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半年時間,自1月份一直停業到7月份的電影院終於迎來了重啟,全國多個城市的電影院一個接著一個開始營業,望眼欲穿的影迷也都興奮了起來。
而在影院剛開始復工的時候,很多人都覺得報復性觀影將會出現,畢竟在影迷看來,半年沒去電影院看電影了,出去消費時電影院也就成了一個必備的「落腳點」。
因此,復工後的電影院確實是吸引了不少影迷。數據顯示,自全國影院有序復工以來,各地共有超過5000家影院恢復營業,復工率接近50%,首周(7月20 日~7月26日)票房便達到1.09億元。
這樣看來,復工後的電影院生意似乎挺不錯的,但要是對比往年的數據來看的話,其實這樣的業績並不算太好。
例如,2019年全年電影總票房約為642.66億元,平均每天約1.76億元。而影院復工首周票房為1.09億元,平均每天大概為1500多萬元。
就單單拿單日票房對比來看,往常的票房是當前票房的10倍。這樣看來,電影院回歸後,所謂的報復性觀影並沒有出現,觀影人數相比平時反倒是大減的。
至於為什麼電影院復工後看電影的人會減少,其中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在於一些「硬性條件」。
首先,電影院復工是存在一定「限制」的,包括實行交叉隔座售票、每場上座率不得超過30%、原則上不售賣零食和飲料等等。
上座率的減少是導致觀影人數減少一個最直接的因素,單單是座位就少了2/3,票房自然會減少。而零食和飲料又是影院收入的一個重要來源,現在被禁止售賣了,影院的收入就更少了。
因此,為了吸引更多的影迷來電影院消費,在剛剛復工的時候,很多電影院都把價格設置得比較低。這一方面是因為電影院放的絕大多數都是老片子,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通過「走量」的方式增加營收。
只不過從票房數據來看,這樣做的效果並不顯著,因為在電影院面臨「限制」的同時,很多人去電影院看電影的意願並不強烈,其中主要的因素在於沒有新片子看。
一般來說,對於影迷而言,去電影院看電影主要就是為了看新片,現在上映的老片子很多人都看過了,往往影迷期待的是包括《姜子牙》、《奪冠》、《緊急救援》、《急先鋒》、《唐人街探案3》等春節檔電影。現在這些電影都沒有上映,影迷們觀影的意願自然也就不強了。
那麼這些原春節檔電影到什麼時候才會上映呢?
目前這些熱門影片的團隊並沒有對電影的上映時間發聲,這也就意味著,如果電影經營的那些「限制」依舊存在,這些電影恐怕很難上映。尤其像《唐人街探案3》這些影片,考慮到票房效果,可能就算是到了國慶檔也難推出,預計到了下一個春節檔才會上映。