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最美獨立人文書店止間書店常德老西門開張

2021-01-08 尚一網

    尚一網訊(記者 劉凌 裴維維 ) 11月5日,湖南最美獨立人文書店——止間書店在常德老西門正式開張,各路領導嘉賓文人墨客雲集書店,圍繞「人文書店與城市閱讀」的主題,談感受、說期許,共同為這間書店的落戶「點讚」。

    2015年在長沙創辦的止間書店,以其特有的「腔調」成為文藝青年們的必到之處。在常德城投公司的積極聯繫下,止間書店來到了常德。止間書店發起人老笨覺得,書店是一個城市不可或缺的詩意,「希望止間能融入這個城市的煙火,潤澤每一個普通人的日常。」

    老西門劇場旁的一棟兩層閣樓,「止間·老西門」書店就這樣低調地棲身在這裡。矮城牆上的抗戰碉堡和書店面對面,在很多讀者的心裡,這間書店也有著同樣的作用。「這是讀書人的精神城堡。」這是一間書店,卻又不止是一間書店,人們來到止間書店,不僅可以閱讀、書寫、飲茶、喝咖啡、聆聽音樂,書店還會不定期的舉辦各種文化活動。10月28日,這裡就舉辦了第一次書友活動《遇見止間遇見你》,書友們分享心得,踴躍發言,現場氣氛熱烈而溫暖。11月5日這一天,書店更加熱鬧,群賢畢至,湖南省作協主席王躍文、著名書法家張錫良等文藝界「大咖」也前來助陣。大家在「人文書店與城市閱讀」主題論壇中各抒己見,為這間書店「點讚」。「現代的人們太需要這樣的精神棲息地了!」張錫良感嘆。「希望這裡成為常德文化新地標。」王躍文期望。

止間書店,不止是一間書店,更是一處精神棲息之所。尚一網記者 裴維維 攝

止間書店——一家有風度、有溫度、有態度的書店。尚一網記者 裴維維 攝

被綠植和鮮花妝點的書店,讓人感覺分外溫馨。尚一網記者 裴維維 攝

湖南省委宣傳部出版處處長李武祥現場致祝賀辭。尚一網記者 裴維維 攝

常德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長胡丘陵在開業儀式上表示,希望把常德打造成閱讀城市。尚一網記者 裴維維 攝

湖南省作家協會主席王躍文和大家分享讀書心得。尚一網記者 裴維維 攝

著名書法家張錫良前來助陣。尚一網記者 裴維維 攝

相關焦點

  • 麓山南,秋風北|止間書店大學城啟幕
    『 讓 生 活 多 一 種 可 能 』紅日來自止間00:0004:47△音樂:李克勤-紅日為了講述 …2016年1月19日,那天,很冷,整個長沙城都在等下雪。止間靜靜地開張了,沒有任何宣傳和儀式。我坐在臨芙蓉路的9號座上,寫下:我在止間等,雪未下,你沒來。此後五年,止間又陸陸續續開過好幾個書店,從長沙,至常德,到蘇州。每個店都有它的宿命,有的關了,有的奄奄一息,有的繼續行進著。2020年10月31日,止間大學城店又要開了。同樣也不會有儀式,同樣也會是靜靜地,不同的是那天想必秋陽高照,抬頭處楓林正紅。
  • 「鐵血記憶」老西門:抗戰遺址上的文化新地標
    《建築學報》這樣評價老西門項目:在創造性地延續古城肌理和歷史建築類型方面,已經介入了當下關於歷史、遺產和遺產研究保護問的爭論,暗示了一種多元的、人文的、藝術的、非原物的歷史遺產保護的新思路。抗戰碉堡與矮城牆。
  • 長沙止間書店,不只是一間書店!
    我這些年也去過一些城市的書店,比如南昌的幾何書店,北京的鐘書閣,南京的先鋒書店,好有好多,我去的這些書店都是有被評過最美書店的,最近又知道了一家書店,長沙止間書店,是在閨蜜推薦下去的,一開始也沒抱很大期待,但是去到之後,書店的裝飾風格和氛圍真的有讓我眼前一亮!
  • 臺北五間特色獨立書店
    今日網絡科技愈加發大物,透過網絡閱讀蔚然成風,但依然還有很多人喜歡翻書的快感,更何況書店早已擺脫單純賣書的呆板印象,複合式經營模式已成常態,相比於誠品等大型連鎖書店,小而美的特色獨立書店依然充滿了他獨有的韻味,下面就簡單介紹臺北的五間特色獨立複合式書店。有興趣的書友閒暇大可一逛。
  • 咖啡與書:有哪些優雅的獨立書店?
    著有《獨立書店,你好》的青島作家薛原,這樣給獨立書店定義:首先在於它的獨立性,不依附於某個組織或某個機構或某個部門而存在,絕非國有資產,也非那些大集團公司控股的部門。其次,獨立書店的人文品性很重要,不是一個簡單的小書店。
  • 實體書店和網絡書店 誰更會「賣書」
    專題:誰來支撐人文書店的孱弱身軀      相關新聞上海書城淮海店悄然停業 或以閱讀體驗書店形態回歸又一家書店「消失」 新模式書城將在淮海路重迎讀者上海書城淮海店停業引關注 實體書店能否走出困境?
  • 【Vol.縱觀】全球最美10大書店——臺北誠品,廣州1200,南京先鋒書店上榜~
    可以理解,畢竟許多世界上最美的獨立書店在最近幾年都相繼停業了。然而,並不是所有書店都面臨著不幸的結局。青磚白瓦的倖存者,勇於開拓的後起之秀,用它們自己的方式適應了亞馬遜的時代,從24小時營業到進行無與倫比的設計革新,或是引進網絡巨頭不售的書籍。
  • 王思迅:誠品是將獨立書店的人文精神成功商業化的結果
    而讀到王思迅這篇寫於2012年的文章,(當時,誠品在香港的第一家店開業不久),我才了解到誠品誕生之時充滿愛書、懂書的獨立氣質,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還對臺灣很多編輯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支撐,愛書人對誠品非常信賴——「只有在誠品,臺灣書的質量才被充分解釋」。不過,文末,王思迅當年已經對誠品的未來發生了擔憂,「臺灣的誠品在轉型求變的影響下,是不是還能記得原本的精神?我很擔心。
  • 臺灣寫真:無人二手書店——延續臺北人文之風新嘗試
    中新社臺北9月3日電 題:無人二手書店——延續臺北人文之風新嘗試  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 邢利宇  當颱風「利奇馬」輕襲臺北、城區商鋪大多關張放假時,位於臺北大安區的一間無人二手書店卻沒有打烊。  街道上暴雨陣陣,店內三三兩兩坐著看書之人,一派悠閒。在二手書店林立的臺北溫羅汀聚落,無人書店的出現頗令讀者新奇。
  • 120個全球最美書店
    東京最美的書店「全球最美的20家書店」Bart's Books書店擁有近一百萬本書,讀者同時可以在邊上的樹蔭處下象棋。有人說,它可能是「中國最美的書店」「Word on the Water」是間開設在一艘上世紀20年代老駁船上的獨立小書店,自從2011年成立以來,就一直沿著倫敦運河移動,平均兩周會停在不同的港口。
  • 在獨立書店發呆
    說起獨立書店,也許你會想到文藝、小資獨立書店,在傳統書店中獨樹一格無所依附,人文關照,持之以恆在圖書零售店分類中,獨立書店自成一格與其它形態各異的圖書零售賣場幾分天下
  • 香港誠品書店開張 讀者稱不像書店像超市
    香港誠品書店開張 讀者稱不像書店像超市   90年代,誠品、金石堂等臺灣書店就已經蜚聲香港。也知道臺北有條街,全是書店。 朋友的朋友,是個在中學當老師的文藝青年,每個月都會抽一個周末跑到臺灣去,下了飛機直奔復興南路敦化路的書店區,在24小時營業的誠品或者金石堂裡通宵打書釘。第二天在外面隨便吃點東西,然後拖著裝滿新書的行李箱飛回香港。所以當我終於有機會去臺灣出差時,辦完事情,就立即奔了書店街。
  • 海南小眾獨立書店品牌觀察:小書店的三種覺醒
    文\圖 本刊特約撰稿 龔梓  堅守:生存經濟與人文情懷的契合  目前海南的獨立書店多半集中在海口、三亞,如海口國興商圈的知和行書局、三環書苑·閱己空間、墨上書社,國貿商圈的西西弗書店、閱己時光、博來居書吧,海甸商圈的海呈書店,府城商圈的嗎哪書房;三亞的三亞灣海呈人文閣書吧、三聯書店·愛上山圖書館等等
  • 「最美書店」鍾書閣落戶永慶坊
    近日,恩寧路騎樓街上,有一間書店,正在試運行,它是號稱「中國最美書店」的鐘書閣。這是鍾書閣首次落子華南,永慶坊是其全國第24間門店,永慶坊的「最美」特色在於用鑊耳屋巧妙地講述了嶺南書香故事。鍾書閣大門。採訪對象供圖。鍾書閣在書店業界享有「最美」之譽。
  • 全球30個最美的書店,竟然一半都在中國!
    在百老匯市場上的Artwords可以說是倫敦最有名的獨立書店。主營當代視覺文化藝術方面的書籍,店內不僅藏有各種最近出版的作品,還會定期從歐洲大陸及北美進口新書和雜誌。東京名書店,也是很多攝影師偏愛的鏡頭取景之處。這家書店在1918年就開張了,能保存至今不容易,而且布局還是原來的,從沒有改變過。
  • 他們記錄50間紐約書店,尋找獨立書店的精神
    作家Philippe Ugnar和攝影師Franck Bohbot走遍紐約,採訪拍攝五十位獨立書店店主,記錄他們與他們的書店。Ugnar說,獨立書店有一種精神,書店的意義遠超於販賣書籍,是「眾生的庇護所」。這個系列雖誕生於紐約,但類似的故事正在世界各處上演。
  • 探秘臺灣誠品書店首間海外分店 就在希慎廣場
    相比起銅鑼灣時代廣場附近的人山人海,希慎廣場購物中心外面就顯得不那麼隆重了,不過對於許多喜歡讀書的人來說,這裡卻不一般,因為號稱24小時營業的,臺灣誠品書店就在這個購物中心裡,這是臺灣誠品書店首間海外分店。
  • 今天範思轍的書店開張了嗎?
    我更關心的是今天範思轍的書店開張了嗎?範思轍的書店可以說是貫穿整部劇的重要支線劇情。縱使外面世界勾心鬥角,腥風血雨,單純如思轍一心只想開書店,掙大錢。小財迷範思轍如此執著於開書店,那麼古代書店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今天就帶你走進範思轍的商業秘密!
  • 止間書店 • MÈFLEUR米花町 花藝教室 第一期「我們一起來做小花束吧」
    最美不過人間四月天,而當春天來臨的時候,海明威說,「唯一擔憂的是,不知道去哪裡虛度這些好時光。」在這春意漸濃的四月天裡,不妨來止間書店 • MÈFLEUR米花町花藝教室虛度這大好春光,插花喝茶,感受大自然造物者的恩賜。
  • 在卓爾書店工作以及調查武漢各大書店的反思: 獨立書店是自由社會的基石
    臺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秘書長廖英良告訴南方日報記者,在臺灣豐原火車站前,成立已經35年的三民書店,是豐原市民喜愛的人文閱讀「花園」,也是伴隨人們成長的書城。儘管是十平方米大小的小書室,卻已經成為豐原市民知識補給和交換中心。「這裡不僅有著人文關懷,也承載著本土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