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歲孩子的早教遊戲怎麼玩?做好計劃,31天我和孩子做了31個早教遊戲

2020-12-21 什麼值得買

在平時的日常作息中,除去吃飯睡覺,以及每日外出活動的2-4小時,其餘大部分時間,我們都在「遊戲」中度過。

每天睡覺前,我會把第二天早上要用到的遊戲材料簡單準備好,統一放在一個託盤裡,方便及時省時的拿取,我的目標是一天1-2個遊戲,做多做少,進展是否如我預期,這些都不強求,只要她肯參與,我的目的就達到了。

大多數遊戲都是我根據她的喜好,興趣,能力所準備的,不一定具有普遍性,每個孩子每個階段的興趣點也都不一樣,但這不妨礙我們用自己的方式去陪伴,在陪伴的過程中,積少成多,每天都做一點事情,相信我們和孩子都會有收穫。

對於我來說,遊戲讓我更加了解孩子的脾氣,喜好以及能力,也同樣讓我在陪伴她遊戲的過程滋養和豐富了自己,讓自己變得更有耐心和包容心。

在已經過去的31天我們做過將近40個早教小遊戲,其中31個進展較為順利(其餘的因為難度不合適沒能順利進行),所以我記錄下來,也分享給大家。

麥麥現在26個月,很多遊戲需要在我的協助下完成,如果年齡大一些的寶寶想要嘗試,相信效果會更好。

如果你們也喜歡,那就一起玩起來吧!

1. 米菲的拼插書

早教類別:語言及情景想像類訓練

書中每一頁都包含一個可拆卸的人物模型,用手將模型拿出後即可拼出立體形象,大一些的孩子完全可以自己完成拼插的步驟。

書中的文字不多,正好給了家長和孩子自由發揮的空間,麥麥會要求我幫她把所有模型全部裝好,擺在一起,然後我們為每一個人物取名字,編故事。

2. 冰雪動物世界

材料:冰塊,主題類玩具

早教類別:感官,語言及情景想像類訓練

麥麥出生在一個冬天最低可低達零下25度的城市,在她三個月大的時候,我們舉家搬來四季如春的加州,所以在她的小腦袋中,應該不會存留有關冰與雪的記憶。

這一年來我特意為她提供了很多關於冰的感官遊戲,兩歲之前主要用來刺激手部感覺,兩歲之後我們還會加入玩具道具,引入故事情節,用它來做語言訓練和情景想像類遊戲。

我們一起來編了一個「冰雪奇緣」的故事,我主導故事開頭與過程,穿插著提問問題,比如 「冰雪世界裡都有哪些小動物?冬天到了,你覺得熱還是冷呢?冰塊摸起來是什麼感覺的?」,引導她多重複或者自發的說話。最後,麥麥把所有動物都放倒,以一句「動物們都睡覺了」 結束了整個故事。

3. 陽臺上的挖土車

材料:動力沙,玩具

早教類別:感官,專注力,想像力

這幾天連著下了幾場雨,公園裡的滑梯鞦韆沙坑都變得溼漉漉的,麥麥總是一手拿著自己的卡車一邊嚷嚷著要出去玩滑梯玩沙,於是我拿出動力沙,倒在塑料盆裡,讓她自己挑選了幾個挖沙的玩具和喜歡的卡車,這樣她就可以在陽臺玩沙子了。

我買的是兒童專用的「動力沙」,本身有一定粘性,放在模子裡或者用手稍微用力使勁便可成型,手感介於細沙和橡皮泥之間,玩起來相對比較乾淨好打理,是很好的感官玩具。

4. 專屬化妝包

材料:小包,照片,卡片,化妝品小樣

早教類別:收納,模仿力,專注力,手指精細

兩歲的孩子很喜歡模仿,並對大人的東西產生濃烈興趣。我掃地,她也掃地,我化妝,她也要拿著我的眼影刷在臉上像模像樣的塗抹一番,即使把刷子戳進了自己眼睛也還是要繼續模仿,對於我的各種收納包更是感興趣。

於是我為她準備了一個專屬小包,裡面放了幾張不用的購物卡,我們一起來模擬去超市買菜刷卡時的場景;我還放了幾張拍立得照片,時不時和她一起回憶照片裡的人和事。她最喜歡的還是一個個小包裝的化妝品小樣,經常拿出拿進做歸類收納。

5. 逛逛寵物商店

早教類別:生物,自然,觀察力

離家不遠的有一家名叫 「Pet Smart」 的寵物用品專賣店,裡面飼養著很多種類的生物,小魚,烏龜,鸚鵡,蜥蜴,變色龍,小倉鼠,小貓小狗等等,每一種都能讓麥麥駐足觀察很久。

我們一起觀察小魚身體的構造,呼吸時以及遊泳時的樣子,認識鸚鵡和小鳥羽毛的顏色,學它們喳喳叫的聲音。

希望她可以通過對動植物的近距離觀察,將這些有趣的生命現象加深在記憶當中,隨時保持一顆好奇心和專注力,為以後的理論學習做基礎。

6. 探索生物世界 - 養鬥魚

早教類別:自然科學,觀察力,責任心,數字數學等

麥麥兩歲生日當天,我帶她專門去了一趟寵物店,為她挑選了兩條鬥魚。

我們一起為小魚起名字,左邊的紅色鬥魚起名為「黃飛鴻」,右邊藍色鬥魚則為「藍精靈」,不過麥麥一直以來都以「尼莫」來稱呼它們。

每天她起床吃完飯第一件事就是要餵小魚吃飯,「習慣」由此建立;一天餵兩次,一次每一條魚餵兩粒小魚食,「數量」和「平分」的概念逐漸形成;魚食特別小,用小手捏起來並準確投食並不容易,正好也鍛鍊了精細能力。

7. 會跳舞的海洋寶寶

材料:海洋寶寶(或用玉米,珍珠奶茶裡的Boba),水,泡騰片

早教類別:感官,科學實驗,觀察力,專注力

我買了成包未泡發的幹的海洋寶寶顆粒,提前24小時放入水中泡發。將海洋寶寶放入透明的高腳杯中,將泡騰片放入水中,泡騰片遇水後迅速溶解,並開始產生二氧化碳氣泡,使片劑迅速溶解,溶解產生的氣泡使得藥片在水中上下翻滾,並帶動瓶裡的海洋寶寶上下翻滾,好似群魔亂舞。

泡發泡大後的Water beads 軟滑Q彈,寶寶的小手想要拿起來不太容易,對手眼協調,手指精細和耐心都是很好的鍛鍊。

給把勺子給個碗,簡單的小球運輸也可以玩很久,練習勺子使用,增強手眼協調能力和手腕控制能力,一舉多得。

8. 為農場小動物們洗澡

材料:嬰兒米粉加水(或者用真實的泥土),主題玩具

早教類別:感官,語言及情景想像類訓練

小動物們身上髒了,我們來一起為它們洗洗澡吧!

我將麥麥小時候沒吃完的米粉與水混合攪拌在一起,製作出了獨特的「米粉泥巴」,質地和顏色都與真正的泥巴非常相像。

我們用「米粉泥巴」來做感官訓練,我鼓勵她用手伸到泥巴裡面去抓,去捏,去感受它的質地,鼓勵她形容出感覺,她會有點嫌棄的語氣告訴我「粘粘的,有點涼」。

我們還會用它來做語言訓練和情景想像類遊戲,她會為每一個沾滿了泥巴的小動物清洗乾淨。玩水是最喜歡的部分,這個遊戲玩一上午都不嫌煩。

9. 塗色書

早教類別:美術繪畫

朋友送了幾本塗色書,我們用它來做最基本的色彩啟蒙。兩歲左右的寶寶,在繪畫或塗色時的思維模式很簡單,甚至是很單一。

拿麥麥塗色的方式來作為舉例吧,當她想畫各種圖案的時候,她往往只會專注於用一種顏色的彩筆,顧不得變換多種顏色;有時她則專注於嘗試不同顏色,這時她則顧不上形狀和線條的變化,通常就如蜻蜓點水般在紙上簡單劃一道痕跡而已。

所以這個階段,我會儘可能提供紙與筆,鼓勵她用自己的方式在紙上留痕跡,感受紙與筆之間的關係,顏色與顏色間的關係。至於用什麼顏色,是否畫在線內,都不做要求。

10. 冰塊水彩畫

材料:冰塊,水彩

早教類別:感官,美術繪畫

冰塊表面過於光滑,本身並不容易上色,但上色後的冰塊卻因為本身的融化,顏色與水慢慢相互交融,呈現出很獨特的色彩。冰塊質地的改變,顏色發生著變化,這種變化和平時在紙張上所呈現的不一樣。這種「流動著」的畫卷,還真是別有一番特色。

不管是炎夏還是寒冬,冰塊都是絕好的感官遊戲道具。我們家冰箱裡常備著冰塊,有時沒時間準備其他遊戲道具,就從冰箱裡拿幾塊出來救急。

11. 足底按摩

材料:海洋寶寶

早教類別:感官

海洋寶寶晶瑩剔透,柔軟Q彈的特點,是感官遊戲和科學實驗中很常見到的素材。對於5歲以下的小孩子,使用類似的小物品時要格外小心。

腳和手一樣,都需要通過不同質地,不同溫度,不同軟硬的物品來刺激觸覺,從而豐富觸覺神經,促進感官和大腦發育,幫助他們建立更加完整的認知。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在合適的溫度合適的平地中鼓勵寶寶光著腳走路,尤其是在寶寶剛學步的時候,硬地板,軟地毯,草地,水坑,這些不同質地的路面,都是很好的鍛鍊機會。

在家遊戲時,除了圖中提到的海洋寶寶,還可以嘗試使用玻璃球,鵝卵石子,冰塊,豆子,塑料泡沫等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物品,鼓勵他們多用小腳丫去感受。

12. 雨停了

早教類別:感官

淅淅瀝瀝下了幾天的小雨終於停了,出門聞聞春雨的味道,看看地上偶遇的小蚯蚓,當然不能少了踩水,好好的路顧不得走,專門往水多的地方踩!大自然就是最好的遊戲道具了。

13. 小實驗 - 當冰塊遇見「水」與「油」

材料:冰塊,一杯水,一杯油

早教類別:科學實驗,觀察力,專注力

我準備了兩個玻璃杯,一杯裡面放入食用油,一杯裡面放入水,將冰塊分別放入杯中,觀察冰塊的融化與沉浮狀態。

通過實驗,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冰塊浮與水面,卻沉於油中。學齡前的孩子,以觀察現象,體會實驗過程為主,雖然他們很難理解其中的科學原理,但有趣的現象卻會慢慢留在記憶中,這種科學的感覺會更有利於今後對知識的理解。

14. 用橡皮泥為媽媽做一頓大餐

材料:橡皮泥

早教類別:精細操作,語言及情景想像類訓練

我買了一套「廚房主題」的橡皮泥,我們一起來玩廚房烹飪的模擬遊戲。在玩的過程中,我們主要專注於語言訓練和手指精細的鍛鍊。

過程中我會一邊玩一邊幫助麥麥進行語言描述:這一罐是紅色的,這一罐是藍色的,這是軟的,這是條狀的,這是餅狀的等等。

我們還會引入故事情節:我問,麥麥今天要給媽媽做什麼吃呢?麥麥答:做麵條吧,還有胡蘿蔔,雞蛋,豆豆。於是我們你一言我一句豐富著故事情節,玩起了「開心廚房」,最後麥麥真的把做好的麵條塞進了嘴裡,我眼疾手快趕快給她挖了出來。

套裝裡自帶了很多模子和工具,比如餅乾模子,塑料小刀,擀麵杖,壓面機等等,都可以用來為橡皮泥塑形,進行手指精細能力和手指手腕力量的鍛鍊。

15. 橡皮泥尋寶

材料:橡皮泥,各種小玩具

早教類別:語言及情景想像類訓練,專注力,手指力量,聯想,記憶力

我把各種小東西塞在橡皮泥裡面,包好,一起玩尋寶遊戲。

從外觀完全看不出橡皮泥裡有什麼,只有用力撥開才能得出答案。我把橡皮泥一個一個放在她面前,告訴麥麥裡面有驚喜有玩具,她很是好奇,迫不及待的想辦法打開。

這個遊戲只要過了口欲期的寶寶就可以開始玩了,用力撥開橡皮泥尋寶的過程可以鍛鍊寶寶的手指力量。

對於有一定認知能力的寶寶,剛打開一個邊角,他們就可以根據局部判斷出裡面的物品,可以藉此鍛鍊他們通過局部知曉整體的的聯想能力。麥麥在打開其中一個橡皮泥的時候說了一句「可能是硬幣」,我一看,還真的是,不知不覺會用「可能」這個詞彙了。

要想升級玩法,可以把物品重新放入原先對應的橡皮泥中,詢問寶寶裡面的物品是什麼,鍛鍊記憶力,三四歲的寶寶應該可以做得很好。

16. 橡皮泥數字

材料:橡皮泥

早教類別:數學,顏色配對

兩歲的麥麥對橡皮泥塑形很感興趣,但是能力卻暫時達不到,所以她經常會要求我幫忙,幫她捏出各種形狀。

比如她負責用餅乾模子壓出餅乾的樣子,我用對應的顏色捏出對應的數字。三歲以上的寶寶應該可以自己嘗試塑造各種形狀。

17. 剃鬚膏創意畫

材料:剃鬚膏,食用色素

早教類別:感官,美術,創意

我把剃鬚膏擠在盤子裡,協助麥麥把食用色素擠到泡沫上,然後用木棍隨意在盤中攪拌,畫出好看的圖案,她用木棍攪起一大坨,拿在手中細細觀察。

我們還嘗試拿白紙倒扣在盆裡,試圖在紙上印出好看的泡沫紋路,不過麥麥總是太過用力,使勁把紙張按入泡沫中,最終以失敗告終,年齡大一些,更能控制力度的寶寶不妨一試。

18. 科技館一日遊

早教類別:戶外活動,科學

離家不遠的兒童科技館,是我們幾乎每周都要光顧的地方,有時一呆就是一天,是麥麥不睡午覺也要呆在裡面玩的地方。

19. 剃鬚膏感官體驗

材料:剃鬚膏

早教類別:感官

剃鬚膏是我們常用的感官材料,手感和打發的蛋白或者奶油很類似。寶寶將手放入剃鬚膏中,相互揉搓,擠壓,感受其特有的綿密柔滑的質感。

很多寶寶一開始對這種質地的物品比較排斥,麥麥也是一樣,最初不願意觸碰,我的做法是,藉助輔助工具或者玩具,逐步引導寶寶接受。我在泡沫裡面放入了一些她喜歡的彩色海洋寶寶球,還給了她一把勺子,一張紙巾供她隨時擦手。經過了這些輔助工具帶來的心理建設,她很快就願意直接用手去觸摸了,玩得不亦樂乎。

不過如果寶寶實在不喜歡剃鬚膏的氣味和手感,也不用強求,可以用其他物品代替,比如打發的蛋白,或者奶油。玩之前,也需要將少量剃鬚膏放在寶寶手上進行測試,看看是否有過敏反應。

20. 小實驗 - 可樂噴泉

材料:可樂,泡騰片

早教類別:科學實驗,觀察力,專注力

可樂從瓶口噴出,並伴有大量氣泡溢出,爆發力太強,幾秒鐘的時間半瓶可樂就沒了。

21. 意面麥圈串串串

材料:橡皮泥,義大利麵,麥圈

早教類別:精細運動與專注力

這個年齡的寶寶對細小的物品很有興趣,很多都熱衷於穿孔,穿線等類似的動作。穿插對於手指精細,手眼協調力以及專注力都是很好的鍛鍊。我用橡皮泥做為底座,分別插上幾根義大利麵,拿一碗麥圈在她面前,不做過多解釋,她就知道接下來要做什麼了。還可以將穿麥圈與數數結合,增加難度。

遊戲結束後我也不用收拾殘局,因為麥圈全部被她吃到肚子裡去了。

22. 麥圈色彩分類

材料:麥圈

早教類別:分類與邏輯,色彩認知,專注力

我根據麥圈的顏色,在紙上畫了三個同樣顏色圓圈,我讓麥麥把麥圈按照顏色分類,放入相應的圓圈裡面。這三種都是常見的顏色,看繪本,看畫冊,吃水果時都見縫插針提到過,所以完成起來沒有太大難度。

可以逐漸 「升級」 玩法,將問題進行更深一層的延伸,比如 」什麼水果是紫色的?除了葡萄還有其他什麼水果也是紫色的?把家裡所有紫色的東西都找出來?」 ,通過此類問題幫助他們自發的進行更深一層的色彩歸納以及整理。

每個顏色都放在了對應顏色的圈裡面,感覺自己很厲害,情不自禁歡呼了起來。

23. 卡片刮畫

材料:顏料,卡片,棉籤

早教類別:美術,創意

我把顏料擠在紙上,給麥麥一張質地較硬的購物卡,讓她可以用卡片將顏料刮均勻,練習手部控制能力,也可以觀察顏料互相混合後的效果,以及感受顏色的漸變。

之後我用棉籤在攤開的顏料上寫上了麥麥的英文名字,麥麥也學著我的樣子用棉籤開始畫畫,在顏料上留下痕跡。

24. 帶小羊去散步

早教類別:戶外

2歲的孩子喜歡模仿各種行為,尤其是對父母行為的模仿,去醫院打完疫苗,回家後就拿著細長條的物品模仿醫生的動作;我炒菜,她在也一旁拿著玩具鍋碗炒菜;我推車,她也要幫我推,正好朋友送了一個超級迷你的小推車,她很喜歡,學著我的樣子,推著自己喜歡的毛絨玩具在樓下散步,學著平時坐安全座椅要繫緊安全帶的樣子,也會給小羊系好安全帶。

對於這個時期愛模仿的寶寶,我給自己的原則是:提醒自己謹言慎行,為孩子樹立正確的模仿對象;放手讓孩子去模仿,提供適齡道具滿足模仿需要。

25. 木頭水果切切切

材料:木質水果玩具套裝

早教類別:精細運動,手腕力量,專注力,配對,色彩認知

麥麥從很小就開始玩這套木質玩具水果,起初我一手拿玩具,她另一隻手和我玩拔河遊戲,鍛鍊手指手腕力量。慢慢的她可以自己一手抓一塊積木,琢磨著撕扯開。後來可以在我的協助下用裡面配套的木頭刀完成切割動作了,我一手扶著玩具的一邊,她一手用力,前後移動木頭刀以方便切割。

兩歲的寶寶大部分應該可以獨立完成整個切割過程了,並在 「切」 的動作練習中,學習鞏固各種水果的名稱,顏色,形態。

26. 切香蕉

材料:木質水果玩具套裝

早教類別:精細運動,手腕力量,專注力,生活實踐

「切」 的動作駕輕就熟以後,就來試試切真的香蕉吧,體會食物切割時的真實質感。切完後的香蕉自己吃一口,餵媽媽吃一口,好有成就感!

為了安全起見,我為她提供的是不鋒利的塑料刀。

27. 小實驗 - 不同布料的吸水力測試

材料:棉布,麻布,絲綢,化纖布,水

類別:感官,科學

我準備了幾塊尺寸相同但質地不同的幾塊布料,有棉布,麻布,絲綢,化纖布。麥麥依次將布料放入水中再拿起,用手擠壓布料,通過擠水時的手感和擠出的水量感受布料不同的吸水性。

有意思的是,在試過了所有布料以後,麥麥捨棄了其他質地的布料,唯獨選擇了吸水性最好,能擠出最多水的棉布,一直循環往復的做著 「浸泡棉布 - 拿起 - 擠水 - 浸泡」 的動作。這個年紀的孩子,雖然沒辦法理解事物最本質的屬性,但是他們可以通過各種感官建立認知。

28. 神奇的水畫紙

材料:Magic Water Paint 畫紙

早教類別:美術繪畫

買了一套名叫 「 Magic Water Paint" 的白色畫紙,紙張上面本身是純白色,但遇水後則會顯示出隱藏在畫紙裡不同的顏色,可以讓孩子在塗色過程中建立因果聯繫,還可以在塗色中幫助他們認識顏色。

29. 自己剝雞蛋

早教類別:精細運動,專注力,生活實踐

麥麥最愛吃雞蛋,每天早晨我都會把煮好的雞蛋放在她的碗裡,讓她自己嘗試去剝開。第一次我先為她演示如何將雞蛋在桌子上用力敲出裂紋,如何從裂紋處開始剝,她很快學會。剝一顆完整的雞蛋可以鍛鍊到手眼協調以及手指精細能力,對耐心也是很好的操練。

無處不在的生活實踐練習,就從每天早晨自己剝雞蛋開始吧!

30. 跳房子識數字

早教類別:戶外運動,身體技能,數學數字

公園裡的 「跳房子」 時常讓我想起小時候家屬大院裡一個個盛夏的傍晚,小夥伴們手裡一人一根棒棒冰,在昏黃的路燈下跳大繩,跳房子,扔沙包,吃小浣熊乾脆麵集卡片。

長大後的我,帶著自己的女兒繼續玩跳房子,我們的玩法很隨意:我說出一個數字,麥麥找到並站在上面,幫助她認識數字,她心情好願意聽指令的時候,可以順利找到2,4,6,9這幾個數字,不願意聽指令時,則來回在每一個數字上跳啊蹦啊,張開雙臂誤以為自己是一隻大雕。

31. 我畫你猜

材料:筆,紙

早教類別:親子互動,美術繪畫

從小就在各種綜藝節目中看過「我畫你猜」 的遊戲,每個人用自己千奇百怪的畫風表達著自己的想法,而猜的人又因為各種理解的偏差鬧出各種笑話,作為家庭互動遊戲,真是再適合不過了。

有時候我還沒畫完,麥麥就已經猜出我畫的是什麼,我只能說,在如此拙劣的畫風之下,還能保持這般準確率的,也就是自己親閨女了。當然了,我也不怕別人笑話我畫的畫,有麥爸在,我絕對不是我家畫畫最差的。

怎麼樣?有沒有哪一個遊戲是你覺得寶寶會喜歡的呢?

如果有,就一起玩起來吧!

今天的文章來自麥麥媽,親子遊戲書《陪伴是最好的愛—130個親子創意啟蒙互動遊戲》作者,公眾號「大麥小哈遊戲室『(id:gh_2db01e2d660a)創辦人。住在美國矽谷的巨蟹座文科女,兩個女孩的媽媽。擅長親子陪玩,設計早教遊戲,原創音樂,以及記錄並分享一切有意思的事情。

相關焦點

  • 小步在家早教:帶孩子玩遊戲,這麼玩孩子最喜歡
    半年前我榮升成為2胎媽媽,帶著兩個拖油瓶,我每天都是痛並快樂著的。最近的感悟是,帶娃不只是簡單的體力活,更是腦力學習的過程。小朋友愛玩手機,是沒有安排好活動之前做遊戲,奶鍋總是很容易就失去興趣,就連最喜歡的泡泡,也覺得沒意思。除了動畫片,沒啥能讓他有興趣,但一直看電視確實不是辦法,對寶寶視力、以後的專注力和創作力有影響。
  • 把遊戲還給幼兒,讓孩子遠離早教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早教市場正呈蔓延之勢,不斷擴大。根據企查查的數據,截至2020年5月,全國與早教相關的企業註冊量已達3.7萬家;截至2020年末,早教市場規模初步估計已達3000億元。(1月2日 紅網)看到這則新聞,筆者不禁發聲:把遊戲還給幼兒,讓孩子遠離早教。
  • 要不要給娃做早教?終極答案來了
    大家好,我是陽子。我從英國約克大學兒童教育專業碩士畢業後,從事兒童早期教育已經有 8 個年頭了。我是國內頂尖高校早教基地的負責人,研發的課程被上千家早教機構和幼兒園採用,幫助了超過 10 萬個家庭,也是 2 個孩子的媽媽。
  • 2-6歲要重視孩子的語言早教,4個方法就能練,小學後差距明顯
    經常有家長問我「該怎麼給孩子做早教?」雖然「早教」這個詞看起來很深奧,好像只有早教機構的專業老師才能給孩子訓練,但其實,最有效的早教方法大多隱藏在生活中,每一位家長都能輕鬆學會。就拿語言早教來說,我們每天和孩子說話,交流,給他講故事,陪他玩遊戲,就是在幫孩子做早教。由於語言能力的發展對孩子的智力開發起著很關鍵的作用。尤其是孩子上小學後,不管是和同學的日常交往,還是聽課,讀題,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都需要良好的語言能力作為基礎。
  • 1-2歲的早教遊戲(純乾貨)
    因此早教遊戲的大原則是:一切都是遊戲,一切都是玩具。不要讓孩子覺得早教是一種苦惱,學習是一種負擔,從某種意義上說,早教就是有計劃的遊戲。  遊戲能培養寶寶的能力。目前市面上對寶寶的能力分類有多種理論,大致分為:大運動能力、精細動作能力、認知能力、言語能力、社會行為(社交)能力。母嬰寶育兒寶典提醒您:在學齡前,這些能力都是通過遊戲的方式學習的。
  • 這些早教玩具外面買不到,在家分分鐘能做,不給孩子玩可惜了
    第1個遊戲是把冰棍塞進瓶子裡,適合8個月-2歲的寶寶,可以鍛鍊寶寶的精細動作和手眼協調能力。你只需要準備一些彩色的冰棍,以及一個透明的瓶子。寶寶年齡比較小的,可以把瓶蓋擰下來,給他示範怎麼把冰棍塞進瓶口裡。
  • 看完這100個適合2~6歲的早教遊戲,我不發愁暑假怎麼過了.
    文/麥麥和哈哈的媽媽公眾號/大麥小哈遊戲室蹲家避疫,搞定娃們很關鍵,我把我們最近在家做過的、之前做過覺得經典易操作的遊戲總結成了這篇文章,相信你們一定也需要。我精選再精選,一次性挑出了100個,方便大家收藏查看,遊戲很多篇幅有限,我儘量精簡文字,用一兩句話解釋清楚。1.
  • 適合0 5歲寶寶玩的25個家庭早教遊戲
    適合0~5歲寶寶的25個簡單家庭早教遊戲,在家就可以玩兒的早教遊戲。早教遊戲不僅僅是遊戲,還能啟智,培養孩子各方面能力。 4、球類 球類玩具可以玩跳跳球也可以拍小皮球,讓寶寶在家也能玩
  • 給2-3歲寶寶的60個超簡單家庭早教遊戲
    20. 感官遊戲大混戰春天夏天,孩子喜歡在室外玩,可以在大託盤裡準備很多感官材料,讓她們盡興地玩一下午。材料有彩色米、彩色意面、顏料、土壤、感官泡沫、橡皮球,和很多玩具廚房用品。樂高顏色配對小寶寶的認知遊戲可以從最簡單的開始。樂高的原色積木可以用來做顏色配對遊戲,我搭了四種顏色的樂高「碗」,讓寶寶把樂高「餅乾」放入同色的「碗」中。
  • 早教奇人卡爾威特:打造孩子超強記憶力,家長可以這樣做
    1、講故事早教奇人卡爾威特,在小時候就讓自己的兒子熟讀聖經和神話故事,並且他會採取編故事的方法,將《聖經》與《神話》當中的內容講給孩子聽,堅持了很長一段時間,直到孩子能夠自己磕磕巴巴讀出來。2、記憶力訓練遊戲早教奇人卡爾威特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經常帶他做遊戲,每當他們在街上散步的時候,就會經常做一些記憶力的遊戲,卡爾威特會努力的記住街道上看過的東西,然後一樣樣說出來,讓自己的兒子糾正錯誤,通過這種訓練方法,他的兒子對買賣的認知更加深刻,並且記憶力也越來越好了。
  • 徹底玩嗨了!薇薇安私藏早教遊戲大公開!
    其實這裡面大部分都是咱們日常生活中非常容易實現的「小項目」,我還親手給Andrew做了各種早教遊戲的教具!今天,薇薇安就來跟姐妹們詳細說說,我私藏的超多種神仙早教遊戲!因為這個東西真的太難做了,薇薇安做了好幾天才做好,至於效果嘛……也就跟彩虹橋差不多,所以要是能再選擇一次,我是絕對不會做的,真的太複雜了
  • 給兩、三歲寶寶的60個超簡單家庭早教遊戲
    回想一下,Suki和Sula在兩歲時做了很多遊戲,其中很多遊戲其實也適合三歲的孩子,所以我整理出這一篇「給兩三歲寶寶的家庭早教遊戲」。我們做過的遊戲有幾百個,沒法都寫在這裡,但我也想儘量在一篇裡多放些內容,方便大家收藏和翻看,家裡有老人帶娃的話,也適合於爺爺奶奶參考和使用。所以我最終精選了60個適合兩三歲寶寶的小遊戲,都是非常簡單、可以輕鬆在家實現的。
  • 百詞斬推出早教品牌—柚子鴨,在家也能給孩子最好的早教!
    其早教課程的研發團隊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專家、北師大育兒專家、中科院兒童心理學家以及擁有10年以上教齡的高級早教指導師組成。整個教研團隊擁有豐富的幼兒教育經驗和親子互動指導經驗,所設計的課程經過數百位家庭測試,廣受好評。
  • 給1-2歲寶寶的20個超實用家庭早教遊戲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母育學堂(濱田英明  攝)朋友們,上周我推送了一篇遊戲合集(給0-1歲寶寶的40個超實用家庭早教遊戲
  • 100個2-6歲的簡單有趣的早教遊戲(上)——專治在家沒事做,大眼瞪小眼
    2.捲紙小蛇做手工是我們都愛的活動,四歲多的麥麥基本都可以自己操作完成。將長條彩紙收尾粘在一起,一個套一個串成一串,再添上頭部和尾巴,一條活靈活現,全身都能動的小蛇就做好了。後院探寶出不了門,但感恩我們還有個自己的院子可以透風。在Google 上找幾張做好的「Fall Hunt」 遊戲圖紙(類似於I spy間諜遊戲),直接列印出來,出門散步,發現了哪個事物,就用筆做標記或塗色。
  • 重磅|2020年第1季度中國早教行業品牌影響力排行榜發布
    聚焦0-3歲性格教育,融合德國教育方式,以德國授權認證「多維感官」為教學亮點。結合BBunion獨創寓教寓玩寓樂三維一體教育理念與孩子多元成長需求,營造一個讓孩子通過有效地「玩」刺激腦神經發育,進而能夠自主學習並啟發思考能力的空間,創造符合幼兒生理、心理特點的環境。培養堅毅、快樂、全面發展、擁有IQ、EQ、FQ、幸福能力的孩子。
  • 巧虎KIDS早教,讓孩子和巧虎一起長大
    在教育領域,「以人為本」是人本主義倡導的教育目標,巧虎KIDS早教一直秉承的便是「以孩子為本」的理念,為孩子和家庭提供早期教育的解決方案。巧虎KIDS成長中心是和樂智小天地商品「連動」的互動式學習品牌,豐富了單一的家庭學習模式,巧虎KIDS的學習計劃與家庭學習商品「樂智小天地」的主題連動,讓小朋友在家學習過的知識能在「巧虎」的陪伴下更深入地學習。
  • 給孩子早教啟蒙一定上早教中心嗎?父母在家可以這樣做,省錢高效
    現在的父母都很重視早教,自己不知道如何做早教,或者想省心省力,就想讓孩子上早教中心上課,接受老師的培訓,即使價格不菲,孩子很小甚至就去了早教中心。不可否認,孩子在早教中心也能得到一定的提升,其實孩子在嬰幼兒期,最喜歡的是父母的陪伴。
  • 100個1-6歲的超簡單早教遊戲︱給孩子的解悶寶典
    我馬上就要和倆孩子憋在家閉門不出好幾個月,長路漫漫啊,我真的能感受到你們的那種要窒息的感覺.於是我趕緊把以前和孩子們做過的遊戲翻出來看。它們是解悶寶典,也能給我自己好多宅家陪娃的新靈感。新冠疫情帶來的超長假期,很多爸媽和孩子憋在家都快要發瘋了,亟待被解救!這次我給大家精選了100個姐妹倆1~6歲期間的早教小遊戲!它們都非常簡單,可以在家輕鬆實現。
  • 麥田園APP是針對3-6歲孩子研發的早教動畫、遊戲課程。
    來源:創業邦麥田映像成立於2015年8月,開始研發麥田園APP,於17年2月12日正式上線,截止4月底累計註冊用戶超過3萬人,累計付費收入超過10萬元。初頁:你所創業的領域,目前現狀是什麼樣?存在哪些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