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感覺很像秋葉原的AKB咖啡廳呢
2012年廣濟堂出版過一本叫做美坊主圖鑑(美男和尚圖鑑)的圖集,日常還會有專門的與僧職男性相親(講禪)的禪會。2014年奈良更舉行了僧侶屆的時尚走秀,展示了各式的袈裟及僧袍制服。
不同的僧服代表不同宗派,時尚而且考究
想要嫁進寺院,想要心靈得到治癒和寄託,不僅僅女性對於各位修行者們有興趣;對寺廟而言也是樂意的,畢竟宗教的意義就是匯聚人心,得到更好的傳承和傳播。能夠得到信眾,尤其是有財力信眾的穩定支持,也是現在日本寺廟的經濟來源之一。
涅槃會,有些相親性質呢,成為流行的年輕人放鬆場作了
其實在中國,美男和尚也相當的受歡迎,例如西遊記的唐僧,上至女兒國國王,下至玉兔精蜘蛛精,每個不都是垂涎帥氣和尚的美色,想要強娶了御弟哥哥? 「悄悄問聖僧,女兒美不美,」劍三網遊中,也總是佛秀配成對。但憧憬歸憧憬,和尚婚配對中國和印度等地的佛教而言是一種禁忌。(具體各種派系可能會有不同分別,總體而言不贊成)
中國日本,一衣帶水,日本的佛教發展源於中國。經飛鳥文化時期,聖德太子的推送下得到巨大發展,幾乎說得上是在唐代的佛教文化基礎上發展而來,那為什麼在娶妻方面會如此的不同?如果放在中國,那是完全無法成立的。
實際上,這與日本佛教的世俗化不無關係,其中最大的兩個因素就是寺檀制度和肉食妻帶。
現代日本的佛教,與日本的喪葬事務有關,不少大家在電視裡看到的公墓,實際上都是由寺院進行供奉和管理,這是歷史發展的結果。德川時期幕府為了排擠基督教的傳播和結合戶籍來控制民眾,佛寺就成為處理身後大事的主管部門。
曾經網上流傳的,日本地震後超度亡魂的和尚
德川幕府開始在每個村子修建佛教寺院,通過控制這些寺院來控制民眾。每個人都屬於特定的寺院,只要把祖先的牌位安放在寺院,寺院就可以開具證明說這個人不是基督徒而是佛教徒等等。寺院還負責保管信徒家(檀家)的「過去帳」(鬼錄家譜),發放通行證、結婚證等文書證件。這就是一般所說的「寺檀制度」或「檀家制度」。與此同時,佛教寺院也承擔了一定程度的基礎教育,我們稱之為「寺子屋」。在江戶時代,日本的佛教就已經非常社會化了。
——斎藤明(Saito Akira)日本的佛教研究
德川之後的明治政府制定了舊民法,其中的「家督相續」規定戶主由長子繼承,這一個舉措鞏固了佛教寺院的「檀家制度」,確保了民眾對所屬寺院的責任義務是代代相傳的,寺院不需要繳納稅金,基本上只要保持檀家的數量就可以維持寺院應有的經濟開支。
肉食妻帶,是日本當代佛教僧侶的一大特色,指的是能夠娶妻以及食用酒肉。與藏傳僧侶食肉又不同的是,日本的僧人由於受到寺檀制度影響, 在政府官方規定的或主動或被動的影響下,社會世俗化的因素比其他國家都要明顯;明治政府為了進一步加速宗教的世俗化,允許僧人「肉食妻帶」,僧侶在宗教和感性層面的特殊意義進一步被剝離,佛教徒僧侶更多是一種受到官方認可的帶有宗教性質的職業。可以娶妻生子繼承家業,而且是作為古往今來相對社會地位較高的人群。很多時候僧侶的伴侶也會在檀家或者同樣是寺院繼承者中之中進行選擇,這樣的後繼者與寺廟的千絲萬縷的聯繫更加錯綜複雜,也更堅固。
10月日劇《朝五晚九》主要講述了英語老師與帥氣僧侶墜入愛河的故事
肉食妻帶:日本佛教用語。即食肉娶妻之謂。指出家比丘之食用葷腥與結婚娶妻。
作為一個受歡迎的「理想的男朋友」人群,自然在漫畫之中,僧侶經常也作為主角或者有存在感的配角出現,帶有相當多的世俗因素。
機智的一休與金閣寺將軍的故事非常著名,如果閱讀日本古典文學,貴族無論男女,都很喜歡用出家向佛來逃避世事紛擾,典型的如源氏物語的明石入道,朱雀院和六條妃子等,誇張地說幾乎所有人物都會出家或者以皈依為故事終結。
小時候還在想不通為什麼他有媽媽不能相聚,還有女朋友呢~
看了這麼多帥氣和尚(日系審美是否能接受且不論),貿然鼓勵妹子們去追求日本的大師這確實有點不靠譜不妥當,不過如果只是欣賞下大師的美顏,聆聽一下傳頌的故事,也不失為一件美事。
篇幅原因,本文有刪節,關於日本各種漫畫中和尚的內容,請戳『閱讀原文』查看~
畢業於歷史系的市場部小職員,沉迷二次元與歷史現實的邊界(美女)。
關於十五言
原創寫作者的聚集地,讓知識更有文藝範兒。我們愛美好、怪異或獨特的東西,愛推敲細節,歷史,道理,事物之間的聯繫,我們歡迎一切擁有同樣愛好的人,用文字記錄下思想的印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