、大棗。玉屏風散:補益劑,益氣固表止汗。主治表虛自汗。黃芪建中湯:溫養脾胃,治療虛寒性胃痛,腹中拘急疼痛,自汗。組 成:黃芪、桂枝、白芍、生薑、炙甘草、大棗、飴糖。人參歸脾丸:益氣補血,健脾養心。用於氣血不足,心悸,失眠,食少乏力,面色萎黃,月經量少,色淡。組 方: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黃芪、當歸、木香、遠志、龍眼肉、酸棗仁。人參健脾丸:健脾益氣,和胃止瀉。用於脾胃虛弱所致的飲食不化、脘悶嘈雜、噁心嘔吐、腹痛便溏、不思飲食。組 方:人參、白朮、茯苓、山藥、陳皮、木香、砂仁、炙黃芪、當歸、酸棗仁、遠志。加味逍遙丸:為和解劑,具有疏肝清熱,健脾養血之功效。組 方:柴胡、當歸、白芍、白朮(麩炒)、茯苓、甘草、牡丹皮、梔子(姜炙)、薄荷。四 逆 散:為和解劑,調和肝脾,透邪解鬱,疏肝理脾。
組 成: 柴胡(6克) 枳實(6克) 芍藥(6克) 炙甘草(6克)
方 解:柴胡既可疏解肝鬱,又可升清陽以使鬱熱外透,用為君藥;芍藥養血斂陰,與柴胡相配,一升一斂,使鬱熱透解而不傷陰,為臣藥;佐以枳實行氣散結,以增強疏暢氣機之效。
適 用:調理肝氣不舒導致的氣機鬱滯,出現身體表裡、上下不能調和,陽氣鬱閉於內,四肢逆冷的情況。
桃紅四物湯:養血活血,血虛兼血瘀證適用。
組 方:當歸、熟地、川芎、白芍 、桃仁、紅花。
血府逐瘀湯:桃紅四物湯+四逆散+其他
組 方:當歸九克、生地九克、桃仁十二克、紅花九克、枳殼六克、赤芍六克、柴胡三克、甘草三克、桔梗五克、川芎五克、牛膝九克。
功 效:調暢氣機,活血化瘀,養血。用途甚廣,嚴重低估。
作用被遠遠低估的血府逐瘀湯 | 生活妙方
八 珍 湯:四君子(人參、白朮、茯苓、炙甘草)+四物湯(熟地、當歸、芍藥、川芎)
功 效:具有益氣補血之功效。主治氣血兩虛證
十全大補湯:四君子湯+四物湯+黃芪+肉桂
功 效:溫補氣血,治諸虛不足。
桔梗元參湯:桔梗9克 元參9克 杏仁9克 橘皮9克 法半夏9克 茯苓9克 甘草6克 生薑9克。
功 效:調理脾胃氣機升降,調暢肺氣(清鼻涕的肺氣虛寒型鼻炎患者才可以,兒童用量減半,沒有中成藥)。
方 解:茯苓祛脾中溼氣,升脾之陽氣,半夏降胃氣,甘草和中,桔梗宣發肺氣,元參(玄參)清咽利喉,起腎水上行,杏仁降肺氣,陳皮開肺氣,生薑暖中散寒。
中醫惠民,惠及蒼生!
正安答摩 一學就會
- End -
喜歡就在右下方點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