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張學友被20位美女包圍親吻,香港樂壇走向衰落

2020-12-14 騰訊網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張學友的強悍,是無法用任何指標來衡量的:

如果你對他的敬仰是從《吻別》開始——在《吻別》之前他已榮膺「四大天王」。

1989年,張國榮宣布退出歌壇,譚詠麟宣布退出頒獎禮;甚至最火的女歌手梅豔芳,也在1990年生日會上宣布退出競奪音樂獎項。

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始於1984年1月28日,而一直舉辦至今。

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自1984年度起開始設立最受歡迎男女歌星獎。

其得獎結果往往會成全場最注視的焦點,被視為誰是香港樂壇的天王和天后。

七十年代後期至八十年代是香港本土流行音樂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時期。

就作品而言,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可以聽到香港的流行音樂,而「十大中文金曲頒獎典禮」便是最好的印證和體現。

每年「十大中文金曲評選」都會引起廣泛的關注,其公正性、客觀性已得到圈內外的普遍認可。

顧嘉輝就曾說過:「十大中文金曲評選具有真正的領導樂壇的地位」。「

1997年的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最讓人驚豔的場面,莫過於張學友被20位美女包圍親吻。

他獲獎的歌曲是《愛是永恆》。

《愛是永恆》是1997年音樂劇《雪狼湖》的閉幕曲(粵語版),是唱出頻率最高的歌曲之一,該曲第一次出現在《雪狼湖》中是第一幕的高潮處部分。

當男主角胡狼(張學友飾)向女主角寧靜雪在湖中的小艇上表白時所唱出。

此歌同時也是唱片《不老的傳說》當中的一首冠軍單曲。

《愛是永恆》多次被香港廣告商選定為廣告背景音樂,在2003年的電影《金雞2》,2010年的電影《72家租客》中,張學友亦有唱出《愛是永恆》。

費翔有一次在訪談裡說,如果不是張學友來演,《雪狼湖》估計都不會有人看。

這話說的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

音樂劇要有音樂、故事、人物、舞臺布景等等...有的故事可能不適合作為音樂劇來演,缺乏戲劇張力,再加上人物比較單調,或者舞臺的設置缺乏特色 等,都會影響到音樂劇的質量。

張學友的《雪狼湖》第一次公演是1997年,40餘場,是粵語版,女主的參演有林憶蓮等。

是第一部原創港產音樂劇,這個大概就是最好的定位。不是說做的有多好,而是作為嘗試,開個先河,希望帶動以後的華語音樂劇發展。

2005年又被張學友改編成國語,又演了60餘場。

國語版的《雪狼湖》張學友擔任男主兼藝術總監。在一個訪談裡,他有點欲言又止,言語裡有指內地團隊效率太低,所有的事情都要他親自過問,以致太勞累。

估計很多人看《雪狼湖》也是抱著聽流行演唱會或者僅僅去聽歌神發聲的心態去看的這部劇。

音樂劇裡的音樂是為整個故事和整個舞臺服務的,如果只是聽裡面的歌,歌的旋律可能並不是很好聽。

個人覺得稍好聽的歌有《流星下的許願》、《原來只要共你活一天》、《決定》、《雪愛狼》、《兩個她,一個理想》、《感覺來了》、《懺悔》、《愛是永恆》、《是否在談戀愛》 等,以上歌曲,國語版、粵語版都可以搜來聽一下。

如果你推崇的是他對唱片業的貢獻——他的演唱會可能打破了更多紀錄。

如果你愛慕的是他天籟之音聲動梁塵——可知這世上還有一言廣為流傳:

「在香港,最被低估的,就是梁朝偉的歌聲,以及張學友的演技。」

香港樂壇走向衰落前,有這麼幾個時期。

雙雄爭霸時期。

八十年代的香港樂壇,由兩大天王校長譚詠麟、哥哥張國榮雙雄爭霸。

女歌手方面梅豔芳一枝獨秀,形象百變的她,領導香港潮流,舞臺上造型大膽前衛,被稱百變天后。

譚詠麟的第一個最受歡迎男歌星獎,由父親譚江柏親自頒發,這個場面應該令校長永世難忘。

1985年,張國榮以《不羈的風》獲獎,由鍾楚紅頒獎。

張國榮在1987年度的成績不俗,一曲《無心睡眠》奪得勁歌金曲和勁歌金曲金獎。

1992年,這一年,最重大影響最深遠的娛樂事件,當屬香港四大天王的正式推出。

從此,張學友劉德華黎明郭富城成為時代的寵兒,統治了香港樂壇整個90年代。

在四大天王最火的那幾年,香港十大中文金曲、十大勁歌金曲等重大樂壇頒獎禮上,十首金曲經常有6-7首被四大天王壟斷。

同時,四大天王每位都是優秀的電影演員,至今已經獲得5屆金馬獎影帝,4屆金像獎影帝,主演電影超過300部。

於是,在香港娛樂事業到達輝煌頂點的90年代,樂壇突然陷入了一段巨星的真空。

這時候,無論是電臺和電視臺,還是各大唱片公司,都急需推出新的天王巨星,成為歌壇的帶頭大哥,來填補這段真空。

在這樣的背景下,1992年,張學友、劉德華、郭富城和黎明,四大天王正式推出。

在很多人印象裡,四人的競爭是從1992年封號開始。

但其實應該往前追溯到1990年,這一年,劉德華在香港樂壇的地位開始和張學友並駕齊驅,黎明正式加入戰團,郭富城的天王之路也在臺灣發軔。

1995年黎明奪得最受歡迎男歌手獎項,張學友《離開以後》拿到金曲金獎。

1996年張學友拿到了勁歌金曲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最受歡迎男歌手獎,黎明獲得金曲金獎。

1997年郭富城奪得最受歡迎男歌手獎,黎明以《只要為我愛一天》獲金曲金獎。

1998年郭富城蟬聯勁歌金曲最受歡迎男歌手,黎明《我這樣愛你》繼續拿金曲金獎。

1999年最歡迎男歌手獎時隔五年再次被劉德華拿到,黎明宣布退出,十大金曲僅剩劉郭一人一首,郭富城拿最受歡迎廣告歌曲金獎,劉德華繼續拿最受歡迎國語歌曲金獎。

十大中文金曲同樣格局,劉郭各一首,劉德華拿到全年最高銷量歌手金獎,張學友繼續拿銷量冠軍,郭富城以《渴望無限Ask For More》拿到全球華人至尊金曲獎。

2000年郭富城奪得第三次最受歡迎男歌手獎,郭張劉一人一首進入十大金曲。

十大中文金曲亦延續格局,三人各一首,劉德華繼續包攬國語歌曲金獎,張學友獲得金針獎。

四大不再同臺,亦意興闌珊。

隨著香港樂壇的病態特點——重視偶像而非音樂本身。

這導致音樂人的流失。

而黎明、張學友明確拒絕了樂壇頒獎,音樂人青黃不接,很多大牌歌手找不到好歌。

此時電影市場暢銷,鄭秀文憑藉《瘦身男女》大獲成功,劉德華電影部部叫賣,王菲《eyes on me》火遍日本,她主攻國語歌和亞洲市場。

各方成因導致了大牌歌手逐漸離開香港歌壇。

亦有知名歌手及音樂人因各種原因逝世:羅文、張國榮、梅豔芳和黃霑,對香港粵語流行音樂的負面影響甚大。

2000年的香港樂壇,正經歷著一次換血。

香港「四大天王」的集體「下課」是2000年的主旋律,大哥張學友率先提議終結這個稱號。

香港新生代男歌手中最出類拔萃的兩位非謝霆鋒和陳奕迅莫屬,兩人的比拼頗有當年譚張爭霸之勢。

陳奕迅跳槽到新公司英皇,先後推出《NothingmattersU》和《打得火熱》兩張專輯,因為一首《K歌之王》把自己的名字唱響。

陳奕迅一改先前硬朗的呆板唱法,換上一種懶洋洋的氣聲,成熟與溫柔兼具的音樂風格初步定型。

當年香港媒體評價「從他的歌聲中,我們不難找到張國榮、陳百強、林子祥、吳國敬等上一代實力派巨星的影子,假以時日,陳奕迅應能與他們相提並論。

謝霆鋒走的是硬式流行搖滾的路線,這一年發表了三張專輯,最亮眼的一首歌是《因為愛所以愛》。

昔日的輝煌時代,奼紫嫣紅,五光十色,又高潮迭起。它似乎迫不及待毫無保留地展現著自己的一切,仿佛一個人正經歷著生命力最蓬勃旺盛的青春年華。

1997年,未滿18歲的他,便拿下了第二屆十大中文金曲最有前途新人金獎。

之後,1998年拿到飛躍男歌手銅獎,1999年,便憑藉專輯《believe》的熱賣,奪得飛躍男歌手金獎,專輯中的《非走不可》也順利成為年度十大中文金曲之一。

2000年,更是憑藉「香港街上路人都會哼的」《活著VIVA》,在十大中文金曲再得一席之地,蟬聯飛躍男歌手金獎,同時獲得全年最高銷量男歌手(同年共三張專輯,粵語專輯《零距離》《VIVA》和國語專輯《了解》),風頭可謂一時無兩。

2001年,又憑著《玉蝴蝶》成為全國最受歡迎男歌手銀獎。

謝霆鋒的首場個人演唱會,在香港紅館一口氣開了6場,一時之間,簡直無人能拭其鋒芒。

他的情歌纏綿繾綣《非走不可》、《玉蝴蝶》、《遊樂場》唱出人生與愛情無盡況味。僅僅22歲,謝霆鋒就已經獲得了「亞洲最暢銷男歌手」大獎,成為了當時華語樂壇炙手可熱的明星。

伴隨著一首首專輯的出世,人們對謝霆鋒的印象也漸漸的從「不諳世事的星二代」轉變成這是一個顏值與實力並存的歌手。

1995年,在英國讀書的陳奕迅趁暑假返港,報名參加了第十四屆新秀歌唱大賽。

因為是張學友的粉絲,於是,一首《偷偷摸摸》唱完,唱了一首張學友風格濃厚的《望月》。

他的外表時尚靚麗,一看就是電視臺為了收視率包裝出來的,一開口卻露了「馬腳」,他不像張學友,他害羞,謙遜,還留有幾分鄰家大男孩的青澀。

而後來,誰能想到,他的確「活成」了張學友。

百度百科對「歌神」的定義是:許冠傑、張學友、陳奕迅。

想起他,就必定要想起,《明年今日》裡,一對被歲月洗禮的戀人。

《富士山下》裡,那場比一世還遙遠的東京之旅,以及《紅玫瑰》裡的那句,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

都說他是香港樂壇的最後一個神。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97年的四大天王,張學友獲得金曲獎,劉德華這首歌傳唱度最高
    1997年,四大天王誰的成就最高?張學友得金曲獎,劉德華的歌曲傳唱度最高。1997年,劉德華推出國語歌曲《中國人》,這首歌當時在國內紅的一塌糊塗,這一年恰逢香港回歸,這首歌可以說是佔近天時,地利,人和,劉德華也憑這首歌拿獎拿到手軟。
  • 香港樂壇因何衰落?看歷屆金針獎花落誰家,就可見一斑
    如今香港樂壇的衰落,是不爭的事實。至於原因,看看歷屆金針獎得主都是誰,就能窺見一二。金針獎自1981年設立至今,共評選出30位金針獎得主(金針獎評選秉承「寧缺毋濫」的原則,有些年份並未設金針獎),其中以詞作者身份獲獎的共6位,黃沾、林振強、林夕、盧國沾等「詞壇巨匠」先後得獎。
  • 香港歌壇最傑出的9位巨星,張學友排第9,張國榮第5,第一無懸念
    第一位許冠傑,1967年擔任蓮花樂隊的主音歌手,1974年發行的粵語專輯《鬼馬雙星》揭開了香港粵語流行樂壇的序幕,之後在85年許冠傑獲得第8屆十大中文金曲獎金針獎,成為首位獲得這項榮譽的香港歌手。許冠傑在香港樂壇被尊稱為第一代「歌神」,也是香港樂壇自作自唱的先驅,可以說是他一手開創了粵語流行曲潮流。
  • 香港娛樂圈最後的輝煌——四大天王,緬懷90年代的香港娛樂圈
    說到香港四大天王,大家都知道是指20世紀90年代香港四位最受歡迎的男明星,他們分別是:張學友,劉德華,郭富城,黎明(排名不分先後)。四大天王是1992年被命名,此後受到了廣泛的認可,影響力迅速波及整個華人地區和亞洲,並風靡至今。
  • 盤點20世紀香港樂壇十大金曲:鄧麗君太經典,劉德華張國榮齊上榜
    20世紀的70、80、90年代,香港樂壇成為華語流行音樂風向標,湧現出諸多經典作品。在跨入21世紀之前,香港電臺(也就是十大中文金曲的評選單位)根據公開投票,選出二十世紀十大中文金曲。四大天王中劉德華和張學友以及80年代香港樂壇的兩大天王譚詠麟和張國榮各自都有1首歌曲入選,《月亮代表我的心》 鄧麗君《月亮代表我的心》無愧是華語樂壇的經典歌曲,孫儀作詞,翁清溪作曲,1973年歌手陳芬蘭首唱,經鄧麗君重新演繹後火遍兩岸三地,成為華語世界傳唱度最高的歌曲。
  • 90年代如果沒有「四大天王」這個稱號,劉德華張學友就是樂壇兩極
    大家知道90年代的流行樂壇異常繁華,香港、臺灣幾乎同步步入最繁華時期,內地雖然星光暗淡但藝術成就極高,也在同時期掀起一個小高峰。而整個樂壇的最頂點就是持續至今30年,為人們津津樂道的香港「四大天王」。「四大天王」成就了一些人,也拖累了一些人。
  • 上世紀許冠傑在香港樂壇的地位無人能及,是有原因的
    1948年9月6日許冠傑出生於廣東省廣州市,中國香港男歌手、演員、音樂人,畢業於香港大學。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香港主流歌曲是性英國的爵士歌,其次是老上海灘的國語歌,最底層的是香港本土的粵語歌曲。1967年許冠傑擔任蓮花樂隊主唱,隨後1970年個人單飛發展,1971年發行粵語歌曲「鐵塔凌雲」倍受大家喜愛,從此不受歡迎的香港本土粵語歌曲開始興起,後來被譽為香港樂壇開山鼻祖、廣東歌鼻祖,從這點在香港樂壇無人能及,後來居上的譚詠麟也是其粉絲。同時代的羅文、林子祥…也是不能和許冠傑相比。
  • 劉德華張學友,誰才是華語樂壇真正的唱片銷量之王?
    劉德華張學友淵源極深,兩人合作了很多電影,大多數劉德華主角張學友配角;音樂上同為「四大天王」,在唱片銷量、獎項爭奪上較量了20多年互有勝負。 其實兩人的較量在「四大天王」之前就開始了,80年代末「譚張爭霸」時期樂壇最閃亮的兩顆新星就是張學友劉德華!
  • 臺灣樂壇和香港樂壇相比,為什麼說臺灣樂壇的地位更勝一籌呢?
    今天我們來談一下,臺灣樂壇和香港樂壇相比,到底哪個地位更高呢? 譚詠麟張國榮梅豔芳 相比之下,香港流行樂壇儘管也曾湧現出黃霑、顧嘉輝、林夕、黃偉文、許冠傑、譚詠麟、張國榮、梅豔芳、張學友、Beyond樂隊、劉德華
  • 米希亞再一次打臉華語樂壇,我們被這些翻唱歌曲騙了20年!
    「這個米希亞為什麼老是翻唱別人的歌,先是翻唱劉若英的《後來》,又翻唱範瑋琪《最初的夢想》,現在連歌神張學友的《秋意濃》都敢翻唱了!」討論《歌手》這檔節目的時候,朋友對日本歌手米希亞嗤之以鼻,就不能唱日本歌手的原創歌曲?
  • 流行樂壇從不假唱的十大歌手,張學友第二,張國榮第三,那第一呢
    1993年,發行專輯《吻別》。1995年,獲得世界音樂大獎全球銷量最高華人歌手獎。1997年,參與策劃的音樂劇《雪狼湖》,在香港連續演出42場。2002年,憑文藝片《男人四十》獲得印度新德裡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2004年,發行首張個人全創作專輯《Life Is Like A Dream》。2007年,在香港星光大道留下手印。
  • 多少人懷念之前的華語樂壇?20年前神仙打架,20年後妖魔鬼怪
    但是讓人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場直播的演唱會當中,一共有三位中國藝人亮相了。他們分別是—張學友、陳奕迅以及鋼琴家郎朗。而更加讓人難以相信的是,這三位都是在華語樂壇裡面響噹噹的人物,而這次的雲見面,也是讓網友感到非常驚喜。
  • 華語樂壇最有代表性四位男歌手,周杰倫上榜,每個人引領一個時代
    音樂在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每個人都有自己心中最佳歌手,下面看看這四華語樂壇最有代表性四位男歌手。70年代許冠傑,許冠傑被稱為現在粵語流行歌曲的鼻祖,也是粵語歌壇第一人,對粵語歌曲的推行和發展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同時他也是香港樂壇自作自唱的先驅者。張學友也曾經說過,只有許冠傑才是歌神,但要說70年代誰是華語樂壇代表人物,非許冠傑莫屬。
  • 網友:華語樂壇正在衰落
    更有網友感嘆道:感覺華語樂壇完犢子了。此外,榜單中的幾首歌曲,居然還是老歌翻唱,比如《那個女孩對我說》,就是2005年新加坡歌手黃義達原唱的歌曲;《一百萬個可能》的原唱則是來自美國新墨西哥州的克裡斯汀。連N年前翻唱的歌曲都能上榜,許多網友都表示這是欺負原唱不營業嗎?華語樂壇歷經近百年的發展,一直都是人才輩出。
  • 權威盤點香港樂壇霸榜歌手:四大天王3位入選,張國榮上榜
    2021-01-11 18:14:48 來源: 蘭桂軒娛樂 舉報   在香港樂壇
  • 香港樂壇的三代歌神,從林子祥到陳奕迅,每個人都自帶防偽標籤
    連續數十年,幾乎每年都有天才歌手露頭,帶來至少一首流傳甚久的歌曲。而更出名的頂級歌手,就要一直保持這種高質高產的狀態,在流行音樂榜上不斷廝殺。而能長期保持巔峰狀態,不斷帶來膾炙人口歌曲的,會被捧上神壇,成為歌神。對於歌神這個概念,在這裡有必要解釋下。
  • 香港歌壇十大傑出男歌星排行榜:黃家駒第三,張學友第六
    香港歌壇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地方,從上個世紀到現在,已經湧現了無數讓人十分喜愛的歌手,比如張國榮、張學友、梅豔芳、謝霆鋒、陳奕迅等人。今天就來說說香港歌壇史上十位傑出的男歌手,他們個個都有著不俗的成就。許冠傑,許冠傑是粵語流行歌的鼻主,在他之前也有粵語歌,只是沒有流行。
  • 原來歌神「張學友」的這首歌是獻給她的
    他被譽為華語樂壇的歌神,他是全球銷量最高的華人歌手,他的情歌打動了無數人的心他就是歌神——張學友。張學友在出道時的唱功就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當時香港很多樂評人都認為張學友早不出來晚也能出來是絕對的一個實力派,在1993年的時候張學友憑藉著大家都熟悉的一首《吻別》火遍了華語地區甚至是國外。一般華語樂壇的歌是很難在歐美國家流行,可是張學友的《吻別》一度在美國的唱片銷售榜上排第二。第一的是麥可傑克遜,這就能看出來《吻別》的價值來了,多少朋友不光聽過中文版的還聽過英文版的。
  • 1982年的張學友,就像今天的年輕人一樣喪
    第一個她,名叫鄺美雲,19歲,喜提香港小姐亞軍,且和富二代鄭家成相戀。第二個她,梅豔芳,也是19歲,出手不凡,直接斬獲了首屆香港新秀大賽冠軍。第三個她17歲,叫陳慧嫻,正念高中。另一個她,羅美薇,也是17歲,已經工作,在剛創建兩年的新藝城做前臺小姐。 這個時候,四位美女,以及和張學友之間,都不相識。但日後,命運自有安排。
  • 張學友:從「酒鬼」到「歌神」的蛻變
    1988年3月的一天,喝的醉醺醺的張學友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中,但是一進房間他就發現少了很多東西,幾分鐘後張學友意識到少掉的東西通通是女友羅美薇的。幾天之後,羅美薇正式宣布了和張學友分手。這一年是張學友人生中最昏暗的一段時光,那時他的唱片從之前的20多萬張一下跌倒2萬張,參加商演底下的觀眾看到是張學友就會一片噓聲,轟他下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