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設計圖在盆景圈一直有爭議,有人認為實在沒有必要,樁材到手,景在心中;有人認為,設計圖是整個盆景創作中一個重要環節,也是統帥整個創作過程的綱領;還有人認為設計圖會對初學者造成誤導,讓他們急功近利地整型或因達不到設計效果而受打擊……各種觀點不一而足。
愛木想對盆景設計圖聊聊自己的看法,準備分兩期在《中國花卉盆景》11期和12期《愛木盆景雜談》專欄中與大家分享,也期待更多的盆友參與討論。
盆景和繪畫有著密切相關的聯繫,在盆景人的實際創作中,中國古代的許多繪畫理論常被用來作為盆景創作的指導理論,如王維的《山水論》和《山水訣》,如謝赫在《畫品》中提到的「六法論」,還有繪畫中追求的師造化論等。
特別是繪畫中講究意在筆先,在盆景創作中也講究因材立意或因意選材。這裡立意最直觀的體現就是盆景設計圖,儘管盆景設計圖在盆景圈有過很多爭議,或利或弊,各執一詞。
廣東的曾憲燁先生曾在他的盆景著作中寫到:「在這,我很認真地說一句:盆景的造型設計是相當重要的。它能給出一個明確的方案,使人按部就班地完成整個創作過程。」
日本清香園已經傳承五代人,他們的家訓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們所製作出來的盆景毫不遜色於繪畫。」
嶺南盆景一代宗師孔泰初先生也喜歡繪製盆景設計圖,他每得一樁材,總會畫出多個成型方案,從中選取最優的作為盆景藍圖,用作後期盆景造型的依據。
個人認為在盆景創作過程中,前期做好盆景設計圖是很有必要的。這個系列文章,愛木將從盆景設計圖的優點和作用、常見的盆景設計圖類型、盆景設計圖和創作實踐的關係、做好盆景設計圖的幾個原則等4個方面,聊一下自己的觀點。
一、盆景設計圖的優點和作用
對於盆景設計圖,很多人說那只不過是很豐滿的理想,然而現實是很骨感的。說得直白一點,就是盆景設計圖是沒有用的,盆景的實際創作根本就無法達到設計圖的效果。這種觀點一方面是設計圖太過理想化,比如把一些生長極其緩慢的映山紅、黃楊等做出蒼老的蓄枝截幹效果,不切合樹木本身的生長特性。另一方面是很多朋友低估了盆景創作的時間,總希望三五年或七八年左右就達到設計圖的效果。而現實是一盆成熟的盆景往往需要10年以上,採用現在廣受歡迎的嶺南枝法造型的盆景,則需15~20年。如果是一些大型樁材,需要的時間更長。
實際上,很多盆景資深玩家在拿到樁材後,一般都會先做出盆景設計圖,作為樁材截樁的依據和盆景成型的指導。在國際盆景大賽中,也有很多盆景達人在創作前先畫出盆景成型草圖。個人認為,在玩盆景過程中,做好盆景設計圖會有以下優點和作用。
可以直觀預演成型過程,準確進行樁材截取處理,明確成品立意。
將一棵盆景樁材培養成一盆成熟的盆景,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對樁材繪製出設計效果圖,則只需要很短的時間。在設計過程中,我們可以對樁材選取不同的截樁方案,變換不同的造型風格,調整不同的欣賞角度,甚至將不同生長時期的枝幹狀況直接表現出來。也就是說,可以對盆景創作中的各種可能性做出預演,用最直觀的設計圖方式表現出來,把盆景最終的詩情畫意具象化。
圖1 一棵柏樹的3個設計方案,還考慮到附石的狀態
2.定枝蟠扎整型有據可依,不走彎路,縮短成型時間。
盆景樁材做好設計圖,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對造型的指導。從盆景長出枝點的那一天起,就可以依據盆景設計圖做出枝點的選擇,留下合適的需要的枝點,減少不必要枝條的數量,為定枝提供更多的營養供給。這樣在盆景創作中不走彎路,而更豐富的營養供應也會大大縮短枝條的放養時間,則盆景成型的時間必然會縮短。特別是盆景初學者,面對滿樹的枝條往往無從下手,無法決定枝條的去留,更難確定枝條的蟠扎角度。而有了盆景設計圖,這些問題便迎刃而解,需要的只是耐心和堅定地執行。數次之後,依葫蘆畫瓢便也有了自己的個性特色。
3.將在胸的成竹直觀體現,便於溝通交流和探討。
對於抽象的想法,我們總是容易誤解甚至無法理解。特別是對於盆景這種長周期的藝術創作,抽象的思路和想法隨著時間的推移,往往會背離初衷。在盆景人中常會出現這樣的狀況,一棵素材養了幾年甚至10年以上,結果發現方向是錯的。改,需要從頭再來;不改,總是越看越醜。最後,大概是養出滿樹的綠葉,用以掩蓋雜亂的枝幹布局,算是一種心理安慰。
如果最開始就做出設計圖,將心中的想法具體化,和朋友或同行交流,後期的創作過程必然不會出現兩難的狀況。
圖2 松樹造型設計,對枝幹進行大量的取捨,沒有設計圖,不容易下決心截幹操作
圖3 六月雪造型設計,雖然很小,但有了設計圖,就有了操作的方向
4.設計圖和實踐創作相互作用,能迅速提高創造者的造型能力。
依樁材而設計,據設計而創作。好的盆景設計圖會指導創作者實際操作,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也會反證設計的優劣。二者相互作用,是一個盆景人快速提高盆景造型能力的途徑。
哪怕不是自己畫的設計圖,也會在按圖操作過程中達到同樣的效果,有時候甚至會優於自己畫的設計圖,因為別人的設計思路會給自己打開另外一扇門。
常見的盆景設計圖類型
在實際的盆景創作中,做設計圖對大多數盆景人來講不是一件易事,多數人對盆景設計是望而卻步的,主要是因為國內的盆景發展總體還是處於起步階段。開設盆景專業的院校不多,做盆景專業培訓的機構和組織也不多,針對盆景設計圖的教學幾乎沒有。也讓盆景圈內的設計圖水平參差不齊,通過平時的觀察和所收集的資料,個人將現在的盆景設計圖歸納為以下五類。
實用設計型
個人認為曾憲燁先生的設計圖是代表。從樁材的截樁分析開始,挖掘樁材的特點和亮點,對樁材進行立意和構圖,依據美學規律直接表現出盆景的意境。設計圖中,將主幹、枝點、枝託和枝片的位置做明確定位,盆景製作者可以按圖索驥,不走或少走彎路,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自己的盆景作品。
曾先生的設計圖不是畫圖就完事,他還會將樁材的優劣、造型的要點、成型圖的構思一一告訴樁材主人,讓樁材主人對自己的樁材有更深刻和清晰的認識,理解自己所做設計圖的構思主題和目的。這也是個人最為敬佩曾先生的地方,用德藝雙馨來評價再適合不過。這個類型的盆景設計圖也是最受盆景人歡迎的。
圖4 曾憲燁先生不僅對樁材做分享,還會對設計圖做分析,讓人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選自曾憲燁、馬文其編著的《盆景造型技藝圖解最新彩色版》一書)
2.移花接木型
這個類型的設計主要是隨著盆景人的年輕化及文化水平的提高而出現的,得益於Photoshop等繪圖軟體的普及,包括很多手機類app圖片軟體的便捷化,都讓盆景造型設計圖不再是一件難事。
圖5 下山樁經過電腦設計造型方案,確定了後期造型的成型狀態
這類設計做得好,可以將手繪的效果更加細化,將手繪設計不易表現的色彩、明暗等更便利地表現出來,需要有手繪功底和熟練的軟體操作雙重要求。有些朋友僅僅只會軟體操作,根本不考慮樁材特性,不分析樁材,不做必要的截樁處理,生搬硬套,用大面積的葉子做成樹冠,最後的結果是看著很美,實際操作時無法下手。我見過一個朋友的電腦設計圖,採用枝片骨架設計,可以很清楚地看清枝幹的走向。可是整個設計圖只有2~3個枝片骨架,枝的走向、彎曲角度基本上一樣,細看設計圖極為呆板。
圖6 左圖枝片豐滿,卻看不清枝片走向;右圖骨架清晰,卻是同一枝爪複製而成
得益於Photoshop軟體的強大功能,一個盆景樁材通過一系列處理可以直接變成一盆成品,一般人基本看不出破綻。主要操作是選取不同成品中的枝片,通過摳圖、變形等處理,合成為成品圖。我還曾在雜誌上看到過把這樣的合成成品圖當做實物成品圖刊登的狀況。
3.平面投影型
這種類型的設計多見於新手以及部分對繪畫基礎知識了解有限的朋友。這類設計最典型的特徵就是出枝基本上都在左右兩側,缺少前後枝片,無法用技法將立體的三維樹變成平面的二維圖,於是最後畫出的設計圖便如同投影一般。
用這類設計圖指導實際創作,做出的盆景往往缺少立體感,前後縱深度不夠,頂視枝條布局如同蟹爪。製作出的枝片也多為扇面一般,平展鋪開。
總體而言,這類設計圖是不適合作為盆景創作依據的。要想把這類設計圖提升為實用型設計,設計者必須學習基礎的繪畫理論知識,了解透視原理,學會處理前後枝條的縱深感表現,琢磨用二維圖片表現三維物體的技巧。只要多加練習,相信很快就能設計出令人滿意的盆景設計圖。
圖7 平面投影型設計示例,能看到枝片範圍,但對盆景二三級枝沒有交代
4.植物速寫型
這種類型的設計圖多見於有美術功底,但對盆景不是特別熟悉的朋友。因為在美術的日常訓練中,速寫是一個基本功。他們的訓練多是自然界中未經加工的樹,對人為加工幹預的盆景了解不多,往往是在現有樁材上接上自然界的樹冠,技法熟稔,畫面美觀,但對盆景創作者而言,無法達到盆景設計圖的效果。如果按設計圖創作,最後養成的可能是一棵自然的樹,缺少藝術感。
這類設計者的設計圖向實用型發展是最快的,多研究盆景,了解盆景的製作過程,很快就能拿出實用美觀的設計圖。他們後期做設計,能在美觀和實用之間遊刃有餘地控制,對比例、布局、枝幹形態等都能拿捏得很精準。
圖8 植物速寫型示例,缺少人為幹預枝幹後的精煉和清爽
5.藝術繪畫型
這類設計圖多數出自專業人士之手,這類朋友多是美術科班出身,後期喜歡上盆景,不僅有專業的繪畫表現手法,還有精到的盆景技法,所畫出的設計圖本身就可以當作一件藝術品。比如曾憲燁先生是國家一級美術師,河南的吳德軍先生畢業於油畫專業,劉仲明大師為了畫好設計圖,59歲還專門拜師學習專業繪畫知識。他們的設計圖都可以當作畫冊圖集出版。
圖9 曾憲燁先生以國畫形式表現的盆景設計圖(選自曾憲燁、馬文其編著的《盆景造型技藝圖解最新彩色版》)
頂愛木盆景最好的方式——關注,
認可愛木盆景最好的方式——轉發。
關注愛木盆景,和愛木一起玩盆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