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木盆景|盆景設計圖之我見1 讓你對盆景設計圖有不一樣的認識

2021-01-19 愛木盆景

盆景設計圖在盆景圈一直有爭議,有人認為實在沒有必要,樁材到手,景在心中;有人認為,設計圖是整個盆景創作中一個重要環節,也是統帥整個創作過程的綱領;還有人認為設計圖會對初學者造成誤導,讓他們急功近利地整型或因達不到設計效果而受打擊……各種觀點不一而足。

愛木想對盆景設計圖聊聊自己的看法,準備分兩期在《中國花卉盆景》11期和12期《愛木盆景雜談》專欄中與大家分享,也期待更多的盆友參與討論。

盆景和繪畫有著密切相關的聯繫,在盆景人的實際創作中,中國古代的許多繪畫理論常被用來作為盆景創作的指導理論,如王維的《山水論》和《山水訣》,如謝赫在《畫品》中提到的「六法論」,還有繪畫中追求的師造化論等。

特別是繪畫中講究意在筆先,在盆景創作中也講究因材立意或因意選材。這裡立意最直觀的體現就是盆景設計圖,儘管盆景設計圖在盆景圈有過很多爭議,或利或弊,各執一詞。

廣東的曾憲燁先生曾在他的盆景著作中寫到:「在這,我很認真地說一句:盆景的造型設計是相當重要的。它能給出一個明確的方案,使人按部就班地完成整個創作過程。」

日本清香園已經傳承五代人,他們的家訓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們所製作出來的盆景毫不遜色於繪畫。」

嶺南盆景一代宗師孔泰初先生也喜歡繪製盆景設計圖,他每得一樁材,總會畫出多個成型方案,從中選取最優的作為盆景藍圖,用作後期盆景造型的依據。

個人認為在盆景創作過程中,前期做好盆景設計圖是很有必要的。這個系列文章,愛木將從盆景設計圖的優點和作用、常見的盆景設計圖類型、盆景設計圖和創作實踐的關係、做好盆景設計圖的幾個原則等4個方面,聊一下自己的觀點。

一、盆景設計圖的優點和作用

對於盆景設計圖,很多人說那只不過是很豐滿的理想,然而現實是很骨感的。說得直白一點,就是盆景設計圖是沒有用的,盆景的實際創作根本就無法達到設計圖的效果。這種觀點一方面是設計圖太過理想化,比如把一些生長極其緩慢的映山紅、黃楊等做出蒼老的蓄枝截幹效果,不切合樹木本身的生長特性。另一方面是很多朋友低估了盆景創作的時間,總希望三五年或七八年左右就達到設計圖的效果。而現實是一盆成熟的盆景往往需要10年以上,採用現在廣受歡迎的嶺南枝法造型的盆景,則需15~20年。如果是一些大型樁材,需要的時間更長。

實際上,很多盆景資深玩家在拿到樁材後,一般都會先做出盆景設計圖,作為樁材截樁的依據和盆景成型的指導。在國際盆景大賽中,也有很多盆景達人在創作前先畫出盆景成型草圖。個人認為,在玩盆景過程中,做好盆景設計圖會有以下優點和作用。

可以直觀預演成型過程,準確進行樁材截取處理,明確成品立意。

將一棵盆景樁材培養成一盆成熟的盆景,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對樁材繪製出設計效果圖,則只需要很短的時間。在設計過程中,我們可以對樁材選取不同的截樁方案,變換不同的造型風格,調整不同的欣賞角度,甚至將不同生長時期的枝幹狀況直接表現出來。也就是說,可以對盆景創作中的各種可能性做出預演,用最直觀的設計圖方式表現出來,把盆景最終的詩情畫意具象化。

圖1 一棵柏樹的3個設計方案,還考慮到附石的狀態

2.定枝蟠扎整型有據可依,不走彎路,縮短成型時間。

盆景樁材做好設計圖,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對造型的指導。從盆景長出枝點的那一天起,就可以依據盆景設計圖做出枝點的選擇,留下合適的需要的枝點,減少不必要枝條的數量,為定枝提供更多的營養供給。這樣在盆景創作中不走彎路,而更豐富的營養供應也會大大縮短枝條的放養時間,則盆景成型的時間必然會縮短。特別是盆景初學者,面對滿樹的枝條往往無從下手,無法決定枝條的去留,更難確定枝條的蟠扎角度。而有了盆景設計圖,這些問題便迎刃而解,需要的只是耐心和堅定地執行。數次之後,依葫蘆畫瓢便也有了自己的個性特色。

3.將在胸的成竹直觀體現,便於溝通交流和探討。

對於抽象的想法,我們總是容易誤解甚至無法理解。特別是對於盆景這種長周期的藝術創作,抽象的思路和想法隨著時間的推移,往往會背離初衷。在盆景人中常會出現這樣的狀況,一棵素材養了幾年甚至10年以上,結果發現方向是錯的。改,需要從頭再來;不改,總是越看越醜。最後,大概是養出滿樹的綠葉,用以掩蓋雜亂的枝幹布局,算是一種心理安慰。

如果最開始就做出設計圖,將心中的想法具體化,和朋友或同行交流,後期的創作過程必然不會出現兩難的狀況。

圖2 松樹造型設計,對枝幹進行大量的取捨,沒有設計圖,不容易下決心截幹操作

圖3 六月雪造型設計,雖然很小,但有了設計圖,就有了操作的方向

4.設計圖和實踐創作相互作用,能迅速提高創造者的造型能力。

依樁材而設計,據設計而創作。好的盆景設計圖會指導創作者實際操作,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也會反證設計的優劣。二者相互作用,是一個盆景人快速提高盆景造型能力的途徑。

哪怕不是自己畫的設計圖,也會在按圖操作過程中達到同樣的效果,有時候甚至會優於自己畫的設計圖,因為別人的設計思路會給自己打開另外一扇門。

常見的盆景設計圖類型

在實際的盆景創作中,做設計圖對大多數盆景人來講不是一件易事,多數人對盆景設計是望而卻步的,主要是因為國內的盆景發展總體還是處於起步階段。開設盆景專業的院校不多,做盆景專業培訓的機構和組織也不多,針對盆景設計圖的教學幾乎沒有。也讓盆景圈內的設計圖水平參差不齊,通過平時的觀察和所收集的資料,個人將現在的盆景設計圖歸納為以下五類。

實用設計型

個人認為曾憲燁先生的設計圖是代表。從樁材的截樁分析開始,挖掘樁材的特點和亮點,對樁材進行立意和構圖,依據美學規律直接表現出盆景的意境。設計圖中,將主幹、枝點、枝託和枝片的位置做明確定位,盆景製作者可以按圖索驥,不走或少走彎路,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自己的盆景作品。

曾先生的設計圖不是畫圖就完事,他還會將樁材的優劣、造型的要點、成型圖的構思一一告訴樁材主人,讓樁材主人對自己的樁材有更深刻和清晰的認識,理解自己所做設計圖的構思主題和目的。這也是個人最為敬佩曾先生的地方,用德藝雙馨來評價再適合不過。這個類型的盆景設計圖也是最受盆景人歡迎的。

圖4 曾憲燁先生不僅對樁材做分享,還會對設計圖做分析,讓人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選自曾憲燁、馬文其編著的《盆景造型技藝圖解最新彩色版》一書)

2.移花接木型

這個類型的設計主要是隨著盆景人的年輕化及文化水平的提高而出現的,得益於Photoshop等繪圖軟體的普及,包括很多手機類app圖片軟體的便捷化,都讓盆景造型設計圖不再是一件難事。

圖5 下山樁經過電腦設計造型方案,確定了後期造型的成型狀態

這類設計做得好,可以將手繪的效果更加細化,將手繪設計不易表現的色彩、明暗等更便利地表現出來,需要有手繪功底和熟練的軟體操作雙重要求。有些朋友僅僅只會軟體操作,根本不考慮樁材特性,不分析樁材,不做必要的截樁處理,生搬硬套,用大面積的葉子做成樹冠,最後的結果是看著很美,實際操作時無法下手。我見過一個朋友的電腦設計圖,採用枝片骨架設計,可以很清楚地看清枝幹的走向。可是整個設計圖只有2~3個枝片骨架,枝的走向、彎曲角度基本上一樣,細看設計圖極為呆板。

圖6 左圖枝片豐滿,卻看不清枝片走向;右圖骨架清晰,卻是同一枝爪複製而成

得益於Photoshop軟體的強大功能,一個盆景樁材通過一系列處理可以直接變成一盆成品,一般人基本看不出破綻。主要操作是選取不同成品中的枝片,通過摳圖、變形等處理,合成為成品圖。我還曾在雜誌上看到過把這樣的合成成品圖當做實物成品圖刊登的狀況。

3.平面投影型

這種類型的設計多見於新手以及部分對繪畫基礎知識了解有限的朋友。這類設計最典型的特徵就是出枝基本上都在左右兩側,缺少前後枝片,無法用技法將立體的三維樹變成平面的二維圖,於是最後畫出的設計圖便如同投影一般。

用這類設計圖指導實際創作,做出的盆景往往缺少立體感,前後縱深度不夠,頂視枝條布局如同蟹爪。製作出的枝片也多為扇面一般,平展鋪開。

總體而言,這類設計圖是不適合作為盆景創作依據的。要想把這類設計圖提升為實用型設計,設計者必須學習基礎的繪畫理論知識,了解透視原理,學會處理前後枝條的縱深感表現,琢磨用二維圖片表現三維物體的技巧。只要多加練習,相信很快就能設計出令人滿意的盆景設計圖。

圖7 平面投影型設計示例,能看到枝片範圍,但對盆景二三級枝沒有交代

4.植物速寫型

這種類型的設計圖多見於有美術功底,但對盆景不是特別熟悉的朋友。因為在美術的日常訓練中,速寫是一個基本功。他們的訓練多是自然界中未經加工的樹,對人為加工幹預的盆景了解不多,往往是在現有樁材上接上自然界的樹冠,技法熟稔,畫面美觀,但對盆景創作者而言,無法達到盆景設計圖的效果。如果按設計圖創作,最後養成的可能是一棵自然的樹,缺少藝術感。

這類設計者的設計圖向實用型發展是最快的,多研究盆景,了解盆景的製作過程,很快就能拿出實用美觀的設計圖。他們後期做設計,能在美觀和實用之間遊刃有餘地控制,對比例、布局、枝幹形態等都能拿捏得很精準。

圖8 植物速寫型示例,缺少人為幹預枝幹後的精煉和清爽

5.藝術繪畫型

這類設計圖多數出自專業人士之手,這類朋友多是美術科班出身,後期喜歡上盆景,不僅有專業的繪畫表現手法,還有精到的盆景技法,所畫出的設計圖本身就可以當作一件藝術品。比如曾憲燁先生是國家一級美術師,河南的吳德軍先生畢業於油畫專業,劉仲明大師為了畫好設計圖,59歲還專門拜師學習專業繪畫知識。他們的設計圖都可以當作畫冊圖集出版。

圖9 曾憲燁先生以國畫形式表現的盆景設計圖(選自曾憲燁、馬文其編著的《盆景造型技藝圖解最新彩色版》)

頂愛木盆景最好的方式——關注,

認可愛木盆景最好的方式——轉發。

關注愛木盆景,和愛木一起玩盆景。

相關焦點

  • 盆景設計I 盆景造型既要好看,又要成型快,用這招沒錯
    記得關注@愛木盆景,更多盆景圖文視頻分享給你。歡迎轉發,贈人玫瑰手有餘香。這是一棵對節白蠟小老樁,樁基比較有特色。可以鎖止的轉盤,使用更方便:主要優點有以下:1、樁材本身比較有特色,錐度好,表面凹凸起伏,紋理變化豐富。2、樁材原有伴嫁枝託分布位置相對合理,枝點也比較理想。
  • 不知盆景造型如何下手,看5款山橘盆景設計圖找感覺!
    學盆景一定要動手親試!對於小標題的觀點,臺長表示深感認同,否則就成為最近很流行的那話:眼睛說:我學會了;腦子說:我也看懂了;手表示:你們會,你們來!……很多喜歡盆景的臺友不敢下手一試,或許是沒有把握,也是怕浪費素材。
  • 愛木盆景I 五味子盆景素材新品種——珊瑚,讓你體驗不一樣的美
    記得關注@愛木盆景,更多盆景圖文視頻分享給你。歡迎轉發,贈人玫瑰手有餘香。上圖是五味子新品——珊瑚,下圖是普通的五味子。珊瑚五味子有著更為誘惑的色澤,白看不膩。它的顏色比普通品種更淡雅,果實也更碩大,如果水肥管理得當,果實直徑可以達4.5釐米。
  • 愛木盆景| 大型女貞盆景不一樣的玩法,國外盆景達人的雕刻技術,牛
    愛木對節白蠟微型盆景樹苗樹樁 小型盆栽素材下山樁辦公桌綠植物為了造型的需要,進行第一次截杆2009年8月,也就是在栽下後不久。樹樁被進行截杆,形成一個錐形樹樁。本來想把木箱連同樹樁一個跟好的地方放養,無奈實在太重,只能原地放養。第二年的春天,樹樁開始恢復。因為新樁栽植時間過短,而且種植土壤為肥土,都不利於生根。
  • 愛木盆景I 豎剖主幹 少而成多——利用普通素材創作一種嘗試
    記得關注@愛木盆景,更多盆景圖文視頻分享給你。歡迎轉發,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盆景樁材通常沒有十全十美的。面對普通樁材,我們在創作時總要想方設法採取技術手段,讓它呈現出其不意的藝術效果。我的叢林榆樹盆景《不破不立》,就展示了一種利用普通素材進行藝術創作的新技法——豎剖主幹法。
  • 微型柏樹盆景素材到成品全程
    首先切除過長的側枝,保留10--15cm的枝幹,準備用來為做舍利骨。 選定需要的觀賞面,圖片觀賞面右側有一根4年左右的樹枝準備做成舍利骨,這樣可以和棕紅色的樹皮形成鮮明的對比。 用雕刻工具對神枝進行加工,在舍利骨上雕刻出深淺不同紋路,力求達到被雷擊或者大風颳斷後的自然效果。
  • 愛木盆景I 幾棵直幹的樁材這樣放,自然變成漂亮的叢林盆景
    想要構造一盆精品叢林式盆景,可不是簡單的三兩棵小樹擺盤,就能夠做到的。叢林盆景一般需要把握大小、高矮、粗細的搭配,切忌樁材一樣大小和粗細,如同籬笆一樣。盆景的枝幹數目上,奇書和偶數也有一定的講究,在傳統的叢林式盆景當中,講究奇數分枝或是奇樹合栽,3或5都有講究認可愛木盆景最好的方式——轉發, 頂愛木盆景最好的方式——關注,叢林盆景製作的時候,大家需要讓盆景具有「林」的感覺,如果想要盆景達到這樣的效果,那麼大家需要注意盆景素材需要有進有退,空間有疏有密,構圖上產生起伏變化。
  • 盆景流派之風格分類
    記得關注@愛木盆景,更多盆景圖文視頻分享給你。歡迎轉發,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對於盆景流派,我主張按風格分類。因為只有按風格特點分類,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質,澄清在這一學術問題上的混沌局面。風格是指藝術家在創作中所表現出來的藝術特色和創作個性。
  • 蒼勁嶙峋的山松盆景
    記得關注@愛木盆景,更多盆景圖文視頻分享給你。歡迎轉發,贈人玫瑰手有餘香。馬尾松別名山松,是兩廣丘陵常見樹種。山松具有松樹種類中特有的耐旱耐溼、耐寒耐熱的特性,它對環境氣候適應性強,樹皮為厚鱗片組成,蒼勁老辣,嶙峋縱裂,葉色四季翠綠,加上枝條柔軟,容易蟠扎。經過不斷的摸索,我找到了一條山松盆景製作的新路子,使山松成為盆景界的新秀。
  • 淺談柏樹盆景造型
    記得關注@愛木盆景,更多盆景圖文視頻分享給你。歡迎轉發,贈人玫瑰手有餘香。近幾年來隨著盆景藝術的發展,喜愛柏樹盆景的人慢慢地多起來了,但在製作造型上各有千秋,作法不一。現將柏樹盆景造型技藝中的一些環節提出來,與致力於柏樹盆景的朋友共同探討。
  • 盆景素材新品種——巖豆
    記得關注@愛木盆景,更多盆景圖文視頻分享給你。歡迎轉發,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巖豆,俗名雞血藤,常綠灌木。分亮葉和毛葉兩種:亮葉藤短而粗壯,毛葉藤長而細柔。初春打蕾,初夏開花,亮葉花呈深紫色,毛葉花呈桃紅色。
  • 嶺南盆景石斑木,可賞骨架可賞花,十六年成型案例分享
    嶺南盆景之石斑木喜歡盆景製作的臺友應該都知道,嶺南盆景的主要特徵是截幹蓄枝,也就是儘量地保留樁材的精華並矮化樁材。截後的樁有可能是沒有原託的光身樁,今後的所有枝託都是由一新萌芽開始培育而成。故,時間、耐心成為必須的條件!本文,咱們繼續聊聊石斑木造型盆景。
  • 黃山松盆景的造型與養護
    記得關注@愛木盆景,更多盆景圖文視頻分享給你。歡迎轉發,贈人玫瑰手有餘香。黃山松別名臺灣松、天目松、短葉松等,屬松科松屬。常綠喬木,高可達30m,樹冠傘形,樹皮灰褐色,鱗狀脫落。大枝平展,幼樹樹冠錐形,老樹冠頂較平,呈廣傘形。冬芽深褐色,微被樹脂。
  • 樹木盆景的土石造型法
    記得關注@愛木盆景,更多盆景圖文視頻分享給你。歡迎轉發,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在樹石盆景中,樹固然是第一位的,然而有樹無土,則「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可見樹與土是魚與水的關係。【關注愛木盆景,和愛木一起玩盆景】二、先土後石法:趙慶泉大師曾多次在國內外表演、示範的水旱盆景,此法先將選好的樹木連土在盆中布局定位,並培土初步造型,留出一點水面和空間,接著用石先作坡岸,後作點石。並將石直接膠合在盆中,最後再補充填土營造地形,其特點是能更好地表現江南水鄉風光。
  • 百家爭鳴丨盆景的古拙和苔痕問題
    雖不甚茂,而節葉堅瘦,根須聯絡,蒼然於几案間,久而益可喜也。」張耒描寫他案頭的石菖蒲說:「爰有瓦缶,置水鬥許,間以小石,有草鬱然,俯窺其根,與石相結絡沒,其生意暢遂,顏色茂好。」人們愛石菖蒲,愛它在古趣中透出的生機。
  • 家庭盆景|關於盆景的作用與價值
    盆景是在盆栽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這使人們把盆景與盆栽混為一談,但是盆景與盆栽不同。盆栽是將樹木花草等種植在盆中,用於綠化和觀賞的簡單栽培方式,進行以觀賞為目的修剪,但目的不是為了造景,沒有經過藝術加工,沒有注入作者的感情,不具有詩情畫意。而盆景(圖1-1)則是大自然景物的縮影,是集園林、文學、繪畫等藝術於一體的綜合性造型藝術。
  • 盆景鑑賞與製作|盆景十年功,絲毫不輕鬆
    盆景鑑賞與製作|盆景十年功,絲毫不輕鬆文:花木君諸位參觀盆景展,看到一盆盆羅列的盆景,有的矯健虯曲,如青龍探爪;有的枝條飄斜,如狂風吹刮;有的茁壯堅挺,如擎天一柱因而,盆景藝術是一門時間的藝術,很少有捷徑可走,如果耐不住寂寞,守不住沉寂,往往很難製作出精品盆景,這點希望有志於在盆景藝術上進行探索的愛好者,要做好心理準備。精品盆景製作究竟需要多少年?這個很難界定,因為樹種不同,樁材不同,經驗和技巧各有差異,因而不能一概而論。
  • 迎春盆景的造型與養護
    記得關注@愛木盆景,更多盆景圖文視頻分享給你。歡迎轉發,贈人玫瑰手有餘香。迎春為木樨科落葉小灌木,小枝細長成拱形,枝有四稜,光滑鮮綠,小葉三枚,對生,卵形至長卵圓形,長1~3cm,先端尖,邊緣有細毛。1~4月沿隔年生枝開花,花單生葉腋,花冠黃色,先花後葉,金英翠萼,豔麗逗人,是新春佳卉,也是良好的盆景材料。迎春提根式盆景,古趣盎然而又生機勃勃。若製成小型盆景,葉小、密集而蔥鬱,枝條細柔而節間短,株型小巧玲瓏而雅致,別具神韻。
  • 試論盆景藝術中的空間意識和空間美感
    記得關注@愛木盆景,更多盆景圖文視頻分享給你。歡迎轉發,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盆景藝術的表現手法是處理空間的藝術。而風中雨中有聲,日中月中有影,詩中酒中有情,閒中悶中有伴,非唯我愛竹石,即竹石亦愛我也。彼千金造園亭,或遊宦四方,終其身不能歸享。而吾輩欲遊名山大川,又一時不得即往,何如一室小景,有情有味,歷久彌新乎?對此畫,構此景,何難斂之退藏於密,亦復放之可彌六合也。」從中可以看到,這個小天井,給鄭板橋這位畫家多少豐富的感受!空間隨心中意境可斂可放,是流動變化的,是虛靈的。
  • 創作樹石盆景(一)
    記得關注@愛木盆景,更多盆景圖文視頻分享給你。歡迎轉發,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眾所周知,樹石盆景這種盆景藝術形式,它的最大的特點是能充分表達意境,既有藝術性,又有強烈的觀賞性,並能融二神(自然之神與作者之神)於一體,表達盆景作品的自然美與藝術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