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界有很多流傳廣泛的說法,一般來源都不可考,準確性也有待商榷。
比如今天看到一篇文章,描述「人這一生必須的七張保單」,點開一看,一股保險公司洗腦話術的味道,於是瞟了幾眼就匆匆關閉。
其實買保險哪有那麼多「必須」?
只要能滿足自己的需求,符合每個階段的人生規劃,能轉移該階段的主要風險,也就足夠了。如果有誰能斬釘截鐵地說你非如此不可,那對方恐怕是另有一些目的。
不同人在不同階段的風險是不同的,很難有一套放諸四海而皆準的配置,所以今天就根據人生的不同階段,來大致分析一下不同人群的風險和保險需求。
歡迎大家對號入座,但請不要全盤照搬。
一、少年期(0-20歲)
人在未成年時期幾乎不承擔家庭責任,即使發生風險,一般也有家長頂著。所以相應的,保險需求其實並不全面,而且買保險的優先級也靠後。
這一階段的人通常免疫力較差,特別是嬰幼兒和兒童,很容易得病;而且未成年人的自我保護能力也比較弱,容易受到傷害。
由於他們經濟不獨立,沒有收入,所以保費通常由父母承擔,預算取決於家裡的經濟條件。但相對來說,這一階段的人投保的保費是最低的,所以性價比很高。
主要風險:
1. 免疫力低,有患病風險;
2. 部分孩子活潑好動,加上自保能力差 ,有發生意外的風險;
3. 成長過程中可能需要較大的教育支出。
險種規劃:
1. 兒童醫保,交一年保一年,是兜底的保障;
2. 學平險,學平險是給在校生的保障,通常交費不高,保得比較全面。
可以提供意外身故/傷殘、意外醫療、疾病身故、疾病/意外住院醫療、住院津貼,有的學平險還能提供重疾等保障;
3. 其他補充:重疾險、醫療險、意外險,重疾和醫療險用於轉移患大病的風險,意外險用於提供意外保障。如果家長還有餘力可以適當購買教育金,但必要性次於前幾個險種。
二、青年期(20-35歲)
青年期是許多人拼搏的時期,保險需求也日益凸顯。
這一階段的人身體狀況較好,但壓力較大,需要準備成家,可能還會背上房貸、車貸。
青年期的群體經濟逐漸獨立,但通常儲蓄較少,而且消費欲望較高,負債率也比較高,所以預算相對有限。在此階段投保,保費也比較便宜,性價比高。
主要風險:
1. 有一定的重疾、死亡風險;
2. 上班通勤等,有一定的意外風險;
險種規劃:
1. 意外險,防範意外風險;
2. 重疾險+百萬醫療險,轉移大病風險,百萬醫療險報銷醫療費用,重疾險彌補收入損失;
3. 定期壽險,有債務和養家壓力的人可以為自己買一定保額的定期壽險,萬一身故,能給家人留下一筆錢用於開支或還債。
三、中年期(35-50歲)
這個年齡段的人在社會上是中流砥柱,在家裡往往也是頂梁柱,是保險需求最高,最需要全面配置保險的群體。
這部分人群上有老下有小,責任很重,但身體可能已經出現了各種疾病。通常他們的穩定性高於青年人,更為注重家庭和生活的安定。
財務方面,中年群體的經濟壓力較小,收入穩定,有一定儲蓄和投資需求。
主要風險:
各方面的風險都逐漸上升,需要進行較全面的轉移。
險種規劃:
1. 重疾險+百萬醫療險:轉移大病風險,重疾險注意保額;
2. 較高額的意外險和壽險:防止因意外或身故而給家庭造成重大打擊;
3. 養老險等帶有理財性質的保險:作為社保以外的養老補充或投資;
4. 財產險:如家財險和車險,保財產安全。
四、中老年期(50歲及以上)
中老年群體身體機能開始下降,患病風險逐漸增加;部分失能群體還需要長期護理。
但中老年群體的收入減少,如果沒做好養老規劃,很可能生活品質會受到影響,醫療開支增加;部分人群會有財產分配和傳承的需求。
50歲以上的群體保費都很高,投保的性價比偏低,而且受身體原因所限,很多保險都不能買了。
主要風險:
1.疾病風險,疾病發病率上升;
2.意外風險,身體素質和反應能力都下降的老年人,較容易發生意外;
3.失能風險,失能老人如何護理,是一個廣泛的難題。
險種規劃:
1.醫療險或防癌險:如果醫療險已經不能購買,可以考慮健康告知寬鬆的防癌險,能轉移癌症的風險;
2.養老年金險:能為老人提供養老金,但通常是在上一階段就開始進行規劃的;
2.護理險:長期護理險能報銷失能群體請護工或者住養老機構產生的護理費用;
4.其他補充:終身壽險,適合有資產傳承需求的群體。
以上是給不同年齡段群體的配置參考,但具體如何進行規劃,需要根據個體和家庭的情況來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