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母育學堂
(濱田英明 攝)
朋友們,上周我推送了一篇遊戲合集(給0-1歲寶寶的40個超實用家庭早教遊戲),今天我將繼續介紹1-2歲寶寶的親子遊戲。
在此之前,我想聊一聊最近的一個育兒小插曲。
我和佑寶在河堤上玩,其中有一段很窄的斜坡,鍾愛探險的他想爬上去,但又有些害怕,需要我的陪伴。我觀察了一下地勢,確定佑寶一個人可以爬上去的,但他走幾步就不太敢往前了。
我和他玩起一個遊戲,我扮演弗洛格,佑寶扮演小豬,他來偷喝我水杯裡的水,被我發現,我誇張地說:「我的水呢?小豬,你怎麼偷喝弗洛格的水呢?」邊說邊假意要捉他。佑寶則咯咯笑著逃往斜坡,開始不敢涉足的領地被他輕易突破。他一次次地回來偷喝水,又一次次地往斜坡走去。到了後來,他甚至是跑向那個斜坡了。
這個經歷讓我想起教育家維果茨基說過的話:「遊戲創造出了兒童的最近發展區。在遊戲中,兒童的所作所為始終超出了他的平均年齡,超越他日常的行為;在遊戲中他似乎是比他自己高出一個頭。」
朋友們,遊戲不會使我們的孩子「荒於嬉」,而是開啟孩子成長之門的鑰匙。那麼,和孩子一起遊戲,重溫溫暖而明亮的童年時光吧。
1-1.5歲
1歲以後的嬰幼兒能很熟練地爬行,有的還可以行走了。這會更加有利於他們探索和活動。另一方面,他們的小手也另加靈活,可以從地上撿起小東西,拼搭幾塊積木。同時,他們的語言能力也大大發展,可以聽懂簡單的指令,喜歡聽故事或兒歌,有的寶寶甚至能說一些簡單的詞語了。
1. 傳球啦
在戶外的草坪上或室內,保育者和寶寶面對面坐著,與寶寶保持一兩步遠的距離,輕輕將球滾到寶寶面前,鼓勵他把球滾回來。當寶寶熟練這個動作後,保育者就可以慢慢擴大自己與寶寶之間的距離。保育者還可以輕輕拍球,把球彈給寶寶,之後再讓寶寶把球彈回來。
這個遊戲有助於發展嬰幼兒的身體感知能力、協調性和大運動能力。
2. 魔法降落傘
以毯子或床單充當降落傘,讓寶寶坐在降落傘上,然後由保育者輕輕拉著降落傘走動,並帶著寶寶轉圈圈。
兩名保育者在寶寶上方撐開降落傘,邊轉圈邊唱兒歌,歌曲結束時,保育者讓降落傘
從寶寶頭上慢慢落下,蒙住寶寶。寶寶一定會歡呼雀躍。
這個遊戲可以鍛鍊嬰幼兒的平衡能力和社交能力。
3. 唱遊時光
經久不衰、代代相傳的兒歌也是孩子們的最愛,家人溫馨的唱遊時光是童年美好的回憶。在演唱兒歌時,家長可以用有趣的手勢和動作模仿兒歌的情節,鼓勵寶寶模仿動作。
通過重複歌詞和相應的手勢,保育者不僅會逗得寶寶開心,還能刺激他的聽覺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4. 定格舞
播放音樂,將寶寶抱在懷裡,隨著音樂的節拍誇張地擺動身體,偶爾還能製造點兒驚喜,讓他突然「滑下去」。音樂一停,立刻「定格」,保持原有姿勢不動;音樂響起,繼續跳舞。大一點的寶寶可能自己和著音樂或跳或停。
這個音樂遊戲能鍛鍊嬰幼兒的聽覺能力、平衡能力和社交能力。
5. 罐中取寶
收集若干帶蓋的塑料罐,分別放入寶寶喜歡的玩具,然後蓋上罐子。讓寶寶自己打開蓋子,取出裡面的東西,並說出玩具的名稱。如果寶寶的手指不夠靈活,保育者可將蓋子擰得松一點。寶寶一定喜歡一次次重複這個遊戲。
這個遊戲有助於鍛鍊嬰幼兒的精細動作能力、語言能力和社交能力。
6. 小腳丫,大世界
寶寶的小腳很敏感,光腳走路更能幫助寶寶保持身體平衡。保育者可以脫掉寶寶的鞋襪,帶著寶寶到戶外體驗各種質地的路面,如鬆軟的沙地、光溜溜的鵝卵石、冷冰冰的水泥路、溼漉漉的草地、軟踏踏的泥巴地……保育者還可以描述路面的感覺:「熱熱的」「硬硬的」等。
這個活動有助於鍛鍊嬰幼兒的身體感知能力、語言能力、觸覺分辨能力。
7. 秘密基地
寶寶也需要自己的秘密空間,不受打擾地自主遊戲和自我重整。保育者可以用紙箱為寶寶搭建一座城堡,將紙箱首尾相連,在側邊裁出門和窗戶,這樣寶寶就可以在裡面爬進爬出,玩角色遊戲和躲貓貓遊戲。大一點的寶寶還可以幫忙裝飾城堡。
這個活動能鍛鍊嬰幼兒的大運動能力、社交能力和空間感。
8. 閱讀時光
為寶寶挑選適齡的優秀圖畫書,每天保證一定的親子共讀時光。即使寶寶還小,也會被有趣的圖畫吸引,陶醉於簡潔的語言節奏和保育者的朗朗讀書聲中的。
親子閱讀活動有助於發展嬰幼兒的語言能力、聽覺能力、視覺分辨能力和視覺記憶。
9. 從頭動到腳
艾瑞·卡爾的圖畫書《從頭動到尾》,不僅可以幫助寶寶認識各種動物,還能促進寶寶認識身體部位和做各種動作。保育者可以面對寶寶站著,邊讀出繪本內容,邊做動作。比如「我是企鵝,我會轉頭,你會嗎?」鼓勵寶寶跟著一起做轉頭的動作。
這是親子閱讀的延伸活動,有助於鍛鍊嬰幼兒的身體感知能力、認知發展、協調性、聽覺能力。
10.鏡中的我
這個年齡的寶寶最感興趣的是認識自己和自己身體的不同部位。保育者可以站在鏡子前做出各種表情,鼓勵寶寶模仿你的表情、動作。指出寶寶的眼睛、鼻子、胳膊、腳等身體部位,同時保育者也要指出自己的各個身體部位。問問寶寶鏡子裡哪個是寶寶,哪個是你。
這個遊戲有助於發展嬰幼兒的自我意識、語言能力、社交能力、身體感知能力。
1.5-2歲
1歲半的寶寶活動能力更強,走路、跑步、攀爬都不在話下。隨之出現的,是更加活躍的探索興趣,喜歡到處走走、摸摸、看看。同時,他們天生的藝術細胞開始萌芽,喜歡聽兒歌,還喜歡隨著節拍跳舞。這時的寶寶已經能說十幾個詞語了。
1. 瘋狂的隧道
把遊戲墊捲成筒狀,用繩子紮好固定,形成一個隧道。把玩具放進隧道,鼓勵寶寶鑽進隧道去取玩具。
保育者可以轉動隧道,增加寶寶爬行的難度;保育者還可以把玩具小汽車開進隧道,然後從另一頭開出,模擬真實的汽車開進隧道的場景。立起隧道,讓會走的寶寶也站著裝在隧道裡,試著走動。
這個遊戲有助於發展嬰幼兒的平衡能力、空間意識、身體感知能力、深度視覺能力。
2. 投籃遊戲
準備幾個皮球,然後把它們放在較大的容器裡,如塑料盆、洗衣籃裡。給寶寶演示如何把球倒在地上,再一個一個放回容器裡。鼓勵寶寶從遠處把球投入容器裡。你還可以在房間裡放若干個容器,鼓勵寶寶把球投入不同容器裡。寶寶每投進一球,保育者都要大聲報數,幫助他理解數字的概念。
這個遊戲能提高嬰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大運動能力、社交能力。
3.「躲貓貓」牆
在大自然裡尋找兩棵樹,繩子寄在兩顆大樹之間,把床單晾曬在繩子上。保育者可以和小朋友在床單兩邊玩追逐遊戲,也可以玩躲貓貓遊戲。還可以抱著寶寶鑽進兩層床單之間,安靜躲起來。動靜結合,讓寶寶在咯咯大笑和靜默之間獲得愉悅的體驗。如果有更多小朋友,可以邀請加入遊戲。
快速的追逐遊戲和躲貓貓遊戲能夠鍛鍊嬰幼兒大運動能力、大腦判斷力、反應速度。
4.音樂遊戲
為寶寶準備沙錘、小鼓等打擊樂器,告訴寶寶每一種樂器發出的獨特聲音。播放幾首節奏不同的兒歌,鼓勵寶寶隨著節拍搖晃手裡的「樂器」,同時還要隨著旋律扭動身體。
這個遊戲能發展嬰幼兒的聽覺能力、節奏感,還能激發寶寶的創造力。
5.蠟筆塗鴉
在地上清理出一塊較大的空間,然後貼幾張大大的畫紙。坐在寶寶身邊,遞給他幾隻蠟筆或水彩筆,鼓勵他在紙上隨便畫。一開始,你可能手把手教他,可是一旦他畫起來,就停不下來了。和寶寶邊畫邊聊,告訴他手裡的蠟筆是什麼顏色的,引導他使用多種顏色作畫。大一點的寶寶,你可以讓他描述所畫的東西。讓寶寶自由塗鴉,他想怎麼畫就怎麼畫。
這個活動能促進嬰幼兒的認知、精細動作能力、社交能力和視覺記憶的發展。
6.自然拼貼畫
帶寶寶到公園或者樹林裡散步,和寶寶聊聊大自然,收集些樹葉、花草、枝條、羽毛等寶寶喜歡的東西。回家後取出一張一面有粘性的紙(如裝飾貼紙),用膠帶把紙的四個角固定在烤盤上,防止紙黏住手。和寶寶一起把收集的東西擺在粘性紙上。還可以在拼貼畫表面粘一張透明塑料薄膜來保護寶寶的作品。把拼貼畫掛在窗戶上、冰箱上或者寶寶的房間裡。
這個活動能提高嬰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精細動作能力、語言能力和創造力。
7.形狀盒
準備一個形狀盒玩具,或者製作一個形狀盒(在硬紙盒側面和頂部剪出三四個簡單的圖形)。鼓勵寶寶把圖形放入相應的孔中。保育者可以先演示如何操作,然後讓寶寶親手操作。
這個遊戲能發展嬰幼兒的分類技能、手眼協調能力、精細動作能力、分辨大小和形狀的能力。
8.管子裡的秘密
準備一根塑料管或硬紙管,幾個大小不一的球。把球放入管子一端,傾斜管子讓球滾落,讓寶寶從另一端接球。重複幾次後,保育者和寶寶交換位置,讓寶寶放球,你來接球。
使用大小不同的球增加遊戲難度,讓寶寶實驗,判斷哪些球能裝進管子,哪些不能?
這個遊戲能鍛鍊嬰幼兒手眼協調能力、分辨大小和形狀的能力,還能幫助寶寶理解因果關係。
9.玩具大遊行
圖畫書《在森林裡》,森林動物們跟在小男孩後面遊行的場景,有趣極了。我們可以在家裡舉辦一個玩具大遊行,如果一家人都參與近來,遊戲將會更加好玩。
把寶寶所有帶輪子的玩具集中到客廳,用繩子把玩具連在一起。可以在玩具小車上放幾個毛絨玩具充當名人。你可以為遊行配上歡快的進行曲,揮舞著指揮棒,或者吹著喇叭,和孩子排成一隊進行遊行表演。
這個遊戲有助於發展嬰幼兒的精細動作能力、大運動能力和創造力。
10.野外漫步
帶寶寶到野外漫步,讓寶寶看一看花草、大樹、小動物,摸一摸粗糙的樹皮、光滑的鵝卵石,聞一聞泥土和花朵的清香,告訴寶寶常見的樹、花、小動物的名字。告訴寶寶一定要尊重生命,等寶寶長到2歲或者更大一些的時候,帶他去收集大自然的一花一葉,製作一幅自然拼貼畫。
這個活動有助於嬰幼兒的語言能力、感官能力和視覺分辨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美國金寶貝早教嬰幼兒遊戲》、《寶寶的第一本遊戲書》等)
往期精彩回顧:
室內遊戲|當色彩遇上泡泡
給0-1歲寶寶的40個超實用家庭早教遊戲
親子遊戲|神奇的床單
親子遊戲|光影的奇幻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