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7年的三伏都是40天!所以更要喝熱水?!

2022-01-08 一小時爸爸

收錄於話題 #科學育兒&科學生活 112個

今天是三伏中初伏的最後一天,明天中伏就開始了,隨著三伏天的到來,我們後臺問「三伏喝熱水」這個養生大法的留言也越來越多了。



而還有一些同學發了不可名狀的奇怪說明圖給我們,問孩子能不能吃冷飲。



類似的問題我們前幾年已經回答過好幾次。不過今年流傳的「三伏養生段子」裡,有一個比較特殊的新論點,那就是:這已經是連續第7年三伏持續了40天,也就是傳說的「四伏」天。連續這麼多年的四伏,會讓人的身體累積更多的暑熱,需要更加注意養生,更不能亂吃冷飲喝冰水,要多喝熱水!


那「四伏天」有那麼可怕嗎?又是什麼來頭呢?



實際上並沒有所謂的四伏天,無論是30天,還是40天,都叫「三伏」,只是三伏裡的「中伏」,有時候是10天,有時候是20天。


每年三伏開始的時間並不是固定的。是要看農曆上的「庚日」。「庚」是古代用來計數的天幹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第7位。


如果用現代人比較容易理解的方法,就是看農曆每天的天幹,「幹支尾號」是庚,也就是7的就是「庚日」。比如明天(2021年7月21日)就是庚日:庚午日。



初伏是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開始。

中伏是從夏至後第4個庚日開始。

末伏是從立秋後第1個庚日開始。


今年夏至後第3個庚日是7月11日(初伏),第4個是7月21日(中伏),立秋後第1個是8月10日(末伏)。


這裡就有一個問題出現了:夏至和立秋之間,有時候有4個庚日,有時候有5個。如果某年只有4個庚日,那中伏開始過了10天,「尾號」過一輪,就過了立秋,下面就是末伏了。但如果有5個庚日,就需要等尾號轉兩輪,才能輪到立秋後的末伏。這時候,中伏就有20天,也就是整個三伏會有40天了。


而每年夏至(6月20-22日)到立秋(8月7-8日)之間,絕大多數(超過8成)是47天,少部分是48天。


所以這就變成一個數學問題:隨機連續的47(或48)天中,某個尾號出現4次或5次的概率哪個高?—— 當然是出現5次的機率多(超過70%)。


所以,三伏天是40天太正常了,要遠比是30天的情況要普遍,出現連續幾年都是40天也是常見的情況。


而且「三伏天」原本就是對每年立秋前後,最熱的一段時間的統稱。在這些天注意防暑降溫是對的,但三伏多少天,哪天開始,更多的是因為數學計算的「尾號」的結果,並不是說一開始到「庚日」入伏,就馬上天氣變化,人體也變化,要怎樣怎樣。更不是說三伏天長一些的年份就更熱,三伏天短一些的年份就涼快。



這些年,尤其是自從一些醫院互相取經,都學會了三伏貼創收大法,三伏天的養生就越來越深入人心了。為了把「三伏天」宣傳的和人體健康息息相關,各種三伏天不能喝冰水,不能吃冷食冷飲的段子也廣泛流傳在各種網絡社群中。


但其中絕大部分都禁不起任何推敲,比如今天文章開頭那個喝冷水會消耗熱量,導致人體從腎臟調出腎氣轉化為熱量的胡扯圖片,就是傳統不傳統,現代不現代,八成是從某些修真小說中看到的段子 —— 「熱量」是現代科學熱力學的概念,和傳統中醫中的「熱」是完全不同的東西。喝冷水的確會消耗熱量,但人體要補熱量,可不是消耗什麼金丹、元嬰或者腎氣,而是你的脂肪。


如果真這麼想,喝冰水涼水的效果,就是幫你減肥了呢。(雖然減的那一丟丟根本毫無意義)


我們之前問過大家很多次:為什麼全世界只有中國人,準確的說,是生活在大陸地區的中國人害怕喝冰水?而其他國家和地區日常喝冰水的人,也沒有出現傳說中那些「寒氣入體」,導致的健康問題,壽命也並不比我們低?而我們畏寒養生了一輩子,關節炎、胃病、痛經這些與「寒氣」相關疾病的發病率也沒比其他國家地區低?


一晃已經入伏了。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冰淇淋、冰棍、冰水,都將會是我們重要的幸福感來源。不過在幸福來敲門之前,我們總是要邁過不少類似「吃冰會傷胃」、「中國人的體質怕冷」、「從小吃這麼多冷的,長大就*寒(*請帶入任何人體組織器官名)」的門檻。當中國人不是最讓人自豪的事情麼?怎麼創造了5000年文明,徵服了從沙漠到雪原,從雨林到草原的體質,卻連冰淇淋都不能開心吃,涼水都不敢喝呢?


喝涼水不會讓人生病,喝不乾淨的水才會。喝冰水也不會把我們的胃凍壞。我們喝冰水的時候,會先經過咀嚼和口腔、食道的加熱,進入胃裡時已經不會那麼冷。而且損失這點熱量對人體並沒有多少影響,更不會傷害身體,這來源於我們天生的恆溫能力。


人類是恆溫哺乳動物,我們的身體無時不刻都在製造熱量。這樣進化的目的,是保持在嚴寒天氣下的活動能力。萬萬沒想到,在學會用火、學會穿衣服,進一步增強禦寒能力後,在中國反而出現了一群叫養生專家的不肖子孫,無視我們祖先傳下來的強大抗冷恆溫能力,試圖把中國人變成全球唯一的「怕冷特殊體質」。


身體過冷過熱都不算好,但熱的問題更嚴重。在人體每天通過飲食吸收的熱量中,絕大部分都最終轉化為熱量,通過空氣傳導、輻射、出汗揮發等方式散發到環境中。但當環境溫度上升到接近甚至超過人體體溫的時候,向環境散熱就不再那麼簡單了。如果熱量散發不出去,人就會中暑,嚴重的會導致死亡。


相比那看不見摸不著,但喝點熱水就能像六脈神劍一樣被逼出來的「體內寒氣」,每年因為中暑而死亡的案例,才是血淋漓的教訓。降低環境溫度,充分補充水分都是預防中暑的有效方法。在炎熱的夏天,冷食冷飲,也是能幫助我們快速散熱、遠離中暑的好辦法。



很多人一提到冷飲、冰水、就會擔心所謂的「寒氣」。但實際上,傳統中國醫學中的熱、寒等概念,和我們上中學所學習到的物理學上的「冷」、「熱」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在現代科學出現之前,不管什麼文明,都習慣將寒和熱作為兩種對立的自然現象,但現代科學體系建立以後,這個世界就不再分冰系和火系法師了,統稱為熱力學法師。0度還是10000度的物體,差別只是本身分子的運動活躍度是一般Hi呢,還是非常Hi呢。


請州長來示範一下如何逼出寒氣。


所謂寒和熱,也只是人對身體失去熱量速率的感知差異 —— 身體感知到散熱很快,就冷了,提醒我們需要保溫,別凍著;身體感知到散熱太慢,就熱了,提醒我們要趕快想辦法散熱,別中暑。所以熱了,就老實聽身體感知的話,少穿、避暑、散熱、吃涼的。非逆天行事,該散熱的時候反而喝熱水、熱水泡腳?這是把老祖先的「道法自然」有多少的逆反心理呢?

在反對冷食冷飲的意見中,其中有一些是對的,比如吃太多熱量高的冰淇淋容易變胖子,所以要控制。但控制就好,不代表嚴禁,更不代表要反過來喝熱水。


除此之外,舒服不舒服、喜歡不喜歡,這個就是個人喜好和體質的差異了 —— 有些人,比如有消化道疾病的人群,或者是新陳代謝較慢的老年人群中,很多人本身對冷飲冷食會感覺不舒服。加上老年人群是養生節目或者自媒體的主要受眾,這也是他們非常熱衷傳播類似「夏天要喝熱水」的「養生概念」的原因之一。

當然,還有很多人,本身並沒有什麼相關的疾病,但因為從小的生活習慣,養成了喝熱水的習慣,的確可能喝冰水就不舒服。這種情況並不罕見,畢竟我們很多人都是在「喝冰水長大就會xxx」的教導下長大的。不過這和基因沒什麼瓜葛,對比在國外生活長大的ABC華人,不難發現:所謂不能吃冰水冷食的民族體質,跟能不能吃辣,喜不喜歡放醋,沒什麼差別,都是來自從小的生活習慣

所以,如果中國人真的有什麼「畏寒」的特殊體質,那這體質是哪裡來的?當然不是前蘇聯專家的秋褲陰謀。而是因為從小的生活習慣,不準喝冰水,自然就會培養出全球獨一份要帶著電熱水壺去旅遊的中式體質。

是給孩子培養成未來的「畏寒」體質,還是更開心隨意一些,允許孩子適度地喝冷水冷飲,吃冷食,一起快樂地度過這個夏天,這個是家長的抉擇。


但有一點「養生」的建議,還是希望大家聽進去,那就是:夏天要防暑,冬天要防寒。養生最根本的原則,無非是四個字:順應自然。


我們新增了日常提問諮詢的入口,如果你有什麼問題,可以點擊我們公眾號下方工具欄的【提問溝通】告訴我們:

更多和健康相關的文章,可以點擊我們公眾號下方工具欄的【搜索文章】,在搜索欄裡輸入「健康」來進入相關的文章列表:




相關焦點

  • 2021三伏時間表:最易生病的40天快來了,不論男女都要這樣做!
    2021年三伏天時間表請大家堅持在伏天常喝溫水、姜棗茶,少喝冰鎮一類的飲料和食物。今年40天的伏天,祝願大家身體健康,開心快樂!今年7月11日開始就將進入三伏天,大家要做好準備哦!入伏後,地表溼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下來,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三伏,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天氣就最熱。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氣溼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幹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
  • 2021三伏時間表:最易生病的40天快來了,不論男女都要這樣做
    請大家堅持在伏天常喝溫水、姜棗茶,少喝冰鎮一類的飲料和食物。今年40天的伏天,祝願大家身體健康,開心快樂!今年7月11日開始就將進入三伏天,大家要做好準備哦!入伏後,地表溼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下來,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三伏,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天氣就最熱。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氣溼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幹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
  • 「夏至無雨三伏熱」,今年7月16日入頭伏,三伏長40天
    天文專家表示,今年入頭伏時間是7月16日,三伏長達40天。在農曆的節氣中,除了二十四節氣之外,還有一些雜節氣,如三伏、九九、入梅、出梅等。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介紹說,所謂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總稱。三伏的日期是按節氣的日期和幹支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
  • 三伏「超長待機」40天!今日入伏,河南:不「伏」!
    問:如何才能每天都能收到這樣的社會和民生資訊?答:只需點擊右上角關注民生大參考百家號即可。ps:您的每一次關注和點讚都是大參考繼續努力下去的動力!謝謝!三伏「超長待機」40天!今日入伏 ,河南:不「伏 」!今天(16日)進入「三伏」中的「頭伏」,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就要到了,全國多地即將開啟「蒸烤」模式。今年的三伏天「超長待機」,足足有40天。
  • 一個三伏湯,把上半年的「氣血虧虛」喝回來.
    每年三伏都不能閒著,這段天時,隨便做點啥都事半功倍,收穫大大的。就說我今年三伏吧,並沒有轟轟烈烈地幹啥, 但我一入伏,就積極曬背了,曬背、瑜伽、中式功法,斷斷續續地做點,還去做了3次三伏灸。其他就很正常,冷飲、冰飲我是常年不喝的,應季的食養湯偶爾喝點,基本就這些。前兩天來例假,嚇到我了。量大、色紅、無血塊,腰不酸,人不乏。那個量,比我氣血旺盛的少女時期,都要多。
  • 2018三伏貼時間表 2018年三伏貼時間和疾病防治
    每天的三伏天許多人恨不得藏在冰箱裡面不出來,但是就算冰箱夠寬敞,也得考慮是不是會停電的問題,所以現在人們說起三伏天是恨之入骨,又莫之奈何。三伏天的時間是從夏至日後的第三個庚日開始計算,今年的三伏天一共有40天,雖說時間難熬,但是也有好處,三伏天正是三伏貼大現實通的時候。那麼,2018三伏貼時間表在什麼時候,今天我們就來說說2018年三伏貼時間和疾病防治。
  • 三伏!身體寒氣排出來的最佳40天!為健康 別錯過
    2020年的三伏共計40天:初伏:2020年7月16日-2020年7月25日,10天中伏:2020年7月26日-2020年8月14日,20天末伏:2020年8月15日-2020年8月24日,10人們在夏季喜食冷飲、愛吹空調等過度貪涼的行為,都可能讓身體在無形中被寒邪傷害。很多病都是由於進食寒涼而導致陽氣受損,或過於貪涼致外邪入侵所致。千萬不要小看夏天的寒邪,此時防寒甚至比防暑還重要。③所以說,入三伏後莫要貪涼。三伏天養生做好「8個一」!
  • 2020年三伏灸時間表,以及艾灸的六大注意事項(建議轉發收藏)
    2020年三伏灸時間表伏前預熱灸(1)時間:2020年7月6日-2020年7月15日(2)功效:溫腎健脾,散寒祛溼(3)頻率:先連灸三天,後續調理隔一天灸一次初伏灸(1)時間:2020年7月16日-2020年7月25日(2)功效:溫腎健脾,散寒祛溼(3)頻率:先連灸三天,後續調理隔一天灸一次
  • 2020年三伏貼新規!三伏貼能不能貼?怎麼貼?看看官方怎麼說
    7月2日,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印發《2020年北京中醫藥「冬病夏治三伏貼」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規定,2020年中醫藥「冬病夏治三伏貼」時間:初伏:7月16日-7月25日(10天);中伏:7月26日-8月14日(20天);末伏:8月15日-8月24日(10天)。
  • 緊急通知:最易生病的40天快來了,不論男女都要這樣做!
    三伏天,是一年最容易生病的40天!一年中最可怕的時候到了。三伏過不好,是要留病根的!三伏到了,不論男女都要這樣養生!我們看看今年的三伏時間:今年7月16日開始就將進入三伏天,大家要做好準備哦!那麼,三伏天喝熱水到底有沒有用?三伏天喝熱水的目的則主要是為了發汗,也就是中醫所說的發汗解表功能,起到透裡疏通、清熱的作用。但是這只是一種養生方法,雖然可行但需要長時間的堅持,並不是短短一個三伏就可以排除體內的寒氣的。
  • 馬上入伏,要熱40天,農諺說「入伏有5怕」,是什麼意思呢?
    導讀:馬上入伏,要熱40天,農諺說「入伏有5怕」,是什麼意思呢?農諺:夏至三庚入伏,夏至之後的第三個庚日,是入伏的第一天,今年夏至之後的第三個庚日,是在7月16號,所以今年入伏要從7月16號開始入伏,入伏馬上來臨,天氣也要變成為: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三伏天的天數是不固定的,有的時候會是30天,有的時候則會是40天,而今年的三伏天要長達40天,其中包括:初伏10天,中伏20天和末伏10天。
  • 最易生病的40天,不論男女,都要以坐月子的態度來養生!
    現在的很多年輕人可能對「三伏」沒什麼概念,但上了點年紀的人都知道「伏天」的可怕!怎麼說呢?
  • 2018年三伏三九貼時間安排 2018年三伏天時間表
    當然我們今天的主題不是三伏天而是2018年三伏三九貼時間安排,這可是冬病夏治的好時候,2018年三伏天時間表這就給您送上。2018年三伏三九貼時間安排 2018年三伏天時間表2018年三伏三九貼時間安排 2018年三伏天時間表頭伏:2018年7月17日-2018年7月26日中伏:2018年7月27日-2018年8月15日末伏:2018年8月16日-2018年8月25日三伏天的日期計算方法如下
  • 2017年三伏天時間和三伏灸
    2017年三伏天時間如下:2017三伏初伏、中伏、末伏時間如下,共30天2017初伏時間:2017年7月12日 庚辰2017中伏時間:2017年7月22日 庚戌2017末伏時間:2017年8月11日 庚午2017年三伏天時間一共持續30天,從2017年7月18日開始到8月17日結束
  • 2017年三伏貼貼敷時間
    【2017年三伏貼時間】  加強伏(預貼):2017.7.1--2017.7.11  驚喜!五洲醫院三伏貼預貼只需7元!下有預約方式哦!  首伏:2017.7.12--2017.7.21  中伏:2017.7.22--2017.8.10  末伏:2017.8.11--2017.8.20  加強伏:2017.8.21--2017.8.31  三伏貼的功效  在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貼敷三伏貼(這些天是人體陽氣最盛的),以辛溫祛寒藥物貼在背部不同穴位治療
  • 三伏養生,千萬別做這7件事!
    2018年三伏天具體時間初伏:7月17日中伏:7月27日末伏:8月16日三伏酷暑,人體新陳代謝加快,對氧氣和養分的需求量增加;另一方面,由於氣壓偏低、人體大量排汗,體內水分流失多三伏天這7件事千萬別做喝常溫白開,樸素而養身。如果你能堅持一個三伏天不碰冰飲、雪糕,即使不專門去「冬病夏治」,體內的頑固寒氣也能好一大半。
  • 三伏貼不等於三伏灸!
    答:不能劃等號;都是刺激穴位,但是效果相差大!三伏貼替代不了三伏灸!如果你一定要問我,他們的差距,我只能告訴你:相去甚遠貼對穴位的刺激力度較弱,所以三伏貼是一個慢活,持續3年,可能看到效果,或者看不到!
  • 40天「最熱的日子」該咋過?這些禁忌要牢記
    今年的三伏共計40天:初伏:2020年7月16日-2020年7月25日,10天中伏:2020年7月26日-2020年8月14日,20天末伏:2020年8月15日-2020年8月24日,10天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熱的日子
  • 7月16日入伏,今年伏天40天,會很熱嗎?
    「夏至三庚便數伏」,7月16日,農曆五月二十六,周四,庚申日「入伏」!今年三伏天共40天!初伏:2020年7月16日~25日中伏:2020年7月26日~8月14日末伏:2020年8月15日~24日三伏天通常是北半球一年中最熱的日子,此時陽光接近直射。
  • 為什麼你的三伏貼效果不好?三伏貼 別瞎貼
    還有的網友從網上購買三伏貼DIY。三伏貼到底有沒有用?「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這個答案怎麼樣,好壞只有自己體驗,但是一定要正確選擇!傳承的一定是經過時間長河的沉澱,相信時間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