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世,會經歷不同的階段面對不同的難關,對於成人來說,大概分為四個階段,從單身到成家、步入中年,再到老去。
每一階段都會面臨不同的責任和風險,為了更好的擔負起自己身上的責任,成人需要有應對各種風險的能力,為自己和家人提供正確的保障。
加入阿保的會員朋友,有未婚的小青年也有人父為人母的家庭支柱,在不同人生階段因為承擔的責任、面臨的風險不同,在配置保險方面的側重點也會不同,保險到底該如何配置?阿保如下為大家解答。
一、購買保險的注意事項
成人在不同階段,擔當的角色不同,可能是單身貴族、經濟支柱、職場精英、退休人士……相應保險方面投入的預算及適合的險種也會不同。
在購買保險之前,要注意以下兩點:
1、確定保險預算
在買保險前需要先確定合理的預算,保費才不會成為一種負擔。阿保建議,家庭保險費用總預算應該控制在家庭年收入的10%以內,這樣既不影響家庭正常開支,又能獲得必要保障。
當然,根據年齡和收入的不同,保費預算的佔比也會有差異,需要根據不同階段的債務風險和疾病風險來確定預算。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財務責任與家庭收入的上升有時候並不成正比,並不是家庭收入越高,保費支出相應也得跟著漲。
比如初入社會的單身青年一年大概有五萬元左右的收入,科學的保費預算應該控制2000元左右;對於年收入20萬左右的小家庭的,全家的保費預算最好在15000元左右。
2、確定險種
確定完保費預算,接著根據不同人生階段的責任,再確定需要購買的險種。首先確定一個原則,先保障後理財,保障型險種配置完,再考慮年金險等理財保險。
確定險種,說到底,無非就是四保障險種的優化組合而已。這四大險種分別是重疾險、醫療險、意外險、壽險,分別抵禦我們一生當中可能遭遇的病、傷、死亡、意外風險。
因為人生不同階段會面臨不同的責任,險種搭配、產品選擇上也會不同。家庭保險配置是因需定製的過程,根據每個家庭的具體情況,決定最適合的險種、保額等個性化標準。
二、人生不同階段該怎麼買保險?
01、初入社會單身階段
人一生患病率最低就是在這個時期,20多歲的年輕人身體素質普遍較好,大多都沒成家。但是收入偏低、不太穩定,雖然不需要承擔家庭責任,但需要為買房、成家做準備。這階段建議購買消費型的保險(純保障產品,價格低廉)。
險種規劃:
重疾險:用於防範重大疾病導致的高額醫療費用,以及住院康復期間失去收入時的損失補償。這幾年重疾越來越呈現年輕化的趨勢,為了以防萬一,重疾險十分必要。
這階段建議購買消費型重疾險,保額方面30萬起,保障期限可選擇保至70歲,每年保費一兩千搞定,可待收入提高,後期再追加保額。
醫療險:對付大病的高額治療費用,可與重疾險搭配購買,主要是便宜,百萬醫療險每年也就上百來塊,能獲得百萬起的醫療保障。
意外險:主要防範意外事故導致的傷殘風險,20多歲正是奔波拼搏的年齡,交通、運動等意外風險很多,所以這也是這個年齡段應該配置的險種。建議購買一年期的意外險,每年兩三百保費就能獲得百萬保額。
02、成家立業階段
30多歲的年紀,大多數人都開始組建了小家庭。這個年齡段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責任重大,房貸、車子、小孩上學、老人看病等花銷過大,因為家庭責任的需要,建議在預算範圍內最大程度做高保額,從而實現保障最大化,對個人和家庭而言都十分有利。
險種規劃:
重疾險:對於已婚有家庭的成人來說,重疾險的作用更明顯,可以用來保障大病治療沒有收入時的費用補償,保證家庭不至於被一場大病擊垮。
這個時期買重疾險價格也不算貴,等到40往上再買,不僅健康告知可能過不了,有的產品還有最高保額限制。保額方面,依然30萬起步,保障期限建議選擇保至終身,將保障儘量做足。
定期壽險:保障身故或是全殘責任,比較純粹,是家庭經濟支柱最需要的保險產品,這個就是為應對不幸身故、殘疾導致的一家老小無人贍養的風險,至關重要。
保額方面需要主要考慮這些費用:家庭房貸車貸等債務、子女撫養和贍養老人的費用,其實就是算筆帳自己不幸離開後要給家人留多少錢。比如對於北上廣深背負較大房貸的朋友可以考慮至少100 萬及以上,二線及其他城市可以適當減少。
關於保障期限,可以根據具體預算來選擇,如果預算有限,可以選擇保障10 年、20 年或至60 歲。對於絕大多數普通家庭,建議最長保到 60 歲,因為 60 歲我們已經順利退休,孩子已經成年,沒有太多的責任需要承擔了。
醫療險:應對大額的醫療費用所用,畢竟社保對大病的報銷實在有限,醫療險能起到很好的補充作用。收入較高、且注重就醫體驗的朋友可以考慮高端醫療險。
意外險:無論哪個年齡段,意外險都是首選。安定平和的生活,最怕的就是突如其來的意外事故。建議一年期意外險即可,保費百餘元,絕大多數人都可負擔。
03、人到中年階段
步入40歲時,需要面對來自家庭、工作帶來的種種精神負荷,身體健康情況也大不如前……所以,這一階段有重疾險很重要,要抓住重疾險最後的投保機會,這時候錯過的話後續再投保重疾險就很難了,同時也該為自己的養老做準備。
中年階段,部分人群可能已有部分保險,當然也有人因為到了這一階段身體狀況大不如前才意識到需要買保險,兩種人群的保險規劃也會有差異。阿保根據這兩種人群分別給出保險規劃建議。
未買保險人群的險種規劃:
重疾險:重疾險必須買的年紀,也是重疾高發的年紀。這一階段再不買重疾險,健康告知可能難通過,並且可能出現保費倒掛買的很不划算。可根據預算選擇保額,還是建議30萬起,保障期限選擇保至終身。
防癌險:只保障惡性腫瘤一個病種,並且健康告知相對寬鬆,對於購買不了重疾險或者年齡大了買重疾險保費會很高的中老年人很適合。由於防癌險只保癌症,所以相應地,價格也比重疾險要便宜不少,適合部分想加保的朋友。可以與重疾險組合搭配購買,做大保額。
定期壽險:定期壽險仍然要買,因為這個階段仍然要承擔家庭責任,建議可以追加投保,做大保額。
醫療險:醫療險仍然是必買的險種,百萬醫療險即可,作為醫保的補充,能很大程度緩解大病醫療支出。當然對於收入較高、且注重就醫體驗的朋友可以考慮高端醫療險。
意外險:依然要買,並且保額要提高,百萬起步。可以考慮在不同公司同時購買意外險做高保額。
已有保險人群的險種規劃
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我們經歷著升職加薪、買房買車、結婚生子、孩子入學等等過程,家庭責任也隨之變化。
到了中年階段,家庭責任變了,保單一多起來,往往容易漏掉某些保障缺口,時間一久,某天發生事故了可能才發現原來賠的錢根本不夠覆蓋所需費用。
為了適應動態變化的家庭責任,對於中年階段已有保險的人群,需要做家庭保單診斷,以確保買的保險與現階段需要的保障相符。可以通過診斷保單保障的缺口,判斷保單配置是否合理,多份保單是否保障重疊,最後選擇加保或是退保,讓家庭保障利益實現最大化。
想做保單診斷?可以掃描文章底部二維碼,填寫問卷信息,即可獲得免費家庭保險顧問專業的保單診斷服務。
三、關於年金險
前段時間在朋友圈經常看到這樣一個數字:4.025%。
一切源自不久前銀保監會發布的一則通知,大致的意思就是:現在預定利率4.025%的年金保險陸續會停售,利率將由原來的4.025%降為3.5%。
這一通知,引起了大家開始爭相買年金險,這種情況下大家到底了解年金險是什麼?4.025%的年金險為什麼誘惑那麼大?阿保如下為大家解答。
年金險,簡單理解,就是投保人先定期繳納一筆保費(比如每年2萬),交夠一定年限(比如5年或10年),從合同約定的時間(比如第6年)開始持續、定期地(如每年或每月)返還一定金額的保險產品。通常,我們聽到的教育金、養老金等,都可稱為是年金險。
大家爭相購買4.025%的年金險的原因大概有兩點:
1、複利收益。銀行存款用的是單利,年金險收益用的是複利。簡單來說,單利是只有本金增長,複利是本金、利息共同增長。如果年金險的收益率達到3%以上,常年累計的話,要比銀行理財高很多。下圖一目了然:
2、安全穩定。年金險是受到保險法的保護和銀保監的層層監管。另外,年金險雖然收益不算太高,但勝在穩定,且保證收益。要知道,對普通人來說,除了銀行存款和國債,沒有任何投資品是保本的,而傳統型年金險可以100%確定收益。
年金險適合哪些階段的成人購買?▼
1、為養老做準備的成年人
優質的養老生活僅靠社保是遠遠不夠的,通過投保年金險,可以保證年老後的生活質量,既不影響現在的生活,又做好了未來的規劃,不至於在未來真正要用錢的時候,發現沒準備好。
2、想要豐富資產配置的人群
對於高淨值人群來講,如果留給後代的是房產、股票等其他資產,不僅繼承過程異常繁瑣,而且還可能被收取遺產稅。而通過購買年金險,是可以達到財富傳承和合理避稅的目的。
另外,對於債務清償、資產凍結、婚姻重組等事件的發生,保險同時存在保護個人私有資產的作用,避免出現法律紛爭。
四、最後
不同人生階段面臨的責任和風險不同,需要的保障配置思路也會有不同。上述的保險規劃講得比較宏觀,可能不適合所有人,具體需要結合個人和家庭的實際情況定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